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宿主自便。」
雖然這麼說,但朱由檢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時間根本來不及。就這麼幾天,他不可能說動群臣南遷,就算能說動,那皇莊怎麼辦?
御營的戰鬥力,就是建立在授土分田的基礎之上,讓御營將士知道他們的田沒了,肯定立即譁變。到時候,玩家們也估計要棄遊了。
京師是他的根基,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
朱由檢明白,這回是指望不上御營了,只能靠他自己。他在腦海中拼命回想前世看過的歷史書還有各種權謀,希望用來自21世紀宅男獨有的智慧想出一個破敵之策。
空城計?學諸葛亮打開城門,在城頭彈琴。
不行不行,吳三桂突然起兵,城中肯定有內應,至少他老子吳襄是跟他一夥的,那城中的虛實吳三桂自然是清楚的,空城計肯定不行。
抓住他老爹以及陳圓圓威脅他?
也不行,歷史上李自成不就抓了他爹麼,這貨是六親不認的種。
學北宋抗金名將李綱、宗澤的計策給京師百姓發武器,組織義軍?
還是不行,一來自己沒有這個組織能力,二來也搞不清朝中誰是他的李綱、宗澤。
對了!
他的腦海中靈光一閃。
硬拼是沒希望了,不如拖時間議和吧,先給他畫個大餅,等到御營回防京師再毀約就是嘛。雖說是君無戲言,但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他老人家不也說過「要盟也,神不聽」麼。被逼無奈說的話豈能當真?
思來想去,朱由檢也只能想到畫大餅這一條路了。於是有了大的方向後,他便開始思考要畫一個什麼樣的大餅給吳三桂。
「將山海關及遼東全部封給他,加封他為遼王,世鎮遼東,再每年賞賜一百萬兩白銀,如何?」
朱由檢自言自語道。
可能還不夠,要不加一條我向他稱臣吧。不行不行,一上來就提出太過誇張的條件顯得太假了。但是光這樣感覺他還是會懷疑我在拖時間,怎麼辦呢。
有了!
朱由檢又想到了一個更無恥的辦法,那就是把御營的兵權賣給吳三桂,自己只要降一道聖旨,就說加封吳三桂為御營總兵,御營全體將士都受吳三桂的節制,那吳三桂一定會上鈎。
反正御營除了遊戲任務外啥也不聽,如果任務沒有獎勵,或者不好玩那玩家連任務都不會做,至於自己發的旨意那都是跟放屁沒什麼兩樣。
想到這裏,朱由檢不禁佩服自己的想像力,乾脆自己改個廟號叫明餅宗得了。
當然了,一味畫餅也不行,真正的畫餅大師都是胡蘿蔔加大棒的。他還要告訴吳三桂,他已經知道了吳三桂起兵的事情,而且已經準備拋下祖宗社稷、後宮嬪妃獨自南狩了,讓吳三桂有種就搜山檢海地去找他。
除了散佈自己準備跑路的消息外,他還要再加一個籌碼,那就是吳三桂如果不答應退兵的話,那就讓錦衣衛殺光他家的全部男丁,女的統統送去教坊司,再召集文武百官一起去照顧照顧老吳家女眷的「生意」。
吳三桂再六親不認,至少也要臉的吧?要知道,吳三桂的老媽還有他的愛妾陳圓圓都在京師,要是文武百官都去照顧了她們的生意,那吳三桂就算奪得了天下,還怎麼任用京師的百官做他的臣子?
吳三桂的老媽還能當太后接受百官的朝賀嗎?
傳信的人當然還是李若璉,這位忠心耿耿、任勞任怨的錦衣衛指揮使。
當他來到吳三桂大營,將朱由檢的意思告知吳三桂後,差點被吳三桂當場給宰了。
也不怪吳三桂不講武德,任誰聽到有人拿自己全家女性的貞潔和名聲做要挾,都肯定忍不了。
吳三桂是怎麼也沒想到,從來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崇禎,居然這麼陰,這麼無恥,這麼下賤,這麼可鄙。
簡直是堪比桀紂的超級無敵大暴君!
原本,吳三桂對他老爹給他的信中所說的崇禎想要清洗整個朝堂一事還將信將疑,現在他絲毫不懷疑崇禎能幹出這種事情了。
而崇禎說的如果吳三桂不接受和談條件,他就把宗廟社稷、後宮嬪妃全部扔掉不管,獨自南狩這件事,他也不敢不信了。
現在擺在吳三桂面前的,就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接受崇禎的條件,帶着御營回遼東當遼王,要麼堅持原定計劃,殺進京城,但他得到的,將會是一座沒有崇禎的京城。
而且這座城裏還會有上千個上過他老娘的,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的朝臣。
殺掉吧,他將得罪全天下的士紳,在京城將無立錐之地。
不殺吧,那叫他如何面對他們,如何號令他們?
屆時,南狩的崇禎再振臂一呼,號召天下勤王,恐怕他吳三桂就成了眾矢之的,為天下人共擊之了。
最狗的是,崇禎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證據給吳三桂,這些附加的噁心吳三桂的條件,都是由李若璉口授的,吳三桂想要藉此搞臭崇禎都沒證據。
氣急敗壞的吳三桂,左右為難之下,最終只好決定答應崇禎。但他要求崇禎發佈正式的聖旨並且昭告天下,封他為遼王,同時第一年賞賜的一百萬兩白銀也必須立即交出,除此之外還要另加一百萬兩犒軍費。
吳家上下也必須全部送到他軍中,以防崇禎以後還拿這招來噁心他。
對於吳三桂的條件,朱由檢十分爽快地答應了,但表示要給他三天的時間說服群臣並籌錢。
吳三桂當然不願意讓崇禎拖時間,所以他提出要提前接收御營的兵權。
朱由檢再次慷慨地答應了,但為了保證京師的安全,他要求吳三桂自己帶着聖旨向西去接收御營,接收完後,不得進入京師八百里範圍之內,否則他將立即跑路並強令文武百官去照顧他家的「生意」。
吳三桂最終答應了這一要求,於是拿到聖旨後便調轉大軍往御營方向去了。
當然了,以上雙方的談判都是吳三桂一邊向京師趕路一邊完成的,他可不會傻到停下來慢慢和朱由檢談。
吳三桂也沒真指望能收編御營,這聖旨能收編御營是最好,收不了,那便把御營全部吃掉,這樣一來,京師就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到時候再和崇禎重新談判也不遲。
而朱由檢則緊急發佈了新的臨時任務
各位玩家,吳三桂趁京師空虛,發動了對京城的突襲。崇禎帝為了拖延時間,假意將御營的指揮權交予了吳三桂。如今,吳三桂正攜帶聖旨趕來企圖收編御營。
御營勞師遠征,又兵少將寡,恐怕不是吳三桂的對手。所以諸位玩家們最好先假意投降吳三桂,等待時機成熟再行反殺。
玩家們看到這個任務後,立即開始了討論。
「瑪戈壁,我們在前線殺韃子,吳三桂不趁機進剿盛京就算了,居然還來偷家。」
「我記得好像聽說過,吳三桂手下有四五萬關寧鐵騎,咱們可能打不過還是先按照任務要求認慫吧。」
「八旗都被我們干趴下了,有啥打不過的!」
玩家們分成了兩派,有的覺得能打,有的覺得不能打,雙方一時間爭執不下。
「就聽任務的,暫時向吳三桂服個軟吧。」原味饅頭說道。
此時我真不是土豪也已經回到了遊戲中,他對原味饅頭譏諷道「還以為你會很強硬呢,沒想到也是個慫貨。」
原味饅頭並沒有反駁,反而目光深邃地望向了遠方的山谷。「當年在磨盤山,我大明伏兵四起,卻依然只是和他拼了個兩敗俱傷,此人的實力不可小覷。」
「你說啥?」我真不是土豪問。
「沒什麼,我說吳三桂的實力非常強勁,切不可輕敵。」
有了原味饅頭最終拍板,玩家們便不再有異議,他們各自去向自己的部下傳達準備向吳三桂投降的命令。
而另一邊,朝堂之上。
今天的早朝極為熱鬧,因為朱由檢一上來就向群臣說出了打算封吳三桂為遼王,世鎮遼東的打算。一時間,朝野上下是震動不已,往日裏高高在上的士大夫們,此時和菜市場買菜的升斗小民也沒有什麼不同。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啊!我朝可從沒有封異姓王的先例,陛下不可忘記漢初諸侯造反的先例啊!」陳演在大殿之上聲淚俱下地奏道。
他的演技幾乎以假亂真,不知道的,還以為他真是憂國憂民,擔心大明江山有板蕩之險,因而才忍不住落淚。群臣中有些尚且血氣方剛的小年輕竟為之側目,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至於他平時的黨羽如魏藻德之流,自然更加是十分賣力地表演,堅決反對朱由檢的這一提議。
實際上,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他們到底是為了什麼才如此反對。
原本是他們聯合吳三桂想要來個清君側,消滅御營從此大權在握。現在反倒成了崇禎和吳三桂聯手,這樣一來,御營如果照舊返回京師。到那個時候,他們還不是死翹翹?
而且,以崇禎的脾氣,能夠答應如此苛刻的條件,鬼知道他和吳三桂私下做了什麼交易,說不定吳三桂已經把他們全都給賣了也不一定。
所以,為了他們的小命和頭上的烏紗帽,他們堅決不會允許這次和議達成。
對於群臣的反應,朱由檢早已料到。他雖然不知道吳三桂在朝中的黨羽究竟是誰,但無論是忠是奸,都絕不會同意這個提議。
奸的是擔心吳三桂不來京城了,自己撈不到好處。忠的,是為了維護所謂的祖宗之法。總之朝中儘是些非蠢即壞或者又蠢又壞之人。
為此,朱由檢也早有了對策。他才不會用什麼廷杖來成就這群大臣的千古美名呢。他想到了一個對付群臣的絕好招數。
那就是騙。
退朝之後,他將幾個內閣閣臣以及六部尚書叫去了文淵閣繼續開會。名義上是討論如何應對吳三桂之事,實際上嘛,則是搞了個宴會,從民間弄了許多名妓來陪酒。
幾個老頭子本來還在帝王面前比較規矩,但在朱由檢的極力勸酒下,幾杯下了點兒「料」的酒下肚後,這些老頭子只感覺渾身燥熱,看着懷中的美人心裏是說不出的喜歡,一股莫名的邪火陸陸續續在幾人的胸中迸發出來。
崇禎不失時機地帶着太監宮女們悄悄地離開,讓已經陷入迷醉狀態的大臣們失去了最後的一絲理智。
之後,便是一場香艷的宮廷縱樂圖呈現在莊嚴肅穆的文淵閣大殿之上。
而早已在旁等候多時的畫師們則立即開始了提筆作畫,很快,一幅幅別開生面、生動形象、栩栩如生,看完後讓人血脈僨張的春宮圖便新鮮出爐了。
做完這一切後,朱由檢讓王承恩拿出已經寫好的票擬,用睡死過去的閣臣們的手指一一畫押,然後貼在奏摺上,這就算幾人已經「同意」了。
接着,朱由檢立即下令將封吳三桂為遼王,世鎮遼東,賜犒軍費一百萬兩白銀,並且以後每年賞賜一百萬兩白銀的詔書抄送了六部且下令昭告天下。
做完這一切,朱由檢讓李若璉去通知了吳三桂,並且表示等吳三桂退出山海關,他的家眷立即便會送到。
至於那白花花的二百萬兩銀子,朱由檢承諾,會和吳家家眷一起送到。
整件事情,除了用卑鄙無恥來形容朱由檢,再也找不到其他的詞語了。雖然崇禎沒有接受過帝王教育,但好歹也是宗室出身,從小一直在接受正統的儒家思想薰陶。
就算說出去也打死都不會有人相信,一直以臉皮薄而著稱的當今陛下能幹出如此齷齪的勾當。
所以,當群臣得知,內閣和六部尚書全都同意了封吳三桂為遼王后,只當是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向崇禎妥協了,於是立即群情激憤地包圍了他們的府邸,猛烈的口誅筆伐全都湧向了這些背鍋俠。反倒是紫禁城裏的朱由檢耳根子十分清淨。
而醒過來以後的閣臣尚書們,自知干出了極為荒唐之事,也不敢把事情的真相說出來,因為倘若讓人知道了他們在文淵閣這樣莊嚴的地方干出了那等事情,那不僅是這張老臉沒地方擱了,他們的後輩也要背上數百年都無法洗刷的恥辱。
相比這個,被人認為是同意了封吳三桂為遼王,也不算什麼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9s 4.109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