林棋公司的產品在台灣被封殺,實際上,倒不是台灣有多恨林棋,不過是兩岸對抗的慣性而已。
台灣的官僚,不求立功,但求無過,不知道內心怎麼想的,但是看到明顯的親大陸的企業的產品,肯定是要做出慷慨激昂和勢不兩立狀。
這種態度,未來會隨着兩岸力量對比,漸漸的越來越覺得可笑。
再過二三十年,台灣在全世界都屬於可有可無的是市場,即使不被封殺,又有幾個人重視台灣市場呢?
損失一個台灣市場,大概失去了相當於香港電影市場二分之一左右規模的市場。但從純粹的利潤角度分析,台灣市場給港片貢獻的利潤只佔據10%左右,畢竟,影片發行到台灣市場,需要打通的渠道就多了,分潤利潤的渠道和人一多,拿到的收入自然就變少了。對於有些港片而言,台灣市場的利潤佔據10%不假,但有這個10%和沒這個10%的區別太大了。比如,一部投資額500萬的港片,在香港取得了900萬票房,實際上,票房分賬之後並沒有收回成本,假設台灣那邊能分賬200萬港元,那麼,多了一個市場的發行利潤,既從原本收不回成本的尷尬中解脫出來。
而對《開心鬼》這部電影而言,即使不登陸台灣市場,也一樣收回成本,加上東南亞地區的票房,已經略有盈餘。加上,《開心鬼》準備出售錄像帶和影碟,更是可以在院線下畫之後,細水長流的賺取利潤。
更何況,《開心鬼》可是一個非常長壽的系列電影,歷史上,五部開心鬼全部都是大賣的電影。如果,不是因為新藝城解散之後,《開心鬼》版權沒有明確歸屬,否則的話,這個系列還可以像007一樣長壽。
現在雷覺坤跟林棋討論的就是《開心鬼》後續開發的問題。
「林老闆,說實話,《開心鬼》這部電影,應該不是只有一部吧?」雷覺坤微笑問道,「電影末尾,留下的懸念,就可以拍攝下一集了。」
「沒錯!」林棋說到,「這是一個可以拍成系列片的電影。」
「續集還會啟用原班人馬?」雷覺坤問道。
「不清楚,還未有續集的劇本。但是,既可以以原班人馬拍攝,還可以隨意調整。」林棋微笑說到。
雷覺坤不僅有點吃癟,本來他自詡新藝城旗下擁有《開心鬼》劇組的重要角色,覺得可以利用這個作為籌碼,迫使林棋讓步,讓其在續集版權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
但是,林棋的態度,讓雷覺坤覺得吃不定他。畢竟,林棋的腦海裏面有什麼閃光的點子,他完全是猜不透。
《開心鬼》若是按原班人馬拍攝,絕對可以利用跟原版類似的劇情繼續大賺一筆。
但是這是保守的做法,實際上,《開心鬼》這個結尾,是的續集可以有無數個可能,未必就需要用第一部相同的陣容。
正在雷覺坤臉皮有點掛不住,準備拂袖而去。
林棋卻是笑道:「不過,沿用一部分第一部的人物和劇情,合作投資續集,也是可以考慮的。」
「真的?」雷覺坤的心情從悲轉喜。原本以為,《開心鬼》續集已經跟新藝城無關了,誰料到卻是峰迴路轉。
「不過,電影的續集,我們是有條件的。」林棋說到,「投資額上漲到2000萬港元,我們新創業出資1000萬,其中版權價值授權,算200萬,實際出資800萬。剩下一千萬可以由合作夥伴出資,每部續集單獨談判,不考慮一攬子協議。」
雷覺坤聞言沉默半晌後,咬牙答應說到:「合作方式維持本次一樣,香港和東南亞地區的發行權交給我們。」
「行!」林棋點了點頭。
港片在東南亞的發行,已經有成熟的合作商和傳統的發行渠道。即使親自到東南亞去找發行商,相對靠譜的還是那些傳統的發行商。
把東南亞發行權外包出去,雖然損失了一筆利潤,但也可以少僱傭一些人手。
……
邵氏電影公司在《開心鬼》上映兩周,票房破了1700萬時,斷定《開心鬼》票房後繼乏力。
於是,聯手嘉禾院線,邵氏、嘉禾兩大院線同步推出《如來神掌》,原本,想要乘着《開心鬼》票房疲軟期間,接棒周票房冠軍。然而,讓邵氏電影公司尷尬的是,即使是第三周,《開心鬼》票房增長已經在走下坡路,但依然不是《如來神掌》可以力敵的。
本來《如來神掌》這部電影的題材和劇情不錯,但邵氏的粗製濫造程度,也着實令林棋膛目結舌。別說跟後來的徐克版《黃飛鴻》、《笑傲江湖》等等新浪潮武俠代表作相比,就是跟同一時期的《少林寺》去比較的話,也會被《少林寺》吊打十八條街。
看完邵氏82版《如來神掌》之後,即使是林棋這樣好脾氣的觀眾,也會把導演想像中傻逼。特效更更五毛一點嗎?道具可以再簡陋一點?漫畫改編電影,你就動不動把漫畫的圖片貼出來?!
不會玩特效,你可以不玩。不會玩道具,也可以不玩。但不會玩,卻又堅持要玩,那就太刺激觀眾的智商了。
整部電影,別說是跟電影比了,甚至還不如tvb的電視劇有誠意。而《如來神掌》的成本卻不算低,至少有300萬。
毫無疑問,《如來神掌》票房根本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雖然,首日票房一度達到90萬港元,但是,觀眾看完之後,紛紛感覺倒胃口。再加上,同期《開心鬼》搶走了觀眾的注意力。
以至於,《如來神掌》上映第一周雖然取得了300萬票房,至第二周,每日新增票房跌至不足20萬,以至於,嘉禾院線連忙調整《如來神掌》的放映場次,將六成的場次,下調到兩成。
邵六叔知道《如來神掌》的票房數據後,臉色很不好看,與此同時,越發懷疑鄒文懷的合作誠意。
要知道,最初鄒文懷提出合作,力推《龍少爺》等等電影,邵氏院線給了極大的幫助,《龍少爺》票房成績1700萬港元,裏面有700萬票房是邵氏院線所獲。
但是,邵氏的《如來神掌》在嘉禾院線的票房加起來還不到150萬元。
邵氏和嘉禾聯手,最終的結果是嘉禾得利,其影片的票房去前幾年全面提升,雖然不如新藝城,但差距不算太大。但邵氏並沒有從合作中得利,反而加速成為嘉禾的陪襯。
虧錢就算了,關鍵是面子問題。虧錢邵六叔不怕,他虧的起,但是,這種投資的電影被認為是傻逼,還是讓邵六叔逐漸開始心灰意冷,漸漸停止電影投資,把老部下就轉移到tvb電視台去拍電視劇。
同樣的班底去tvb拍電視劇,卻都是合格的人才,電視劇行業,完全可以用電影行業已經落伍的套路。
比如,六七十年代風格的武大電影,在電影市場不可能有觀眾。但是,在電視劇行業,《霍元甲》、《射鵰英雄傳》等等作品,依然是被視為精良製作。
可以說,今年《如來神掌》這部既挨罵又撲街的電影,正是邵氏電影公司逐漸開始減產甚至停產,並且,把考慮把邵氏院線租出去的導火索之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1s 3.938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