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在郭拙誠也能提供大量資金就棒極了。現在只要有錢,中國的事情就不存在什麼困難。
現在誰都知道中國已經進入了歷史上最鼎盛的時期,中國有歷史記載以來,幾千年了也就是現在最強大。
所有的人都可以預計到,只要中把回歸的國土全部消化好,只要把國家穩定下來,只要國家的工作重新走上正軌了,只要中國的發展進程不被外來的敵對入侵打斷,中國很快就能成為世界一流強國,即使跟美國還有差別,那也是一些微小的區別,並沒有本質上的差異,足以跟美國平起平坐,可以稱得上超級大國了。
可以說現在的中國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絕對不能被這些回收過來的國土給撐死,必須儘快將這些國土變為能夠增強中國綜合國力的助力,而不是相反。
要達到前面所說的實現強國夢的幾個「只要」,可不是簡單的事情,不但要中國人埋頭苦幹,還需要領導人在國際上左右逢源,廣交朋友減少敵人,廣攬新的技術,打開各國市場,特別是避免戰爭。
中國接收了這麼多國土,並不意味着中國就強大了,相反這些增加的國土現在恰恰是中國增強綜合國力的暫時的阻力,或者說它們的加入目前不但沒有增加中國的綜合國力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國的綜合國力,可以將現在的中國國力形容為「黎明前的黑暗」,也可以將現在的中國正處於大手術後需要靜養、康復的時期。
趁他病要他命,這可不是只有中國人才明白的道理,也不僅僅是中國領導人才知道中國目前是最關鍵時期,而且外國政治家也知道,他們更知道如果錯過這段時期。如果讓中國平穩過渡,如果讓中國緩過一口氣過來,到時候中國可不僅僅是崛起這麼簡單,絕對會凌駕於其他國家之上,其他國家只能仰視中國才行。
中國不怕國內的麻煩,也不怕前行路上的阻力,最怕的就是外國的入侵。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有好幾次發展崛起的機會,但都被外國入侵行動所打斷。最明顯的一次就是中國清朝時期發生的洋務運動。當時。中國和日本同時有感於自己國家落後於西方,因而都開始了變革,當時中國的是洋務運動,而日本進行的是明治維新。如果以成敗論英雄的話,當然是日本是成功的。而中國卻是失敗的,但這是人們都把目光落在甲午戰爭上,是以甲午戰爭的成敗來檢驗中日改革成敗的。
如果拋開這個令中國人痛心的事實,只就工業發展而言,只就科技進步而言,中國和日本的改革其實都是半斤八兩的,日本和中國都是西方國家的小學生。都在認真學習,最多只是成績有點好一點,有的差一點而已,但水平都相差不多。絕對沒有等級差,更沒有質的區別。
而且當時的清王朝即使經過了太平天國運動後被折騰得奄奄一息,但清王朝還是比日本富裕得多,比日本更有資格和機會超越日本。在更多的領域追趕西方國家,而且當然中國的幾個大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受西方國家重視的水平,都遠遠超過日本,中國人財大氣粗,憑藉巨額的資金和無邊無垠的市場完全有資格與西方平起平坐地談判,當時的西方還不了解中國,還沒有吞併中國的膽量和野心,如果就這麼平靜地發展下去,中國完全可以將本就落後中國的日本甩去幾條街。
但是,日本不但看到了危機,更看到了機會,他們看到了中國雖然富裕,但無法集中,中國的軍隊雖多,但沒有跟着時代進步,更沒有一個有威信的領導核心,特別是經過太平天國的打擊後,清王朝中的滿人想抓軍權卻抓不到好兵,只好給漢人使絆子,而漢人有好兵卻受到滿人的制約和提防,不敢按自己的心愿和國家的需要來增加實力……
於是,他們集中全國之力悍然入侵龐大的清王朝。
除了發動侵略戰爭的日本人,其他人很多都不看好他們的能贏。當時不但中國的統治者以為日本不自量力,傻乎乎地學西方來入侵中國,就是西方國家也完全不看好日本能贏。在他們西方國家看來中國海軍的實力在歐洲雖然排不上前幾名,但在亞洲卻是第一,日本海軍只能做中國的小弟。而中國陸軍數量龐大,軍隊可以永無止境地補充,後勤方便物資充足。
西方國家特別是英國之所以支持日本進攻中國,只是因為英國人希望日本當炮灰,希望日本把中國打得遍體鱗傷,他們還和中國討價還價,可以從中國撈取更多的好處。英國如此,法國、美國、俄羅斯都是如此,都是拿着小板凳磕着瓜子看戲的人。
讓他們大跌眼鏡的是,小小的日本竟然真的將龐大的中國給打趴下了,竟然讓清王朝投降了,竟然勒索了數億兩白銀。
甲午戰爭的失敗可不僅僅是讓中國人顏面掃地,讓日本人拿走了數億兩寶貴的白銀,更主要的是讓西方國家發現中國原來還真是一頭沒有殺傷力的肥豬,是一個人人可以欺負的土財主,從而想從中國人身上賺便宜的就更多。更為主要的是日本人打斷了中國發展的近程,直接導致洋務運動變得中止,使中國滑入無法發展的深淵,而且讓中國人失去了自信,失去了發展的動力。
而日本人不但獲得了強有力的自信,國民更接團結,獲得了西方國家的重視,而且那些巨額資金的到來讓他們獲得了前進的動力,讓他們追趕西方的腳步邁的更快、更穩健。
可以說日本人的入侵使中國失去了一次良好的發展機會。
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的經濟開始穩定,特別是張作霖張學良父親控制的東北其發展已經超過日本了。張氏父子的新政使東北的民族工商業成為日本滿鐵附屬地經濟的威脅,當時的東北形成了以鋼鐵、煤炭為中心的重工業體系和以糧食加工、紡織、食品 工業為中心的輕工業體系。
後代的人往往只記得上-海灘的繁華,只記得十里洋場,可他們不知道的是亞洲第二國際大都市——哈-爾-濱,34家外資銀行在哈埠開設分支機構,與巴黎、紐約等國際金融中心直接業務往來,哈埠的金融動態左右遠東的金融形勢。
在哈-爾-濱的外國商業機 構達一千八百多個。哈-爾-濱成為全國最大的麵粉生產和出口基地、酒精和啤酒生產基地,1926年中國第一座廣播電台——哈爾濱廣播無線電台成立並開播,1928年5 月,哈爾濱車站已經可以出售直達歐洲各城市的客票。
與東北相對應的是,關內的經濟也開始恢復,雖然有人給蔣某人臉上貼金,說什麼當時出現了經濟發展的黃金十年,但不容諱言的是1927年到1937年確實是蔣某人在大陸執政比較穩定的時期,國民經濟確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但是,中國的發展再一次被日本打斷,日本全面入侵中國,讓中國崛起的希望再次被扼殺。
可以說日本是非常陰毒的,在中國兩次最關鍵的時刻,他們都給了中國最沉重的一擊。特別是從1931年開始的全面侵華戰爭,他們舉全國之兵進攻中國,差一點就把中國給幹掉了。即使最後沒有幹掉中國,也讓中國再次失去了崛起的機會。
現在的中國可以說是第三次崛起的時機,而且其表現比前兩次要好得多,希望更大。日本人就算這次看到了,卻因為本事不夠,根本沒有了扼殺、阻攔的能力。
日本人確實沒有這個能力和資格,但歐美等西方國家卻有。日本一個小小的島國曾經膽敢也有能力消除中國崛起的希望,那麼他們如果聯合起來的話,就更有信心讓中國崛起的希望成為泡影。
外國人能夠這麼想,中國內部的人又怎麼可能看不到?
最高首長等人看到了,也想到了,還擔心着,郭拙誠也看到了,想到了,也正在擔心。因為他們都知道現在是中國最有希望崛起的時候,也是最孱弱的時候,必須小心又小心地呵護這棵幼苗,絕對不能讓它夭折。
要呵護這顆幼苗,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太低調了不行,太高調了也不行。當年日本入侵東北的時候,蔣某人就對日本妥協,張學良更是無恥地宣佈不抵抗,命令當時中國 最精銳裝備最好的部隊——東北軍退入關內,交中國經濟最發達、富裕程度最高的東北地區拱手交給了日本,希望國聯會制裁日本,逼迫日本撤退,這顯然是世界上最低調、最委屈自己的行為了。
但蔣某人和張學良的舉動並沒有帶來如期效果,反而助長了日本人的囂張氣焰,導致他們的胃口越來越大,開始全面侵華,開始想將整個中國納入他們的統治中。
(感謝各位的訂閱支持)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6s 3.942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