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銓一怔,連忙跪下,大聲道:「臣接旨。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負責宣旨的是太監王承恩,他大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都察院副僉都御史張銓,為官清正,文采斐然,巡按十年,政績不凡,着令升為僉都御史、順天巡撫,即刻上任,不得有誤,欽此!」
張銓一怔,他說道:「『順天巡撫不是王化貞嗎?」
王承恩道:「孩子沒娘,說來話長,張公,你還是先接旨吧?」
張銓道:「臣接旨。」
王承恩將聖旨交給了張銓,說道:「張公,咱們邊走邊說吧?聖旨上寫得明白,即刻上任,不得有誤。」
張銓道:「但是本官還沒有完成交接呢?」
王承恩道:「交接,這得交接到什麼時候?」碰巧此時袁應泰來了,他忙道:「袁伯爺,這事您得幫幫忙?」袁應泰聽到有聖旨到,忙過來察看究竟,正常里,有人來都察院傳旨,一般是召集全體同仁,當眾宣讀,好使大家都知道。
張銓忙將聖旨交給了袁應泰。
袁應泰忙正了正衣冠,深深一揖,這才接過聖旨,也就幾個字,他兩眼看完,他驚訝道:「順天巡撫不是王化貞嗎?」一地巡撫任免,這可是大事,這會經過幾個部門的討論,王化貞任期未滿,怎麼屁股下的位子成了別人的了。
王承恩左看看右看看故作神秘的道:「袁公,您又不是外人,咱就和你說了罷,這王化貞他就不是個東西,蒙古聯軍隨時寇邊,米大人臨時受命,趕赴薊鎮,這是堵決口,擋箭眼的活,也就小米大人肯這麼臨危受命,不計個人生死……。」
袁應泰看見這貨嘮嘮叨叨的,半日不說至正題,只好耐着性子等,他看見越扯越不成話,說道:「聖旨上不是摧得很急嗎?」
王承恩道:「可不是嗎?小米大人不計個人榮辱生死,挺身而上,啥都不提就去薊鎮主持軍務了,誰知居然讓王化貞這小人打臉了,向他要兵不給,要人不給,要什麼都不給,他是打定注意做一個擁兵自重,坐視蒙古人滅之的奸臣了,不過皇上是明白人,他不得讓老實人吃虧,下了一道聖旨,任命小米大人為薊遼督師,節制順天、保定、遼東三巡撫,誰知這姓王的依舊不長眼,蹬鼻子上臉,不吃小米大人號召,公然違抗軍令,小米大人一怒之下,當天晚上就去查他的崗,好傢夥,守備之松馳,達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小米大人六百護衛,一千輕騎,就拿下了昌平城,王某人牛逼哄哄,自以為天下無敵,其實就一泥胎菩薩,肚子裏半點乾貨也沒有,這種人有什麼用,當眾被小米大人剝了官衣,扔出大街,不要也罷。」
袁應泰大驚,說道:「堂堂一鎮巡撫,就這樣去職?這大不妥呀!」
王承恩道:「當然呀!所以呀!這順天巡撫的位子就落在張公身上了,軍情緊急,薊鎮的馬隊已在城外等着,張公這便出發吧?」
張銓對於這位子,他是相當期待的,官升了權力也有了,遠勝於守在都察院廣東道這一畝三分地上爭個你死我活,他知道米柱為人,是急性子但也是一個干實事的人,能聽人話,可以相處的。他道:「可是都察院廣東道這一攤子事……。」
手下六位巡按御史都用水汪汪的眼看着袁應泰,這一個熱情如火,一往情深,袁應泰卻視如不見,說道:「軍情緊急,張大人馬上出發,廣東道的事,本官兼辦了!」
把一個不對付的人踢出都察院,這其實是一美事。
張銓忙深深一拱,收拾一些個人物品,馬上走了。
順天巡撫加僉都御史銜,從二品的官兒了,王化貞的順天巡撫,沒有加僉都御史銜,只是三品。
目送他們離開,手下幾個御史不爽了,紛紛滿面笑容向袁應泰見禮,道:「總憲,這太不妥呀!堂堂一鎮巡撫,朝廷命官,豈是他米柱說擼就擼的,如此胡作非為,朝廷法度何在?」
「照呀!米柱如此跋扈,要不要參他一本。」
「武將跋扈,目無法紀,非朝廷之福!」
「嘿嘿!王某人的坐師是葉公,這一次有好戲看了。」
袁應泰道:「蒙韃寇邊,國事艱難,任何人不得妄議邊將,這仗打贏了,萬事好說。」
王承恩領着張銓出了皇城,一隊彪悍馬隊已在此等侯,隊正道:「順天撫標隊正高文龍,奉命迎接撫台大人。」
張銓這一刻有點揚眉吐氣,意氣風發之感,他將手裏裝個人物品的小藤箱交給了隊正高文龍,說道:「出發!」
京官清苦,居之不易,他在京里只有三進宅子,養了管家、廚子、丫環等五個下人,連長隨、轎夫都沒有,他讓人回家裏報一聲,馬上率領馬隊,浩浩蕩蕩離京了。
這叫軍情緊急,半點也拖延不得。
他們一群人,騎着高頭大馬,浩浩蕩蕩離京,好不威風。
恰逢此時,王化貞騎着一匹小毛驢,急急而來,他在遐想,明兒回昌平,我也得這麼威風回去。
王化貞這是告御狀來了。
他以巡撫之尊,朝廷命官,嘔心瀝血,為國守衛疆城,米柱居然派兵襲擊他,當眾剝了他官衣,折辱於他,這等目無王法,奇恥大辱,他決定去告御狀,不死不休。
他讓米柱扔街上,他在昌平,只有巡撫行轅這一住處,他繞到後門,想收拾行裝細軟,然後才出發,現在官衣都沒有一件,像什麼樣子。
但是他繞到後門,也有守衛守着,他的隨從守衛也被扣留了,不得相見,沒有長隨,沒有護衛,他也不知如何是好,連怎麼出行也不知道。
他只好去拜訪一些相熟的人家,希望借些盤纏最好派人送他上京,雖然這裏距京城只有六十里路,沒人帶,他還真不敢去,也不認得路呀。
不過聽聞去告御狀,這些人家家關門,都說家主不在。
後來,終於有一個好心人,送他銀子一兩,毛驢一頭,告訴他沿着官道走即可。
當時王化貞十分感激,說道:「感公大德,異日必以千金相謝。」
所以王化貞騎着小毛驢,一路晃晃悠悠,終於在傍晚時分,京城臨關門前,趕至了京城。
看着自己的樣子,蓬頭垢面,衣衫不整,他只好先回京里的宅子安頓好了,梳洗完畢,這才是拜會座師葉向高大人。
他口口聲聲告御狀,這可不是說告就告的,真正的告御狀,很慘的,只有無可奈何走投無路之下,才出此下策。
告御狀,或稱京控,這是民間講法,它有一個官方司法名叩閽,一個門,一個昏,也就是扣擊宮門的意思,以此來表示官吏、百姓到朝廷訴冤。
不過本朝有規定:越訴者,笞五十;申訴不實者,杖一百,所誣不實之事重於杖一百者,以誣告重罪論處;若曾經法司、督撫等衙門問斷明白而妄圖翻異者,追究教唆主使之人及控告者,俱杖一百、徒三年。攔轎告御狀者,不論情詞虛實,立案不行,照衝突儀仗例,追究教唆主使之人及控告者,俱杖一百,發近邊充軍。
也就是說,這是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招數,基本是同歸於盡的。
叩閽的方法還有入午門、長安門內喊冤者;有跪午門、長安門及正陽門打石獅鳴冤者;有違禁入堂跪告者;有越登聞院牆突入鼓廳擊鼓謊告者……不符合規定的,要照例治罪。
告御狀,早在周朝就有記載。《周禮》就曾記載了:以肺石達窮民,凡遠近煢獨、老幼之欲有復於上,而其長弗達者,立於肺石三日,士聽其辭,以告於上,而罪其長。
意思是:用肺石使窮苦無告之民的冤辭能夠上達。凡遠近孤獨無靠或年老、幼弱之民想要向上申訴冤屈,而他們的長官不予轉達的,就來到肺石上站三天,然後由朝士聽他訴說冤屈,以報告朝廷,而懲罰他們的長官。
這是一種直訴制度(直接向最高統治者陳訴案情),漢朝稱之為詣闕上書,一般應按司法管轄逐級告劾,但蒙受冤獄,也可越級上書中央司法機關申冤。漢朝這一制度的確立,對糾正地方司法不公、減少冤假錯案、緩和社會矛盾等,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告御狀是他一時激憤之舉,回來的路上,他算是想明白,我乃進士出身,三品順天巡撫,座師乃當朝首輔,同期遍及朝野,堂堂朝廷命官,不是他米柱一幸進之人,說免就免的。
本官大可以上朝,在朝廷之上公然控訴米柱不法之事,這事必須先座師商量,有他居中調度,朝中耿直忠正之臣呼應,言路鼓譟,上達天聽,皇帝也護不了他米柱呀!
他為什麼認定朝中大臣會應援他,大明治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文貴武賤,一武將居然當眾免一巡撫之職,國朝未有,駭人聽聞,武將如此跋扈,目無王法,朝廷法度何在?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6s 3.926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