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國科學家特別是高層次的科學家,其工資收入已經大漲,雖然與歐美國家動輒幾十萬美元甚至上百萬美元的年薪還無法相提並論,但也有上萬、甚至幾萬人民幣一個月,折合年薪也是幾萬、十幾萬美元,比蘇聯科學家高了一大截,而且還在不斷地上漲。
等到蘇聯解體、盧布貶值,中蘇科學家相互之間的收入差距會進一步擴大,不說幾倍的差距,就是幾十倍的差距也不是不可能,到時候就具有了巨大的吸引力了。
看到為中國工作的科學家是自己收入的幾十倍,其他科學家就算能忍着鼻子認了,他的老婆,他的孩子,他的加入也不會認,一定會逼他走向中國。
認定了要勸中央領導同意與蘇聯合作研製生產大型運輸機的事,郭拙誠又思考還有什麼項目是中國急需的,而中國一時又不能完全從美國或其他歐美國家得到的技術,眼睛落在錢雪森身上,不由脫口問道:「錢教授,我們的航天技術現在進展如何?」
剛才郭拙誠陷入沉思的時候,錢雪森並沒有出言打擾他。如果是別人,看到一個人跟自己說着說着話就走神了,心裏一定有點惱怒,覺得對方對自己不尊重。可是,作為一名科學家,而是是大科學家,對於這種事可謂司空見慣了,因為很多科學家都有這個「毛病」,因為這些人無論辦什麼事,都很容易想到自己的項目、科研,很多時候跟別人說話的時候,腦海里靈光一現,靈感來了,顧不上身邊所有事。馬上在腦海里進行整理、進行追蹤、進行分析,哪裏會顧得上談話?
有的甚至可以保持這種痴呆的狀態好久,有的莫名其妙地哈哈大笑笑,有的莫名其妙地搖頭嘆氣,在外人看來就是一個傻子,一點氣質都沒有。只有同為科學家的人才能理解,才能接受,一般遇到這種情況,對方都會默默地等待。生怕打斷對方的思考,生怕那靈光一現的靈感因此而消失。
雖然郭拙誠不是科學家,但錢雪森一直將他當科學家看待,一點也不懷疑他也會和其他科學家一樣靈光一現。
聽到郭拙誠突然問他這件事,笑着說道:「呵呵。你小子真聰明,一下就想到了。」
郭拙誠奇怪地問道:「我想到了什麼?」
錢雪森笑道:「小子,你就別裝了,這麼裝難道顯示你更精明?上級領導怎麼可能只是讓你看一架飛機的試飛呢?」
郭拙誠驚喜地問道:「難道我們在航天上也取得了突破?」
錢雪森笑問道:「小子,你不會真的不知道我們今天來的主要目的就是去看航天發射吧?別的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我們航天每年花銷這麼多資金,也要做出點成績才能對得起組織、對得起人民不是?」
郭拙誠脫口問道:「不會是要發射『神舟一號』吧?」
錢雪森皺眉道:「神舟一號?什麼時候我們有這麼一個稱號的項目了。是航天項目嗎?我怎麼沒有聽說過,小郭,是你主持的嗎?」
郭拙誠一愣,心裏很快就樂了:看來自己還是先入為主了。一想到航天就往前世的神舟系列飛船、天宮上想。可這一世可是與前世不同了,特別是宇宙飛船技術肯定與前世的差別巨大,因為現在中國設計的宇宙飛船受美國的技術影響大,受蘇聯的技術影響很小。
因為中蘇關係才有解凍的跡象。現在的中國不可能從蘇聯獲得航天方面的技術,或許中國的科學家一點也不知道蘇聯的航天技術呢。既然在技術方面與前世不同。而發射的時間更不同,宇宙飛船的名稱自然更有可能不同。
前世中國的載人航天發射是從神舟一號開始的,而神舟一號的發射時間是在1999年11月26日,也就是在現在的十五年之後,一個提前了十五年的工程,如果連飛船的名稱都要求一致,實在是太苛求了。
郭拙誠連忙搖頭笑道:「不是,不是,我可沒有主持什麼科研項目,我在瓊海島還忙不過來,又不是科學家,哪能主持連你都不知道的科研項目。我是想宇宙飛船是飛上天空的,既然是船,又是飛上去與神仙共舞,所以就叫他神舟了。……,錢教授,我們給它定義了一個什麼名稱?嫦娥、織女還是天神?」
錢雪森這才哦了一聲,有點狐疑地看了郭拙誠一眼,說道:「我們叫它夸父,就是古代神話里追日的夸父。……,不過,我現在認為你說的神舟不錯,神舟一號,神舟二號,將來神舟三號、四號、五號,很好,沒有必要如美國一樣每次都換名字,什麼『水星』、『雙子星座』、『阿波羅』、『空間實驗室』、『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什麼的。」
郭拙誠心道:美國還有「挑戰者」號、「發現者」號、「阿特蘭蒂斯」號和「奮進」號等多種航天飛機呢。只不過「挑戰者」號於1986年1月在發射72秒之後凌空爆炸,飛機上的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
「後年發生的『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爆炸的事,要不要提前告訴美國人?……,還是算了。誰知道這一世會不會爆炸?就是我提前說出去,人家也未必會信,還容易引起他們的懷疑呢。」郭拙誠心裏想,「至於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在得克薩斯州北部上空解體墜毀而導致同樣是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的事,到時候再說吧。」
郭拙誠疑惑地問道:「我們叫它夸父?」
錢雪森道:「怎麼?你覺得不好?是不是因為夸父的最終結局是渴死的而不吉利?沒關係,我們這次只是試驗,裏面並沒有載人,是為今後積累經驗。夸父追日,我們取的是他的精神,佩服的是他的執着。」
郭拙誠笑着說道:「我倒是沒有感到什麼不吉利,只是覺得一個大老爺們的名字沒有女性的名字溫柔。……,我們採取蘇聯的是一次性的飛船方式,還是採取美國的可以多次利用的航天飛機形式?」
錢雪森說道:「我們採取的是一次性使用的飛船模式,但是不是和蘇聯有很多共同之處我就不知道了。……,你是不是喜歡航天飛機的模式?」
郭拙誠說道:「不,我更喜歡飛船的模式,安全、簡單、可靠。」
錢雪森說道:「那就好。我剛才見你看了我們的飛機試飛就想到要造大飛機,要造大的軍用運輸機,要與美國並駕齊驅,我以為你也腦袋一拍,要我們搞航天飛機呢。」
郭拙誠笑道:「你這是嘲笑我吧?我一個技術外行還沒有愚蠢到指揮你們這些專家的地步吧?」
錢雪森說道:「我們也進行了多方面的論證,最後還是認為飛船的模式更適應我們,也容易和能夠鼓舞我們航天人的信心,更能夠減少技術風險,節省項目資金。」
郭拙誠很認同地說道:「現在我們的航天技術才剛剛起步,根不需要往太空搬運多少物資,有一艘飛船足夠我們用了。如果將來技術進步了,需要向太空運送更多的物資了,再製造航天飛機也來得及。」
飛船和航天飛機兩者有着顯著的不同,就是前者沒有機翼,是一個形如圓筒似的金屬疙瘩,而航天飛機有機翼,就如一艘大飛機一樣。兩者都是又大型火箭發射升空,但因為結構的不同,它們返回地球的方式也就不同。因為飛船沒有機翼,因而在飛行的時候不能產生升力,只能以彈道式或半彈道式方法返回,其結果是氣動力過載和落地誤差都較大,返回時採用在海面濺落或在荒原上徑直着陸的方式。
這種着陸方式對航天員的要求很高,需要長期訓練才行,對航天員生命安全也有一定危險,同時因為與地面或海面進行撞擊着陸,所以它為一次性使用航天器,而且因為空間小無法運送大型部件,宇航員人數較少,也不能單獨在太空飛行。它的優點是結構相對簡單,無需複雜的空氣動力控制面,也沒有着陸機構及相關裝置,從而可靠性和安全性較高。只要着陸控制技術過關,飛船和飛船里的宇航員就能安全回來。
航天飛機則因為有機翼,它在返回地球的時候進入大氣層獲得足夠的升力,控制升力的大小和方向就能調節縱向距離和橫向距離,使航天飛機準確地降落在跑道上,能部分重複使 用。它的過載也小得多,即從起飛到返回地面的整個過程中,加速和減速都很緩慢,大大降低了對航天員的身體要求。它能運送更多的宇航員和物資以及大型部件,還能獨立在太空飛行,但是成昂貴、技術要求高、風險大。
中蘇用飛船用了幾十年沒有出大的安全問題,而美國有兩架航天飛機失事爆炸,導致十多名宇航員死亡。
重生而來的郭拙誠當然不願意選用航天飛機模式,那玩意也就是一個名氣而已,今後幾十年都沒有這種必要,太浪費了。也只有美國這種科技水平高、資金雄厚的國家能咬牙堅持一段時間,其他國家根不行。
(感謝各位訂閱)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7s 3.939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