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費,在某些時候,是影響大宗商品流通的關鍵所在,在交通並不發達的時間,這是商品價格關鍵。
邊關的軍費之所以很高,就是因為糧食價格很高,汴梁的糧價,本就比南方的糧價要貴上好幾倍,在加上長途跋涉的運輸到邊關,路上人吃的糧食,就要比運送的糧食高上好幾倍。
在陝西,糧食的價格高達數貫,在特定的時間,身子多達數十貫,在這種情況下,才是軍費居高不下的最根本的原因。
北宋的發展,得益於京杭大運河,正是這麼一條貫通南北,整個中國最主要5大水系的大運河,將整個中原地帶聯絡成了一個整體,也帶來了比較低廉的價格。
否則的話的,單純路費,就可以讓整個產業徹底的破產。
水運的低廉價格非常低廉,大名府和汴梁之間的交通便利,水道也相當平穩,使用大船的話,超過800料的大船的話,一次運費,不會超過200貫,加上搬運的價格,也不會超過250貫。
這也就意味着,加在每一斤鐵料上面的運費,只有半文。
這個價格已經相當低廉了,這筆錢,本應該由曹劌來承擔,因為超過800料的運輸船,都是有軍方控制着,負責一些大宗商品,或者是跟軍備有着密切關係貨物的時候,才會用到。
這個費用,會到三司報賬,可是趙信大手一揮,直接把35文的價格,定為了到岸價,路上的所有花銷,都可以拿到鐵匠作坊來報賬,他全部都承擔。
這可是很大的讓利啊,曹劌想想之後,也沒有多說什麼的,趙信現在是作坊主,他肯定有這個資格的,一斤半文而已,想來利潤還是有保證,他叮囑一定要保質保量的完成這個訂單,然後就回去了。
趙信的做法,看起來是讓了很大的利潤,實際上,1500萬斤,不過是付出了7500貫而已,這對於百萬級別的交易來說,非常微不足道的一部分,這點錢的給相當爽快,甚至如果有可能,趙信甚至會讓這筆錢,變成1萬貫。
至於剩下的2500貫,甚至更多的錢,就用來買好這些水手。
從後世而來趙信,非常清楚,物流對於一個商業社會的好處,為什麼後世的網絡購物和商貿往來如此的發達,原因就在於物流的發達,鐵路,陸路,空運船運,無限的物流推動了全球發展商貿往來,奠定了地球村。
北宋的商業社會,在封建社會,是一個非常少見社會,原因很簡單,就是京杭大運河,北宋把京杭大運河發展到了極致,從眾多的方面,不單單是京杭大運河本身,還有沿途的港口,船夫,船隻。
少了任何一項,這個運輸環境就不完整。
趙信未來,必然會開通海運,並且藉助着海上,奠定他實力的根基的,可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中,他可以在海邊的城市之中,普及海運這種更加廉價的交通方式,因為河運,對於船是有要求的,也只有長江水道才可以。
其他水道,800料已經是極限了,甚至800料的,也就是在京杭大運河的骨幹段,其他的一些支流或者關卡什麼的,甚至還沒辦法開啟。
培養水手,建立自己的運輸途徑,這是未來必然會發展的,單純鐵料這一項,每年需要的運力,就是20萬噸以上,這對於封建時代來說,簡直是一個可怕到極點的天文數字。
曹劌得到了自己需要的東西,心滿意足的走了,趙信回過頭來的,卻看到了目瞪口呆的王松,此時已然在迷茫的狀態下。
「王松!」趙信推了一下王松,王松這才回過神來,有些愕然無比的問道:「殿下,我們真的簽訂了這麼大的合同麼?」
王松此時還有些渾渾噩噩的,在建立鐵匠作坊的時候,他從來都沒有想過,鐵匠作坊,會變成這麼一個恐怖的東西,就算是1000個鐵匠台子,充其量每天四五萬斤產量,這個產量,大名府都能夠消化掉了。
誰知道,剛開始,差不多就是的10萬斤左右,接下來,整個產量如同插上了翅膀一樣,瘋狂的激增,從每天50萬斤起步,逐步的增長到了200萬斤,這才因為趙信的調整而停下來。
當數量龐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消耗是巨大,之前他還擔心的,生產這麼多的東西,賣不出去怎麼辦,現在使用超過2萬人,哪怕平均15貫,每個月單純工資,就是30萬貫,還有各種的成本,每個月就奔百萬貫去了。
之前,只是在各種生意的支持下,才能夠支撐起來,這還是沒有給發工資的前提下,2萬多人的工資啊,這也是王松最為怨念的一點,這麼多錢給工資,在他看來,這些工匠們,給個每月三四貫就不錯了,幹嘛給那麼多。
實際上,趙信也想過,最終,還是決定,按照現在的標準執行,實際上,開發出人的主觀能動性之後,最終收穫的很多,比如說催化劑,比如說現在的生產規模和生產量的,這些都是錢買不到。
龐大的產量,已經讓王松有些怕了,別的不說,單純每月100萬貫的花費,這就不是其他的生意能夠支撐的。
看着越來越多的原材料和成品,儘可能的去賣,都買不到的十分之一,消耗巨大,可是收入只有十分之一,短時間,或許還沒有什麼,可是時間長了,必然會產生問題。
本來找趙信解決,讓趙信停下來,或者減少規模的。
鐵器的銷量很大,利潤也很高,特別是在目前趙信成本的支持下,每月查不到有10萬貫以上的收入,可是趙信不但不肯,還加大的規模,每天的產出,眼看着,就要奔250萬斤去了。
已經絕望的王松,甚至可以預見到破產的那一刻,誰知道,在鐵料的累積,達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趙信主動去銷售了。
成績喜人,大名府的300萬斤,可以說是一個強心針,雖然這些只有,10萬貫左右,可是卻是直接的收入,這對於已經有些支撐不下來的鐵匠作坊來說,是一個強心針。
這也只是2個月的量,如果長期下來,說不定,真的能夠把大部分的產品銷售出去。
工業化生產帶來的低廉成本,也就是說,只要銷售的數額是一半左右,就足以支撐整體運營,毛利潤是一半。
可是這一次,加上大名府和樞密院2700萬斤的訂單,總數直接奔100萬貫去了。
要知道,目前整個鐵匠作坊,一個月的花費,也就是百萬貫左右,其中自己銷售的數量大概在10萬貫到15萬貫之間,加上這麼一點,只要一個月,完成這些訂單,大概會有10萬貫的盈利,這還不說那些產品,鐵料和成品,這些也是錢,只要能夠銷售出去。
可是在趙信來說,並沒有打算用一個月生產這麼多,他直接把產量推升到了的400萬斤一天,也就是說,最多7天的時間,他就能夠把這一筆訂單完成,這其中,樞密院的1500萬斤,是首當其衝,提前需要完成的。
4天時間,賺到50萬貫,7天的時間達到100萬貫,這是很難以想像的事情,卻是真實存在的,這種衝擊力讓王松已經沒辦法去想了,接下來,更大數量的訂單還在後面的。
未來一年的時間之中,僅僅是大名府都可以提供8000萬以上的訂單,加上中樞幫助的那些,可能有3億斤,也就是說,千萬總量,平均到每一個月裏面,單純這個,就足以支撐整個鐵匠作坊的發展了。
以前看起來是一個花錢機器鐵匠作坊,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印鈔機,還是那種特大號的,不停印製的那種,變化之快的,讓他應接不暇的,到現在還恍若夢中麼?
聽着王松的激動無比的講述,趙信不知道該說什麼是好,這才是哪裏跟那裏的。
雖然使用了催化劑,也使用了一些工業化的方法,可是煉鐵爐就是煉鐵爐,對他的改變,根本無法跟大型高爐相比,單純一次出的鋼的數量和使用的人力,都大大的超過。
本身趙信還估計,要使用高爐的話,成本能夠降低到8文左右,可是有了這些催化劑,還有一些總結出來的煉鐵心得,鐵的價格,很有可能會降低到4文,甚至是3文的程度。
至於產量,一個差不多使用10萬勞動力的煉鋼廠,年產量不足百萬噸,恐怕是一個笑話,一個人的產能不過是10噸,這也太差了,差不多要達到50噸才算是的基本達標的,100噸以上,甚至是二三百噸,那才算是正常。
這些事情,對於這個時代的王松來說,有些虛無縹緲了,工業化大生產可怕之處就在於此,當生產環節,提高到非常高的程度的前提下,銷售和應用的環節才是關鍵,一倍以上的利潤,也就是在現在使用使用,未來當產量真正的激增的時候,毛利能夠保持三分之一,已經非常可怕了,也就是說,3文的成本,賣到4文,已經是正常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3s 3.885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