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約法三章幾個字,應旭眉頭一皺,果然這秘方不是那麼好拿的。筆神閣 m.bishenge.com
「練鋼法愚只取一成利。」楊安玄道。
應浩臉色喜色一閃,原本以為楊主簿至少會要三成利,這一成利不算多,甚至算得上很薄。
按照此術煉鐵既快又好,能提升十倍產量,一年得利將在千金以上,這是暴利。
利用此術,可以擠垮其他競爭對手,獨霸棠溪,甚至有機會稱雄汝南,乃至全國、胡地。光想一想,應浩就覺得渾身發緊,激動不已。
應旭盯着楊安玄道:「楊主簿,太薄,應家不佔這個便宜。」
略一思忖,應旭道:「應家願給五成利。」
五成利,應浩差點跳起來,家主給得太多了。
楊安玄笑着搖搖頭,道:「應公慷慨愚早就知道,應公且等愚把話講完。」
「除了一成利外,愚還要應家提供人手,每年替愚打造鋼刀八百、槍頭八百、箭頭一萬枚,這些東西要應家出料出力。應家只管打造鋼刀,淬火由愚的人來完成。」楊安玄道。
應浩在心中估算了一下,要按以前的方法打造鋼刀至少要經三十鍛,八百把鋼刀所需的人力太多,幾無可能。
按照楊安玄所授的練鋼法,一天也能練出十幾把刀來,這些材料以及人力所耗,加上楊安玄所要的一成利,算起來大概在三成利左右。
應浩以目示意應旭,可以答應下來。
應旭沒有急着點頭,楊安玄再次提及淬火,看來確實有秘方。
「這淬火秘方楊主簿可否一併告之」應旭問道。
楊安玄搖搖頭,道:「且等以後再說。」
應旭沒有繼續糾纏,道:「方才楊主簿說約法三章,一成利為其一,替郡軍煉兵為二,還有一條請楊主簿繼續說。」
「其三,愚讓人淬火打造的軍械僅供郡軍使用,每把刀槍都要有編號,絕不容流於外間。」楊安玄繼續道:「愚會派二十名郡軍駐守,可能會有所不便,還望應家多多體諒。」
聽楊安玄的話是篤定他淬火後的兵器比自家要好了,應旭頗為好奇,道:「楊主簿買下的鋪子離應家不遠,應家索性將制好的粗胚運至那裏鍛造,淬火置於屋內,郡軍只需駐守那裏,便可保守秘密。」
楊安玄想了想,一時也沒有什麼萬全之策,能保住一時算一時。
「對外只說是應家得了新法,便宜麻煩都由應家承擔。」楊安玄道。
應浩眉開眼笑起來,新的練鋼法以應氏命名,當留於史冊,自己身為應家鐵業管事,說不定也會留名青史。
應旭思索片刻,道:「楊主簿所說的三點,老夫答應下來。老夫很好奇,按楊主簿所說秘方淬出來的刀劍會是怎樣鋒利」
楊安玄笑道:「這有何難,應公命人打造幾件刀胚,咱們前去試試便知。」
兩個時辰後,兩把新鑄的砍刀擺在應旭面前。應旭拿起刀,見刀身並不起眼,問道:「經過幾鑄」
得知僅為五鑄後,應旭並不看好。來到試鋒的鐵條前,手起刀落,拇指粗的鐵條應刀而斷。
好快,應旭眼神一亮,「咔、咔、咔」,飛快地揮動手中刀,鐵條如同脆竹般應刀而斷。
一口氣連斬了三十多下,數尺長的鐵條變成了寸許長的小段,應旭再看刀鋒,居然損傷不大。
「好刀」,應旭高聲叫道:「比起百鍛寶刀只差了賣像,真乃寶刀也。楊主簿,你用什麼水淬鋒」
應浩在一旁也傻了眼,這淬出來的刀夠堅、夠韌、夠硬。自己的刀即便百鍛砍鐵,也會出現裂痕,哪像這柄刀只需回爐再敲打幾下便又復新。
楊安玄拿起另一把刀,笑道:「此刀數宿能成,倒可取個名字,宿鐵刀。」宿鐵刀,這個刀名算是對綦毋懷文的紀念。
應旭慨嘆道:「此刀一出,誰與爭鋒。」
操刀制錦,楊安玄心中湧起豪情,有了宿鐵刀,自己逐鹿天下總算有了分底氣。
…………
荊州江陵,王恭的信使見到了刺史殷仲堪。
信中王恭再度邀請殷仲堪起兵討伐司馬尚之兄弟和王愉,只是這次討伐集團中多了庾楷。
說實話,殷仲堪對舉兵並不在意,去年舉兵他並未有撈到什麼實至的好處,反而朝庭對他增加了忌憚戒備。
至於庾楷,以前與自己作對,與他共同起兵,殷仲堪露出不屑之意。
安排信使前去歇息,殷仲堪吩咐道:「請楊司馬和楊校尉前來議事。」
楊家三兄弟齊聚江陵,荊州數萬軍馬有了統率,州軍在楊佺期的操練下,戰力大增。
殷仲堪藉助楊佺期兄弟將荊州兵馬掌控在手中,終於有了與桓玄抗爭的能力,在桓玄面前說話也自信了幾分。
片刻功夫,楊佺期和南蠻校尉楊廣到來。屏退左右,殷仲堪將王恭的信拿了出來,詢問楊佺期的看法。
殷仲堪對楊家兄弟確實厚待,他自知沒有統兵才能,桓玄信不過,唯有籠絡住楊佺期,才能保住荊州安穩。
孝武帝逝後,殷仲堪自知作為先帝親信的他不為掌權的會稽王所喜,深恐司馬道子以朝庭的名義召他入京為官。
嘗過外鎮的權勢後,殷仲堪怎麼甘心進京做個富貴閒人,所以去年王恭邀他起兵,殷仲堪舉軍響應。
討伐以王國寶被誅收場,殷仲堪知道自己得罪了會稽王,再無回頭路,若是進京便成魚肉,唯有全力經營荊州,以待時變。
得民心者得天下,殷仲堪對治下百姓十分仁厚,修橋治水、賑濟災荒,甚至親自診脈,為貧苦者治病,在荊州的聲譽不錯。
然而再怎麼做根基還是尚淺,桓家在荊州經營數十年,門生故吏遍佈,百姓受惠甚多,對桓家十分擁戴。
當桓玄向朝庭奏疏外任,殷仲堪十分歡喜,樂見其成。
可是朝庭下旨讓桓玄為廣州刺史,卻不見其動身,數次試探後,殷仲堪清楚桓玄是不想失去荊州根基。
一山難容二虎,將來萬一有變如何抵禦桓玄,殷仲堪苦思無策,於是向楊佺期提出結親。
雖然楊家自視甚高,但淪為四品兵家子是不爭的事實,殷仲堪求親目的是為加強殷楊兩家的關係,萬一有變楊家人才會全力相助。
誰料楊佺期以其嫡女尚幼為由,暫時將親事耽置,殷仲堪當然不會做出以嫡子迎娶庶女的決定。
楊佺期看罷王恭相邀起兵的信,眼神一亮,自三弟和次子來到江陵後,楊佺期說動殷仲堪,讓楊思平坐鎮巴陵。
巴陵是荊州糧倉,家族基業所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楊思平便募得六百新兵,族中有糧,楊安遠正帶着安遠軍操練新兵。
荊州五萬兵馬,名義上歸刺史統轄,實際的指揮權卻在自家兄弟手中,眼見天下亂局呈現,楊佺期怎甘人下。
楊家族人多次暗中相商,要趁勢而起,重振家聲。
再度起兵是機會,楊佺期知道殷仲堪定然會起兵,笑道:「殷公所命便是楊某劍鋒所向。」
「好」,這話讓殷仲堪開懷大笑,道:「佺期兄弟是愚的臂膀,有你們在,愚有何憂。」
對於出兵,楊廣是雙手贊成,前次出兵他不在荊州,事後兄弟幾人多次討論過起兵之事,皆以為草草收場僅讓王恭獲名,甚憾。
得到楊家兄弟全力支持後,殷仲堪信心大增,當然出兵之事不能草率,送走楊家兄弟後,又請南郡公桓玄前來商議。
楊佺期兄弟從州府出來,去了楊佺期的南郡相府。楊佺期是州司馬兼南郡相,南郡其實就是江陵郡,楊佺期實際上就是南郡郡守。
楊廣的南蠻校尉也在江陵自行開府,有「小府」之稱,楊尚保、楊孜敬,楊廣之子楊勝、楊強以及楊尚保之子楊育等族人分在南郡、巴陵、司馬府以及南蠻校尉府中任職。
楊育定品之後先是被楊廣徵召入淮南太守府做書佐,楊廣來江陵又跟來,現在校尉府任八品掾曹。
楊家族人隨着楊佺期兄弟三人水漲船高,便連楊才出厚着臉皮回了巴陵,與楊良在族中理事。
唯有楊明安心在堂邑住下,他那一枝算是在堂邑開枝散葉了。
一個時辰後,在江陵的楊氏重要族人齊聚在楊佺期的南郡相府,堂外有族兵把守,在大堂內說話很安全。
對於楊家隨從殷刺史起兵一事,族中眾人表示了贊同,前次王恭、殷仲堪起兵朝庭屈服,這一次想來亦是如此。
前次空手而歸,這次總要索要些好處,眾人興奮地議論着。
楊佺期讓族人各司其職,加緊操練兵馬,準備好輜重、船隻,做好出兵準備。
叮囑眾人保密後,楊廣道:「三弟在巴陵,要通知他做好準備,安遠軍能征善戰,此次出兵可為先鋒。」
楊佺期點點頭,道:「可惜安玄軍隨玄兒去了汝陽,要不然有這兩隻利刃在手,自可所向披靡。」
楊廣一皺眉,道:「安玄與會稽王親近,此次出兵之事不可告訴他,以免消息走漏。」
楊佺期心中一沉,年前楊安玄派趙田回族中籌措糧食,自己聽大哥之言僅給了萬石粟米,父子之間難免生了嫌隙。
說起來當初是安玄贈金給族中購置產業,他有了難處族中卻袖手,着實不該。
楊廣看出楊佺期的猶豫,嘆道:「佺期,愚說這話並非有意針對安玄,而是出於公心。」
「安玄得會稽王賞識,聽聞很快便能接任汝南太守之職,安玄之才莫說同輩,便是愚兄弟亦不能及,實乃楊家興盛之望。」
聽大哥稱讚三子,楊佺期微感詫異,大哥一向看安玄不順眼。
「此次出兵,雖說勝算很大,但未料其勝先料其敗。」楊廣道:「若是事有萬一,楊家舉族起兵,便要萬劫不復了。」
楊佺期點點頭,道:「大哥說得是,就讓安玄追隨會稽王,無論是何結果楊家都有重起之機。」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7s 3.922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