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既然定下求親的意思,靖海侯也有意安撫兒子,並未刁難,次日便主動出馬,找王尚書當媒人去。筆硯閣 m.biyange.com
柳氏昨夜得到消息,失眠一夜,今天的精神就很不,歪在榻等結。
左等右等,兒子和丈夫遲遲沒有回來,不由心中警醒,派人在門口守,終於在臨近傍晚之際,等回兒子。
「怎的去這麼久?」她問,「定下?」
謝玄英捏捏鼻樑,吐出口氣:「差點沒成。」
柳氏不解:「子真先生沒有同意?」
「父親去尋大宗伯當媒人,但大宗伯不肯。」他真的被嚇到,「王家正準備提親呢。」
柳氏愕然不已:「誰?」
「王六郎。」謝玄英表情微妙,「大宗伯早就看世妹,一聽我要提親,立時吩咐去尋媒人,趕去燕子胡同提親。」
一時間,柳氏竟不知說什麼。
王六是長房嫡子,王尚書這般心急,必是十看。
「父親去尋大司馬當媒人。」謝玄英說,「前後腳,老師都蒙。」
柳氏:「然後呢?」
謝玄英深吸口氣,說:「大宗伯同老師說,今日來得巧,不如雙喜臨門,讓世妹嫁給王家,再把王四娘嫁給我。」
柳氏啼皆非,這確是王尚書能幹出來的事。
「開始,老師誰都不答應,說世妹在宮裏,出宮還要三年,不願耽誤。」謝玄英頓會兒,「我親自求的老師,大司馬也幫說話,這才同意。」
柳氏心底生怪異。
她從來沒有考慮過晏家女兒,結這一出場,還和王家爭。
「子真先生的女兒,到底是什麼樣的?」她總覺異樣。
謝玄英猶豫道:「挺像王家姑娘。」
「噢,也是個才女?」柳氏有點冷淡。
謝玄英看母親:「……樣貌。」
柳氏愕然,下下打量兒子。
「母親。」謝玄英嘆口氣,加重語氣,「哪有十全十美的事。」
柳氏擰起眉梢:「我也不求十全十美,但總要有些長處吧?」
謝玄英想想,道:「程世妹我見過,是個『性』格堅毅的人,貧賤而不諂,得志而不驕,心『性』過人。」
柳氏平復一下呼吸,冷靜地問:「還有嗎?」
「器量不輸於男子,為人不愛計較。」他遲疑地問,「應該不容易和大嫂、二嫂置氣攀比?」
柳氏喝口茶,平靜道:「不說是世妹,我還為是世弟。」
這是在找妻子嗎?歹說個蘭心蕙質,賢良大度啊。
她滿腹怨言處吐,問:「人可賢惠,教養可,待人接物如何?」
謝玄英:不賢惠,人教養,可冷淡。
但不敢說,道:「她既能在陛下身邊做司寶,想來不差。大宗伯就是看準這一點,才為王六求娶的。」
柳氏略微振奮:「司寶?是掌中宮之印?」
謝玄英道:「我原也這般想,但今日大宗伯和我說——」他看向母親,「是掌御用之璽。」
柳氏難掩吃驚:「陛下如信重?」
「是,大宗伯說,她和周太監管御璽。」謝玄英抿口茶,謹慎地說,「其他的我還不清楚,下次進宮再打探。」
柳氏心中的鬱悶消散不少,接說:「八字問來?」
謝玄英自袖中掏出帖:「要麻煩母親。」
「唉。」柳氏『揉』『揉』額角,頭暈腦脹,難勞神,「明日去惠元寺問問吧。」
謝玄英草草點頭,並不多言,反而道:「明天端陽,陛下必是要召我進宮,恐怕至多拖延兩三日。」
「可想,打算走到哪一步?」柳氏畢竟做多年主母,即便被搞得心緒雜『亂』,也沒忘記最要緊的事,「下聘後,親事就算定。」
「咳,」謝玄英清清嗓子,看向母親,「若意外,自不可令老師寒心。父親也說,多添兩千兩銀子做聘禮。」
柳氏原本的話咽回去。
她主持中饋,太清楚銀錢的重要『性』。按照律令,今後家,爵位歸嫡長,剩下的家業諸子平,但大多數財產都是與爵位掛鈎的,說到底,還是大頭歸老二,其他的才由兒子們。
婚事是最光明正大給補貼的機會。
兩千兩不多,也不少。老二成親時,原定的聘禮也就是五千兩,後來劉家的嫁妝單子送過來,近萬兩陪嫁,才不得不再添兩。
給出去的銀子再回來,就是三房的東西,給不出去,那就是空頭允諾。
而且,婚事許都許,不管什麼由反悔,終究於聲有礙。
「這……」柳氏快速衡量利弊,終於鬆口風,「先合一合八字再說吧。」
謝玄英深知欲速則不達,沒有再為程丹若說話,反而愧疚道:「兒子不孝,令母親為難。」
柳氏可奈何,唯有一聲長嘆。
翌日,宮中真來人,說皇帝讓謝玄英進宮吃粽子去。
家常至,聖心在不必多言。
謝玄英立刻進宮,在西苑的龍舟見到皇帝。
他船,陪同游湖,順道喝雄黃酒,吃粽子和加蒜過水麵。
皇帝問他:「這幾日忙什麼呢?不是叫進宮來陪朕說話麼。」
「忙說親事呢。」謝玄英回答。
皇帝馬來興趣:「都相看誰?」
「父親屬意張督憲家。」他說。
皇帝:「張文華是個有本事的,他家小娘子如何?可貌美溫柔?」
謝玄英道:「不曾見,他家正在守孝,不打攪。再者,父不曾見,女亦不知品『性』,臣為還是慎重些。」
皇帝道:「就這一家?」
「還有幾家。」謝玄英剝掉粽葉,又吃一個,「我同父親說,成親還是知根知底得。」
皇帝聽出話音,說:「論知根知底,不如王家,王厚文惦記多久?」
「大宗伯……」謝玄英搖搖頭,「平日裏待我,關鍵時候還是偏心自家人,差點搶我的親事。」
這麼大一個驚天八卦,皇帝立馬精神,連連催問:「怎麼,們搶親吶?」
謝玄英就把那天的事情說。
皇帝啼皆非:「還有這等事?」回想一下晏家,有點驚訝,「我記得,晏家沒有女兒,有程司寶一個女吧?」
謝玄英:「司寶?」
皇帝:「啊。」
「臣尚不知事。」謝玄英遲疑一剎,慚愧道,「原為程世妹吃苦耐勞,不畏艱險,更適合做親,卻不曾想竟是姑父得用之人……」
吃苦耐勞。
不畏艱險。
皇帝和柳氏一樣,忍不住問:「這是挑的媳『婦』?」
「陛下容稟。」謝玄英放下手中的酒盅,整思緒,道,「臣去山東,感悟良多。」
他慢慢道:「衛廢弛,昌平侯率的軍隊卻戰力不俗,倭寇背後牽扯甚廣,不止有東瀛浪人,還有西洋諸國,他們也有槍炮,很難對付。想要清平海,非一日之功。」
皇帝問:「朕亦有意,可有必勝之心。」
然而,謝玄英搖搖頭,說道:「臣雖略通武藝,卻有太多不足之處。」
他列舉:「臣通馬術,卻不擅長在船作戰,雖然比暈船的北人一些,可海浪起伏極大,普通人想站穩都不容易,不要說作戰,非有數年之功不可。」
皇帝「嗯」聲,沒有表態。
「昌平侯擅水戰,其子亦有勇武之處,次在山東,我亦見到數將官,各有長。有一參將姓譚,熟讀兵書,練兵也,遠勝臣多矣。」
謝玄英誠懇道,「臣能有今日,依仗的不過是陛下的恩寵,難與老將比肩。」
皇帝緩緩點點頭,問:「這是想的,還是爹的意思?」
「家父認為,臣太年輕,難服眾,反倒壞陛下的大事。」謝玄英不動聲『色』道,「這自然是應有的顧忌,臣原也不敢擔重任,想為陛下效勞,哪怕做一馬前卒,也是心甘情願的。」
皇帝挑眉。
謝玄英正『色』道:「臣希望能去邊境歷練幾年,吃幾年苦,比起倭寇,北境邊防才是重中之重。」
皇帝沒想到他主動請纓,卻是想去北邊。
北地寒苦,怪不得說要選一個吃苦耐勞的妻子。親事定才開口,可見不是隨口一說,是真這麼打算。
皇帝一時感慨萬千:「呀……」
「臣能有今日,全賴陛下栽培。」謝玄英懇切道,「北地寒苦,甘之如飴,願為陛下守九邊。」
這番話發自肺腑,字字真心,皇帝自然辨得出個中誠意,蘊在心頭的惱怒,不知不覺消散大半,佯怒道:「要是爹不開口,也這麼想?」
謝玄英略一沉默,才道:「我在山東時便想,水師雖,不如鐵騎。父親慮亦是臣擔心的,我從未在軍中歷練過,誰能真心服我?且為陛下辦差,何必在意是文是武,都是為陛下盡忠罷。」
他抬首,懇切道:「您想我打仗,我就去,您覺得我能治一方,我也去。」
「也罷。」皇帝一語雙關,「朕知道孝順。」
他擺擺手,轉回原先的話題:「程司寶出身不高,品『性』頗佳,選的不差。」
皇家選秀皆是民女,皇帝看重出身,卻並不靠出身判斷一個人。程丹若在他皮子底下這麼久,欣賞的地方多,不滿的少。
不過,做屬下是,做妻子可未必。
他點評:「她『性』情剛強,怕是不會溫柔小意。」
謝玄英認真辨:「在邊境,剛強些才,總不能我在外出征,妻子在家哭哭啼啼的。」
皇帝欲說還休半天,奈搖頭:「將來後悔,別怪朕沒提醒。」
謝玄英道:「姑父放心,若能共苦,我自然敬重她。」
皇帝:「……」
這孩子還不開竅呢。
他暗嘆口氣,有意再提點兩句,可轉念一想,將來真去邊境,吃得苦比什麼都重要,想要溫柔可人的女子侍奉,大可蓄婢納妾。
當然,前提是得賢惠大度些。
「既然有決意,朕也不多干涉。」皇帝自認開明,「正,人就在朕跟前杵,朕替□□些時日就是。」
謝玄英忙道:「不敢勞動陛下,而且……」他苦,「是口頭許約,還未過文定呢。」
皇帝道:「那待換過庚帖,再同朕說。」
謝玄英應下,又道:「既未定下,事還要請姑父莫要聲張。」
皇帝奇怪:「為何?」
「程司寶還要在陛下面前當差,我時常進宮,若為人知,豈不尷尬?」他說,「還有三年呢。」
皇帝語:「三年?三年後都幾歲?今年就把親事定下來,最晚明年,給朕當差去。」
他罵:「成家才立業,再拖下去像什麼樣?」
謝玄英猶豫半天,才道:「多謝姑父。」
他又在龍舟陪皇帝賞會兒石榴,下午才回家。
柳氏已經回來。
「母親怎麼回得這麼早?」他請過安,直截當地問,「問如何?」
柳氏的臉多影:「惠元寺的方丈親自批的,說女方是金命,『性』情堅毅,膽大心細,前半生多坎坷,在中有木,可消耗金力,化險為夷。而是水命,金生水,源源不絕入東海,必成大器。」
「是嗎?」謝玄英端起茶盞,心想,惠元寺方丈的人情,倒是還得不差。
誰想柳氏又道:「雖是如,我防萬一,還去清虛觀。」
他頓住。
「觀主的批語更准,說是貴人命,可享高官厚祿。」柳氏道,「身為女子而居高位,必是丈夫事業有成。」
她吁口氣,原本的三願意,也變成五:「八字相合,看來是天註定。」
謝玄英默默鬆口氣。
「如便。」他道,「陛下今日真和我說起前程,早日定下為。」
柳氏點點頭,思索道:「聘禮原是齊備的,公中三千兩,我私下為貼補兩千,如今還有兩千,已十體面。」
猶豫下,解釋道,「祖母原也有東西留下來,是不多,我想留給兩個妹子,將來嫁妝也看一點。且聘禮給的太多,晏家的嫁妝就不備。」
老侯夫人過世時,嫁妝按她遺願配:膝下長大的老大一千五百兩,老二是嫡長子沒得說,兩千兩的補貼,還有一千兩給謝大姑娘添妝,剩下的三千兩歸後頭的孩子。
如今,謝家還有一個謝四和謝二姑娘、謝三姑娘不曾定親。
柳氏不得不為她們考慮。
「母親。」謝玄英思索道,「聘禮還是三千,父親給的兌成銀票給過去就是,您的嫁妝留不要動。」
柳氏不滿:「這是為何?聘禮抬出去才三千,叫人家怎麼看?」
尤其是許家,她就想讓許家看看,哪怕這次門第不如,自家也要厚待。
「老師不會計較的。」謝玄英道,「我的聘禮太厚,將來四弟娶親如何是?父親必不肯再給兩千兩,他又沒個恩蔭功,您得多看護一二。」
柳氏一時沒想到這個,在她心裏,小兒子肯定是要比大兒子略遜一籌。
「母親,我與四弟一母同胞,不可再生嫌隙。」他道,「家財紛爭,歸根究底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小兒子在柳氏跟前長大,雖然混些,卻也深得她喜愛。
她猶豫會兒,被說服:「也是,就這樣吧。」
皇帝:「啊。」
「臣尚不知事。」謝玄英遲疑一剎,慚愧道,「原為程世妹吃苦耐勞,不畏艱險,更適合做親,卻不曾想竟是姑父得用之人……」
吃苦耐勞。
不畏艱險。
皇帝和柳氏一樣,忍不住問:「這是挑的媳『婦』?」
「陛下容稟。」謝玄英放下手中的酒盅,整思緒,道,「臣去山東,感悟良多。」
他慢慢道:「衛廢弛,昌平侯率的軍隊卻戰力不俗,倭寇背後牽扯甚廣,不止有東瀛浪人,還有西洋諸國,他們也有槍炮,很難對付。想要清平海,非一日之功。」
皇帝問:「朕亦有意,可有必勝之心。」
然而,謝玄英搖搖頭,說道:「臣雖略通武藝,卻有太多不足之處。」
他列舉:「臣通馬術,卻不擅長在船作戰,雖然比暈船的北人一些,可海浪起伏極大,普通人想站穩都不容易,不要說作戰,非有數年之功不可。」
皇帝「嗯」聲,沒有表態。
「昌平侯擅水戰,其子亦有勇武之處,次在山東,我亦見到數將官,各有長。有一參將姓譚,熟讀兵書,練兵也,遠勝臣多矣。」
謝玄英誠懇道,「臣能有今日,依仗的不過是陛下的恩寵,難與老將比肩。」
皇帝緩緩點點頭,問:「這是想的,還是爹的意思?」
「家父認為,臣太年輕,難服眾,反倒壞陛下的大事。」謝玄英不動聲『色』道,「這自然是應有的顧忌,臣原也不敢擔重任,想為陛下效勞,哪怕做一馬前卒,也是心甘情願的。」
皇帝挑眉。
謝玄英正『色』道:「臣希望能去邊境歷練幾年,吃幾年苦,比起倭寇,北境邊防才是重中之重。」
皇帝沒想到他主動請纓,卻是想去北邊。
北地寒苦,怪不得說要選一個吃苦耐勞的妻子。親事定才開口,可見不是隨口一說,是真這麼打算。
皇帝一時感慨萬千:「呀……」
「臣能有今日,全賴陛下栽培。」謝玄英懇切道,「北地寒苦,甘之如飴,願為陛下守九邊。」
這番話發自肺腑,字字真心,皇帝自然辨得出個中誠意,蘊在心頭的惱怒,不知不覺消散大半,佯怒道:「要是爹不開口,也這麼想?」
謝玄英略一沉默,才道:「我在山東時便想,水師雖,不如鐵騎。父親慮亦是臣擔心的,我從未在軍中歷練過,誰能真心服我?且為陛下辦差,何必在意是文是武,都是為陛下盡忠罷。」
他抬首,懇切道:「您想我打仗,我就去,您覺得我能治一方,我也去。」
「也罷。」皇帝一語雙關,「朕知道孝順。」
他擺擺手,轉回原先的話題:「程司寶出身不高,品『性』頗佳,選的不差。」
皇家選秀皆是民女,皇帝看重出身,卻並不靠出身判斷一個人。程丹若在他皮子底下這麼久,欣賞的地方多,不滿的少。
不過,做屬下是,做妻子可未必。
他點評:「她『性』情剛強,怕是不會溫柔小意。」
謝玄英認真辨:「在邊境,剛強些才,總不能我在外出征,妻子在家哭哭啼啼的。」
皇帝欲說還休半天,奈搖頭:「將來後悔,別怪朕沒提醒。」
謝玄英道:「姑父放心,若能共苦,我自然敬重她。」
皇帝:「……」
這孩子還不開竅呢。
他暗嘆口氣,有意再提點兩句,可轉念一想,將來真去邊境,吃得苦比什麼都重要,想要溫柔可人的女子侍奉,大可蓄婢納妾。
當然,前提是得賢惠大度些。
「既然有決意,朕也不多干涉。」皇帝自認開明,「正,人就在朕跟前杵,朕替□□些時日就是。」
謝玄英忙道:「不敢勞動陛下,而且……」他苦,「是口頭許約,還未過文定呢。」
皇帝道:「那待換過庚帖,再同朕說。」
謝玄英應下,又道:「既未定下,事還要請姑父莫要聲張。」
皇帝奇怪:「為何?」
「程司寶還要在陛下面前當差,我時常進宮,若為人知,豈不尷尬?」他說,「還有三年呢。」
皇帝語:「三年?三年後都幾歲?今年就把親事定下來,最晚明年,給朕當差去。」
他罵:「成家才立業,再拖下去像什麼樣?」
謝玄英猶豫半天,才道:「多謝姑父。」
他又在龍舟陪皇帝賞會兒石榴,下午才回家。
柳氏已經回來。
「母親怎麼回得這麼早?」他請過安,直截當地問,「問如何?」
柳氏的臉多影:「惠元寺的方丈親自批的,說女方是金命,『性』情堅毅,膽大心細,前半生多坎坷,在中有木,可消耗金力,化險為夷。而是水命,金生水,源源不絕入東海,必成大器。」
「是嗎?」謝玄英端起茶盞,心想,惠元寺方丈的人情,倒是還得不差。
誰想柳氏又道:「雖是如,我防萬一,還去清虛觀。」
他頓住。
「觀主的批語更准,說是貴人命,可享高官厚祿。」柳氏道,「身為女子而居高位,必是丈夫事業有成。」
她吁口氣,原本的三願意,也變成五:「八字相合,看來是天註定。」
謝玄英默默鬆口氣。
「如便。」他道,「陛下今日真和我說起前程,早日定下為。」
柳氏點點頭,思索道:「聘禮原是齊備的,公中三千兩,我私下為貼補兩千,如今還有兩千,已十體面。」
猶豫下,解釋道,「祖母原也有東西留下來,是不多,我想留給兩個妹子,將來嫁妝也看一點。且聘禮給的太多,晏家的嫁妝就不備。」
老侯夫人過世時,嫁妝按她遺願配:膝下長大的老大一千五百兩,老二是嫡長子沒得說,兩千兩的補貼,還有一千兩給謝大姑娘添妝,剩下的三千兩歸後頭的孩子。
如今,謝家還有一個謝四和謝二姑娘、謝三姑娘不曾定親。
柳氏不得不為她們考慮。
「母親。」謝玄英思索道,「聘禮還是三千,父親給的兌成銀票給過去就是,您的嫁妝留不要動。」
柳氏不滿:「這是為何?聘禮抬出去才三千,叫人家怎麼看?」
尤其是許家,她就想讓許家看看,哪怕這次門第不如,自家也要厚待。
「老師不會計較的。」謝玄英道,「我的聘禮太厚,將來四弟娶親如何是?父親必不肯再給兩千兩,他又沒個恩蔭功,您得多看護一二。」
柳氏一時沒想到這個,在她心裏,小兒子肯定是要比大兒子略遜一籌。
「母親,我與四弟一母同胞,不可再生嫌隙。」他道,「家財紛爭,歸根究底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小兒子在柳氏跟前長大,雖然混些,卻也深得她喜愛。
她猶豫會兒,被說服:「也是,就這樣吧。」
皇帝:「啊。」
「臣尚不知事。」謝玄英遲疑一剎,慚愧道,「原為程世妹吃苦耐勞,不畏艱險,更適合做親,卻不曾想竟是姑父得用之人……」
吃苦耐勞。
不畏艱險。
皇帝和柳氏一樣,忍不住問:「這是挑的媳『婦』?」
「陛下容稟。」謝玄英放下手中的酒盅,整思緒,道,「臣去山東,感悟良多。」
他慢慢道:「衛廢弛,昌平侯率的軍隊卻戰力不俗,倭寇背後牽扯甚廣,不止有東瀛浪人,還有西洋諸國,他們也有槍炮,很難對付。想要清平海,非一日之功。」
皇帝問:「朕亦有意,可有必勝之心。」
然而,謝玄英搖搖頭,說道:「臣雖略通武藝,卻有太多不足之處。」
他列舉:「臣通馬術,卻不擅長在船作戰,雖然比暈船的北人一些,可海浪起伏極大,普通人想站穩都不容易,不要說作戰,非有數年之功不可。」
皇帝「嗯」聲,沒有表態。
「昌平侯擅水戰,其子亦有勇武之處,次在山東,我亦見到數將官,各有長。有一參將姓譚,熟讀兵書,練兵也,遠勝臣多矣。」
謝玄英誠懇道,「臣能有今日,依仗的不過是陛下的恩寵,難與老將比肩。」
皇帝緩緩點點頭,問:「這是想的,還是爹的意思?」
「家父認為,臣太年輕,難服眾,反倒壞陛下的大事。」謝玄英不動聲『色』道,「這自然是應有的顧忌,臣原也不敢擔重任,想為陛下效勞,哪怕做一馬前卒,也是心甘情願的。」
皇帝挑眉。
謝玄英正『色』道:「臣希望能去邊境歷練幾年,吃幾年苦,比起倭寇,北境邊防才是重中之重。」
皇帝沒想到他主動請纓,卻是想去北邊。
北地寒苦,怪不得說要選一個吃苦耐勞的妻子。親事定才開口,可見不是隨口一說,是真這麼打算。
皇帝一時感慨萬千:「呀……」
「臣能有今日,全賴陛下栽培。」謝玄英懇切道,「北地寒苦,甘之如飴,願為陛下守九邊。」
這番話發自肺腑,字字真心,皇帝自然辨得出個中誠意,蘊在心頭的惱怒,不知不覺消散大半,佯怒道:「要是爹不開口,也這麼想?」
謝玄英略一沉默,才道:「我在山東時便想,水師雖,不如鐵騎。父親慮亦是臣擔心的,我從未在軍中歷練過,誰能真心服我?且為陛下辦差,何必在意是文是武,都是為陛下盡忠罷。」
他抬首,懇切道:「您想我打仗,我就去,您覺得我能治一方,我也去。」
「也罷。」皇帝一語雙關,「朕知道孝順。」
他擺擺手,轉回原先的話題:「程司寶出身不高,品『性』頗佳,選的不差。」
皇家選秀皆是民女,皇帝看重出身,卻並不靠出身判斷一個人。程丹若在他皮子底下這麼久,欣賞的地方多,不滿的少。
不過,做屬下是,做妻子可未必。
他點評:「她『性』情剛強,怕是不會溫柔小意。」
謝玄英認真辨:「在邊境,剛強些才,總不能我在外出征,妻子在家哭哭啼啼的。」
皇帝欲說還休半天,奈搖頭:「將來後悔,別怪朕沒提醒。」
謝玄英道:「姑父放心,若能共苦,我自然敬重她。」
皇帝:「……」
這孩子還不開竅呢。
他暗嘆口氣,有意再提點兩句,可轉念一想,將來真去邊境,吃得苦比什麼都重要,想要溫柔可人的女子侍奉,大可蓄婢納妾。
當然,前提是得賢惠大度些。
「既然有決意,朕也不多干涉。」皇帝自認開明,「正,人就在朕跟前杵,朕替□□些時日就是。」
謝玄英忙道:「不敢勞動陛下,而且……」他苦,「是口頭許約,還未過文定呢。」
皇帝道:「那待換過庚帖,再同朕說。」
謝玄英應下,又道:「既未定下,事還要請姑父莫要聲張。」
皇帝奇怪:「為何?」
「程司寶還要在陛下面前當差,我時常進宮,若為人知,豈不尷尬?」他說,「還有三年呢。」
皇帝語:「三年?三年後都幾歲?今年就把親事定下來,最晚明年,給朕當差去。」
他罵:「成家才立業,再拖下去像什麼樣?」
謝玄英猶豫半天,才道:「多謝姑父。」
他又在龍舟陪皇帝賞會兒石榴,下午才回家。
柳氏已經回來。
「母親怎麼回得這麼早?」他請過安,直截當地問,「問如何?」
柳氏的臉多影:「惠元寺的方丈親自批的,說女方是金命,『性』情堅毅,膽大心細,前半生多坎坷,在中有木,可消耗金力,化險為夷。而是水命,金生水,源源不絕入東海,必成大器。」
「是嗎?」謝玄英端起茶盞,心想,惠元寺方丈的人情,倒是還得不差。
誰想柳氏又道:「雖是如,我防萬一,還去清虛觀。」
他頓住。
「觀主的批語更准,說是貴人命,可享高官厚祿。」柳氏道,「身為女子而居高位,必是丈夫事業有成。」
她吁口氣,原本的三願意,也變成五:「八字相合,看來是天註定。」
謝玄英默默鬆口氣。
「如便。」他道,「陛下今日真和我說起前程,早日定下為。」
柳氏點點頭,思索道:「聘禮原是齊備的,公中三千兩,我私下為貼補兩千,如今還有兩千,已十體面。」
猶豫下,解釋道,「祖母原也有東西留下來,是不多,我想留給兩個妹子,將來嫁妝也看一點。且聘禮給的太多,晏家的嫁妝就不備。」
老侯夫人過世時,嫁妝按她遺願配:膝下長大的老大一千五百兩,老二是嫡長子沒得說,兩千兩的補貼,還有一千兩給謝大姑娘添妝,剩下的三千兩歸後頭的孩子。
如今,謝家還有一個謝四和謝二姑娘、謝三姑娘不曾定親。
柳氏不得不為她們考慮。
「母親。」謝玄英思索道,「聘禮還是三千,父親給的兌成銀票給過去就是,您的嫁妝留不要動。」
柳氏不滿:「這是為何?聘禮抬出去才三千,叫人家怎麼看?」
尤其是許家,她就想讓許家看看,哪怕這次門第不如,自家也要厚待。
「老師不會計較的。」謝玄英道,「我的聘禮太厚,將來四弟娶親如何是?父親必不肯再給兩千兩,他又沒個恩蔭功,您得多看護一二。」
柳氏一時沒想到這個,在她心裏,小兒子肯定是要比大兒子略遜一籌。
「母親,我與四弟一母同胞,不可再生嫌隙。」他道,「家財紛爭,歸根究底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小兒子在柳氏跟前長大,雖然混些,卻也深得她喜愛。
她猶豫會兒,被說服:「也是,就這樣吧。」
皇帝:「啊。」
「臣尚不知事。」謝玄英遲疑一剎,慚愧道,「原為程世妹吃苦耐勞,不畏艱險,更適合做親,卻不曾想竟是姑父得用之人……」
吃苦耐勞。
不畏艱險。
皇帝和柳氏一樣,忍不住問:「這是挑的媳『婦』?」
「陛下容稟。」謝玄英放下手中的酒盅,整思緒,道,「臣去山東,感悟良多。」
他慢慢道:「衛廢弛,昌平侯率的軍隊卻戰力不俗,倭寇背後牽扯甚廣,不止有東瀛浪人,還有西洋諸國,他們也有槍炮,很難對付。想要清平海,非一日之功。」
皇帝問:「朕亦有意,可有必勝之心。」
然而,謝玄英搖搖頭,說道:「臣雖略通武藝,卻有太多不足之處。」
他列舉:「臣通馬術,卻不擅長在船作戰,雖然比暈船的北人一些,可海浪起伏極大,普通人想站穩都不容易,不要說作戰,非有數年之功不可。」
皇帝「嗯」聲,沒有表態。
「昌平侯擅水戰,其子亦有勇武之處,次在山東,我亦見到數將官,各有長。有一參將姓譚,熟讀兵書,練兵也,遠勝臣多矣。」
謝玄英誠懇道,「臣能有今日,依仗的不過是陛下的恩寵,難與老將比肩。」
皇帝緩緩點點頭,問:「這是想的,還是爹的意思?」
「家父認為,臣太年輕,難服眾,反倒壞陛下的大事。」謝玄英不動聲『色』道,「這自然是應有的顧忌,臣原也不敢擔重任,想為陛下效勞,哪怕做一馬前卒,也是心甘情願的。」
皇帝挑眉。
謝玄英正『色』道:「臣希望能去邊境歷練幾年,吃幾年苦,比起倭寇,北境邊防才是重中之重。」
皇帝沒想到他主動請纓,卻是想去北邊。
北地寒苦,怪不得說要選一個吃苦耐勞的妻子。親事定才開口,可見不是隨口一說,是真這麼打算。
皇帝一時感慨萬千:「呀……」
「臣能有今日,全賴陛下栽培。」謝玄英懇切道,「北地寒苦,甘之如飴,願為陛下守九邊。」
這番話發自肺腑,字字真心,皇帝自然辨得出個中誠意,蘊在心頭的惱怒,不知不覺消散大半,佯怒道:「要是爹不開口,也這麼想?」
謝玄英略一沉默,才道:「我在山東時便想,水師雖,不如鐵騎。父親慮亦是臣擔心的,我從未在軍中歷練過,誰能真心服我?且為陛下辦差,何必在意是文是武,都是為陛下盡忠罷。」
他抬首,懇切道:「您想我打仗,我就去,您覺得我能治一方,我也去。」
「也罷。」皇帝一語雙關,「朕知道孝順。」
他擺擺手,轉回原先的話題:「程司寶出身不高,品『性』頗佳,選的不差。」
皇家選秀皆是民女,皇帝看重出身,卻並不靠出身判斷一個人。程丹若在他皮子底下這麼久,欣賞的地方多,不滿的少。
不過,做屬下是,做妻子可未必。
他點評:「她『性』情剛強,怕是不會溫柔小意。」
謝玄英認真辨:「在邊境,剛強些才,總不能我在外出征,妻子在家哭哭啼啼的。」
皇帝欲說還休半天,奈搖頭:「將來後悔,別怪朕沒提醒。」
謝玄英道:「姑父放心,若能共苦,我自然敬重她。」
皇帝:「……」
這孩子還不開竅呢。
他暗嘆口氣,有意再提點兩句,可轉念一想,將來真去邊境,吃得苦比什麼都重要,想要溫柔可人的女子侍奉,大可蓄婢納妾。
當然,前提是得賢惠大度些。
「既然有決意,朕也不多干涉。」皇帝自認開明,「正,人就在朕跟前杵,朕替□□些時日就是。」
謝玄英忙道:「不敢勞動陛下,而且……」他苦,「是口頭許約,還未過文定呢。」
皇帝道:「那待換過庚帖,再同朕說。」
謝玄英應下,又道:「既未定下,事還要請姑父莫要聲張。」
皇帝奇怪:「為何?」
「程司寶還要在陛下面前當差,我時常進宮,若為人知,豈不尷尬?」他說,「還有三年呢。」
皇帝語:「三年?三年後都幾歲?今年就把親事定下來,最晚明年,給朕當差去。」
他罵:「成家才立業,再拖下去像什麼樣?」
謝玄英猶豫半天,才道:「多謝姑父。」
他又在龍舟陪皇帝賞會兒石榴,下午才回家。
柳氏已經回來。
「母親怎麼回得這麼早?」他請過安,直截當地問,「問如何?」
柳氏的臉多影:「惠元寺的方丈親自批的,說女方是金命,『性』情堅毅,膽大心細,前半生多坎坷,在中有木,可消耗金力,化險為夷。而是水命,金生水,源源不絕入東海,必成大器。」
「是嗎?」謝玄英端起茶盞,心想,惠元寺方丈的人情,倒是還得不差。
誰想柳氏又道:「雖是如,我防萬一,還去清虛觀。」
他頓住。
「觀主的批語更准,說是貴人命,可享高官厚祿。」柳氏道,「身為女子而居高位,必是丈夫事業有成。」
她吁口氣,原本的三願意,也變成五:「八字相合,看來是天註定。」
謝玄英默默鬆口氣。
「如便。」他道,「陛下今日真和我說起前程,早日定下為。」
柳氏點點頭,思索道:「聘禮原是齊備的,公中三千兩,我私下為貼補兩千,如今還有兩千,已十體面。」
猶豫下,解釋道,「祖母原也有東西留下來,是不多,我想留給兩個妹子,將來嫁妝也看一點。且聘禮給的太多,晏家的嫁妝就不備。」
老侯夫人過世時,嫁妝按她遺願配:膝下長大的老大一千五百兩,老二是嫡長子沒得說,兩千兩的補貼,還有一千兩給謝大姑娘添妝,剩下的三千兩歸後頭的孩子。
如今,謝家還有一個謝四和謝二姑娘、謝三姑娘不曾定親。
柳氏不得不為她們考慮。
「母親。」謝玄英思索道,「聘禮還是三千,父親給的兌成銀票給過去就是,您的嫁妝留不要動。」
柳氏不滿:「這是為何?聘禮抬出去才三千,叫人家怎麼看?」
尤其是許家,她就想讓許家看看,哪怕這次門第不如,自家也要厚待。
「老師不會計較的。」謝玄英道,「我的聘禮太厚,將來四弟娶親如何是?父親必不肯再給兩千兩,他又沒個恩蔭功,您得多看護一二。」
柳氏一時沒想到這個,在她心裏,小兒子肯定是要比大兒子略遜一籌。
「母親,我與四弟一母同胞,不可再生嫌隙。」他道,「家財紛爭,歸根究底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小兒子在柳氏跟前長大,雖然混些,卻也深得她喜愛。
她猶豫會兒,被說服:「也是,就這樣吧。」
皇帝:「啊。」
「臣尚不知事。」謝玄英遲疑一剎,慚愧道,「原為程世妹吃苦耐勞,不畏艱險,更適合做親,卻不曾想竟是姑父得用之人……」
吃苦耐勞。
不畏艱險。
皇帝和柳氏一樣,忍不住問:「這是挑的媳『婦』?」
「陛下容稟。」謝玄英放下手中的酒盅,整思緒,道,「臣去山東,感悟良多。」
他慢慢道:「衛廢弛,昌平侯率的軍隊卻戰力不俗,倭寇背後牽扯甚廣,不止有東瀛浪人,還有西洋諸國,他們也有槍炮,很難對付。想要清平海,非一日之功。」
皇帝問:「朕亦有意,可有必勝之心。」
然而,謝玄英搖搖頭,說道:「臣雖略通武藝,卻有太多不足之處。」
他列舉:「臣通馬術,卻不擅長在船作戰,雖然比暈船的北人一些,可海浪起伏極大,普通人想站穩都不容易,不要說作戰,非有數年之功不可。」
皇帝「嗯」聲,沒有表態。
「昌平侯擅水戰,其子亦有勇武之處,次在山東,我亦見到數將官,各有長。有一參將姓譚,熟讀兵書,練兵也,遠勝臣多矣。」
謝玄英誠懇道,「臣能有今日,依仗的不過是陛下的恩寵,難與老將比肩。」
皇帝緩緩點點頭,問:「這是想的,還是爹的意思?」
「家父認為,臣太年輕,難服眾,反倒壞陛下的大事。」謝玄英不動聲『色』道,「這自然是應有的顧忌,臣原也不敢擔重任,想為陛下效勞,哪怕做一馬前卒,也是心甘情願的。」
皇帝挑眉。
謝玄英正『色』道:「臣希望能去邊境歷練幾年,吃幾年苦,比起倭寇,北境邊防才是重中之重。」
皇帝沒想到他主動請纓,卻是想去北邊。
北地寒苦,怪不得說要選一個吃苦耐勞的妻子。親事定才開口,可見不是隨口一說,是真這麼打算。
皇帝一時感慨萬千:「呀……」
「臣能有今日,全賴陛下栽培。」謝玄英懇切道,「北地寒苦,甘之如飴,願為陛下守九邊。」
這番話發自肺腑,字字真心,皇帝自然辨得出個中誠意,蘊在心頭的惱怒,不知不覺消散大半,佯怒道:「要是爹不開口,也這麼想?」
謝玄英略一沉默,才道:「我在山東時便想,水師雖,不如鐵騎。父親慮亦是臣擔心的,我從未在軍中歷練過,誰能真心服我?且為陛下辦差,何必在意是文是武,都是為陛下盡忠罷。」
他抬首,懇切道:「您想我打仗,我就去,您覺得我能治一方,我也去。」
「也罷。」皇帝一語雙關,「朕知道孝順。」
他擺擺手,轉回原先的話題:「程司寶出身不高,品『性』頗佳,選的不差。」
皇家選秀皆是民女,皇帝看重出身,卻並不靠出身判斷一個人。程丹若在他皮子底下這麼久,欣賞的地方多,不滿的少。
不過,做屬下是,做妻子可未必。
他點評:「她『性』情剛強,怕是不會溫柔小意。」
謝玄英認真辨:「在邊境,剛強些才,總不能我在外出征,妻子在家哭哭啼啼的。」
皇帝欲說還休半天,奈搖頭:「將來後悔,別怪朕沒提醒。」
謝玄英道:「姑父放心,若能共苦,我自然敬重她。」
皇帝:「……」
這孩子還不開竅呢。
他暗嘆口氣,有意再提點兩句,可轉念一想,將來真去邊境,吃得苦比什麼都重要,想要溫柔可人的女子侍奉,大可蓄婢納妾。
當然,前提是得賢惠大度些。
「既然有決意,朕也不多干涉。」皇帝自認開明,「正,人就在朕跟前杵,朕替□□些時日就是。」
謝玄英忙道:「不敢勞動陛下,而且……」他苦,「是口頭許約,還未過文定呢。」
皇帝道:「那待換過庚帖,再同朕說。」
謝玄英應下,又道:「既未定下,事還要請姑父莫要聲張。」
皇帝奇怪:「為何?」
「程司寶還要在陛下面前當差,我時常進宮,若為人知,豈不尷尬?」他說,「還有三年呢。」
皇帝語:「三年?三年後都幾歲?今年就把親事定下來,最晚明年,給朕當差去。」
他罵:「成家才立業,再拖下去像什麼樣?」
謝玄英猶豫半天,才道:「多謝姑父。」
他又在龍舟陪皇帝賞會兒石榴,下午才回家。
柳氏已經回來。
「母親怎麼回得這麼早?」他請過安,直截當地問,「問如何?」
柳氏的臉多影:「惠元寺的方丈親自批的,說女方是金命,『性』情堅毅,膽大心細,前半生多坎坷,在中有木,可消耗金力,化險為夷。而是水命,金生水,源源不絕入東海,必成大器。」
「是嗎?」謝玄英端起茶盞,心想,惠元寺方丈的人情,倒是還得不差。
誰想柳氏又道:「雖是如,我防萬一,還去清虛觀。」
他頓住。
「觀主的批語更准,說是貴人命,可享高官厚祿。」柳氏道,「身為女子而居高位,必是丈夫事業有成。」
她吁口氣,原本的三願意,也變成五:「八字相合,看來是天註定。」
謝玄英默默鬆口氣。
「如便。」他道,「陛下今日真和我說起前程,早日定下為。」
柳氏點點頭,思索道:「聘禮原是齊備的,公中三千兩,我私下為貼補兩千,如今還有兩千,已十體面。」
猶豫下,解釋道,「祖母原也有東西留下來,是不多,我想留給兩個妹子,將來嫁妝也看一點。且聘禮給的太多,晏家的嫁妝就不備。」
老侯夫人過世時,嫁妝按她遺願配:膝下長大的老大一千五百兩,老二是嫡長子沒得說,兩千兩的補貼,還有一千兩給謝大姑娘添妝,剩下的三千兩歸後頭的孩子。
如今,謝家還有一個謝四和謝二姑娘、謝三姑娘不曾定親。
柳氏不得不為她們考慮。
「母親。」謝玄英思索道,「聘禮還是三千,父親給的兌成銀票給過去就是,您的嫁妝留不要動。」
柳氏不滿:「這是為何?聘禮抬出去才三千,叫人家怎麼看?」
尤其是許家,她就想讓許家看看,哪怕這次門第不如,自家也要厚待。
「老師不會計較的。」謝玄英道,「我的聘禮太厚,將來四弟娶親如何是?父親必不肯再給兩千兩,他又沒個恩蔭功,您得多看護一二。」
柳氏一時沒想到這個,在她心裏,小兒子肯定是要比大兒子略遜一籌。
「母親,我與四弟一母同胞,不可再生嫌隙。」他道,「家財紛爭,歸根究底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小兒子在柳氏跟前長大,雖然混些,卻也深得她喜愛。
她猶豫會兒,被說服:「也是,就這樣吧。」
皇帝:「啊。」
「臣尚不知事。」謝玄英遲疑一剎,慚愧道,「原為程世妹吃苦耐勞,不畏艱險,更適合做親,卻不曾想竟是姑父得用之人……」
吃苦耐勞。
不畏艱險。
皇帝和柳氏一樣,忍不住問:「這是挑的媳『婦』?」
「陛下容稟。」謝玄英放下手中的酒盅,整思緒,道,「臣去山東,感悟良多。」
他慢慢道:「衛廢弛,昌平侯率的軍隊卻戰力不俗,倭寇背後牽扯甚廣,不止有東瀛浪人,還有西洋諸國,他們也有槍炮,很難對付。想要清平海,非一日之功。」
皇帝問:「朕亦有意,可有必勝之心。」
然而,謝玄英搖搖頭,說道:「臣雖略通武藝,卻有太多不足之處。」
他列舉:「臣通馬術,卻不擅長在船作戰,雖然比暈船的北人一些,可海浪起伏極大,普通人想站穩都不容易,不要說作戰,非有數年之功不可。」
皇帝「嗯」聲,沒有表態。
「昌平侯擅水戰,其子亦有勇武之處,次在山東,我亦見到數將官,各有長。有一參將姓譚,熟讀兵書,練兵也,遠勝臣多矣。」
謝玄英誠懇道,「臣能有今日,依仗的不過是陛下的恩寵,難與老將比肩。」
皇帝緩緩點點頭,問:「這是想的,還是爹的意思?」
「家父認為,臣太年輕,難服眾,反倒壞陛下的大事。」謝玄英不動聲『色』道,「這自然是應有的顧忌,臣原也不敢擔重任,想為陛下效勞,哪怕做一馬前卒,也是心甘情願的。」
皇帝挑眉。
謝玄英正『色』道:「臣希望能去邊境歷練幾年,吃幾年苦,比起倭寇,北境邊防才是重中之重。」
皇帝沒想到他主動請纓,卻是想去北邊。
北地寒苦,怪不得說要選一個吃苦耐勞的妻子。親事定才開口,可見不是隨口一說,是真這麼打算。
皇帝一時感慨萬千:「呀……」
「臣能有今日,全賴陛下栽培。」謝玄英懇切道,「北地寒苦,甘之如飴,願為陛下守九邊。」
這番話發自肺腑,字字真心,皇帝自然辨得出個中誠意,蘊在心頭的惱怒,不知不覺消散大半,佯怒道:「要是爹不開口,也這麼想?」
謝玄英略一沉默,才道:「我在山東時便想,水師雖,不如鐵騎。父親慮亦是臣擔心的,我從未在軍中歷練過,誰能真心服我?且為陛下辦差,何必在意是文是武,都是為陛下盡忠罷。」
他抬首,懇切道:「您想我打仗,我就去,您覺得我能治一方,我也去。」
「也罷。」皇帝一語雙關,「朕知道孝順。」
他擺擺手,轉回原先的話題:「程司寶出身不高,品『性』頗佳,選的不差。」
皇家選秀皆是民女,皇帝看重出身,卻並不靠出身判斷一個人。程丹若在他皮子底下這麼久,欣賞的地方多,不滿的少。
不過,做屬下是,做妻子可未必。
他點評:「她『性』情剛強,怕是不會溫柔小意。」
謝玄英認真辨:「在邊境,剛強些才,總不能我在外出征,妻子在家哭哭啼啼的。」
皇帝欲說還休半天,奈搖頭:「將來後悔,別怪朕沒提醒。」
謝玄英道:「姑父放心,若能共苦,我自然敬重她。」
皇帝:「……」
這孩子還不開竅呢。
他暗嘆口氣,有意再提點兩句,可轉念一想,將來真去邊境,吃得苦比什麼都重要,想要溫柔可人的女子侍奉,大可蓄婢納妾。
當然,前提是得賢惠大度些。
「既然有決意,朕也不多干涉。」皇帝自認開明,「正,人就在朕跟前杵,朕替□□些時日就是。」
謝玄英忙道:「不敢勞動陛下,而且……」他苦,「是口頭許約,還未過文定呢。」
皇帝道:「那待換過庚帖,再同朕說。」
謝玄英應下,又道:「既未定下,事還要請姑父莫要聲張。」
皇帝奇怪:「為何?」
「程司寶還要在陛下面前當差,我時常進宮,若為人知,豈不尷尬?」他說,「還有三年呢。」
皇帝語:「三年?三年後都幾歲?今年就把親事定下來,最晚明年,給朕當差去。」
他罵:「成家才立業,再拖下去像什麼樣?」
謝玄英猶豫半天,才道:「多謝姑父。」
他又在龍舟陪皇帝賞會兒石榴,下午才回家。
柳氏已經回來。
「母親怎麼回得這麼早?」他請過安,直截當地問,「問如何?」
柳氏的臉多影:「惠元寺的方丈親自批的,說女方是金命,『性』情堅毅,膽大心細,前半生多坎坷,在中有木,可消耗金力,化險為夷。而是水命,金生水,源源不絕入東海,必成大器。」
「是嗎?」謝玄英端起茶盞,心想,惠元寺方丈的人情,倒是還得不差。
誰想柳氏又道:「雖是如,我防萬一,還去清虛觀。」
他頓住。
「觀主的批語更准,說是貴人命,可享高官厚祿。」柳氏道,「身為女子而居高位,必是丈夫事業有成。」
她吁口氣,原本的三願意,也變成五:「八字相合,看來是天註定。」
謝玄英默默鬆口氣。
「如便。」他道,「陛下今日真和我說起前程,早日定下為。」
柳氏點點頭,思索道:「聘禮原是齊備的,公中三千兩,我私下為貼補兩千,如今還有兩千,已十體面。」
猶豫下,解釋道,「祖母原也有東西留下來,是不多,我想留給兩個妹子,將來嫁妝也看一點。且聘禮給的太多,晏家的嫁妝就不備。」
老侯夫人過世時,嫁妝按她遺願配:膝下長大的老大一千五百兩,老二是嫡長子沒得說,兩千兩的補貼,還有一千兩給謝大姑娘添妝,剩下的三千兩歸後頭的孩子。
如今,謝家還有一個謝四和謝二姑娘、謝三姑娘不曾定親。
柳氏不得不為她們考慮。
「母親。」謝玄英思索道,「聘禮還是三千,父親給的兌成銀票給過去就是,您的嫁妝留不要動。」
柳氏不滿:「這是為何?聘禮抬出去才三千,叫人家怎麼看?」
尤其是許家,她就想讓許家看看,哪怕這次門第不如,自家也要厚待。
「老師不會計較的。」謝玄英道,「我的聘禮太厚,將來四弟娶親如何是?父親必不肯再給兩千兩,他又沒個恩蔭功,您得多看護一二。」
柳氏一時沒想到這個,在她心裏,小兒子肯定是要比大兒子略遜一籌。
「母親,我與四弟一母同胞,不可再生嫌隙。」他道,「家財紛爭,歸根究底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小兒子在柳氏跟前長大,雖然混些,卻也深得她喜愛。
她猶豫會兒,被說服:「也是,就這樣吧。」
皇帝:「啊。」
「臣尚不知事。」謝玄英遲疑一剎,慚愧道,「原為程世妹吃苦耐勞,不畏艱險,更適合做親,卻不曾想竟是姑父得用之人……」
吃苦耐勞。
不畏艱險。
皇帝和柳氏一樣,忍不住問:「這是挑的媳『婦』?」
「陛下容稟。」謝玄英放下手中的酒盅,整思緒,道,「臣去山東,感悟良多。」
他慢慢道:「衛廢弛,昌平侯率的軍隊卻戰力不俗,倭寇背後牽扯甚廣,不止有東瀛浪人,還有西洋諸國,他們也有槍炮,很難對付。想要清平海,非一日之功。」
皇帝問:「朕亦有意,可有必勝之心。」
然而,謝玄英搖搖頭,說道:「臣雖略通武藝,卻有太多不足之處。」
他列舉:「臣通馬術,卻不擅長在船作戰,雖然比暈船的北人一些,可海浪起伏極大,普通人想站穩都不容易,不要說作戰,非有數年之功不可。」
皇帝「嗯」聲,沒有表態。
「昌平侯擅水戰,其子亦有勇武之處,次在山東,我亦見到數將官,各有長。有一參將姓譚,熟讀兵書,練兵也,遠勝臣多矣。」
謝玄英誠懇道,「臣能有今日,依仗的不過是陛下的恩寵,難與老將比肩。」
皇帝緩緩點點頭,問:「這是想的,還是爹的意思?」
「家父認為,臣太年輕,難服眾,反倒壞陛下的大事。」謝玄英不動聲『色』道,「這自然是應有的顧忌,臣原也不敢擔重任,想為陛下效勞,哪怕做一馬前卒,也是心甘情願的。」
皇帝挑眉。
謝玄英正『色』道:「臣希望能去邊境歷練幾年,吃幾年苦,比起倭寇,北境邊防才是重中之重。」
皇帝沒想到他主動請纓,卻是想去北邊。
北地寒苦,怪不得說要選一個吃苦耐勞的妻子。親事定才開口,可見不是隨口一說,是真這麼打算。
皇帝一時感慨萬千:「呀……」
「臣能有今日,全賴陛下栽培。」謝玄英懇切道,「北地寒苦,甘之如飴,願為陛下守九邊。」
這番話發自肺腑,字字真心,皇帝自然辨得出個中誠意,蘊在心頭的惱怒,不知不覺消散大半,佯怒道:「要是爹不開口,也這麼想?」
謝玄英略一沉默,才道:「我在山東時便想,水師雖,不如鐵騎。父親慮亦是臣擔心的,我從未在軍中歷練過,誰能真心服我?且為陛下辦差,何必在意是文是武,都是為陛下盡忠罷。」
他抬首,懇切道:「您想我打仗,我就去,您覺得我能治一方,我也去。」
「也罷。」皇帝一語雙關,「朕知道孝順。」
他擺擺手,轉回原先的話題:「程司寶出身不高,品『性』頗佳,選的不差。」
皇家選秀皆是民女,皇帝看重出身,卻並不靠出身判斷一個人。程丹若在他皮子底下這麼久,欣賞的地方多,不滿的少。
不過,做屬下是,做妻子可未必。
他點評:「她『性』情剛強,怕是不會溫柔小意。」
謝玄英認真辨:「在邊境,剛強些才,總不能我在外出征,妻子在家哭哭啼啼的。」
皇帝欲說還休半天,奈搖頭:「將來後悔,別怪朕沒提醒。」
謝玄英道:「姑父放心,若能共苦,我自然敬重她。」
皇帝:「……」
這孩子還不開竅呢。
他暗嘆口氣,有意再提點兩句,可轉念一想,將來真去邊境,吃得苦比什麼都重要,想要溫柔可人的女子侍奉,大可蓄婢納妾。
當然,前提是得賢惠大度些。
「既然有決意,朕也不多干涉。」皇帝自認開明,「正,人就在朕跟前杵,朕替□□些時日就是。」
謝玄英忙道:「不敢勞動陛下,而且……」他苦,「是口頭許約,還未過文定呢。」
皇帝道:「那待換過庚帖,再同朕說。」
謝玄英應下,又道:「既未定下,事還要請姑父莫要聲張。」
皇帝奇怪:「為何?」
「程司寶還要在陛下面前當差,我時常進宮,若為人知,豈不尷尬?」他說,「還有三年呢。」
皇帝語:「三年?三年後都幾歲?今年就把親事定下來,最晚明年,給朕當差去。」
他罵:「成家才立業,再拖下去像什麼樣?」
謝玄英猶豫半天,才道:「多謝姑父。」
他又在龍舟陪皇帝賞會兒石榴,下午才回家。
柳氏已經回來。
「母親怎麼回得這麼早?」他請過安,直截當地問,「問如何?」
柳氏的臉多影:「惠元寺的方丈親自批的,說女方是金命,『性』情堅毅,膽大心細,前半生多坎坷,在中有木,可消耗金力,化險為夷。而是水命,金生水,源源不絕入東海,必成大器。」
「是嗎?」謝玄英端起茶盞,心想,惠元寺方丈的人情,倒是還得不差。
誰想柳氏又道:「雖是如,我防萬一,還去清虛觀。」
他頓住。
「觀主的批語更准,說是貴人命,可享高官厚祿。」柳氏道,「身為女子而居高位,必是丈夫事業有成。」
她吁口氣,原本的三願意,也變成五:「八字相合,看來是天註定。」
謝玄英默默鬆口氣。
「如便。」他道,「陛下今日真和我說起前程,早日定下為。」
柳氏點點頭,思索道:「聘禮原是齊備的,公中三千兩,我私下為貼補兩千,如今還有兩千,已十體面。」
猶豫下,解釋道,「祖母原也有東西留下來,是不多,我想留給兩個妹子,將來嫁妝也看一點。且聘禮給的太多,晏家的嫁妝就不備。」
老侯夫人過世時,嫁妝按她遺願配:膝下長大的老大一千五百兩,老二是嫡長子沒得說,兩千兩的補貼,還有一千兩給謝大姑娘添妝,剩下的三千兩歸後頭的孩子。
如今,謝家還有一個謝四和謝二姑娘、謝三姑娘不曾定親。
柳氏不得不為她們考慮。
「母親。」謝玄英思索道,「聘禮還是三千,父親給的兌成銀票給過去就是,您的嫁妝留不要動。」
柳氏不滿:「這是為何?聘禮抬出去才三千,叫人家怎麼看?」
尤其是許家,她就想讓許家看看,哪怕這次門第不如,自家也要厚待。
「老師不會計較的。」謝玄英道,「我的聘禮太厚,將來四弟娶親如何是?父親必不肯再給兩千兩,他又沒個恩蔭功,您得多看護一二。」
柳氏一時沒想到這個,在她心裏,小兒子肯定是要比大兒子略遜一籌。
「母親,我與四弟一母同胞,不可再生嫌隙。」他道,「家財紛爭,歸根究底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小兒子在柳氏跟前長大,雖然混些,卻也深得她喜愛。
她猶豫會兒,被說服:「也是,就這樣吧。」
皇帝:「啊。」
「臣尚不知事。」謝玄英遲疑一剎,慚愧道,「原為程世妹吃苦耐勞,不畏艱險,更適合做親,卻不曾想竟是姑父得用之人……」
吃苦耐勞。
不畏艱險。
皇帝和柳氏一樣,忍不住問:「這是挑的媳『婦』?」
「陛下容稟。」謝玄英放下手中的酒盅,整思緒,道,「臣去山東,感悟良多。」
他慢慢道:「衛廢弛,昌平侯率的軍隊卻戰力不俗,倭寇背後牽扯甚廣,不止有東瀛浪人,還有西洋諸國,他們也有槍炮,很難對付。想要清平海,非一日之功。」
皇帝問:「朕亦有意,可有必勝之心。」
然而,謝玄英搖搖頭,說道:「臣雖略通武藝,卻有太多不足之處。」
他列舉:「臣通馬術,卻不擅長在船作戰,雖然比暈船的北人一些,可海浪起伏極大,普通人想站穩都不容易,不要說作戰,非有數年之功不可。」
皇帝「嗯」聲,沒有表態。
「昌平侯擅水戰,其子亦有勇武之處,次在山東,我亦見到數將官,各有長。有一參將姓譚,熟讀兵書,練兵也,遠勝臣多矣。」
謝玄英誠懇道,「臣能有今日,依仗的不過是陛下的恩寵,難與老將比肩。」
皇帝緩緩點點頭,問:「這是想的,還是爹的意思?」
「家父認為,臣太年輕,難服眾,反倒壞陛下的大事。」謝玄英不動聲『色』道,「這自然是應有的顧忌,臣原也不敢擔重任,想為陛下效勞,哪怕做一馬前卒,也是心甘情願的。」
皇帝挑眉。
謝玄英正『色』道:「臣希望能去邊境歷練幾年,吃幾年苦,比起倭寇,北境邊防才是重中之重。」
皇帝沒想到他主動請纓,卻是想去北邊。
北地寒苦,怪不得說要選一個吃苦耐勞的妻子。親事定才開口,可見不是隨口一說,是真這麼打算。
皇帝一時感慨萬千:「呀……」
「臣能有今日,全賴陛下栽培。」謝玄英懇切道,「北地寒苦,甘之如飴,願為陛下守九邊。」
這番話發自肺腑,字字真心,皇帝自然辨得出個中誠意,蘊在心頭的惱怒,不知不覺消散大半,佯怒道:「要是爹不開口,也這麼想?」
謝玄英略一沉默,才道:「我在山東時便想,水師雖,不如鐵騎。父親慮亦是臣擔心的,我從未在軍中歷練過,誰能真心服我?且為陛下辦差,何必在意是文是武,都是為陛下盡忠罷。」
他抬首,懇切道:「您想我打仗,我就去,您覺得我能治一方,我也去。」
「也罷。」皇帝一語雙關,「朕知道孝順。」
他擺擺手,轉回原先的話題:「程司寶出身不高,品『性』頗佳,選的不差。」
皇家選秀皆是民女,皇帝看重出身,卻並不靠出身判斷一個人。程丹若在他皮子底下這麼久,欣賞的地方多,不滿的少。
不過,做屬下是,做妻子可未必。
他點評:「她『性』情剛強,怕是不會溫柔小意。」
謝玄英認真辨:「在邊境,剛強些才,總不能我在外出征,妻子在家哭哭啼啼的。」
皇帝欲說還休半天,奈搖頭:「將來後悔,別怪朕沒提醒。」
謝玄英道:「姑父放心,若能共苦,我自然敬重她。」
皇帝:「……」
這孩子還不開竅呢。
他暗嘆口氣,有意再提點兩句,可轉念一想,將來真去邊境,吃得苦比什麼都重要,想要溫柔可人的女子侍奉,大可蓄婢納妾。
當然,前提是得賢惠大度些。
「既然有決意,朕也不多干涉。」皇帝自認開明,「正,人就在朕跟前杵,朕替□□些時日就是。」
謝玄英忙道:「不敢勞動陛下,而且……」他苦,「是口頭許約,還未過文定呢。」
皇帝道:「那待換過庚帖,再同朕說。」
謝玄英應下,又道:「既未定下,事還要請姑父莫要聲張。」
皇帝奇怪:「為何?」
「程司寶還要在陛下面前當差,我時常進宮,若為人知,豈不尷尬?」他說,「還有三年呢。」
皇帝語:「三年?三年後都幾歲?今年就把親事定下來,最晚明年,給朕當差去。」
他罵:「成家才立業,再拖下去像什麼樣?」
謝玄英猶豫半天,才道:「多謝姑父。」
他又在龍舟陪皇帝賞會兒石榴,下午才回家。
柳氏已經回來。
「母親怎麼回得這麼早?」他請過安,直截當地問,「問如何?」
柳氏的臉多影:「惠元寺的方丈親自批的,說女方是金命,『性』情堅毅,膽大心細,前半生多坎坷,在中有木,可消耗金力,化險為夷。而是水命,金生水,源源不絕入東海,必成大器。」
「是嗎?」謝玄英端起茶盞,心想,惠元寺方丈的人情,倒是還得不差。
誰想柳氏又道:「雖是如,我防萬一,還去清虛觀。」
他頓住。
「觀主的批語更准,說是貴人命,可享高官厚祿。」柳氏道,「身為女子而居高位,必是丈夫事業有成。」
她吁口氣,原本的三願意,也變成五:「八字相合,看來是天註定。」
謝玄英默默鬆口氣。
「如便。」他道,「陛下今日真和我說起前程,早日定下為。」
柳氏點點頭,思索道:「聘禮原是齊備的,公中三千兩,我私下為貼補兩千,如今還有兩千,已十體面。」
猶豫下,解釋道,「祖母原也有東西留下來,是不多,我想留給兩個妹子,將來嫁妝也看一點。且聘禮給的太多,晏家的嫁妝就不備。」
老侯夫人過世時,嫁妝按她遺願配:膝下長大的老大一千五百兩,老二是嫡長子沒得說,兩千兩的補貼,還有一千兩給謝大姑娘添妝,剩下的三千兩歸後頭的孩子。
如今,謝家還有一個謝四和謝二姑娘、謝三姑娘不曾定親。
柳氏不得不為她們考慮。
「母親。」謝玄英思索道,「聘禮還是三千,父親給的兌成銀票給過去就是,您的嫁妝留不要動。」
柳氏不滿:「這是為何?聘禮抬出去才三千,叫人家怎麼看?」
尤其是許家,她就想讓許家看看,哪怕這次門第不如,自家也要厚待。
「老師不會計較的。」謝玄英道,「我的聘禮太厚,將來四弟娶親如何是?父親必不肯再給兩千兩,他又沒個恩蔭功,您得多看護一二。」
柳氏一時沒想到這個,在她心裏,小兒子肯定是要比大兒子略遜一籌。
「母親,我與四弟一母同胞,不可再生嫌隙。」他道,「家財紛爭,歸根究底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小兒子在柳氏跟前長大,雖然混些,卻也深得她喜愛。
她猶豫會兒,被說服:「也是,就這樣吧。」
測試廣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73s 3.96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