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的原因不是採買的問題,而是不願意下了朝回到皇后這兒也不消停。
現代人總抱怨說男人都是單細胞生物,可惜大宣國沒這種說法,不然皇后也會抱怨。
皇帝在前朝聽臣子們討論了一天物價問題,若是討論出個解決之道也行,可這幫臣子似乎約好了,只管提問題,根本沒有解決的方案,哪怕有個解決的方向討論討論也行啊!
所以回到後宮,聽皇后再說這個貨買不全、那個貨延遲,就覺得怎麼這點兒破事兒就沒玩沒了呢?
你皇后是幹什麼的?這點兒事兒要朕操心嗎?
皇帝臉色難看,皇后心中委屈:「皇上,不是臣妾非要拿這些事情煩您,可是,這些東西是要在重陽節賞賜臣子們的,臣妾也不好擅自做主呀。」
言外之意:要是賞賜給你那些小老婆,我一人就做主了:賞什麼賞,都各回各屋消停點兒!
這不是不行嘛,賞給臣子,那就涉及你前朝事務,我不跟你商量,回頭治我個「干涉朝政」的罪名,我跟誰叫屈去?
大宣的重陽節,和端午節一樣,不管男人還是女人都要簪花。
節日當天是要放假的,所以皇帝會提前一天,就是九月初八那天,給臣子們賞賜菊花、酒水、重陽糕等等福利。
尤其是菊花,宮裏每年都會準備萬朵真菊花,這些鮮花是準備給皇宮內部裝飾和賞玩的。
還要準備大批絹花,就是用上好絲綢綑紮的假茱萸和假菊花,在九月初八那日分賜文武百官每人兩朵,到九月初九放假那天戴到頭上。
真的菊花好說,皇宮裏有栽種,京郊還有花圃可以運來,但是假菊花就不一樣了。
假菊花的需求數量不比真菊花少。
除了皇帝發給朝臣的那幾十上百朵,假菊花還要發到三省六部去,算是皇帝的恩典分發到每個人手中。
而皇后這邊也同樣,皇帝管臣子的,皇后就得管臣子們的家屬。
除了臣子們,皇宮裏也需要這些假菊花,不然人人都插一腦袋真菊花,隨着走路隨着掉菊花瓣,那不成「行走的殘花敗柳」了?
皇帝一聽皇后說這些就頭痛,關鍵是皇后還說到採買價格:「今年別說這些絹花漲價,聽採買司那邊說,京里連蔥蒜都漲價了!」
住在京都的人,一切靠買,沒誰家種大蒜,可是重陽節這天,上學的孩童們是要把大蒜當項鍊的。
就是用紅繩系上一頭大蒜掛在胸前,然後出門逛,寓意「會計算(系蒜)」。
還要用長杆綁一棵大蔥,從窗戶裏面往外捅,將剛剛糊上的窗戶紙捅破,寓意「開聰明蔥明」。
鄭重得如同新生兒「洗三」那天冷水盆中放大蔥一樣。
「蔥蒜也漲價?」皇帝眉頭皺得更緊了。
這話在朝會上已經提過了,因此皇帝更煩,覺得跟沒下朝一樣。
「嗯,朕知了,朕出去走走。」皇帝轉身便往外走,皇后一臉委屈,剛來就走,太不給面子了。
後宮雖說是前朝的延伸,前朝發生的事情後宮基本很快就能知道,但還是有不同的,至少,前朝提出了問題沒人解決,可後宮有啊。
皇帝背着手自己在花園裏逛,看着金黃的樹葉一點兒都不覺得金秋之美,反覺得這是蕭瑟、頹敗前的輝煌。
「皇上。」溫婉的女聲傳來,趙嬪在對面蹲身施禮。
皇帝一抬頭:「你怎麼在這兒?」
這話問的,這是自家後花園,自家媳婦兒逛花園子有啥不對嗎?可皇帝現在心情煩躁,只想靜靜,沒想趙嬪,口氣能好才怪。
趙嬪似是沒聽出皇帝的語氣,依舊溫婉回答:「臣妾聽說皇后正在為菊花之事煩惱,想去幫忙分憂。」
皇后做不到的事,我趙嬪做的到,皇上,聽出來沒?
皇帝:「噢?」
趙嬪保持一貫的優雅,語聲平穩:「家祖上了年紀,有些糊塗了,可又惦念我們小輩;
年初時明明給臣妾送過不少絹綢錦緞,兩月前又給送來,非說今年把臣妾這個小輩忘了,得補上;
您說,臣妾在宮裏錦衣玉食的,能缺什麼呀?可祖父糊塗了,非給送來;
還說家裏桑園大,桑農多,品質也比孟家的好,讓臣妾多給皇上做幾雙鞋墊……
這不,就送重了,加上以往用不了的,臣妾手裏倒是囤下不少娟緞;
臣妾的嫂子在京都有鋪子,臣妾想着,問問皇后可不可以把臣妾手裏的絹緞送過去,連同宮裏的制花局一起趕製,怎麼也能把賞賜用的絹花趕出來。」
皇上,我趙嬪手裏有材料、還有匠人,你聽出來沒??
我家絲綢生絹買賣不小,孟家都垮了,宮裏要賞賜用絲綢的話,我們家比孟家合適,你聽出來沒??
聽不出來也沒關係,一會兒我去皇后那裏再叨咕叨咕。
趙嬪每對皇帝說一段話,就在心裏補充後半截未盡之語,因為她從張嬪身上學到了一個教訓:言多語失。
所以,話只說半截,趙嬪想,這樣總是不會錯的。
你都提到孟家了,當朕是傻子聽不出你話中之意嗎?好不容易少了一個先皇時期的皇商,朕可以少看幾分外人的面子,難道朕還要看你的面子?
「你是說,要替朕賞賜百官?」皇帝陰鬱着臉問道。
「不、臣妾不是!」趙嬪噗通就跪下,「臣妾失言、臣妾知罪、臣妾只想替皇后分憂,並無那個意思,請皇上原諒!」
「哼!」皇帝拔腿便走,徒留趙嬪跪在地上不知所措,要不要起來追上去?還是跪着?跪到什麼時候?
求助的目光投向李公公,李公公只留下個後腦勺給她。
李公公想:原諒什麼原諒?一個個的可會說話了!
錯了的本該領罪,卻求原諒,比如趙嬪;沒犯錯但是擔心冒尖的,卻求責罰,比如楚清。
女人吶,甭管穿不穿裙子,那心眼子都可多了!
皇帝在前頭踽踽獨行,李公公也不敢跟得太緊。
其實現在不是銀錢的問題,就過個節那點兒賞賜所用的銀錢,皇帝根本看不上,皇帝現在鬱悶的是物價,物價!
不說別的,皇帝現在要是發句話:不論銀錢,一日內籌集到所需物品,那也是做得到的。
只不過現在各家都把持着價格只往上漲,不許回落,哪怕不漲都不行。
這是京都商圈在造勢!
如今各地運輸遲緩,有能力的商人都藉此機會囤貨,把價格上浮,只有浮動到他們覺得可行的程度才會放出庫存。
大家心照不宣把價格扛住了,只要宮裏按此價格採買,就等於默認市場價,他們就贏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2s 3.987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