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坂城中尚在爭論不休,晉軍有如神兵天降,水師在蒲坂碼頭靠岸,根本沒有什麼抵抗。筆言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楊安玄與楊安遠、魯軌等人長驅入城,郭純在唐澤的勸說下率領兵馬歸降。
太守府改成的皇宮內,姚懿還在等待與亂軍和解的消息,守牆的將領進來稟報,晉軍入城了。站在牆後的木柵上,望着府門外高高飄揚的晉字旗,姚懿心喪若死,悔恨莫及,大秦最後的希望在自己手中完結。
沈慶之催馬來到二十步外,高聲呼喝道:「雍兗楊刺史率得勝之師前來取蒲坂,半個時辰內開門歸降,否則火焚府邸。」
姚泓在鴻門、大夏軍在義陽鄉,數萬兵馬被晉軍施火燒得一乾二淨的消息姚懿等人皆知,區區太守府佔地不過數畝,晉軍若是縱火恐怕要成為烤爐,誰也活不了命。
姚懿心神恍惚地從木柵上走下,下木階時一個趔趄,差點沒滾落下來。身旁的人各自悽惶,思忖着自家命運,沒有人關注這位「秦皇」。
行屍走肉般回到大堂,姚懿低頭不語。旁邊的文武大臣們面面相覤,他們可挨不住了,半個時辰後便要焚府,若是延誤了自己這些人豈不要陪姚懿喪命。
機靈點的根本沒有隨姚懿迴轉,看到姚懿離開後徑直命令兵丁放下兵刃,向晉軍投降,此時晉軍已經入府,開始佔據各處。
大堂內眾人焦急等待,不知堂外已被晉軍控制,那些守衛的兵丁放下兵刃後被押着離開,整個太守府除了大堂都落到了晉軍手中。
時間可不等人,眾人示意孫暢,讓他開口勸說姚懿投降。孫暢清了清嗓子,小心翼翼地開口道:「陛下,興衰天定,秦祚已亡,陛下還是順應天命,早些歸降吧。」
姚懿茫然地抬起頭,視線的焦點半天才落在孫暢的臉上,咬牙切齒地道:「孫暢,不是你說朕是天命所歸,當為天下之主嗎」
孫暢被姚懿兇狠的目光逼得往後退了一步,吱唔着道:「微臣妄測天命,誤導陛下,死罪。」
若不是孫暢鼓動自己怎麼自立,若率軍援救長安情形可能不同,這一切都是孫暢之過。姚懿霍地站起身,抽出佩劍朝孫暢刺去。
孫暢躲閃不及,被刺透小腹,雙手捂劍,痛苦地道:「臣先行一步,在地下恭迎陛下到來。」
大堂內諸人見姚懿殺人,四散奔出大堂。姚懿從孫暢腹中抽出寶劍,看着倒地抽搐孫暢,狂笑着還劍自刎而亡。
楊安玄在眾人的簇擁下踏入大堂,見到兩具倒在血泊中的屍體,嘆息一聲,讓人好生安葬。
蒲坂城位於黃河東面,是河東郡的重鎮,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今北魏佔領安邑城,正在進攻猗氏城,若讓北魏佔領河東郡,那黃河東、北面將都落入北魏之手,直接威脅潼關,甚至長安。
姚懿自殺,其麾下的文武盡皆投降,楊安玄好言安慰一番。命原驍騎將軍王國率八千兵馬前往猗氏城援救姚和都,勸其歸順晉國。王國見楊安玄如此信任自己,慨然允諾勸姚和都歸降晉國,並守住猗氏城。
楊安玄以魯軌率三千兵馬鎮守蒲坂城,從亂軍之中挑選一萬人歸郭純、唐澤統率,任郭純為鷹揚將軍、唐澤為揚烈將軍,參與圍困姚懿的八人盡皆封六品將軍,無人知唐澤是晉軍暗衛。
夜間,唐澤暗中晉見楊安玄,詳細地稟報了蒲坂的情形,點出亂軍中不安定的人物。
第二日,楊安玄與楊安遠乘船回歸潼關,將姚懿麾下的百餘名文武帶在身邊,八位六品將軍有三位隨行。
船行江中,楊安遠不無憂慮地道:「三弟讓王國率秦軍舊部前往猗氏,萬一王國與姚和都合謀反攻蒲坂該如何應對若是他們歸降魏人,前來奪取蒲坂,蒲坂城中僅靠魯象齒的三千兵馬和萬餘降軍如何能抵禦」
楊安玄微笑道:「人心豈可算盡,愚取長安滅大秦,姚氏一族或亡或降,王國是聰明人當知如何選擇,就算他率部反逆,單憑猗氏孤城,早晚必亡。秦國降軍不好安置,索性讓王國帶了前往猗氏城,蒲坂城的變數還小些。愚命劉衷水師至潼關後折返蒲坂城,讓陳漁率水師載八千兗州兵馬前來換防,萬一有變,只需蒲坂城堅守七日援軍便可至。」
順河而下,從蒲坂到達潼關棧橋只用一個時辰。潼關岸邊陡峭,船隻根本無法停靠,唯有在水勢較緩處撒搭起棧橋供船隻停靠,萬一有戰事拆除棧橋即可。
楊安遠隨楊安玄前往蒲坂,當初前往蒲坂時從潼關抽調了一千兵馬,楊安玄急命定城守將增援潼關,同時讓弘農主簿楊勝組織三千屯軍前來。
在潼關住了兩日,自楊安玄成為雍州刺史後兄弟倆聚少離多,談起往事兩人都不勝唏噓,當年的那點小爭鬥也消散在酒中。
定城援軍八百和弘農屯軍三千相繼到達潼關,再一日陳漁水師過潼關前往蒲坂,楊安玄鬆了一口氣,擔心的局面沒有發生。
等到劉衷率水師回到潼關,告知楊安玄王國增援猗氏城,說服姚和都歸降晉國。魏軍見猗氏城援軍到來,而且投降了晉國,離開猗氏城轉道往北,一路取聞喜、臨汾至平陽。平陽城亂民軍曹弘聞魏師至,獻城投降。
曹弘獻平陽城投降魏軍時,楊安玄已經回到了襄陽城。離開襄陽時滿城風雪,歸來已是花開至荼靡。滿城百姓夾道歡迎刺史歸來,平滅秦國立下蓋世功勳,弘農公楊安玄的聲望如日中天。
…………
五月十二日,來自長安的捷報送到了建康城。琅琊王司馬德文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楊安玄滅了大秦,奪取了長安城這簡直是做夢一般,司馬德文左手在右手上使勁一掐,真疼。
朝堂之上一片譁然,眾臣議論紛紛,誰也不敢相信這封捷報是真的。在眾人的印象中,大秦帝國的國力強於晉國,屢屢派兵犯邊,去年楊安玄奏報秦軍進犯上洛郡,準備派兵抵禦,這抵禦都抵禦到長安城去了,順手還將大秦國給滅了
丹陽尹劉穆之頭皮發炸,他知道楊安玄不可能在此事上說謊,楊安玄居然平滅了大秦,奪取了長安城,功勞壓過了劉太尉。
退朝之後,劉穆之派人前往始興郡飛報正在巡視農桑吏治的劉裕,讓他速速回京主持大局。楊安玄立下滅秦大功,原本平靜的朝堂肯定要掀起波瀾,有人會藉機生事。
劉穆之想鎮之以靜,可是滅秦這樣的大事怎麼瞞得過人,散朝不到一個時辰,整個官場都被這個消息震驚了。到了晚間,消息傳到民間,建康城一片歡騰。
秦淮河,畫舫穿梭,杯觥交錯,嬌聲笑語,歌舞昇平。
「齊由,弘農公平滅大秦,立下不世之功,朝廷定會大加封賞,齊由為弘農公親信,朝廷亦會有所擢升。」駕部曹郎陶平不無羨慕地道。
屯田丞甘越點頭道:「不錯,去年弘農公上疏說要對抗秦軍入侵,仆還在擔心弘農公不是秦軍對手,哪料弘農公將大秦都滅了,仆真是杞人憂天。」
座中眾人紛紛開口附和,舉杯向已是琅琊王府內史的曾安敬酒,想從他嘴中探聽些內幕,然後向同僚、親戚炫耀,以示自己與弘農公關係密切。
在京中已有三年多,曾安依舊孑然一身,沒有娶妻生子,卻時常流連於風月場所,秦淮河上畫舫、妓樓的女娘都知道這位風流倜儻的曾內史。
向曾安提親的人從不起眼的小家族逐漸提升到次等門第,便是陶平、甘越也向曾安表示過聯姻之意,只是曾安清楚,自己替主公坐鎮京城,雖然是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卻說不定早入了劉穆之的眼。主公留給自己在小長乾的那處住宅,旁邊的鄰居都已變換,楊大叔暗中叮囑自己,那些人多半是太尉府的暗探。
身處虎穴,若是成家生子,反倒多了羈絆,自己才過而立之年,完全可以等主公問鼎天下後再成家立業。身旁妓娘嬌倚在懷中,有暗香盈鼻,曾安有些恍神,主公平滅大秦,威震天下,離自己成家立業之日又近了一步。
腦中閃過孔苗的倩影,曾安微笑地搖搖頭,舉杯與眾人一飲而盡,今日有喜,當謀一醉。
昌平巷陰府,安思堂。祠部尚書陰友齊與親家散騎常侍溫和之在弈棋。
一旁泥爐上的陶壺水聲初沸,陰友齊提壺往茶壺中注水,頓時茶香隨着水霧彌散開來。
溫和之抽了抽鼻子,道:「陰兄,你這茶葉比給愚的要香,是不是把好茶都藏起來了。」
陰友齊不理溫和之的調侃,放下陶壺提茶壺沏茶,道:「閒飲兩盞就不講究了,溫兄請。」
淡青色的茶水在白瓷杯中清洌悅目,溫和之持盞在鼻下深嗅一口,輕呷了一口,笑道:「弘農公在《小窗幽句》中稱『飲好茶,人有輕逸欲飛之感』,誠不欺我也。」
陰友齊喝了口茶,在棋枰上放下一子,淡然道:「弘農公此次平滅秦國,奪回長安,功勞甚大,不知朝廷會作何獎賞」
溫和之冷笑道:「現在朝堂被劉太尉一黨把持,劉太尉不歸,朝廷不可能做任何決定。」
「滅秦之功勝過滅燕之功,溫兄以為弘農公有無可能壓過豫章公一頭」陰友齊笑吟吟地問道。
溫和之慢慢地飲着茶,思索片刻道:「難。劉太尉已經牢牢把控住朝堂,琅琊王居大司馬、司徒虛有其名,劉太尉兼任錄尚書事、揚州刺史;尚書左僕射自郗恢告老後空懸,右僕射劉柳聽命於劉太尉;丹陽尹劉穆之、中書令袁湛、侍中褚秀之,六部尚書除了兵部董尚書和陰兄外都是劉太尉的親信。」
「以前朝堂之上是天子與世家共治之,如今宗室人才凋零,王家王弘、王誕;謝家謝瞻、謝晦等人都黨附劉太尉,朝堂之上已無我等說話之地。」溫和之將茶水一飲而盡。
陰友齊替溫和之將空杯斟上,道:「事在人為,總要有人在朝堂上替弘農公說幾句,愚打算朝議時向琅琊王奏請加封楊安玄為一字公。」
弘農公是二個字,若是封一字公便是分疆裂土的諸侯一般。溫和之知道陰家與楊家關係密切,自己女婿陰敦更是與楊安玄是結拜兄弟,若是楊安玄能更進一步,陰敦亦有機會更上一層樓。
抬頭看了一眼陰友齊,陰友齊拈着鬍鬚注視着棋枰,像在思索下一步該如何走。
溫和之無聲地笑笑,自己這位親家老謀深算,送女兒入宮為太子側妃,一路升遷;天子和琅琊王被桓玄貶往尋陽,他緊隨左右,等到天子歸京便成為了六部尚書;此次楊安玄立下大功他力主加封楊安玄為一字公,不用問是把賭注押在了楊安玄身上。
雍兗兵馬能平滅秦國,足見楊安玄實力雄厚,想起劉裕伐燕國、滅盧循、平江陵,戰功赫赫,不在楊安玄之下。這兩人將來相爭,不知誰勝誰負
無論誰勝誰負司馬氏的江山都恐不保,門閥與天子共治天下的局面不復存在,溫和之變得意興闌珊起來,伸手拂亂棋局,道:「愚今日有些頭痛,就讓陰兄一局,下次再來討教。」
陰友齊看着溫和之的牛車緩緩駛離府門,嘴角露出笑意,太原溫家是上品門閥,不會輕易選邊站。以前劉太尉一手遮天,逼得世家門閥只能選他,如今安玄滅秦國,與劉裕分庭抗禮,這些門閥士族該兩邊下注了。
轉身回府,陰友齊腳步輕鬆,陰家早就下注了楊家,自己的兩個兒子都在楊安玄麾下任太守,特別是女兒為楊安玄生下兩個兒子,陰家與楊安玄密不可分。
溫和之言語中試探自己,想讓敦兒藉助楊安玄遷升,陰友齊笑着捋須,自己何用相爭,楊安玄若能問鼎天下,陰家便能成為王、謝那樣的頂級門閥,敦兒又豈會止步於區區刺史之職。
陰友齊大步朝書房走去,他準備上疏天子為楊安玄討封,等楊安玄成為一字公,自己便能夠功成身退,回歸新野坐等其成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8s 3.922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