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漢中祖 第四章新式耕法

    測試廣告1                  劉禪等人在武擔山耕種梯田3畝水田而已(後世2市畝),擁有多名男丁的幫助下,很快將其收割完畢。燃武閣 m.ranwuge.com

    在這數天中,費禕牽頭對這些收割下的水稻進行稱重得出3畝地畝收46斛糧,平均畝收153斛糧,當時現場眾人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畝產超出大大超出當下三國時期最高畝產10斛之數,達到唐朝水稻平均畝產之數。

    三國魏晉時期,如嵇康《養生論》記載產量「一畝十斛,謂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稱也。」

    一漢畝地如果能收10斛糧,那就屬於高產,15漢畝地等於現在1市畝收15斛。

    當時15斛是多少呢?1斛6公斤,能裝稻90公斤。

    也就是說,魏晉時期的高產田可以做到1市畝產90公斤,而唐朝平均1市畝產可以達到138公斤。

    費禕瞠目結舌,3畝地276公斤46斛糧,相當於目前45畝最高糧產,陛下新式的耕種之法提高產量如此之大。

    費禕當時喜急之下,手持稻杆,一路快跑到蜀漢新宮,通知劉禪。

    正在查閱公文的劉禪,聽聞費禕報喜,興奮的來不及穿鞋,直接扔下公文,不顧後面宮娥呼叫,拉着費禕一路從皇宮跑到丞相府。

    門口侍衛剛想行禮,就被劉禪推開,劉禪只想把最好的信息分享給自己的相父。

    「相父,大喜!大喜!大喜!畝收15斛糧。」

    劉禪赤腳,衣裳不整,拉着身着布衣的費禕,在丞相府中穿行。

    禮儀是什麼東西,能有比這更重要?

    劉禪與費禕二人已經顧不得禮儀形象,已經融入三國的劉禪如何不知從10斛糧到15斛糧,對於蜀漢有什麼重要意義。

    或許對於後世之人是無動於衷的,因為袁老的存在,擁有上千公斤的畝產量,讓他們對於30公斤的增加已經沒有任何的感觸。

    內府中眾多官吏聽聞外面劉禪的呼喊,如同後世吃瓜群眾蜂擁而出,好奇是什麼東西讓往日一向穩重的陛下如此的失禮。

    正在與楊洪商議都江堰派兵駐守為堰官之事的諸葛亮,聽聞外面吵鬧之聲有些鎖眉,不滿有人在外如此喧譁。

    劉禪拉着費禕直接闖入議事堂,劉禪大汗淋漓,氣喘吁吁興奮地對諸葛亮說道「相父,我於武擔山耕種之田,畝收15斛糧,三畝共收46斛糧。」


    原本不滿劉禪如此失禮的諸葛亮,也顧不得自己禮儀,急忙上去問道「可是真的?」

    「不假!此法乃是我少時於古書所看。耕種之時,我便回想起按照其書中所說耕種,果然畝收如此之多。雖然無書,我已經命費禕在耕種之時。記下要點,並且我令費禕、董允、廖立等人結合《汜勝之書》、《四民月令》撰寫新書以供蜀中官吏所讀。」冷靜下來的劉禪整理衣裳,穿上後面宮娥送至的靴鞋。

    諸葛亮領着劉禪、費禕二人坐下,讓費禕講解其中要點。

    費禕坐下擦拭額頭汗液,緩緩說道「此時需從陛下命臣做耙、耖農具說起……」

    劉禪跪坐在中台,喝着宮娥奉上的清水解渴,回想後世知識,暗嘆畝產還可以增加,劉禪前世時查閱過水稻論文依稀還記着,唐朝平均畝產138公斤;宋朝平均畝產225公斤;明朝平均畝產333公斤;清朝畝產470公斤。

    即使比不上明、清畝產,但是每畝達到唐朝畝產還是有希望的,因為曲轅犁、耕—耙—耖整地技術雖然出現在唐朝,但是真正還是在宋朝時大面積推廣。

    自己這邊耕種採用宋朝時期耕—耙—耖整地技術,還進行育苗移栽,達到唐朝平均畝產並不奇怪。大漢推行後,百姓耕種時恐怕可能達不到畝收15斛糧,但是畝收12-14斛糧,還是完全有可能。(擔心有人噴,寫保守t_t!)

    若是統一之後,占城韜再引入大漢,再實施雙季稻畝產種植,那時接近宋朝、甚至超出畝產完全有可能。

    「若我大漢益州能推行此新式耕種,百姓畝收能得12-14斛糧,對我大漢國力增強也是極大。」諸葛亮興奮神情溢於臉上。

    楊洪也在旁撫須呵呵直笑,全然忘記剛剛與諸葛亮討論於都江堰設置堰官之事。

    恢復穩重的劉禪挽起袖子環視眾人說道「諸卿農業為我大漢之本,事關重大。南中反叛本因今年平叛,皆因府庫空虛。今年夏耕恐怕是來不急了,但我等下半年必須推廣新式耕種法、新式農具,為的就是明年開春,在大漢內郡推行開。」

    「費卿你與其他侍郎配合,可先將此次耕種之法撰寫下交於上丞相,讓上丞相將蜀中犁與其他新式農具推廣開;至於結合《汜勝之書》、《四民月令》撰寫適合益州農業新書可之後撰寫。」劉禪吩咐費禕說道。

    費禕拱手稱諾,退下辦事。

    諸葛亮回歸公務與劉禪、楊洪二人商議都江堰設置堰官之事。

    已經轉任蜀郡太守的楊洪拱手說道「都安堰(此地設都安縣)此前在後漢靈帝時曾設「都水椽」和「都水長」負責維護堰首治理,我等設堰官可仿從前?」

    諸葛亮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指着都安堰地圖說道「都安堰重要有三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進水口。」

    「秦時李冰修建寶瓶口,是為能打通玉壘山,使岷水能流向東邊,此次西邊的江水不再泛濫;東邊本為旱田,在岷水灌溉之下,方使其便為良田。此地容易沖刷積石,需要偶爾維護。」

    「因江東地勢較高,江水難以流入寶瓶口,李冰又做魚嘴分水堤將江水分為兩支一支順江而下,另一支流入寶瓶口。但此處事務不是最為緊要。」諸葛亮指到分水堤緩緩說道。

    「緊要是其尾部飛沙堰,飛沙堰需要在其需要之時進行調水量,當內江水位過高的時,需要將其堰頂調至合適位置,使其進入寶瓶口的水量不能太大……但還會有淤沙存在,需要及時按時清理。」諸葛亮手指按住地圖飛沙堰對楊洪說道。

    。測試廣告2



  
相關:  季漢大司馬  暮漢昭唐    豪門梟士  軍王龍首(九五之尊)  輪迴路上  殊途仙路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三國:漢中祖第四章新式耕法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三國:漢中祖"
360搜"三國:漢中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4s 3.946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