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華歆話中有派刺客暗殺楊清的意思,坐在下首的陳群不禁皺了皺眉頭,他是清流雅望的君子,本能地有些反感刺殺這種上不得台面的手段。
「華子魚名滿天下,領袖士林,居然也有如此果決狠辣的一面,此人心思之深可見一斑,以後與他打交道須得小心一二。」
一番自我警醒之後,陳群拱手對曹叡道:「陛下,派人行刺楊清似乎有些不妥,先不說楊清出行皆有護衛隨侍左右,我們的人並無十足的把握,再則我大魏乃是堂堂天朝上國,對付不識天數的賊寇,理當派遣大軍憑真本事掃滅,如此才是煌煌正道。
刺殺終究是偏道小技,非大國所為也,一旦被世人所知,恐會有損陛下的聖名。
況且聖人曾言"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此例一開,蜀吳二賊必當效仿,如此我朝重臣將人人自危,甚至陛下亦有危險。
故而臣以為選擇刺殺一法應該慎之又慎,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得用之,望陛下明鑑。」
其實他更想讓曹叡永遠斷絕派人行刺的念頭,只是為了顧及華歆的面子,這才沒有將話說死。
「司空所言極是。」尚書令陳矯奏道:「陛下,行刺一法確有反噬之危,應當慎重。」
曹叡微微點了點頭:「嗯,兩位愛卿言之有理,朕明白了。」頓了一頓,又道:「好了,不說這個了,卿等還是議議我大魏究竟該如何破除吳蜀聯盟吧,二賊同氣連枝,東西呼應,委實不好對付。」
話雖如此,曹叡其實對派人行刺楊清、諸葛亮等季漢重臣已有幾分心動,只是他身為帝王,表面上行事自然要光明正大,不好在這麼多人面前談論這等陰私之事。
不過他也已經暗暗打定主意,待會兒議事結束之後就會派內侍悄悄留下華歆,君臣二人單獨再對行刺一事仔細商議一番。
「陛下,眼下吳蜀剛就孫權稱帝一事達成一致,正是情好日密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大的破綻可以讓我們去利用,臣以為就如劉侍中適才所言,咱們此時還是應該暫且忍耐,等待良機。」蔣濟奏道。
曹叡道:「話是這樣說,但這個良機何時能到?現在吳蜀二賊輪番來襲,我大魏已有左支右絀、顧此失彼的態勢,隴右、涼州先後淪陷,關中已成邊境,若是再拖下去,關中恐不復國家所有。
朕自即位以來宵衣旰食、勵精圖治,想的就是讓我大魏掃滅逆賊、混一宇內,完成先帝沒能來得及完成的大業。
如今逆賊猖獗、國土淪喪,朕若不能發兵還擊、收復失地,有何顏面面對天下臣民,又有何顏面在百年之後去見武皇帝和文皇帝?
眾位愛卿,朕心中的苦悶爾等可知曉?」
「臣等無能。」華歆等人聽了盡皆惶恐,連忙站起來彎腰請罪。
曹叡擺手笑道:「卿等這是做甚?朕只是向你們吐吐苦水,並非是在抱怨。卿等皆是國之干城、天下奇才,朕相信你們肯定能想出法子為朕解憂的。」
「臣等汗顏。」眾人又是一拜。
劉曄道:「陛下氣度恢弘、睿識絕人,實為古往今來第一等明君,臣等今生能遇如此聖主,實在是臣等天大的福分。臣相信我大魏在陛下的統御下,定能掃滅西蜀、東吳,完成天下一統的偉業。
可眼下形勢於我不利,西線戰場糜爛,我朝想要收復失地仍需一定的時間,故而臣請陛下暫忍一時之辱,待兵員、糧秣籌備到位,再發大軍征討,施以雷霆之擊,一舉消滅蜀賊。」
「臣等附議。」話音剛落,華歆、陳群等人也表態道。
曹叡沉吟半晌,把目前的局勢重新梳理一遍後,笑道:「諸位愛卿都不要站着了,都回去坐下吧,是朕心急了,朕當效越王勾
踐故事,臥薪嘗膽,等待時機。
只可惜大司馬這幾天病倒了,如若不然,今晚咱們還能再議一議西線的戰局。罷了,現在時辰已經很晚了,就到這兒吧,諸位愛卿都快些回去休息。」
「陛下聖明,臣等告退。」
三月的隴右正是一年之中氣候最舒服的時候,和煦的春風吹拂在人身上格外舒適,令人不由自主地想要與天地自然親近。
故而上邽城裏的不少達官貴人暫時捨棄掉鬧市的繁華與喧囂,帶着家人來到野外踏青,他們遊山玩水、賞花看林,好不愜意。
這一日,終於把繁重的公事處理差不多的楊清也換上便服來到城外遊玩,自收復上邽升任雍州刺史後,他還從沒有遊覽過上邽城外有名的風景勝地。
今天難得悠閒,定然要好好地放鬆放鬆,為了避免太過招搖,楊清此行只帶了周興、吳缺、岳昭等十餘人。
一行人出了上邽城門徑往東行,駕馬馳了十餘里又折而向南。
上邽東南有一處關山林海,不僅風光秀麗,而且傳說還是軒轅皇帝的誕生地,因此楊清打算先去那裏瞧瞧。
身為雍州刺史楊清當然不能真的完全放鬆,趕路之餘他也順便在觀察民情,尤其對農田裏的作物十分注意,幾乎每經過一個鄉,都要停下來問問當地的農人,了解清楚粟米的長勢。
自收復隴右之後,楊清治下的郡縣已經為兩次大戰供給軍需了,而且還是在短短一年之內,儘管他統率隴右諸軍基本上打得都是自身損失小、所取戰果大的勝仗,但隴右百姓的負擔亦是不小,趁着戰事結束,他要好好休養生息一番。
而要想儘快地恢復隴右民生,抓好農事自然就是關鍵中的關鍵,去年他已將曲轅犁和新式翻車推廣到隴右全境,百姓們使用過後是愛不釋手,不僅今年春耕順利完成,而且還開墾出不少荒地,只要今年老天爺賞臉,來個風調雨順,相信今年隴右諸郡的糧食產量能上一個大台階。
所幸開春之後雨水充足,楊清一路行來所看到的糧食作物都長的甚好,所遇鄉民也都真心地在頌揚着官府的仁德,當然楊清這位主政官的名聲更是好的不了,民間已有楊青天的稱謂了。
楊清對這個情況自然很是滿意,季漢想要三興,光靠一些高大上的口號是沒有用的,不僅需要在戰場上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更要和曹魏爭奪天下民心。
如果說季漢消滅曹魏之後民生依舊困苦,那漢室復興也就沒有什麼必要,這一點楊清想的極其明白,他之所以願意襄助諸葛亮等人,就是因為他們大多都是身懷理想、心念蒼生之人。
或許曹魏和東吳那邊也有這樣的人,但在數量上絕沒有季漢多,也不像季漢那般集中,畢竟諸葛亮等人都是劉備耗費數十年從四方糾合在一起的忠貞死節之士,他們不屈不撓地與魏吳並爭天下除了利這個原因外,更多的還有義。
所謂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免費閱讀.一筆閣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9s 3.951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