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提起曹沖,大凡懂點三國歷史的朋友,都會立馬將他與"神童"稱謂相連,足見那個"曹沖稱象"故事的厲害。筆硯閣 m.biyange.com
;;;曹操在其有據可查的二十六個兒子中,曹沖應該是他最為寵愛的兒子。曹操之所以如此看好曹沖,就在於曹沖聰慧過人。但可惜的是,曹沖因病去世於22歲那年。曾有不少史學家認為,如若曹沖能夠多活二十年,三國歷史就會改寫。不過這種"如果"類的說法,無異於笑話。比如那個阿斗,如果不是趙雲在長坂坡上救了他,難道三國歷史就不會改寫了?
;;;不過曹沖之死,卻真的改寫了另一個神童的生命軌跡。這個神童不是別人,就是周不疑。周不疑出生於一個世家大族,因此他所受的教育,就比一般人要優越得多。大家知道,一個人的聰明,除了天賦以外,後天培養非常重要。周不疑在同齡人尚在瘋玩之時,已經熟讀了四書五經,出口成章,談吐不凡,名氣甚大。
;;;聞知荊州有個名叫周不疑的小神童,曹操就想方設法將其請到許都,與曹沖為伴。時下許多學校採用的快慢班做法,其實是仰了曹操的鼻息。
;;;曹沖本就才華橫溢,現在有了周不疑為伴,學業精進,更是神速。曹操經常有意無意地考察曹沖與周不疑,學業上曹沖略遜周不疑,但在謀略上,周不疑明顯不及曹沖。這讓曹操欣慰不已。
;;;但上天給了曹操當頭一棒。公元208年,曹沖染恙,雖然曹操遍請名醫,甚至攜百官為曹沖祈福,但曹沖最終還是隕落而去。中年喪子,而且喪的是自己最為寵愛、寄予希望最大的兒子,曹操所承痛苦,難以言表。
;;;曹沖病死不久,有天曹操外出,看到周不疑與曹丕等人有說有笑,甚是快樂,頓感心悸,於是指令斬殺周不疑。曹丕聞訊,急忙趕到曹操營轅,跪在曹操面前,為周不疑求情。
;;;曹操看了曹丕一眼,說了句讓曹丕有失自尊的話:"曹沖在,周不疑可以活;現在曹沖不在了,憑你的水平,日後能壓得住周不疑嗎?"
;;;明眼人看到這裏,應該明白曹操除去周不疑,是在為曹丕鋪路。也就是說,周不疑的死,改變了曹丕的人生軌跡。其實早在辦理曹沖後事期間,曹丕見曹操悲痛,就勸董操節哀。曹操便對曹丕說:"失去曹沖,是我的悲哀,卻是你的幸運。"說話聽音,鑼鼓聽聲,曹操己將順勢成為長子的曹丕當世子看待了。
;;;曹丕聽了此語,尤如醍醐灌頂。其時司馬懿尚在曹丕營中謀職。看到曹丕回營,司馬懿便問結果。曹丕就將曹操所說的原話,作了轉述。司馬懿聽罷,倒抽一口涼氣。
;;;司馬懿的聰明,其實不遜於周不疑。從此以後,司馬懿不僅在曹操面前一直示拙,而且說話辦事非常低調,深怕曹操惦記上他。
;;;但曹操還是惦記上了司馬懿,有一天,曹操提醒曹丕:"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譯成白話文就是:"司馬懿這人不可能甘於當個臣子,今後必會幹預曹家政事,你得提防着點。"
;;;按理,曹丕應該引起重視,至少應對司馬懿予以防範,但奇怪的是,曹丕承繼曹操的王位後,竟然重用司馬懿。按照"如果"說法,也就是"如果曹丕聽從曹操告誡,那麼司馬家族就形不成氣候,三國歷史乃至晉朝歷史,都將改寫。"
;;;但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如果"。那麼曹丕為何不聽曹操告誡呢?這就有必要回溯一下當時的社會背景。大家知道,曹操將漢獻帝迎到許都,絕非局限"挾天子以令諸侯",他的最終目標,就是取而代之。但讓曹操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擁有那麼強大的軍隊,欲想當個"魏王",便遇到那麼多的擁漢維漢派明里反對,暗中阻撓。謀臣荀彧更是烈性,寧可自殺也不附和。
;;;曹丕在智力與謀略上,應該不及曹沖,但他畢竟跟隨曹操多年,耳濡目染,多少掌握一些治政要略。眼見老喊"匡扶漢室"的劉備,都忙於僭越稱帝,那麼確保了漢獻帝吃穿不愁的曹家,有何不能呢?
;;;曹操生前之所以重用能力強的寒門人才,與他的出身有關。曹操父親曹嵩,系宦官曹騰養子。源於這點,當時那些蛛網遍結的世家大族,骨子裏就小瞧曹操。這就迫使曹操,不得不採用依靠寒門人才之招,制衡世家大族。即便如此,曹操對世家大族還是相當警惕,一旦發現其中出現有損曹家之人,他就實施鐵血手段,這便是他殺邊讓、殺孔融、殺楊修等名人志士的原因。
;;;曹丕沒有曹操的鐵血手腕,這從他將自己定為"文帝",可見一斑。事實上,那些被曹操壓得不敢喘氣的世家大族,一見曹操掛了,就像冬眠動物遇到春天一樣,競相現身。因此曹丕知道,自己想要順利代漢,且不出亂子,必須和世家大族,特別是作為其代表的司馬家族妥協。
;;;司馬家族在秦朝滅亡時,司馬懿的老祖宗司馬卭就被楚霸王項羽封為殷王,並在河內一帶建立封國。後來司馬卭因助劉邦被項羽斬殺,劉邦取得天下後,封賞司馬家族。司馬懿的父親司馬儁,一直為潁川太守。東漢未年,當官從政實行察舉制,而察舉之權,皆歸州府。因此輔佐、跟隨曹操"革命"的荀彧、郭嘉等,多屬司馬儁察舉的潁川人。另外司馬儁還有八個兒子,世稱"司馬八達",均在各地供職。如此之網,曹丕敢動嗎?當然不敢動!只能穩住司馬懿,予其一定權力,以此牽制其他世家大族。
;;;公元220年四月,曹丕在擺平世家大族後,採用軟硬兼施之招,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登基稱帝,國號魏。
;;;曹操以鐵血手段"殺雞儆猴",而曹丕則以拉攏手段"曲線救國"。曹操世稱"魏武帝",曹丕世稱"魏文帝"。
;;;如果讓"如果"一說盛行的話,豈非又是:「如果曹丕不向世家大族妥協的話,三國歷史就得改寫"。
;;;真是一句看上去沒有一點毛病的廢話、屁話、套話!
;;;;;;;提起曹沖,大凡懂點三國歷史的朋友,都會立馬將他與"神童"稱謂相連,足見那個"曹沖稱象"故事的厲害。
;;;曹操在其有據可查的二十六個兒子中,曹沖應該是他最為寵愛的兒子。曹操之所以如此看好曹沖,就在於曹沖聰慧過人。但可惜的是,曹沖因病去世於22歲那年。曾有不少史學家認為,如若曹沖能夠多活二十年,三國歷史就會改寫。不過這種"如果"類的說法,無異於笑話。比如那個阿斗,如果不是趙雲在長坂坡上救了他,難道三國歷史就不會改寫了?
;;;不過曹沖之死,卻真的改寫了另一個神童的生命軌跡。這個神童不是別人,就是周不疑。周不疑出生於一個世家大族,因此他所受的教育,就比一般人要優越得多。大家知道,一個人的聰明,除了天賦以外,後天培養非常重要。周不疑在同齡人尚在瘋玩之時,已經熟讀了四書五經,出口成章,談吐不凡,名氣甚大。
;;;聞知荊州有個名叫周不疑的小神童,曹操就想方設法將其請到許都,與曹沖為伴。時下許多學校採用的快慢班做法,其實是仰了曹操的鼻息。
;;;曹沖本就才華橫溢,現在有了周不疑為伴,學業精進,更是神速。曹操經常有意無意地考察曹沖與周不疑,學業上曹沖略遜周不疑,但在謀略上,周不疑明顯不及曹沖。這讓曹操欣慰不已。
;;;但上天給了曹操當頭一棒。公元208年,曹沖染恙,雖然曹操遍請名醫,甚至攜百官為曹沖祈福,但曹沖最終還是隕落而去。中年喪子,而且喪的是自己最為寵愛、寄予希望最大的兒子,曹操所承痛苦,難以言表。
;;;曹沖病死不久,有天曹操外出,看到周不疑與曹丕等人有說有笑,甚是快樂,頓感心悸,於是指令斬殺周不疑。曹丕聞訊,急忙趕到曹操營轅,跪在曹操面前,為周不疑求情。
;;;曹操看了曹丕一眼,說了句讓曹丕有失自尊的話:"曹沖在,周不疑可以活;現在曹沖不在了,憑你的水平,日後能壓得住周不疑嗎?"
;;;明眼人看到這裏,應該明白曹操除去周不疑,是在為曹丕鋪路。也就是說,周不疑的死,改變了曹丕的人生軌跡。其實早在辦理曹沖後事期間,曹丕見曹操悲痛,就勸董操節哀。曹操便對曹丕說:"失去曹沖,是我的悲哀,卻是你的幸運。"說話聽音,鑼鼓聽聲,曹操己將順勢成為長子的曹丕當世子看待了。
;;;曹丕聽了此語,尤如醍醐灌頂。其時司馬懿尚在曹丕營中謀職。看到曹丕回營,司馬懿便問結果。曹丕就將曹操所說的原話,作了轉述。司馬懿聽罷,倒抽一口涼氣。
;;;司馬懿的聰明,其實不遜於周不疑。從此以後,司馬懿不僅在曹操面前一直示拙,而且說話辦事非常低調,深怕曹操惦記上他。
;;;但曹操還是惦記上了司馬懿,有一天,曹操提醒曹丕:"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譯成白話文就是:"司馬懿這人不可能甘於當個臣子,今後必會幹預曹家政事,你得提防着點。"
;;;按理,曹丕應該引起重視,至少應對司馬懿予以防範,但奇怪的是,曹丕承繼曹操的王位後,竟然重用司馬懿。按照"如果"說法,也就是"如果曹丕聽從曹操告誡,那麼司馬家族就形不成氣候,三國歷史乃至晉朝歷史,都將改寫。"
;;;但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如果"。那麼曹丕為何不聽曹操告誡呢?這就有必要回溯一下當時的社會背景。大家知道,曹操將漢獻帝迎到許都,絕非局限"挾天子以令諸侯",他的最終目標,就是取而代之。但讓曹操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擁有那麼強大的軍隊,欲想當個"魏王",便遇到那麼多的擁漢維漢派明里反對,暗中阻撓。謀臣荀彧更是烈性,寧可自殺也不附和。
;;;曹丕在智力與謀略上,應該不及曹沖,但他畢竟跟隨曹操多年,耳濡目染,多少掌握一些治政要略。眼見老喊"匡扶漢室"的劉備,都忙於僭越稱帝,那麼確保了漢獻帝吃穿不愁的曹家,有何不能呢?
;;;曹操生前之所以重用能力強的寒門人才,與他的出身有關。曹操父親曹嵩,系宦官曹騰養子。源於這點,當時那些蛛網遍結的世家大族,骨子裏就小瞧曹操。這就迫使曹操,不得不採用依靠寒門人才之招,制衡世家大族。即便如此,曹操對世家大族還是相當警惕,一旦發現其中出現有損曹家之人,他就實施鐵血手段,這便是他殺邊讓、殺孔融、殺楊修等名人志士的原因。
;;;曹丕沒有曹操的鐵血手腕,這從他將自己定為"文帝",可見一斑。事實上,那些被曹操壓得不敢喘氣的世家大族,一見曹操掛了,就像冬眠動物遇到春天一樣,競相現身。因此曹丕知道,自己想要順利代漢,且不出亂子,必須和世家大族,特別是作為其代表的司馬家族妥協。
;;;司馬家族在秦朝滅亡時,司馬懿的老祖宗司馬卭就被楚霸王項羽封為殷王,並在河內一帶建立封國。後來司馬卭因助劉邦被項羽斬殺,劉邦取得天下後,封賞司馬家族。司馬懿的父親司馬儁,一直為潁川太守。東漢未年,當官從政實行察舉制,而察舉之權,皆歸州府。因此輔佐、跟隨曹操"革命"的荀彧、郭嘉等,多屬司馬儁察舉的潁川人。另外司馬儁還有八個兒子,世稱"司馬八達",均在各地供職。如此之網,曹丕敢動嗎?當然不敢動!只能穩住司馬懿,予其一定權力,以此牽制其他世家大族。
;;;公元220年四月,曹丕在擺平世家大族後,採用軟硬兼施之招,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登基稱帝,國號魏。
;;;曹操以鐵血手段"殺雞儆猴",而曹丕則以拉攏手段"曲線救國"。曹操世稱"魏武帝",曹丕世稱"魏文帝"。
;;;如果讓"如果"一說盛行的話,豈非又是:「如果曹丕不向世家大族妥協的話,三國歷史就得改寫"。
;;;真是一句看上去沒有一點毛病的廢話、屁話、套話!
;;;;;;;提起曹沖,大凡懂點三國歷史的朋友,都會立馬將他與"神童"稱謂相連,足見那個"曹沖稱象"故事的厲害。
;;;曹操在其有據可查的二十六個兒子中,曹沖應該是他最為寵愛的兒子。曹操之所以如此看好曹沖,就在於曹沖聰慧過人。但可惜的是,曹沖因病去世於22歲那年。曾有不少史學家認為,如若曹沖能夠多活二十年,三國歷史就會改寫。不過這種"如果"類的說法,無異於笑話。比如那個阿斗,如果不是趙雲在長坂坡上救了他,難道三國歷史就不會改寫了?
;;;不過曹沖之死,卻真的改寫了另一個神童的生命軌跡。這個神童不是別人,就是周不疑。周不疑出生於一個世家大族,因此他所受的教育,就比一般人要優越得多。大家知道,一個人的聰明,除了天賦以外,後天培養非常重要。周不疑在同齡人尚在瘋玩之時,已經熟讀了四書五經,出口成章,談吐不凡,名氣甚大。
;;;聞知荊州有個名叫周不疑的小神童,曹操就想方設法將其請到許都,與曹沖為伴。時下許多學校採用的快慢班做法,其實是仰了曹操的鼻息。
;;;曹沖本就才華橫溢,現在有了周不疑為伴,學業精進,更是神速。曹操經常有意無意地考察曹沖與周不疑,學業上曹沖略遜周不疑,但在謀略上,周不疑明顯不及曹沖。這讓曹操欣慰不已。
;;;但上天給了曹操當頭一棒。公元208年,曹沖染恙,雖然曹操遍請名醫,甚至攜百官為曹沖祈福,但曹沖最終還是隕落而去。中年喪子,而且喪的是自己最為寵愛、寄予希望最大的兒子,曹操所承痛苦,難以言表。
;;;曹沖病死不久,有天曹操外出,看到周不疑與曹丕等人有說有笑,甚是快樂,頓感心悸,於是指令斬殺周不疑。曹丕聞訊,急忙趕到曹操營轅,跪在曹操面前,為周不疑求情。
;;;曹操看了曹丕一眼,說了句讓曹丕有失自尊的話:"曹沖在,周不疑可以活;現在曹沖不在了,憑你的水平,日後能壓得住周不疑嗎?"
;;;明眼人看到這裏,應該明白曹操除去周不疑,是在為曹丕鋪路。也就是說,周不疑的死,改變了曹丕的人生軌跡。其實早在辦理曹沖後事期間,曹丕見曹操悲痛,就勸董操節哀。曹操便對曹丕說:"失去曹沖,是我的悲哀,卻是你的幸運。"說話聽音,鑼鼓聽聲,曹操己將順勢成為長子的曹丕當世子看待了。
;;;曹丕聽了此語,尤如醍醐灌頂。其時司馬懿尚在曹丕營中謀職。看到曹丕回營,司馬懿便問結果。曹丕就將曹操所說的原話,作了轉述。司馬懿聽罷,倒抽一口涼氣。
;;;司馬懿的聰明,其實不遜於周不疑。從此以後,司馬懿不僅在曹操面前一直示拙,而且說話辦事非常低調,深怕曹操惦記上他。
;;;但曹操還是惦記上了司馬懿,有一天,曹操提醒曹丕:"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譯成白話文就是:"司馬懿這人不可能甘於當個臣子,今後必會幹預曹家政事,你得提防着點。"
;;;按理,曹丕應該引起重視,至少應對司馬懿予以防範,但奇怪的是,曹丕承繼曹操的王位後,竟然重用司馬懿。按照"如果"說法,也就是"如果曹丕聽從曹操告誡,那麼司馬家族就形不成氣候,三國歷史乃至晉朝歷史,都將改寫。"
;;;但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如果"。那麼曹丕為何不聽曹操告誡呢?這就有必要回溯一下當時的社會背景。大家知道,曹操將漢獻帝迎到許都,絕非局限"挾天子以令諸侯",他的最終目標,就是取而代之。但讓曹操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擁有那麼強大的軍隊,欲想當個"魏王",便遇到那麼多的擁漢維漢派明里反對,暗中阻撓。謀臣荀彧更是烈性,寧可自殺也不附和。
;;;曹丕在智力與謀略上,應該不及曹沖,但他畢竟跟隨曹操多年,耳濡目染,多少掌握一些治政要略。眼見老喊"匡扶漢室"的劉備,都忙於僭越稱帝,那麼確保了漢獻帝吃穿不愁的曹家,有何不能呢?
;;;曹操生前之所以重用能力強的寒門人才,與他的出身有關。曹操父親曹嵩,系宦官曹騰養子。源於這點,當時那些蛛網遍結的世家大族,骨子裏就小瞧曹操。這就迫使曹操,不得不採用依靠寒門人才之招,制衡世家大族。即便如此,曹操對世家大族還是相當警惕,一旦發現其中出現有損曹家之人,他就實施鐵血手段,這便是他殺邊讓、殺孔融、殺楊修等名人志士的原因。
;;;曹丕沒有曹操的鐵血手腕,這從他將自己定為"文帝",可見一斑。事實上,那些被曹操壓得不敢喘氣的世家大族,一見曹操掛了,就像冬眠動物遇到春天一樣,競相現身。因此曹丕知道,自己想要順利代漢,且不出亂子,必須和世家大族,特別是作為其代表的司馬家族妥協。
;;;司馬家族在秦朝滅亡時,司馬懿的老祖宗司馬卭就被楚霸王項羽封為殷王,並在河內一帶建立封國。後來司馬卭因助劉邦被項羽斬殺,劉邦取得天下後,封賞司馬家族。司馬懿的父親司馬儁,一直為潁川太守。東漢未年,當官從政實行察舉制,而察舉之權,皆歸州府。因此輔佐、跟隨曹操"革命"的荀彧、郭嘉等,多屬司馬儁察舉的潁川人。另外司馬儁還有八個兒子,世稱"司馬八達",均在各地供職。如此之網,曹丕敢動嗎?當然不敢動!只能穩住司馬懿,予其一定權力,以此牽制其他世家大族。
;;;公元220年四月,曹丕在擺平世家大族後,採用軟硬兼施之招,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登基稱帝,國號魏。
;;;曹操以鐵血手段"殺雞儆猴",而曹丕則以拉攏手段"曲線救國"。曹操世稱"魏武帝",曹丕世稱"魏文帝"。
;;;如果讓"如果"一說盛行的話,豈非又是:「如果曹丕不向世家大族妥協的話,三國歷史就得改寫"。
;;;真是一句看上去沒有一點毛病的廢話、屁話、套話!
;;;;;;;提起曹沖,大凡懂點三國歷史的朋友,都會立馬將他與"神童"稱謂相連,足見那個"曹沖稱象"故事的厲害。
;;;曹操在其有據可查的二十六個兒子中,曹沖應該是他最為寵愛的兒子。曹操之所以如此看好曹沖,就在於曹沖聰慧過人。但可惜的是,曹沖因病去世於22歲那年。曾有不少史學家認為,如若曹沖能夠多活二十年,三國歷史就會改寫。不過這種"如果"類的說法,無異於笑話。比如那個阿斗,如果不是趙雲在長坂坡上救了他,難道三國歷史就不會改寫了?
;;;不過曹沖之死,卻真的改寫了另一個神童的生命軌跡。這個神童不是別人,就是周不疑。周不疑出生於一個世家大族,因此他所受的教育,就比一般人要優越得多。大家知道,一個人的聰明,除了天賦以外,後天培養非常重要。周不疑在同齡人尚在瘋玩之時,已經熟讀了四書五經,出口成章,談吐不凡,名氣甚大。
;;;聞知荊州有個名叫周不疑的小神童,曹操就想方設法將其請到許都,與曹沖為伴。時下許多學校採用的快慢班做法,其實是仰了曹操的鼻息。
;;;曹沖本就才華橫溢,現在有了周不疑為伴,學業精進,更是神速。曹操經常有意無意地考察曹沖與周不疑,學業上曹沖略遜周不疑,但在謀略上,周不疑明顯不及曹沖。這讓曹操欣慰不已。
;;;但上天給了曹操當頭一棒。公元208年,曹沖染恙,雖然曹操遍請名醫,甚至攜百官為曹沖祈福,但曹沖最終還是隕落而去。中年喪子,而且喪的是自己最為寵愛、寄予希望最大的兒子,曹操所承痛苦,難以言表。
;;;曹沖病死不久,有天曹操外出,看到周不疑與曹丕等人有說有笑,甚是快樂,頓感心悸,於是指令斬殺周不疑。曹丕聞訊,急忙趕到曹操營轅,跪在曹操面前,為周不疑求情。
;;;曹操看了曹丕一眼,說了句讓曹丕有失自尊的話:"曹沖在,周不疑可以活;現在曹沖不在了,憑你的水平,日後能壓得住周不疑嗎?"
;;;明眼人看到這裏,應該明白曹操除去周不疑,是在為曹丕鋪路。也就是說,周不疑的死,改變了曹丕的人生軌跡。其實早在辦理曹沖後事期間,曹丕見曹操悲痛,就勸董操節哀。曹操便對曹丕說:"失去曹沖,是我的悲哀,卻是你的幸運。"說話聽音,鑼鼓聽聲,曹操己將順勢成為長子的曹丕當世子看待了。
;;;曹丕聽了此語,尤如醍醐灌頂。其時司馬懿尚在曹丕營中謀職。看到曹丕回營,司馬懿便問結果。曹丕就將曹操所說的原話,作了轉述。司馬懿聽罷,倒抽一口涼氣。
;;;司馬懿的聰明,其實不遜於周不疑。從此以後,司馬懿不僅在曹操面前一直示拙,而且說話辦事非常低調,深怕曹操惦記上他。
;;;但曹操還是惦記上了司馬懿,有一天,曹操提醒曹丕:"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譯成白話文就是:"司馬懿這人不可能甘於當個臣子,今後必會幹預曹家政事,你得提防着點。"
;;;按理,曹丕應該引起重視,至少應對司馬懿予以防範,但奇怪的是,曹丕承繼曹操的王位後,竟然重用司馬懿。按照"如果"說法,也就是"如果曹丕聽從曹操告誡,那麼司馬家族就形不成氣候,三國歷史乃至晉朝歷史,都將改寫。"
;;;但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如果"。那麼曹丕為何不聽曹操告誡呢?這就有必要回溯一下當時的社會背景。大家知道,曹操將漢獻帝迎到許都,絕非局限"挾天子以令諸侯",他的最終目標,就是取而代之。但讓曹操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擁有那麼強大的軍隊,欲想當個"魏王",便遇到那麼多的擁漢維漢派明里反對,暗中阻撓。謀臣荀彧更是烈性,寧可自殺也不附和。
;;;曹丕在智力與謀略上,應該不及曹沖,但他畢竟跟隨曹操多年,耳濡目染,多少掌握一些治政要略。眼見老喊"匡扶漢室"的劉備,都忙於僭越稱帝,那麼確保了漢獻帝吃穿不愁的曹家,有何不能呢?
;;;曹操生前之所以重用能力強的寒門人才,與他的出身有關。曹操父親曹嵩,系宦官曹騰養子。源於這點,當時那些蛛網遍結的世家大族,骨子裏就小瞧曹操。這就迫使曹操,不得不採用依靠寒門人才之招,制衡世家大族。即便如此,曹操對世家大族還是相當警惕,一旦發現其中出現有損曹家之人,他就實施鐵血手段,這便是他殺邊讓、殺孔融、殺楊修等名人志士的原因。
;;;曹丕沒有曹操的鐵血手腕,這從他將自己定為"文帝",可見一斑。事實上,那些被曹操壓得不敢喘氣的世家大族,一見曹操掛了,就像冬眠動物遇到春天一樣,競相現身。因此曹丕知道,自己想要順利代漢,且不出亂子,必須和世家大族,特別是作為其代表的司馬家族妥協。
;;;司馬家族在秦朝滅亡時,司馬懿的老祖宗司馬卭就被楚霸王項羽封為殷王,並在河內一帶建立封國。後來司馬卭因助劉邦被項羽斬殺,劉邦取得天下後,封賞司馬家族。司馬懿的父親司馬儁,一直為潁川太守。東漢未年,當官從政實行察舉制,而察舉之權,皆歸州府。因此輔佐、跟隨曹操"革命"的荀彧、郭嘉等,多屬司馬儁察舉的潁川人。另外司馬儁還有八個兒子,世稱"司馬八達",均在各地供職。如此之網,曹丕敢動嗎?當然不敢動!只能穩住司馬懿,予其一定權力,以此牽制其他世家大族。
;;;公元220年四月,曹丕在擺平世家大族後,採用軟硬兼施之招,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登基稱帝,國號魏。
;;;曹操以鐵血手段"殺雞儆猴",而曹丕則以拉攏手段"曲線救國"。曹操世稱"魏武帝",曹丕世稱"魏文帝"。
;;;如果讓"如果"一說盛行的話,豈非又是:「如果曹丕不向世家大族妥協的話,三國歷史就得改寫"。
;;;真是一句看上去沒有一點毛病的廢話、屁話、套話!
;;;;;;;提起曹沖,大凡懂點三國歷史的朋友,都會立馬將他與"神童"稱謂相連,足見那個"曹沖稱象"故事的厲害。
;;;曹操在其有據可查的二十六個兒子中,曹沖應該是他最為寵愛的兒子。曹操之所以如此看好曹沖,就在於曹沖聰慧過人。但可惜的是,曹沖因病去世於22歲那年。曾有不少史學家認為,如若曹沖能夠多活二十年,三國歷史就會改寫。不過這種"如果"類的說法,無異於笑話。比如那個阿斗,如果不是趙雲在長坂坡上救了他,難道三國歷史就不會改寫了?
;;;不過曹沖之死,卻真的改寫了另一個神童的生命軌跡。這個神童不是別人,就是周不疑。周不疑出生於一個世家大族,因此他所受的教育,就比一般人要優越得多。大家知道,一個人的聰明,除了天賦以外,後天培養非常重要。周不疑在同齡人尚在瘋玩之時,已經熟讀了四書五經,出口成章,談吐不凡,名氣甚大。
;;;聞知荊州有個名叫周不疑的小神童,曹操就想方設法將其請到許都,與曹沖為伴。時下許多學校採用的快慢班做法,其實是仰了曹操的鼻息。
;;;曹沖本就才華橫溢,現在有了周不疑為伴,學業精進,更是神速。曹操經常有意無意地考察曹沖與周不疑,學業上曹沖略遜周不疑,但在謀略上,周不疑明顯不及曹沖。這讓曹操欣慰不已。
;;;但上天給了曹操當頭一棒。公元208年,曹沖染恙,雖然曹操遍請名醫,甚至攜百官為曹沖祈福,但曹沖最終還是隕落而去。中年喪子,而且喪的是自己最為寵愛、寄予希望最大的兒子,曹操所承痛苦,難以言表。
;;;曹沖病死不久,有天曹操外出,看到周不疑與曹丕等人有說有笑,甚是快樂,頓感心悸,於是指令斬殺周不疑。曹丕聞訊,急忙趕到曹操營轅,跪在曹操面前,為周不疑求情。
;;;曹操看了曹丕一眼,說了句讓曹丕有失自尊的話:"曹沖在,周不疑可以活;現在曹沖不在了,憑你的水平,日後能壓得住周不疑嗎?"
;;;明眼人看到這裏,應該明白曹操除去周不疑,是在為曹丕鋪路。也就是說,周不疑的死,改變了曹丕的人生軌跡。其實早在辦理曹沖後事期間,曹丕見曹操悲痛,就勸董操節哀。曹操便對曹丕說:"失去曹沖,是我的悲哀,卻是你的幸運。"說話聽音,鑼鼓聽聲,曹操己將順勢成為長子的曹丕當世子看待了。
;;;曹丕聽了此語,尤如醍醐灌頂。其時司馬懿尚在曹丕營中謀職。看到曹丕回營,司馬懿便問結果。曹丕就將曹操所說的原話,作了轉述。司馬懿聽罷,倒抽一口涼氣。
;;;司馬懿的聰明,其實不遜於周不疑。從此以後,司馬懿不僅在曹操面前一直示拙,而且說話辦事非常低調,深怕曹操惦記上他。
;;;但曹操還是惦記上了司馬懿,有一天,曹操提醒曹丕:"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譯成白話文就是:"司馬懿這人不可能甘於當個臣子,今後必會幹預曹家政事,你得提防着點。"
;;;按理,曹丕應該引起重視,至少應對司馬懿予以防範,但奇怪的是,曹丕承繼曹操的王位後,竟然重用司馬懿。按照"如果"說法,也就是"如果曹丕聽從曹操告誡,那麼司馬家族就形不成氣候,三國歷史乃至晉朝歷史,都將改寫。"
;;;但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如果"。那麼曹丕為何不聽曹操告誡呢?這就有必要回溯一下當時的社會背景。大家知道,曹操將漢獻帝迎到許都,絕非局限"挾天子以令諸侯",他的最終目標,就是取而代之。但讓曹操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擁有那麼強大的軍隊,欲想當個"魏王",便遇到那麼多的擁漢維漢派明里反對,暗中阻撓。謀臣荀彧更是烈性,寧可自殺也不附和。
;;;曹丕在智力與謀略上,應該不及曹沖,但他畢竟跟隨曹操多年,耳濡目染,多少掌握一些治政要略。眼見老喊"匡扶漢室"的劉備,都忙於僭越稱帝,那麼確保了漢獻帝吃穿不愁的曹家,有何不能呢?
;;;曹操生前之所以重用能力強的寒門人才,與他的出身有關。曹操父親曹嵩,系宦官曹騰養子。源於這點,當時那些蛛網遍結的世家大族,骨子裏就小瞧曹操。這就迫使曹操,不得不採用依靠寒門人才之招,制衡世家大族。即便如此,曹操對世家大族還是相當警惕,一旦發現其中出現有損曹家之人,他就實施鐵血手段,這便是他殺邊讓、殺孔融、殺楊修等名人志士的原因。
;;;曹丕沒有曹操的鐵血手腕,這從他將自己定為"文帝",可見一斑。事實上,那些被曹操壓得不敢喘氣的世家大族,一見曹操掛了,就像冬眠動物遇到春天一樣,競相現身。因此曹丕知道,自己想要順利代漢,且不出亂子,必須和世家大族,特別是作為其代表的司馬家族妥協。
;;;司馬家族在秦朝滅亡時,司馬懿的老祖宗司馬卭就被楚霸王項羽封為殷王,並在河內一帶建立封國。後來司馬卭因助劉邦被項羽斬殺,劉邦取得天下後,封賞司馬家族。司馬懿的父親司馬儁,一直為潁川太守。東漢未年,當官從政實行察舉制,而察舉之權,皆歸州府。因此輔佐、跟隨曹操"革命"的荀彧、郭嘉等,多屬司馬儁察舉的潁川人。另外司馬儁還有八個兒子,世稱"司馬八達",均在各地供職。如此之網,曹丕敢動嗎?當然不敢動!只能穩住司馬懿,予其一定權力,以此牽制其他世家大族。
;;;公元220年四月,曹丕在擺平世家大族後,採用軟硬兼施之招,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登基稱帝,國號魏。
;;;曹操以鐵血手段"殺雞儆猴",而曹丕則以拉攏手段"曲線救國"。曹操世稱"魏武帝",曹丕世稱"魏文帝"。
;;;如果讓"如果"一說盛行的話,豈非又是:「如果曹丕不向世家大族妥協的話,三國歷史就得改寫"。
;;;真是一句看上去沒有一點毛病的廢話、屁話、套話!
;;;;;;;提起曹沖,大凡懂點三國歷史的朋友,都會立馬將他與"神童"稱謂相連,足見那個"曹沖稱象"故事的厲害。
;;;曹操在其有據可查的二十六個兒子中,曹沖應該是他最為寵愛的兒子。曹操之所以如此看好曹沖,就在於曹沖聰慧過人。但可惜的是,曹沖因病去世於22歲那年。曾有不少史學家認為,如若曹沖能夠多活二十年,三國歷史就會改寫。不過這種"如果"類的說法,無異於笑話。比如那個阿斗,如果不是趙雲在長坂坡上救了他,難道三國歷史就不會改寫了?
;;;不過曹沖之死,卻真的改寫了另一個神童的生命軌跡。這個神童不是別人,就是周不疑。周不疑出生於一個世家大族,因此他所受的教育,就比一般人要優越得多。大家知道,一個人的聰明,除了天賦以外,後天培養非常重要。周不疑在同齡人尚在瘋玩之時,已經熟讀了四書五經,出口成章,談吐不凡,名氣甚大。
;;;聞知荊州有個名叫周不疑的小神童,曹操就想方設法將其請到許都,與曹沖為伴。時下許多學校採用的快慢班做法,其實是仰了曹操的鼻息。
;;;曹沖本就才華橫溢,現在有了周不疑為伴,學業精進,更是神速。曹操經常有意無意地考察曹沖與周不疑,學業上曹沖略遜周不疑,但在謀略上,周不疑明顯不及曹沖。這讓曹操欣慰不已。
;;;但上天給了曹操當頭一棒。公元208年,曹沖染恙,雖然曹操遍請名醫,甚至攜百官為曹沖祈福,但曹沖最終還是隕落而去。中年喪子,而且喪的是自己最為寵愛、寄予希望最大的兒子,曹操所承痛苦,難以言表。
;;;曹沖病死不久,有天曹操外出,看到周不疑與曹丕等人有說有笑,甚是快樂,頓感心悸,於是指令斬殺周不疑。曹丕聞訊,急忙趕到曹操營轅,跪在曹操面前,為周不疑求情。
;;;曹操看了曹丕一眼,說了句讓曹丕有失自尊的話:"曹沖在,周不疑可以活;現在曹沖不在了,憑你的水平,日後能壓得住周不疑嗎?"
;;;明眼人看到這裏,應該明白曹操除去周不疑,是在為曹丕鋪路。也就是說,周不疑的死,改變了曹丕的人生軌跡。其實早在辦理曹沖後事期間,曹丕見曹操悲痛,就勸董操節哀。曹操便對曹丕說:"失去曹沖,是我的悲哀,卻是你的幸運。"說話聽音,鑼鼓聽聲,曹操己將順勢成為長子的曹丕當世子看待了。
;;;曹丕聽了此語,尤如醍醐灌頂。其時司馬懿尚在曹丕營中謀職。看到曹丕回營,司馬懿便問結果。曹丕就將曹操所說的原話,作了轉述。司馬懿聽罷,倒抽一口涼氣。
;;;司馬懿的聰明,其實不遜於周不疑。從此以後,司馬懿不僅在曹操面前一直示拙,而且說話辦事非常低調,深怕曹操惦記上他。
;;;但曹操還是惦記上了司馬懿,有一天,曹操提醒曹丕:"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譯成白話文就是:"司馬懿這人不可能甘於當個臣子,今後必會幹預曹家政事,你得提防着點。"
;;;按理,曹丕應該引起重視,至少應對司馬懿予以防範,但奇怪的是,曹丕承繼曹操的王位後,竟然重用司馬懿。按照"如果"說法,也就是"如果曹丕聽從曹操告誡,那麼司馬家族就形不成氣候,三國歷史乃至晉朝歷史,都將改寫。"
;;;但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如果"。那麼曹丕為何不聽曹操告誡呢?這就有必要回溯一下當時的社會背景。大家知道,曹操將漢獻帝迎到許都,絕非局限"挾天子以令諸侯",他的最終目標,就是取而代之。但讓曹操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擁有那麼強大的軍隊,欲想當個"魏王",便遇到那麼多的擁漢維漢派明里反對,暗中阻撓。謀臣荀彧更是烈性,寧可自殺也不附和。
;;;曹丕在智力與謀略上,應該不及曹沖,但他畢竟跟隨曹操多年,耳濡目染,多少掌握一些治政要略。眼見老喊"匡扶漢室"的劉備,都忙於僭越稱帝,那麼確保了漢獻帝吃穿不愁的曹家,有何不能呢?
;;;曹操生前之所以重用能力強的寒門人才,與他的出身有關。曹操父親曹嵩,系宦官曹騰養子。源於這點,當時那些蛛網遍結的世家大族,骨子裏就小瞧曹操。這就迫使曹操,不得不採用依靠寒門人才之招,制衡世家大族。即便如此,曹操對世家大族還是相當警惕,一旦發現其中出現有損曹家之人,他就實施鐵血手段,這便是他殺邊讓、殺孔融、殺楊修等名人志士的原因。
;;;曹丕沒有曹操的鐵血手腕,這從他將自己定為"文帝",可見一斑。事實上,那些被曹操壓得不敢喘氣的世家大族,一見曹操掛了,就像冬眠動物遇到春天一樣,競相現身。因此曹丕知道,自己想要順利代漢,且不出亂子,必須和世家大族,特別是作為其代表的司馬家族妥協。
;;;司馬家族在秦朝滅亡時,司馬懿的老祖宗司馬卭就被楚霸王項羽封為殷王,並在河內一帶建立封國。後來司馬卭因助劉邦被項羽斬殺,劉邦取得天下後,封賞司馬家族。司馬懿的父親司馬儁,一直為潁川太守。東漢未年,當官從政實行察舉制,而察舉之權,皆歸州府。因此輔佐、跟隨曹操"革命"的荀彧、郭嘉等,多屬司馬儁察舉的潁川人。另外司馬儁還有八個兒子,世稱"司馬八達",均在各地供職。如此之網,曹丕敢動嗎?當然不敢動!只能穩住司馬懿,予其一定權力,以此牽制其他世家大族。
;;;公元220年四月,曹丕在擺平世家大族後,採用軟硬兼施之招,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登基稱帝,國號魏。
;;;曹操以鐵血手段"殺雞儆猴",而曹丕則以拉攏手段"曲線救國"。曹操世稱"魏武帝",曹丕世稱"魏文帝"。
;;;如果讓"如果"一說盛行的話,豈非又是:「如果曹丕不向世家大族妥協的話,三國歷史就得改寫"。
;;;真是一句看上去沒有一點毛病的廢話、屁話、套話!
;;;;;;;提起曹沖,大凡懂點三國歷史的朋友,都會立馬將他與"神童"稱謂相連,足見那個"曹沖稱象"故事的厲害。
;;;曹操在其有據可查的二十六個兒子中,曹沖應該是他最為寵愛的兒子。曹操之所以如此看好曹沖,就在於曹沖聰慧過人。但可惜的是,曹沖因病去世於22歲那年。曾有不少史學家認為,如若曹沖能夠多活二十年,三國歷史就會改寫。不過這種"如果"類的說法,無異於笑話。比如那個阿斗,如果不是趙雲在長坂坡上救了他,難道三國歷史就不會改寫了?
;;;不過曹沖之死,卻真的改寫了另一個神童的生命軌跡。這個神童不是別人,就是周不疑。周不疑出生於一個世家大族,因此他所受的教育,就比一般人要優越得多。大家知道,一個人的聰明,除了天賦以外,後天培養非常重要。周不疑在同齡人尚在瘋玩之時,已經熟讀了四書五經,出口成章,談吐不凡,名氣甚大。
;;;聞知荊州有個名叫周不疑的小神童,曹操就想方設法將其請到許都,與曹沖為伴。時下許多學校採用的快慢班做法,其實是仰了曹操的鼻息。
;;;曹沖本就才華橫溢,現在有了周不疑為伴,學業精進,更是神速。曹操經常有意無意地考察曹沖與周不疑,學業上曹沖略遜周不疑,但在謀略上,周不疑明顯不及曹沖。這讓曹操欣慰不已。
;;;但上天給了曹操當頭一棒。公元208年,曹沖染恙,雖然曹操遍請名醫,甚至攜百官為曹沖祈福,但曹沖最終還是隕落而去。中年喪子,而且喪的是自己最為寵愛、寄予希望最大的兒子,曹操所承痛苦,難以言表。
;;;曹沖病死不久,有天曹操外出,看到周不疑與曹丕等人有說有笑,甚是快樂,頓感心悸,於是指令斬殺周不疑。曹丕聞訊,急忙趕到曹操營轅,跪在曹操面前,為周不疑求情。
;;;曹操看了曹丕一眼,說了句讓曹丕有失自尊的話:"曹沖在,周不疑可以活;現在曹沖不在了,憑你的水平,日後能壓得住周不疑嗎?"
;;;明眼人看到這裏,應該明白曹操除去周不疑,是在為曹丕鋪路。也就是說,周不疑的死,改變了曹丕的人生軌跡。其實早在辦理曹沖後事期間,曹丕見曹操悲痛,就勸董操節哀。曹操便對曹丕說:"失去曹沖,是我的悲哀,卻是你的幸運。"說話聽音,鑼鼓聽聲,曹操己將順勢成為長子的曹丕當世子看待了。
;;;曹丕聽了此語,尤如醍醐灌頂。其時司馬懿尚在曹丕營中謀職。看到曹丕回營,司馬懿便問結果。曹丕就將曹操所說的原話,作了轉述。司馬懿聽罷,倒抽一口涼氣。
;;;司馬懿的聰明,其實不遜於周不疑。從此以後,司馬懿不僅在曹操面前一直示拙,而且說話辦事非常低調,深怕曹操惦記上他。
;;;但曹操還是惦記上了司馬懿,有一天,曹操提醒曹丕:"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譯成白話文就是:"司馬懿這人不可能甘於當個臣子,今後必會幹預曹家政事,你得提防着點。"
;;;按理,曹丕應該引起重視,至少應對司馬懿予以防範,但奇怪的是,曹丕承繼曹操的王位後,竟然重用司馬懿。按照"如果"說法,也就是"如果曹丕聽從曹操告誡,那麼司馬家族就形不成氣候,三國歷史乃至晉朝歷史,都將改寫。"
;;;但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如果"。那麼曹丕為何不聽曹操告誡呢?這就有必要回溯一下當時的社會背景。大家知道,曹操將漢獻帝迎到許都,絕非局限"挾天子以令諸侯",他的最終目標,就是取而代之。但讓曹操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擁有那麼強大的軍隊,欲想當個"魏王",便遇到那麼多的擁漢維漢派明里反對,暗中阻撓。謀臣荀彧更是烈性,寧可自殺也不附和。
;;;曹丕在智力與謀略上,應該不及曹沖,但他畢竟跟隨曹操多年,耳濡目染,多少掌握一些治政要略。眼見老喊"匡扶漢室"的劉備,都忙於僭越稱帝,那麼確保了漢獻帝吃穿不愁的曹家,有何不能呢?
;;;曹操生前之所以重用能力強的寒門人才,與他的出身有關。曹操父親曹嵩,系宦官曹騰養子。源於這點,當時那些蛛網遍結的世家大族,骨子裏就小瞧曹操。這就迫使曹操,不得不採用依靠寒門人才之招,制衡世家大族。即便如此,曹操對世家大族還是相當警惕,一旦發現其中出現有損曹家之人,他就實施鐵血手段,這便是他殺邊讓、殺孔融、殺楊修等名人志士的原因。
;;;曹丕沒有曹操的鐵血手腕,這從他將自己定為"文帝",可見一斑。事實上,那些被曹操壓得不敢喘氣的世家大族,一見曹操掛了,就像冬眠動物遇到春天一樣,競相現身。因此曹丕知道,自己想要順利代漢,且不出亂子,必須和世家大族,特別是作為其代表的司馬家族妥協。
;;;司馬家族在秦朝滅亡時,司馬懿的老祖宗司馬卭就被楚霸王項羽封為殷王,並在河內一帶建立封國。後來司馬卭因助劉邦被項羽斬殺,劉邦取得天下後,封賞司馬家族。司馬懿的父親司馬儁,一直為潁川太守。東漢未年,當官從政實行察舉制,而察舉之權,皆歸州府。因此輔佐、跟隨曹操"革命"的荀彧、郭嘉等,多屬司馬儁察舉的潁川人。另外司馬儁還有八個兒子,世稱"司馬八達",均在各地供職。如此之網,曹丕敢動嗎?當然不敢動!只能穩住司馬懿,予其一定權力,以此牽制其他世家大族。
;;;公元220年四月,曹丕在擺平世家大族後,採用軟硬兼施之招,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登基稱帝,國號魏。
;;;曹操以鐵血手段"殺雞儆猴",而曹丕則以拉攏手段"曲線救國"。曹操世稱"魏武帝",曹丕世稱"魏文帝"。
;;;如果讓"如果"一說盛行的話,豈非又是:「如果曹丕不向世家大族妥協的話,三國歷史就得改寫"。
;;;真是一句看上去沒有一點毛病的廢話、屁話、套話!
;;;;;;;提起曹沖,大凡懂點三國歷史的朋友,都會立馬將他與"神童"稱謂相連,足見那個"曹沖稱象"故事的厲害。
;;;曹操在其有據可查的二十六個兒子中,曹沖應該是他最為寵愛的兒子。曹操之所以如此看好曹沖,就在於曹沖聰慧過人。但可惜的是,曹沖因病去世於22歲那年。曾有不少史學家認為,如若曹沖能夠多活二十年,三國歷史就會改寫。不過這種"如果"類的說法,無異於笑話。比如那個阿斗,如果不是趙雲在長坂坡上救了他,難道三國歷史就不會改寫了?
;;;不過曹沖之死,卻真的改寫了另一個神童的生命軌跡。這個神童不是別人,就是周不疑。周不疑出生於一個世家大族,因此他所受的教育,就比一般人要優越得多。大家知道,一個人的聰明,除了天賦以外,後天培養非常重要。周不疑在同齡人尚在瘋玩之時,已經熟讀了四書五經,出口成章,談吐不凡,名氣甚大。
;;;聞知荊州有個名叫周不疑的小神童,曹操就想方設法將其請到許都,與曹沖為伴。時下許多學校採用的快慢班做法,其實是仰了曹操的鼻息。
;;;曹沖本就才華橫溢,現在有了周不疑為伴,學業精進,更是神速。曹操經常有意無意地考察曹沖與周不疑,學業上曹沖略遜周不疑,但在謀略上,周不疑明顯不及曹沖。這讓曹操欣慰不已。
;;;但上天給了曹操當頭一棒。公元208年,曹沖染恙,雖然曹操遍請名醫,甚至攜百官為曹沖祈福,但曹沖最終還是隕落而去。中年喪子,而且喪的是自己最為寵愛、寄予希望最大的兒子,曹操所承痛苦,難以言表。
;;;曹沖病死不久,有天曹操外出,看到周不疑與曹丕等人有說有笑,甚是快樂,頓感心悸,於是指令斬殺周不疑。曹丕聞訊,急忙趕到曹操營轅,跪在曹操面前,為周不疑求情。
;;;曹操看了曹丕一眼,說了句讓曹丕有失自尊的話:"曹沖在,周不疑可以活;現在曹沖不在了,憑你的水平,日後能壓得住周不疑嗎?"
;;;明眼人看到這裏,應該明白曹操除去周不疑,是在為曹丕鋪路。也就是說,周不疑的死,改變了曹丕的人生軌跡。其實早在辦理曹沖後事期間,曹丕見曹操悲痛,就勸董操節哀。曹操便對曹丕說:"失去曹沖,是我的悲哀,卻是你的幸運。"說話聽音,鑼鼓聽聲,曹操己將順勢成為長子的曹丕當世子看待了。
;;;曹丕聽了此語,尤如醍醐灌頂。其時司馬懿尚在曹丕營中謀職。看到曹丕回營,司馬懿便問結果。曹丕就將曹操所說的原話,作了轉述。司馬懿聽罷,倒抽一口涼氣。
;;;司馬懿的聰明,其實不遜於周不疑。從此以後,司馬懿不僅在曹操面前一直示拙,而且說話辦事非常低調,深怕曹操惦記上他。
;;;但曹操還是惦記上了司馬懿,有一天,曹操提醒曹丕:"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譯成白話文就是:"司馬懿這人不可能甘於當個臣子,今後必會幹預曹家政事,你得提防着點。"
;;;按理,曹丕應該引起重視,至少應對司馬懿予以防範,但奇怪的是,曹丕承繼曹操的王位後,竟然重用司馬懿。按照"如果"說法,也就是"如果曹丕聽從曹操告誡,那麼司馬家族就形不成氣候,三國歷史乃至晉朝歷史,都將改寫。"
;;;但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如果"。那麼曹丕為何不聽曹操告誡呢?這就有必要回溯一下當時的社會背景。大家知道,曹操將漢獻帝迎到許都,絕非局限"挾天子以令諸侯",他的最終目標,就是取而代之。但讓曹操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擁有那麼強大的軍隊,欲想當個"魏王",便遇到那麼多的擁漢維漢派明里反對,暗中阻撓。謀臣荀彧更是烈性,寧可自殺也不附和。
;;;曹丕在智力與謀略上,應該不及曹沖,但他畢竟跟隨曹操多年,耳濡目染,多少掌握一些治政要略。眼見老喊"匡扶漢室"的劉備,都忙於僭越稱帝,那麼確保了漢獻帝吃穿不愁的曹家,有何不能呢?
;;;曹操生前之所以重用能力強的寒門人才,與他的出身有關。曹操父親曹嵩,系宦官曹騰養子。源於這點,當時那些蛛網遍結的世家大族,骨子裏就小瞧曹操。這就迫使曹操,不得不採用依靠寒門人才之招,制衡世家大族。即便如此,曹操對世家大族還是相當警惕,一旦發現其中出現有損曹家之人,他就實施鐵血手段,這便是他殺邊讓、殺孔融、殺楊修等名人志士的原因。
;;;曹丕沒有曹操的鐵血手腕,這從他將自己定為"文帝",可見一斑。事實上,那些被曹操壓得不敢喘氣的世家大族,一見曹操掛了,就像冬眠動物遇到春天一樣,競相現身。因此曹丕知道,自己想要順利代漢,且不出亂子,必須和世家大族,特別是作為其代表的司馬家族妥協。
;;;司馬家族在秦朝滅亡時,司馬懿的老祖宗司馬卭就被楚霸王項羽封為殷王,並在河內一帶建立封國。後來司馬卭因助劉邦被項羽斬殺,劉邦取得天下後,封賞司馬家族。司馬懿的父親司馬儁,一直為潁川太守。東漢未年,當官從政實行察舉制,而察舉之權,皆歸州府。因此輔佐、跟隨曹操"革命"的荀彧、郭嘉等,多屬司馬儁察舉的潁川人。另外司馬儁還有八個兒子,世稱"司馬八達",均在各地供職。如此之網,曹丕敢動嗎?當然不敢動!只能穩住司馬懿,予其一定權力,以此牽制其他世家大族。
;;;公元220年四月,曹丕在擺平世家大族後,採用軟硬兼施之招,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登基稱帝,國號魏。
;;;曹操以鐵血手段"殺雞儆猴",而曹丕則以拉攏手段"曲線救國"。曹操世稱"魏武帝",曹丕世稱"魏文帝"。
;;;如果讓"如果"一說盛行的話,豈非又是:「如果曹丕不向世家大族妥協的話,三國歷史就得改寫"。
;;;真是一句看上去沒有一點毛病的廢話、屁話、套話!
;;;測試廣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4s 4.02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