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公好美髯,是民國大師中有名的美髯公,於是當人們提起於誘人的時候,總忍不住先誇他的鬍子漂亮,於是於大鬍子享譽全國。
但於誘人總被人這麼說,他忍不住了,在眾人面前講了一個笑話。
說三國時候,關雲長的兒子關興跑到他老爹面前,一臉嘚瑟,關雲長問他有什麼高興事。關興說,「剛才我和劉禪、張苞兩個各個各自說自己父親的長處,劉哥哥說大伯父仁義愛民,張哥哥說三叔父長矛神勇。」
關羽一聽,問道:「那你怎麼說我?」關興說:「你我說您老的鬍子……」關興的好看二字還沒有說出來,關雲長大怒,一拍桌子,「老子當年過五關斬六將、掀天揭地的本事你不說,就知道說老子的鬍子。」
說完後,大夥哄堂大笑。但只有於誘人撫髯而笑,這時人們才回過神來。
……
聽到白貴說這是反書的時候,周元嚇了一大跳,手上的書冊差點跌落在地,他急忙問道:「這書額匆匆看了一遍,沒發現有什麼大逆不道的地方……」
他已經到了治經的地步,學問不說多好,但絕對也是不差的。
儒家最早是有六經的,後經過秦始皇焚書坑儒、項羽焚燒咸陽等秦末戰亂,導致《樂經》遺失,六經只剩下五經。
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太學設置五經博士,專門教授《詩》、《書》、《禮》、《易》、《春秋》,每經置一家,故稱為五經博士。
大多數人沒有兼通五經的能力,所以多治一經。在明清科舉中設置五經題,應試的考生則選擇自己的本經應試。相當於後世研究生考試的專業課,其他門類就是公共課。
「啥叫書呆子,這就是了!」
白貴腹誹道。
像徐秀才這樣學以致用的書生還是少數,或者說能考中秀才等功名的儒生大多不是只知道掉書袋的人。或者說功名就像篩子一樣,已經把類似目前周元這樣只知道四書五經的書呆子篩除了……
畢竟四書五經雖多,但只要刻苦往下背,總有能背完的一天。
他搖了搖頭,隨手翻開詩集的第一頁,「你看這首篇,第一句就是『女權濫用千秋戒,香粉不應再誤人』。你想想現在的皇帝可是將朝政託付給了太后,皇帝自從戊戌變法失敗後,軟禁在瀛台。這第一句就是諷刺朝廷……」
雖然宮闈之事不太會流傳到民間。
然而西太后是朝廷真正的掌權人,卻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白兄所言甚是……」周元臉色刷的一白,他頓時感覺書中的詩集像極了燙手山芋,不過很快他就強行鎮定了下來。
白貴和他可是同窗好友、鄉里宗親,而且品性也是有目共睹的,不太可能告發他。
周元過了一會,重新緩了過來。
等緩了過來後,他有些少年書生意氣,不太服氣,覺得自己落了白貴一籌,臉色甚無光彩,強自辯道:「這只是一句罷了,不少詩集也有諷刺牝雞司晨的事情,比如駱賓王的討武曌檄,本朝就沒有封禁。」
他說到這裏,有些底氣了。
牝雞司晨出自《尚書·牧誓》:「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牧誓是周武王伐紂的誓師詞。這句話的意思是周武王在牧野之戰誓師時說道,過去說雌雞沒有晨鳴之道,雌雞代替雄雞打鳴則家盡,婦人奪取丈夫的政權則國家要亡,紂王一昧的聽信妲己的讒言胡亂施政,是紂王亡國的根本。
而駱賓王的《討武曌檄》,全篇通詞都在說武則天臨朝導致的國家弊政,殘害忠良,等等。
駱賓王是有名的才子,討武曌檄也幾乎是人盡皆知的檄文名作。
周元這句話說的也沒大錯。
「那這句呢。這兩句聯語:換太平以頸血,愛自由如髮妻。」還有這首七絕《署中狗》,『署中豢爾當何用?分噬吾民脂與膏。愧死書生無勇甚,空言俠骨愛盧騷。』」
「署,可是指的是衙署,就差直說衙署的官是狗了。」
白貴又翻了兩頁,說道。
這詩集後來於誘人也在幾十年後提及到,說當時年少氣盛,過火話太多。《半哭半笑樓詩草》裏面雖然沒有指名道姓罵一個人,罵了也出版不了,但細究之下,算反書一點也不為過。
末了,他再補了一句。
「這書的主人額聽說,可是光緒二十四年咱們秦省歲試第一,是補廩膳生。當年,西太后逃到咱們西安城,他可是上奏巡撫請求手刃西太后……」
白貴將這件事說了出來。
「算了,額不強辯了,白兄,你厲害。」
周元翻了翻白眼,能上奏手刃西太后的狠人,這絕對是被朝廷通緝的反賊。只不過讓周元深感佩服的是,白貴明明出身不如他,可見識比他卻厲害這麼多。
「只不過……,你是怎麼聽說的?」
他疑惑問道。
「周兄,你也知道,額記性不錯,雖不能稱得上是過耳成誦,但也能大體記下來,這些話都是鎮上飯鋪那些老爺們談論的,額聽見後記在了腦子裏,往日不明所以,今日見到周兄手上的詩集,所以才反應過來……」
白貴並不擔心解釋這種事情。
他這句話,也並非信口胡謅。只要記性好,強行記下言辭,等看到具體的詩集,難道不能反應過來嗎?
「強聞博記,莫不過於此。」
周元釋然,不做它疑。例如北宋著名的名相司馬光,七歲聞講《左氏春秋》,就能了解其中大旨,還有詩鬼李賀,六七歲時就能吟詩作對,韓愈親自前來拜訪……
比起上面這些神童,白貴強聞博記,也算不上太過匪夷所思的天賦。
當然,要是白貴從來未曾進學,就能有這樣的見解,這就是見鬼了,得請神婆焚香驅鬼。但入了學,成了聖人門徒,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
「這件書不能留,得燒了!」
周元有些急切道。
雖然知道即使整個學堂的蒙童即使知道他有這本反書,也不會告發他,但事情一傳十,十傳百,誰知道傳到哪個卑鄙的外鄉人耳中,這可就壞事了。
遭到官府惦記,破家縣令,滅門令尹,不管犯沒犯事,都是一件麻煩。
對於官府來說,罪名與否重要嗎,重要的是可以羅織罪名,抄家滅族。有了這個風聞,抄他家不要太容易。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9s 3.912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