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18991899、yebaoyin兩位的支持,謝謝!)
新年一天天臨近,大興城裏卻突然變幻風雲,突然間到處都在傳言,大隋要出兵討伐突厥了,又要打仗了。
京師里一股興奮、喧囂、以及帶着些許不安驚恐的氣氛四處瀰漫,到處傳播,漫向大興城兩市一百零九坊,漫向街坊里巷。那正在準備着上元燈節的彩燈,準備着新年的桃符門神,準備着新年新衣,準備着年貨吃食的大興城裏原本的喜慶歡樂祥和的氣氛,頃刻間,被那鋪天蓋地而來的戰爭陰雲席捲了。
百姓們紛紛嘆息着戰爭來臨,又該分別出征,出人出錢,流血流汗,又該死人...而剛入京師的皇孫楊林被破格超封為趙王的這件不尋常之事,反倒一下子清冷的很,並沒有出現本該有的沸沸揚揚。
大隋強大的戰爭機器也迅速而有效的開動了起來,對於這一戰,大隋實際上早在數年前就已經開始着手準備。眼下,只是最後戰爭號角的吹響,將士們的集結而已。在關隴以及附近地區,大隋最精銳的府兵集團開始動員,一個個驃騎府、車騎府所屬的十二衛府的府兵們,幾乎在同時接到了來自朝廷兵部和衛府大將軍府所頒下的軍令調令,一支支的府兵們重新從家中箱底取出自備的明光甲和橫刀、弓箭,擦拭鎧甲刀劍,牽起驢馬,府兵的妻子們為丈夫趕製征袍,準備乾糧,家人分別,匯集出征。在大大小小的官道上,到處都是如螞蟻般匯聚起來的軍隊,他們如溪水般不斷匯合,最後形成一支支鐵甲的洪流。官道上旗幟招展,人聲如潮,刀槍如林,劍矛似海,各路兵馬從四方匯聚,紛紛向着指定的北方邊疆上集結。
新年到來之即集結出兵,府兵們雖心有怨氣,但那股子怨氣卻都記在了那些該死的突厥人身上。府兵們並不怪朝廷,朝廷給了他們田地,而且還免了他們的稅賦,這份安穩的生活來之不易。因此當突厥人再次進犯大隋之時,朝廷一聲令下,府兵們無怨無悔的披甲執兵,走向戰場。他們身披明光甲,身材魁梧,孔武有力,地里勞作多年可臉上依然沒有褪去那自信滿滿的驕傲和氣概。一隊隊步卒束髮纏腿,挾弓挎箭,手執長矛簇擁在戰車的前後。每輛戰前周圍都有着十幾二十步卒,在戰車和步卒的周圍還有一隊隊的騎士策馬騎行。
塵埃和汗水把士卒們的臉面弄的污濁不堪,黃色的戰袍佈滿泥漿,但這些來自各個衛府下的驃騎府和車騎府抽選出來的衛士們依然整齊的行進着,他們在各個州城下進行過簡單的匯合,組成了一個個臨時的行軍陣列。等到了行軍目的地後,他們還要進行再一次的行營戰前編制,組成一個個的戰鬥行營。戰馬嘶鳴,一隊隊的騎兵不斷的超越身邊的戰車、步卒,向前趕去,他們身披鎧甲,精神抖擻,策馬輕馳,在擁擠的道路上,拉開長長的隊列。大路上,一匹匹挽馬騾子,拉着重型的武器,高大的拋石車,巨型的床弩,還有更多穿着褐色短衣布袍的民夫們臨時受命徵發而來,他們趕着牛馬,推着車馬,運送着一車車的糧食草料緊緊跟隨在行軍隊列之後。
這次討伐突厥之戰將由誰來擔任統帥,朝廷還沒有拿出結果來。但兵馬動員以及糧草運輸卻已經開始,大隋與突厥之間小戰無數次,大戰也進行過兩次,開皇三年與開皇七年兩次大規模戰爭,尤其是開皇三年那次,當時突厥還未分裂,突厥可汗調動了四十萬騎兵來襲,對於新生的大隋是個致命的威脅。多年的對峙,讓大隋對於與突厥之間的戰鬥,早了熟於心。
不管最後誰來掛帥,如何打,部不外乎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淹。隴右、代北、幽雲這三個方向,都是雙方攻防的重點。因此最終的戰鬥方略還沒有出來,但一支支兵馬卻按過往經驗集結,按照數年來兵部和衛府的將軍們無數次研究好的步驟,有條不紊的向着涼州、太原、幽州三個北疆的中心集結。
對於這次戰爭,皇帝和朝廷都認定這是一場戰略決戰,誰贏得此戰,從此誰就能在未來二三十年內成為整個天下的主宰。誰輸了這一仗,誰就輸掉了未來三十年。因此,楊堅不敢輕敵,而是決定全力以赴這一戰,以面對重新聯合起來的東西突厥。楊堅為此緊急徵召了三十萬府兵,向隴右、河東、河北三地前線集結,更徵發了同樣數量的民夫,向着前線不斷轉運糧草。三十萬人馬並不是隋軍要投入此戰的全部兵力,在長達幾千里的北方前線,大隋一直以來就駐有重兵,從涼州到營州,這條北方防線上光是總管府就足有近二十個,佔據整個大隋總管府的一半以上。光是最東面的幽州總管府,就統兵五萬五千餘人,整條北方防線上十餘總管府,兵力本已經不下二十萬人,此時新增三十萬人馬,大隋此次動員的兵力達到了五十餘萬。
五十萬人馬,並非隋軍兵力全部。大隋此次作戰,還將有幾支協助兵力,分別是河西地區的吐谷渾,還有早已經依附於大隋的突奸突利可汗,吐谷渾可汗和突利可汗,都娶了隋朝的宗室公主,突利還先後娶了兩個公主,因此在這一戰中,他們都是站到大隋一邊,吐谷渾可汗與突利可汗的手下的人馬,總數能高達二十萬。此外,在東北地區,奚、霫、契丹三蕃也站在大隋一邊,三蕃加上塞上新勢力懷荒軍,這四部更是號稱二十萬兵馬,但實際上也有不下五萬可戰之兵。
這是一場牽動整個天下局勢的大戰。
楊堅對於這次大戰的總統領,原本是矚意高熲擔任長史,實際協調各軍,然後調一位親王擔任主帥之名,再調數名經驗豐富的上柱國擔任各路總管。
不過遲遲到今日,楊堅都還沒有最終下定決心定下整個大戰指揮層。
今年的東征之戰,高熲和漢王楊諒以及上柱國王世積率兵三十萬出戰,可結果卻是那麼的讓他失望。眼下這是一場事關大隋前途命運之戰,楊堅心裏也難以下決心再交由高熲來指揮了。高熲是輔助他二十年的老臣了,多年來宰相換了許多人,可高熲之位卻從沒動搖過,可見楊堅曾經對高熲的信任。只是如今,楊堅對於高熲的信任已經不再如從前。
楊堅曾經親自做主,讓太子娶了高熲族中女子為僅次於太子妃的良娣,後來又做主把太子之女許給高熲第三子,可以說,這份安排,是對高熲的無比信任,讓高熲能夠如輔佐他一樣,將來繼續忠於輔佐於太子。只是後來,太子越來越難讓楊堅滿意,越來越讓他失望,而偏偏太子無能平庸的同時,晉王卻又是那般的賢仁有才,這使得他在帝國接班人的問題上有了新的考慮。他想要換儲,高熲反而成了第一塊攔路石。原本楊堅心意已定,基本上已經下定決心,要為大隋選一個更加有能力的繼承人。可眼下嫡長孫的出現,讓他這份想法又開始有些動搖。嫡長孫的能力讓他感到欣喜,太子無能,可皇長孫卻是賢能。再加上眼下這場興國大戰,使得楊堅不得不暫時壓下換儲的心思,在這個關鍵的時候,他必須得團結一切力量,來打贏這場戰爭。
出於這總總的考慮,楊堅在喜歡嫡長孫的同時,出人意料的下旨冊封了太子嫡長子楊林為趙王。他意欲藉此事,向外面透露一個信息,他暫時並沒有換儲之心,以此來平息京中朝野那股越來越激盪的暗涌。
攘外必先安內,如果內部不穩,又如何能贏得對外的大戰勝利呢。
大興宮大興殿。
此刻,大隋中樞三省六部以及十二衛,五台九寺五府等各部文臣武將們齊聚一殿,商議戰事安排。
新晉為趙王的易風今日上殿議事,又被特旨加封為雍州牧,晉上柱國、加司空銜。一轉眼,易風就成為如今京師最熾手可熱的政治新星,不但成為第一個破格封國王的皇孫,而且還直接被加封為雍州牧,成為整個京畿帝區的行政長官,同時還獲得了極具榮耀性質的上柱國勛位,並且加封為三公的司空。在滿朝文武的大殿上,易風的位置僅次於太子和晉王楊廣,甚至排位還在蜀王楊秀和漢王楊諒之前。楊廣是晉王爵,而且還有一個三公之首的太尉銜,但楊秀和楊諒雖然也是國王銜,但他們雖然還有一個大總管銜,但卻沒有三師三公這樣尊榮之銜,更何況雍州牧雖然和大總管同級,但其殿班階位卻反高於大總管一級。因此,年紀青青的易風在滿朝的紫緋大臣中,站在了御階下第三位時,不知道引來了多少人的目光。那裏面有驚嘆,有羨慕,也有濃濃的忌妒恨意。(未完待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4s 3.776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