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春即逝,初夏來臨,正當楊清在隴右忙活着整頓吏治、興農通商、撫慰百姓、休養生息之際,遠在武昌的東吳眾人也在為孫權稱帝一事而緊鑼密鼓地籌備着。
四月初三,武昌縣令奏報不少百姓在城外東山看見了鳳凰,又過兩天,朱桓奏報水師在巡視大江時屢屢發現黃龍出沒,之後一連數日,東吳諸郡縣多有奇異之事發生,甚至連交州這等偏遠之地也有祥瑞降世。
四月初九,顧雍、陸遜、諸葛瑾等一干文武大臣聯名上奏,言說近日鳳凰來儀、黃龍屢現,正是大吉大利之兆,吳王孫權德比唐虞,明並日月,請即帝位,以應天命、順人心。
孫權經過一番三辭三讓後,定於丙寅日舉行登基大典,並派太常陳化先於武昌南郊修築祭壇。
四月十三,丙寅日,天清氣朗、日麗風和,孫權在一眾文武百官和數萬精兵的簇擁下來到了南郊,他望着三層高的祭壇不禁心潮澎湃、百感交集,回想前半生歷經的艱難險阻,思緒起伏宛如波涌,屬實是感觸良多。
自建安五年,孫策遇刺身亡後,孫權接過父兄基業已有二十九年,期間既有破江夏、斬黃祖、戰赤壁、退曹操、襲荊州、擒關羽、燒夷陵、敗劉備的不世功勳,也有屢攻合肥不克而還、十萬大軍被張遼八百人擊破、稱臣納貢於曹丕的奇恥大辱。
雖然有得有失,但終究是得多於失,以致孫權執掌的東吳從最開始的江東六郡擴張到了今時今日的三州之地,儼然成為了天下間第二大的勢力。
如今孫權終於要成就帝業走向人生巔峰,若其父孫堅、其兄孫策泉下有知,定會感到欣慰,畢竟他孫權沒有讓張昭等一干老臣失望,沒有辜負兄長臨終前的託付,更沒有辱沒江東孫氏的名聲。
此刻還沒有到太常寺選定的吉時,孫權、顧雍、陸遜等人在壇下一邊歇息、一邊閒聊。
在與眾臣交談之際,孫權雖然表面上顯得極為平靜,可任誰看到他嘴角一直掛着的那絲若有若無的笑意,心中都明白今天的他歡喜到了極點。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此時的孫權端的是志得意滿、意氣風發,眉宇間掩飾不住的興奮。
只不過當他看見不遠處正與諸葛瑾聊得正歡的漢使陳震時,心中的那股喜悅陡然消散不少,因為他突然想起帝號儘管也是上古帝王用過的尊號,可終究還是比不得皇帝稱號高貴,今日之事仍然留有一絲遺憾。
念及於此,他眼神陰鷙地瞥了陳震一眼,心中冷笑:「哼,眼下就暫且先賣諸葛孔明一個面子,待日後攻取中原,孤定然要與劉禪小兒真正的平起平坐。
不,劉禪小兒乃是晚輩,他如何能與我地位等同,以後這蒼穹之下就只能有一個皇帝,那就是我孫權。」
陳震突然感到斜後方射來一道陰冷的目光,他面不改色,繼續與諸葛瑾說着蜀中趣事,眼角餘光卻向後一掃,發現孫權面色有異,心中驚疑不定,可眨眼間孫權又恢復到笑容滿面、一臉和善的模樣,仿佛是他看錯了一般。
「難道剛才的那道目光不是孫權而是別人?哼,不管是不是他,今日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絕不能舉止失措以致辱沒大漢威儀。」陳震暗暗提醒自己。
上個月正使費禕回到蜀中向朝廷稟報談判結果,沒過多久,留在武昌繼續和諸葛瑾等人談判的陳震就收到了諸葛亮對和東吳分割天下疆土的方略。
因為費禕另有他任不再東返,諸葛亮就以陳震為正使,全權負責與東吳的談判,並代表季漢朝廷祝賀孫權稱帝。
當然,今天陳震不僅僅是作為外國使節來參加孫權的登基大典的,除此之外他還擔負着另一個重任,那就是監督孫權履行只稱帝、不成皇帝的承諾,防止孫權出現僭越的行為。
然而當
陳震發覺孫權今日所用的車馬鑾駕、旌旗儀仗、冕旒禮服俱是皇帝規制的時候,心下雖是萬般不滿,但礙於兩國盟交,也只得忍氣吞聲、隱忍不發。
不過如果等一會兒孫權在祭天這個最為神聖的時候還有僭越之舉,他必定不會再坐視不理,定要站出來加以指責和糾正。
「就算拼着性命不要,也要維護漢室正統的尊嚴。」陳震暗暗下定決心。
過得一會兒,顧雍從席位走了出來,首先代表群臣躬身朝孫權奏道:「吉時已到,還請至尊登壇祭天,登極帝位,昭告天下。」
「請至尊登壇致祭,即帝位!」接着,陸遜等人齊聲附和。
在群臣的奏請下,孫權緩緩向祭壇走去,一步一步邁上台階,此時的他本該全神貫注、膜拜上天,卻忽然想起來了兩位故人。
「曹孟德、劉玄德,你們看到了麼,我孫權今日終於成就帝業,再也不會低你們一頭了。
至於你們的後世子孫才幹皆不如你二人,絕非我的對手,我會挨個將他們收拾掉,咱們三個互相爭鬥多年,可終究還是我孫權笑到了最後,這可真是命數使然啊!」
這般想着,孫權慢慢登到了壇頂,從早早等在那裏的陳化手中接過祭文,激動地高聲讀道:「帝臣權敢用玄牡昭告於皇皇后帝:
漢祚衰弱,普天弛絕,率土分崩。孽臣曹丕遂奪神器,丕子睿繼世作慝,Yin名亂制。
權生於東南,遭值期運,承乾秉戎,志在平世,奉辭行罰,舉足為民。群臣將相,州郡百城,執事之人,咸以為天意屬吳,人心歸順,氣數東南,翹首以盼。
休徵嘉瑞,前後雜沓,歷數在躬,不得不受。權畏天命,不敢不從,謹擇元日,登壇燎祭,升即帝位。惟爾有神饗之,左右有吳,永綏天極。」
祭文讀罷,壇下陳震暗自舒了口氣,孫權這篇即位詔書還算符合規矩,幾乎沒有什麼僭越違制的話,看來東吳眾人還是曉得輕重的。
雖然他們在旌旗儀仗這些事上肆意妄為,但在最重要的祭天文書上卻還能保持克制,如此一來就避免了一場爭端,這令陳震的神情輕鬆了許多。
陳震不知道孫權這篇即位詔書何止是保持了克制,與原本歷史中的文章相比簡直是給足了季漢的面子。
原先歷史孫權的即位詔開篇就說漢祚已絕、氣數已盡,上天已經拋棄了大漢,因為四海無主、皇帝位置空懸,他孫權不得已之下才答應群臣百姓所請即皇帝位的。
如今孫權既沒有在祭文中稱皇帝,說到氣數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時,也只是模糊地提了一句漢祚衰弱,與原本歷史相較已經委婉許多、讓步許多了。
不過這也不是因為孫權心善,實是此世季漢實力大為增強的結果,如果沒有過硬的實力,就算楊清想出的這個兩全之策再精妙,恐怕也無法阻止孫權即皇帝位。
祭天已畢,顧雍率眾官恭上璽綬,孫權接過捧於壇上,又受群臣八般大禮,正式登了帝位。顧雍再引大小官僚來到壇下朝拜,眾人山呼萬歲,聲震寰宇。
接着,陳震這位大漢使節以及一干蠻夷君長、百越渠帥先後奉上禮物表示祝賀,孫權命大鴻臚裴玄一一受了,並當場賜下回禮。
眾人山呼再拜,武昌南郊一片歡聲雷動。
免費閱讀.一筆閣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3s 3.974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