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這一世,發生在李信、陳奏廷等人身上的歷史故事自然不會再發生,因為至少李信當前已經中了進士。
而陳奏廷也經在邱兆麟的親自主持下考中了武舉人,被保薦到了京師參加武舉會試。依照崇禎皇帝對他的認識,考中武進士自然也是毫無問題。
果不其然,人才就是人才,正如是金子就總會發光一樣,只要你足夠優秀,再加上一個稍微公平公正一點的環境,你就會很快脫穎而出、嶄露頭角,從而出人頭地。
崇禎元年的武舉會試,終於在七月十一日落下了帷幕。近兩千名來自天下各地,包括九邊各鎮的武舉人,匯集在位於通州的皇明忠義講武堂內,經過連續九天的比武考試,終於評出了高低,排出了大榜。
七月初十辰時正,二百名中了式的武貢士們,在軍機大臣孫承宗、張惟賢、李邦華的引領下,與文科進士一樣,走正門,進入了皇宮大內的建極殿,參加由崇禎皇帝親自主持的武舉殿試。
這自然又是華夏歷史上的頭一回。事實上,崇禎四年的那次武舉,就搞了一次殿試,取中的一百人排了三甲三等,頭三十名就是由歷史上的崇禎皇帝朱由檢親自選定的。
雖然在崇禎皇帝之前,武舉考試在中國的歷史上,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但是把武舉的地位,完全提高到與文科進士一樣的高度,親自在通過殿試排定武進士的名次,在中國的歷史上,崇禎皇帝確確實實是第一人。
武進士們畢竟多數都是武夫出身,文武全才型的人物,畢竟還是並不多見,所以崇禎跟皇帝給出的殿試題目也很簡單,就是解讀孫子兵法的開篇第一句話:「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這些東西都是武舉考試上來就要靠的兵法之中的內容,自然是人人滾瓜爛熟。
然而熟知並非真知,越是熟悉的東西,能說出新意就更難。
但是崇禎皇帝的目的,不在於給這些武舉貢士們製造難題,而在於給所有的人一樣的機會,在試探出深淺之外,保證每個人都不會出現完全答不出來的情況。崇禎皇帝的目的當然是達到了。
看着建極殿中埋頭寫字的新科武貢士們,崇禎皇帝的心裏別提多高興了,特別是看着一群人中間顯得極為沉穩幹練的閻應元,以及顯得有點緊張兮兮的陳奏廷,如今的崇禎皇帝,終於有了一千年前唐太宗李世民重開科舉時的那種感覺了,也就是那種天下英雄皆入掌中的感覺。
閻應元表面上不動聲色,一副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樣子,但是心中的激動,卻只有他自己知道。
三個月來,閻應元就像做夢一樣,多少年來夢寐以求的一個機會,就這樣隨着一個新皇帝的登極而極其順利地實現了。武進士沒有文進士值錢,但畢竟也是進士出身啊。
不管跪坐在建極殿中的閻應元,內心是如何的澎湃,至少此時此刻的他還是表現的非常沉穩。
不過這個沉穩,到了當天下午考試結束的時候,就徹底繃不住了。
因為皇帝最後在三位軍機大臣聯合推薦上來的前三十名新科武進士之中,親自選中了一甲的三個人和二甲的頭兩名。
一甲三人分別是閻應元、王來聘、翁之琪,二甲頭兩名分別是陳奏廷、徐彥琦,頭三十名中的其餘二十五人,自然皆在二甲之中。
另外的一百七十人,則維持綜合成績的排名不變。
當年輕的皇帝親口說出崇禎元年恩科武舉的狀元,就是自己的時候,一貫沉穩的閻應元,瞬間就淚崩了,不僅當即踉踉蹌蹌地出列,然後跪地不起,一邊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一邊情不自禁地涕淚橫流,根本控制不住,就差嚎啕大哭了。
看着在後世自己萬分崇拜的民族英雄,如今在建極殿中如此動情,崇禎皇帝也是內心感動,親自走下御座,上前將之攙扶起來,看着他深深地點了點頭。
對於閻應元這樣的情況,擁有後世閱歷的崇禎皇帝,是完全能夠理解的,有時候一個人極度高興之時與極度傷心之時的外在表現,是很難準確分辨出來的。
通過閻應元在得知自己中了武狀元時的真情流露,朱大明至少可以保證一點,那就是閻應元這個人,今生今世都不可能忘了自己崇禎元年武狀元的身份,而且從今往後,這個人也必定會成為他這個皇帝的鐵杆打手。
與閻應元這一刻的表現截然不同,陳奏廷倒是終於放鬆了,平靜了,除了跪地謝恩高呼萬歲,其他的與在場其他武進士並無太大不同。從這一點上,也看得出這兩個人的性格差別,閻應元是舉重若輕,而陳奏廷則是舉輕若重。
第二天,二百名新科武進士的名單,就張貼分別到了兵部衙門和皇明忠義講武堂的南大門外,除了閻應元等一甲三人和陳奏廷、徐彥琦這兩二甲頭兩名,廣東順德的朱可貞、陝西漢中的潘雲騰、江西德化的盧元定、南直江陰的王公略等等,這些歷史上有名有姓的武舉人們,也都沒有白來,一個個都是榜上有名。
與大明之前的歷科武進士及第之後的安排不同,崇禎元年的新科武進士們,不管是一甲進士及第,二甲進士出身,還是三甲同進士出身,都沒有直接授予武將職務,而是按照皇帝的旨意,集體進入了皇明忠義講武堂,作為講武堂成立以來的第二期學員,開始了他們為期三個月的煉獄生涯。
新科武進士中的大多數人,儘管一個個武藝高強,十八般兵器樣樣都行,但是在講武堂里根本不給你機會練這個,包括弓馬騎射,都很少有機會操練,畢竟弓馬騎射是講武堂第一期騎兵科的學員們練習的科目。
而他們這些武進士,雖然說起來是武進士出身,但到了講武堂,就是十足的新兵,包括那些後來從各地衛所推薦而來,經過五軍都督府考試合格,然後又通過武舉會試而成為武進士的人,也一樣要從頭學起。
學習的內容,有本朝太祖高皇帝的《討元檄文》,有軍機處、兵部和五軍都督府聯合刊印的皇明新軍操典,還有大明律中的兵律軍法,以及大明軍中各種各樣的金鼓旗號。
每日裏學完了這些,就是沿着講武堂周長五里的大操場一圈又一圈地跑步。
而最折磨人的,還是那一遍又一遍地重複進行的、極其枯燥乏味的隊列操練。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3s 3.955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