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用擔心伯爵府沒錢,袁家不管怎麼樣,總有一個世襲的忠勤伯爵位。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大周朝伯爵的俸祿不算多,但也不算少,不行就讓袁家以後的伯爵俸祿抵債。
袁家如果真要把華蘭的嫁妝造完,伯爵俸祿要上百年,才能還的上的話,乾脆這伯爵爵位,就讓自己的大外甥,承襲就得了。
一筆也寫不出兩個袁字,等華蘭生了男孩,那也是袁家的嫡出血脈。
盛長柏如果地位夠高的話,操作一下,讓大外甥承爵不算多過分的事。
雖然盛長柏一直覺得大周朝武將勛貴地位不高,不如其他朝代的爵位有含金量。
但是這畢竟也算是幾百年的金飯碗,什麼都不做,就有幾百年的富貴。
這是可以傳承十代人的富貴,能給大外甥,為什麼不給。
錢不錢的無所謂,買個京郊上百傾的地,傳承下去,也能保證有這麼些收入。
重要的是有個爵位,怎麼也不會被微末小官或者是鄉紳胥吏給拿捏了。
「二郎,我在袁家過的還可以,你姐夫對我還不錯,你和父親不用這麼為我太過勞心。」
華蘭寬慰着盛長柏道,袁文紹對華蘭是還可以,但也就是還可以而已。
婆媳有衝突的時候,袁文紹還是占自己母親那邊。
畢竟這是以孝治國的大周朝,娶了媳婦忘了娘的情況,還是挺少見的。
這個時候的男人,還是認同,婆媳不合,鬧的兩不相容之後,就休媳婦的道理。
媳婦休了可以再娶,想換就能換。但是親娘只有一個,想換個親娘,那是不可能的。
「大姐姐,這不算什麼勞心,如果你受了委屈,我們都不能出頭的話,我們父子還有什麼面目立足於朝堂。」
盛長柏進入朝堂之後,走的肯定不能是盛紘那樣八面玲瓏的性子。
局勢不同,目標不同,當然就不適合選一種處事風格。
「大娘子,莊姐兒來了。」
女使後面,跟着孩子的奶媽,把孩子給抱過來了。
孩子和女使過來之後,這個問題就不能接着聊了。
盛家給華蘭陪嫁的女使,對華蘭還比較忠心。
畢竟這些女使的父母兄弟,都還靠着盛家生活。
但是袁家給華蘭安排的人,還是忠心於袁家的,哪能當着這些人討論這個。
看了看外甥女,陪着華蘭又閒聊了一會兒,盛長柏就離開了伯爵府。
因為忠勤伯爵府,已經靠近了外城,盛長柏騎馬回家,也要好一會兒,還是要早回。
袁家這伯爵府,除了因為規制,比盛宅修的門頭大一點。
不管是地理位置,配套環境,還是佔地面積,建築材料,都是遠不如盛宅的。
開國時候,太祖賞賜給第一代忠勤伯的內城大宅,早就在袁家參與謀逆的時候,讓先帝給罰沒了。
就袁家現在住的伯爵府,袁家的家底也買不起,是現在的皇帝,給袁家翻案的時候,看着這一家可憐,賞給這家的。
不怪別的勛貴會覺得忠勤伯落寞,都不帶袁家玩。
其他的勛貴的都住在內城,只有袁家快住到城外去了。
二環內對比五環外,別的勛貴看不上袁家也是應該的。
就是二王相爭,以邕王、兗王為首的兩伙人,狗腦子都要打出來了,也沒人來拉攏忠勤伯爵府。
既沒權更沒錢,沒一點能值得讓人拉攏的地方。
...
休息了一天,第三天盛長柏,穿戴好了綠色官服,頭頂長翅烏紗帽,來到了皇城西北的秘書省。
也是盛長柏進士科及第的原因,被皇帝賜予了綠袍。
要不然以盛長柏的品級,也就只配穿一穿青袍。
報到之後,就被分配到了崇文苑邵文館。
崇文苑是國家圖書館的統稱。
崇文苑包括了,昭文館、史館、集賢院,謂三館,秘閣,龍圖閣,稱之為兩閣。
昭文館掌管收藏經、史、子、集四部及修寫校勘等事。
史館是監修國史的機構。
集賢院負責收藏校勘典籍。
秘閣是皇家收藏,珍惜古籍,書畫的地方。
龍圖閣是專門收藏太宗御書、文集和有關他的典籍、圖畫、御用之物的紀念館。
聽一下這個名頭,就知道崇文苑,是大周朝,官方最高的學術機構,是一個大佬雲集的地方。
昭文館和史館由當朝宰相韓大相公兼領。
其他的編撰人員均為朝臣充任,直管和檢討須由京官以上的官員擔任。
集賢院等級略遜,主持者也都是大學士、學士、直院、校理等學位極高的官員主持。
當然了裏面真正幹事的高官其實不多,這些館閣之職,更多的是大佬的貼職,加官,是一種榮譽稱號。
鼎鼎有名的包拯,就一直掛着一個龍圖閣直學士的館職。
盛長柏雖然現在只是從八品,品級不高。
做的也是最低檔的校檢,不是編修工作。
但是能進館閣工作,盛長柏已經可以稱得上是「文壇名流」。
剛剛入職,盛長柏就分配了一份工作,校檢後漢書的一篇。
說實話,這份圖書館的工作,遠沒有盛長柏想的那麼清閒。
因為在大周朝之前,中原經歷了將近百年的動盪亂世。
各種經史典籍,都散落,損毀的厲害。
大周朝剛建立的時候,國家圖書館的藏書,加起來只有一萬多卷。
就這個規模,甚至不如盛世之時,一家一族私人圖書館的藏書量。
所以大周建立之後,搶救散失的圖書典籍就成為了一個重要任務。
這明顯是一個長期工程,開國至今,收集了幾十年,還處在一個收集的高峰時期。
集賢苑的一幫子官吏,就是為了收集各種典籍而設的。
這堆人負責的就是尋訪,抄寫,印刷,各種古代典籍。
這些書,收藏到了國家圖書館,也不是就不用管了。
就輪到了盛長柏這些校書郎,校勘書籍。
在大周朝之前,甚至都沒有印刷術,都是手工抄寫的書。
經過一個傳一個的攥抄,這裏面難免混上了一些良莠不齊的人,典籍難免就有不少的謬誤。
普通的書錯一點沒那麼重要,但是重要的經史典籍,差一字意思就完全變了。
除了校檢這個之外,也要校檢思想。
有一些不符合當權者利益的話,該刪也是要刪的。
盛長柏現在做的是最基礎的工作,還不需要考試典籍裏面的思想,合適不合適。
就是檢查一下錯別字,多字少字,為書本增加一些,簡單的標點符號,方便閱讀。
校勘錯別字,凡錯字以雌黃顏色塗掉。
別字或多字,以雌黃圈之。
缺字,在字旁添入。
如果行距密集,則用硃砂畫圈,然後在上下空紙處標寫清楚。
諸點語斷處,以側為正。
有人名、地名等需要細分者,以中間加細點分隔,這就是頓號。
當然了想要校檢這些書,也不是盛長柏按着自己記憶隨便的改就行了。
像是後漢書,這種流傳下來還算比較多的版本,盛長柏就需要,把所有的版本都找出來。
逐字逐句的仔細斟酌,查詢各種資料之後,有充實的佐證,依據之後,才可以更改。
在大周朝校書,也是一件很嚴謹的事情。
當然了,嚴謹是因為盛長柏不是大佬,是大佬的話,盛長柏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意思,校檢一些典籍。
甚至可以給科舉的經義,論注作疏。
校檢的時候,難免的可以夾帶一些自己的私貨。
那些古代傳下來的經史典籍,又沒有標點符號。
不好改原版文字的時候,也完全可以改一改斷句。
中文的博大精深,就在一字一字之間,不同的斷句,一句話就完全是兩個相反的意思。
只要科舉的時候,考官認同哪方面的解釋,哪個說法就是『顯學』。
想要做點大事,爭取一點學術圈的地位還是很重要的。
現在盛長柏就處於大周學術最高,最權威的地方。
也不好浪費這麼好的條件,等工作穩定下來之後,盛長柏就準備自己寫本書。
寫書,當然是為了傳播一些現代的思想,以後想做點事,搞點改革的也容易一點。
校書的事情,不是一件急事,慢慢的來做就行。
盛長柏也不是準備混日子,校書這件事本身,還是挺有意義的。
如果不是大周朝,官方一直矢志不渝的校檢,印刷,傳播書籍的話。
科舉也不可能那麼興盛,也不會從寒門之中,湧現出那麼多的人才。
雖然這大周朝的寒門,並沒有那麼「寒」。
怎麼算也是,平民之中的上等人家,起碼也要買得起,借得到,由朝廷印刷出來的,做工精美,錯漏最少的官版教材。
好多沒錢的平民之子,都是讀的民間盜印教材,各種傳了n手的手抄本。
都不知道會有多少錯漏,教材都是錯的。
怎麼可能能打下好的基礎。
在最重視默寫的初級(縣學,州學)教育中,拿着錯版教材,這些人不管再怎麼學,也不可能考的進去。
官學這些人都進不去,最簡單的拜得名師之路,直接就讓這些人自己給堵死了。
其他路,肯定都要比考進官學,更加難走。
寒門也大半出自世家大族的旁枝,經商的富裕人家,鄉間的大小地主。
但是大周朝的仕途,總不是像之前朝代,被世家高門完全的壟斷。
這已經算是很大的進步,平民的上升渠道,算是真正的打開了。
盛家也是出自寒門,但是盛家也不好說就只是普通平民。
在改朝換代的時候,盛老太爺也是賺下了偌大的家業。
到了盛長柏這一代,三代皆中進士,盛家才成為官宦世家。
如果稍有一點差錯,斷了考中進士的傳承,斷掉兩代人,盛家就又可以說是寒門了。
寒門站了起來,離平民能站起來,還是有一大段差距的。
平民想要出頭,還是很難的,普通的平民,根本就承擔不起進學的花費。
還是要先努力賺錢,才有寒門出貴子的可能。
大周朝是優待讀書人,但也要讀到進士,才能享受到大部分的優待。
縣學,州學,甚至太學,一共招收不到多少學生不說,就是招收進去了,也給不了學生,太多的補貼。
供養一個人讀書,脫產讀書二十年,甚至是三四十年,還不確定有確切的回報,哪是一個平民之家可以承受的。
多少的『小康』之家,經過幾代的積累,才邁向了小康。
供養一個讀書人之後,輕易就讓家庭返回赤貧了。
...
第一天上班,盛長柏就胡思亂想了不少的事。
初步想好了自己的職業規劃,先在邵文館混上幾年。
這段時間,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理政,和文壇揚名。
然後就申請外放,到地方上任上一任或者是兩任,通判,知州,知府,知軍的都可以。
然後就可以,再回到汴梁,在中央發展了。
這就差不多定下了十年規劃,等這段時間過去,可以看情況,再規劃下一個十年。
胡思亂想的時間過的也挺快,盛長柏把需要的書,給找出來。
沒有看上幾頁書,就到了下衙的時間。
出了宮門,盛長柏也沒有等盛紘,一起回家。
帶着剛認識的幾個同僚,就奔着樊樓去了。
第一天上任,為了以後工作方便,請同事吃喝一頓,盛長柏可以接受。
這算是同事之間的必要交際,哪個時代都會有。
偶爾的話盛長柏沒有意見,也就相當於現代去個ktv了。
但大周朝大部分官員,不是偶爾,就是每天的例行活動。
下班之後,聚上一堆人到青樓楚館吃吃喝喝,舉辦各種宴席去。
這已經形成一直社會風氣,盛長柏這是私人請客,花自己錢。
那些人大部分都是公款吃喝,用朝廷的錢,給自己找花魁,這怎麼看都是過分了。
單看大周朝這些朝廷官員,驕奢淫逸的場面的話。
完全看不出來,大周朝現在四面皆敵,四面楚歌的場面。
只能說封建社會的官員生活,實在是太腐朽了。
好幾年了,盛長柏都適應不了這樣的日子。
大周朝把樊樓這種高級青樓,收歸國有還是很有道理的。
要不然朝廷好不容易收上點賦稅,都讓官員,糟蹋到青樓裏面了。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4s 4.049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