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早就讓李公公去前殿通知:昨夜偶感風寒,暫停早朝一日。
皇帝已經看出朝堂上的蠢蠢欲動,只能稱病,爭取點兒功夫想轍。
這怨他自己。
當他疑心一起就立馬下手拔除楚清,或是能早點打消疑慮,也不會有現在這麼被動。
反倒是思來想去一猶豫,楚清的資產是核對清楚了,疑慮也消散的七七八八,可朝堂上即將掀起的彈劾大潮卻不知該如何平息,還有楚清那邊的安撫……。
當胡恆秋又跑來御書房呈遞最新進展時,吃驚地看到皇帝上嘴唇正中間起了好大一顆燎泡。
李公公端着皇帝最不愛喝的薄荷茶正在輕聲勸着:「皇上,您多少進些茶水,也好過吃藥不是?是藥三分毒嘛。」
皇帝十分不耐煩,卻也不好駁了忠心耿耿、自小一起長大的貼身奴才,皺着眉頭淺嘗一口,有些困難地咽下,唉,嗓子也疼。
「又什麼事兒啊?」皇帝問,眼睛掃了一下胡恆秋手裏那疊公文就閉上,鬧心!
胡恆秋:「皇上,兩件事,第一件,經查證,都水使者沈崇年沒有偷工減料、貪污款項,也沒有消極怠工;
相反,他積極疏通河道、清理淤積,只是……」
「只是什麼?!」皇帝嘴唇疼,情緒更不好:「有話就說!他沒過錯為何被參?」
胡恆秋偷瞥一眼皇帝,感覺那個燎泡怎麼好像大了一圈?
胡恆秋立馬低頭不看:「只是他得罪了佳興知府,因為沈崇年主張將運河支流進行分叉,多分出一條水路以減緩上游雨季時的泄洪壓力;
但是他設計的路線正好穿過佳興知府的私田,佳興知府張建斌要他重新改道,沈崇年不肯,起了爭執;
正逢此時河道淤積的泥沙和水藻無法運出,又不能隨便傾倒,張建斌便誣告了他;
至於說貪污款項,並沒有,因為船隻在淤堵河段被下面的礁石和水草毀得厲害,需要維修,所以款項尚未支付;
可船家想提前支取銀子進行修繕,這卻並不在契約條目之內,而且也延誤工時,沈崇年沒有答應;
這才被知府張建斌誣陷為貪污款項和消極怠工,偷工減料更是子虛烏有。」
至於那些雇來清淤的船隻怎麼就那麼容易壞掉,這就不是非專業人士能判斷出的了。
反正船頭兒私下是這麼跟他的弟兄們說的:「幫主給的命令就是『無中生有、沒事找事』,不用想着賺錢。」
皇帝就想:這沈崇年也是夠倒霉的,幹着活、受着冤,過節還不能回家團圓,不由心生惻隱。
當然,惻隱傾向的是沈崇年,不會想起某個女官的。
反正密偵司也提前把事情查明白了,皇帝便交待李公公:「給沈崇年家送盒月餅。」
這事兒就算處理完了,一盒月餅,皇帝賞給臣子家屬的,不在於賞賜重不重,主要是表個態度……就夠了。
「第二件事呢?」皇帝問道,順便再喝一口薄荷茶,雖然不大喜歡這味兒,但是好像嗓子是能舒服點兒。
胡恆秋:「第二件事,經臣再三確認,密偵司經歷司兩名經歷:袁茂、何旭二人,被某些官員買通,結合各地理事處送來的簡報,偽造楚清『謀反』證據……」
「咳咳……」這口薄荷茶嗆人,皇帝咳嗽起來。
李公公馬上端上一個湯盅:「皇上,不然您進點安南子燉雪蓮……」皇帝擺手,那味兒甜不甜嗆不嗆的,還不如薄荷呢。
胡恆秋權當沒看見,繼續低頭稟報:「但不管怎麼說,這只能算是意外收穫;
而臣的屬下通過封鎖楚清店鋪這種障眼法,揪出沃斯奸細十數人,其頭目為沃斯四王子的兩名幕僚,均已被收押;」
楚清本人雖不知情,但臣認為,即便告知於她,她也能理解這是兩國鼓勵通商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問題;
且還是出現在她所負責的沃斯方面的問題,楚清應會更為支持。」
「咕咚!」這口薄荷茶吞咽得很順利,嗓子好像又輕鬆了些。
「嗯,知道了,」皇帝把茶杯放下,裏面也沒剩多少了:「還有事?」
「並無,臣告退。」胡恆秋行完禮馬上便走。
解決方案已經提供,別的主意他也想不出來了。
想想真是命苦,團圓節的好日子,大晚上竟是獨自憋在書房想辦法替皇上擦屁股中度過的。
想到今早媳婦那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樣兒……唉,晚上回去,不給彈上五首八首曲子估計是哄不好了。
「皇上,」李公公盡心服侍皇帝:「您看要不要叫御醫來看看?您這燎泡……」
「無事!」皇帝揮了揮手,「小皮損而已,朕找皇后要些藥膏塗塗便是。」
皇上起身,朝皇后宮殿走去。
中秋佳節皇上「獨守空房」,從後到妃再到美人是一個都沒理會,枯等一夜的各宮嬪妃都跑到皇后這裏來打探消息——該不是皇后跑去皇上的御書房獨攬盛寵、不帶她們玩兒吧?
看到「姐妹們」各個盛裝打扮、妝容精緻,眼底卻有二斤脂粉也蓋不住的青黑,皇后自然明白是怎麼回事,心下頓覺平衡不少,態度自然更加雍容寬和。
行禮之後,「姐妹們」相互寒暄,一片喜樂平和,嬪妃們試探了幾句看不出皇后到底有沒有「獨得恩寵」,自然不好提醒大家需要「雨露均沾」的話。
再說後宮永遠是前朝的延伸,相互聊幾句也能試探出皇帝對她們各自家族態度上的一些風向,便更不會走。
聊着聊着話題就轉到楚清身上。
楚清是萬萬也想不到:老娘不是後宮的人,卻一直干擾着後宮的血雨腥風。
一句針對「女子與小人難養」的「恩蔭之說」就曾經讓後宮佳麗們分成兩派,更有之前某御史彈劾楚清被貶職,導致其女兒在後宮地位斷崖式下滑。
不過現在風向變了,曾經站隊楚清的女人們這次都不太敢談及此人,而反對楚清的都拿楚清開刀——近期朝堂上暗流涌動,當誰看不出來呢?
後宮的嬪妃,在前朝不是有爹就是有哥,再不就是叔伯兄弟二姑夫三姨姥爺的,這一次有關「謀反」的風波不可能不知道。
一位妃子說道:「皇后,依臣妾看,也不怪男人們會說『惟女子與小人難養』;
您看,女子眼界本就不寬,非要為官就得讓別人處處遷就,這要是野心再大點兒……」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s 3.95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