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二年一月十六日,大河與小河交匯處,李康正在為將要乘船前往西部贖罪荒野的外交使團兼商隊送行。
其實,商隊在兩天前就應該出發的,只是中間出了點意外,這才拖到今日。
不過,這個意外對李康、對華夏、乃至商隊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就在兩天前,作為外交使團決策層之一的單成和侍衛隊隊正典韋雙雙進階,成就先天高手,華夏武學上又多了兩根定海神針,具有非凡的意義。
由於初步踏入先天,兩人都要花上兩天時間來鞏固境界,所以,作為外交使團的頭號打手臨時走不了,整個使團就只能延後兩日出發。
至於說,為了等一個人而使整個幾百人的團隊改變計劃是否誇張?還真別說,一點都不誇張!要知道一名先天高手對於團隊的意義可不僅僅只是多了一個能打的高手而已,這更是一個威懾。可以直接將九成九的麻煩扼殺在搖籃里。
就跟現代的核武器一樣,不管這個國家有多挫,只要他家有,流氓們想動他事先都得掂量掂量,無法為所欲為。
有這好處,等兩天又怎麼啦?何況人家本身還位高權重。
新增兩名先天高手,對於華夏這個整體的意義也是一樣的,因為火器再牛逼,在新世界土着眼裏,都沒有先天高手來的威懾力大。
而僅僅對於李康個人而言,好處也是大大滴!首先,系統獎勵了兩本玄級武技旋風戟和狂風暴雨刀,不僅李康自己可以修煉,還能借花獻佛送給典、單兩人,刷一波好感,使兩人更加忠心其次,李康自晉級先天以來,就沒有一個像樣的對手,一直放不開手好好檢驗一番自身的實力,兩人的晉升正好彌補了這個空缺。
在這之前,三人才剛剛做過了一場。結果有些尷尬,李康要不是憑藉着內力優勢,以絕對的速度和力量進行毫無技術含量的碾壓的話,根本沒辦法與戰鬥經驗極其豐富的兩人打成平手,當然,李康選擇的是12模式,要不是他這麼自大的話,也不會差點陰溝裏翻船,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
不過自大也有自大的好處,最起碼李康在知道自己的實際戰力後,也知道了自身自大的不足之處,以後經常跟這兩人練練就行了。
至於說為了變強而進行生死戰鬥?別開玩笑了,李康未來將要就職的職業是皇帝,又不是將軍,就武道方面,境界比戰力更重要,個人實力只要不是太菜就行了,太過刻意追求只會本末倒置。
但不是說李康就一點都不關心,只要是個男人,都曾幻想過自己天下無敵,修煉肯定是不會斷的,如果有提升實力的方法,只要不是太危險或者太浪費時間,他也不介意去試試。
……
此時,大河上正靜靜停泊着二十艘大小不同的貨船,貨船呈一字排開,船身隨波上下起伏,船隊中,位於後方的旗艦船首,正高高豎立着一根旗杆,旗杆上,一面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岸邊簡易的碼頭上,整齊堆放着幾百個裝滿貨物的木箱,百餘名僱工和奴隸在監工的督促下,喊着號子,一箱一箱的將貨物往船上搬運,每裝滿一艘,貨船就會駛走,為後面的空船留下泊位。
如此,大約過了一個時辰,幾百箱貨物才裝船完畢,說了幾句祝福話後,楊平威大手一揮,船隊便揚帆起航了。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大河天際流!
待最後一點帆影消失在視野中,李康幽幽而嘆,希望他們此行順利吧。
這次商貿活動對華夏來說太重要了,如果事有不順,那華夏就還得窩在一隅之地,再苦修一年內功。
「主公,船已經看不見了!」趙嗣業在李康身側輕聲提醒道。
「嗯…」李康點了點頭,收回遠眺的目光,然後轉身對趙嗣業說道,「那這裏就拜託你了!」
「屬下定當竭盡所能,不負主公重託!」趙嗣業紅光滿面的應道。
終於跳出文教司那個巨坑了,能不高興嗎?
李康準備在兩河交叉口處設立一座新的城鎮神農鎮鎮名取自炎帝神農氏,趙嗣業即刻卸任文教司主事一職,轉任神農鎮鎮長兼備御官,而文教司主事一職由李康前不久才召喚的數學家之一劉徽接任。
自從齊預外調後就空缺的文教司左從事和一直空缺的右從事,李康也一併認命了,左從事由號稱唐朝國立大學校長的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擔任,右從事由著名的數學家秦九韶出任。
由這三個人名就可以看出,李康對華夏當前教育報有怎樣的期望,這就是一個明晃晃的儒學可以有,但數學更重要的信號。
而文教司三巨頭中代表儒學的韓愈在歷史上又是什麼主張?大名鼎鼎的古文運動啊!表面上說是文學主張,但要說沒有政治隱喻誰信啊?
韓愈反對六朝以來興盛的條條框框的駢文,尊崇提倡先秦兩漢時期自由散漫的古文,以便更好的文以載道,表達自己的思想。
而這,在李康看來,就是反對教條主義的意思,反正不管真相到底是不是,自從他單獨召見過韓愈一次,兩人暢談了近兩個小時後,古文運動就只有這一個解釋了,額,不對,對於兩宋及以後的文人們來說,古文運動還有一個解釋,那就是恢復古儒們的君子六藝,省的儒生與弱雞劃上等號,只不過,在李康的干涉下,數被提到了六藝之首的位置而已。
所以,韓愈是適合作為儒家代言人進入文教司的。
當然,趙嗣業的外調,不只是為了給劉徽等人騰位子,更是一個信號,原有的八司主、從事開始外調的信號。
因為,隨着華夏的發展,八司在以後必將進化成八部,現有的八司長官也將華麗麗的轉變為閣臣,而這個過程將會很快,李康估計也就是這幾年間的事了。
偏偏現在坐在這些位置上的大多是普通百姓出身,雖然經過了幾個月的歷練,但畢竟底蘊不足,作為閣臣太過勉強,退位讓賢是必然的結果。
對於這些元老功臣,李康不可能卸磨殺驢,直接一腳踹開,那樣也太難看了,面子上過不去,於是,外調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而且,在地方工作,既可以鍛煉能力,累積經驗,又可以大浪淘沙,篩選出可以跟上自己腳步的人,只要有能力,完全可以再殺回來嘛,到那時候,李康也樂得高興又多了一個人才。
當然,如果實在是爛泥扶不上牆的,也只會禍害一處,與全局無礙,李康也能借坡將他們調到一個清閒的職位上養老,索性算是全了君臣之誼。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5s 3.96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