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古代宗法制度,太子立嫡又兼長,那麼為何在太子劉璿早亡之後,劉禪為何直到去世前三年才立嫡子劉諶為太子?
《漢紀·孝穆皇帝紀》「孝穆皇帝,母曰敬哀皇后,兄孝章太子璿。茶壺小說網 m.chahu123.com……延熙十八年,中祖進為漢王。十九年,立為太子……」
不黑醬劉禪在位的後期局勢錯綜複雜,在劉璿得瘟疫去世後。朝堂上政治格局發生劇烈的變化,當時朝堂內外繼承太子呼聲最大的是四皇子遼王劉琥以及皇長孫劉釗。
劉諶在延熙十八年前幾乎沒有看好,但就在劉禪重病之後,不僅在十八年冊封劉諶為漢王,還在次年立為太子。
與此同時,皇長孫劉釗被封為閩王,發配到建安郡為王。南寧王劉琨與遼王劉琥互調封國,劉琥改遷貴王,劉琨被封為東朝王。
這中間有很多疑惑,令人不解。比如劉璿去世後,為什麼是庶子劉諶與皇長孫劉釗爭奪太子位,而不是嫡子劉諶。
亦或是劉諶為何與鮮卑人元氏、車氏關係那麼親密?
……
大軍師司馬懿關於劉諶上位一事,應該是被篡改史書了。我個人懷疑不僅劉璿不是張皇后的兒子,甚至劉璿也不是張皇后的兒子。
記載劉禪一朝及劉諶早期史料的史官是陳壽,他是出了名擅長春秋筆法的史官。
他不僅修了正史,他在私下還編撰了《益都耆舊傳》一書。在《益都耆舊傳》中,他提到了王遷及王昭儀。
「王遷,字元昭。益州梓潼人,父母早亡,少習道經……遷妹王氏,善歌舞,得中祖臨幸……因子蒙進昭儀。」
陳壽記載的漢紀,王昭儀是沒有生下子嗣,其史書筆墨也是極其簡略。再根據劉禪那些嬪妃入宮的順序來看,王昭儀入宮與劉璿出生的時間聯繫緊密。
至於劉諶出身,根據《元宏傳》記載。
「元宏字伯碩,元夫人之兄元啟子也,其父元啟助王平克涼州,早亡。及中祖納元夫人,時宏九歲。中祖見其聰慧健壯,賜名為宏,許以入宮進學……與帝情同手足。」
我實在想不到陳壽為什麼不惜筆墨數次強調元宏與劉諶情同手足,除了提醒眾人他們是表兄弟關係外,似乎沒有其他答案。
因此在我看來,在劉璿去世後,季漢實際是沒有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從而引發了數次爭端。
如劉璿的黨羽如羅憲、鄧忠、傅僉等人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勢,選擇支持皇長孫劉釗。
而劉琥有其舅父夏侯玄的支持,外加鍾會、裴秀、羊祜等中原士族的幫助,實成為太子的呼聲極高。
朝堂迅速陷入了失衡狀態,兩黨幾乎要進行黨爭,互相拉攏權貴,為自己奔走呼喊。如隱退在家的霍弋數次上疏劉禪,請求冊封劉釗為太子,以立名分。
而劉禪為了杜絕黨爭,以貪污罪將遼王黨的鐘會下獄,並以謀逆罪處死太子黨的施績,從而震懾兩黨眾臣。
為了不使朝堂失衡,也為了能公平對待雙方黨羽,劉禪方才引入擁有鮮卑血統的劉諶,並為他換了個生母,從庶子成為嫡子。
當然因劉諶缺乏根基,是故他比劉禪更勤勞、更努力、更自我節制,竭盡全力建功立業,以證明自己配得上這個皇位。
匿名用戶樓主說的不錯,去年西安挖地鐵,挖到劉禪的陵墓。我們挖掘了劉禪的陪陵,墓主人是鮮卑元昭儀。其出土文物及墓葬規格來看,按照皇后的規模下葬的。這一步證明了,劉諶是元昭儀的兒子,而不是張皇后的嫡子。
子不語哎!夏侯徽去世早了,如果活得久點,劉禪大概率會立劉琥為太子。畢竟在劉璿去世後,劉禪除了讓劉琥進京外,其他皇子就地服喪,禁止離國。
明成祖朱棣如果我家老頭子,像劉禪那麼明事理,策立我為皇帝。也不至於我要發動靖難事變,逼得我允炆侄兒遠走外海。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2s 3.954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