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大駕鹵薄,遷都開始

    奉天殿廣場。一筆閣 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朱允炆站在旗杆之下,仰頭看着飄揚的日月旗。

七月初秋的風,少有的興奮,像是個頑劣過頭的孩子,忽南忽北地扯着旗幟。

空氣中的熱息,終有些消退。

前面是奉天殿的廢墟,如同巨大的傷疤留在了金陵皇宮之內。

這是警醒之物,還是不處理的好。

朱允炆有些出神,自從建文五年三月決定營造北平新都,確定遷都之策,一晃過去了七個半年頭。原本計劃十年完成新都建設的龐大工程,在無數百姓、民工、匠人、軍士與官員齊心合力之下,縮短了兩年半的工期!

是時候離開金陵了,這裏不是最理想的帝都之地。

當年爺爺朱元璋想要遷都,父親朱標想要遷都,兩代人一個朝代都沒有實現的遷都,就由朕來完成吧。

在離開之前,還需要做一些事。

七月二日,朱允炆帶文武百官至孝陵,焚香告知老朱遷都的具體日期,邀請老朱的英魂跟着一起去北平,護佑大明江山。

當日晚間,朱允炆於奉天殿廣場露天宴請在京藩王,指着廢墟說:「朕不希望看到蕭牆之禍,更不想手中沾染宗室之人的血,願你等有所分寸,勿倚仗皇室宗親身份有僭越之事,害民之事。」

七月三日,朱允炆宴請金陵古稀以上的耆老。

王耆老朱允炆能解釋遷都理由感慨萬千,高呼:「皇上能對我等草民如此說,是看得起我們,我們也是大明的子民,自然希望大明國運隆昌,國泰民安。我等定會幫着皇上看好金陵,若有小輩作亂,想要擾亂金陵,我們就告知安全局,將他們給抓了去。」

楊耆老滿含熱淚:「我等自不舍皇上北上,本應攜家帶口追隨,只因年邁,經不起折騰,兒孫在金陵有點家產,總捨不得去北平。一旦遷都,我等雖不在皇上腳下,無法隨時聽訓,可我們依舊是皇上的好子民,將一如既往,支持皇上英明決策……」

朱允炆聽着一個又一個耆老的表態,原本是歡喜的宴會,硬生生吃成了悲傷的送別宴,不少老人泣不成聲,萬般不舍。

不舍,也該舍。

情緒不會成熟,但人會。

七月四日,朱允炆帶太子朱文奎檢閱駐留金陵的五萬京軍。

高台之上,旗幟之下。

朱允炆麵對這些京軍,厲聲喊道:「朕出生在金陵,成長於金陵。這裏埋葬着太祖皇帝,孝康皇帝,一個是朕的爺爺,一個是朕的父親。這裏還埋葬着開國時期,為國征戰的名將們!金陵不是廢棄之地,不是丟棄之地,而是生朕養朕的家園,是大明帝國的源頭之地!」

「朕留你們在金陵,是因為你們忠誠、勇猛、盡職、可靠,是因為你們值得託付!每個將士都有自己的職責所在,有些將士可以北上,駐守北京,有些將士可以至邊關,戍邊衛國,有些將士則需要留守地方,做地方穩定的壓艙石!」

「你們留在金陵,是朕將家託付於你們。守護好金陵,做好日常訓練與警備,莫要因為和平而懈怠,莫要因朕不在金陵你們就違背軍紀而亂民!同為大明人,當為大明全局着想,無論身居何處,盡職盡責,便是報國之路!」

對於京軍而言,這是一支精銳且驕傲的軍隊,許多人渴望前往北平,保住京軍的身份,為此不惜走動關係,想要找兵部、五軍都督府官員說情。

從長遠看,留在金陵確實比不上跟着去北平,畢竟遷都之後,留在金陵的軍士便從京軍成了地方衛所軍,能得到的朝廷賞賜、資源開始減少,甚至是二炮局出現了新的火器,留在金陵的軍士也無法在第一時間裝備起來。

朱允炆清楚軍中將士的不甘,可總需要有

人留守。

再說了,草原上的威脅在可預見的三十年內是不會出現的,大明會迎來一段長時間的和平歲月,在金陵和在北平,區別並不是很大。

七月五日,大朝會。

內閣、六部、督察院、大理寺、太常寺、國子監、五軍都督府、水師都督府等在金陵官員齊聚奉天殿廣場。

戶部尚書夏原吉奏報:「戶部一應賬冊,一應財物皆已封箱搬運於寶船之上……」

兵部尚書楊榮奏報:「金陵軍士已準備妥當,留守軍士、北上軍士已完成分割,軍士家眷已先行北上,有地方府州縣負責接應保障,軍士士氣高揚……」

……

禮部尚書董倫奏報:「在金陵禮官、器物等安置妥當,北平禮部發來文書,相應迎接禮儀已準備周全,只等皇上遷都蒞臨……」

國子監祭酒李志剛奏報:「各地府學考試結果已送至國子監,總分值六百,北平國子監擬定於五百五十分及以上者選八百人,南京國子監擬定以五百二十分為線,選定一千八百人……」


五軍都督府梅殷奏報……

經過逐漸分流,階段進行,遷都的所有準備工作已是完成。

朱允炆威嚴地看着文武官員,沉聲道:「遷都北京,奠大明萬古基業!諸位齊心,鑄大明國運昌盛!」

七月六日,大報恩寺戒嚴。

朱允炆攜太后、皇后、太子、其他皇子皇女、在金陵藩王,文武大臣等,至英烈碑廣場,為大明英烈上香,告知大明英烈明日遷都的消息。

看着高聳的英烈碑,朱允炆感嘆道:「沒有英雄的王朝,長遠不了。忘記英雄的王朝,同樣長遠不了。大明子民之所以能挺起脊樑,傲然於大地之上,便是這些英烈用生命換來的!皇室宗親也好,文武官員也罷,你們都聽好了。」

「未來的歲月,誰若忘記了英烈,該祭奠的時候不祭奠,該敬仰的時候不敬仰,該來掃墓的不來掃墓,無論是朕的子孫,還是其他藩王的子孫,都將被釘上恥辱之名!該懲罰的懲罰,該砍去俸祿的砍去俸祿,該趕出官場的趕出官場!諸位,銘記英烈,不忘先輩,他日國難當頭,方有國士能挺身而出,匡扶社稷!」

七月七日,天色尚早,已是鐘鼓齊鳴。

朱允炆於天地壇祭祀。

完成祭祀之後,規模浩大的遷都終於開始。

雖然經過長達半年多的分批次北遷,可朱允炆此番遷都,隨行人員的數量依舊龐大到了十萬之眾,其中九萬是隨行護衛的京軍,剩下的一萬人,有後宮八百餘人,東宮二百餘人,文武官員六百餘人,最後一批北上的國子監監生一千人,數量不明的偵察兵,三千安全局軍士……

在最初遷都計劃中,朱允炆曾想乘寶船,經海路抵達天津港,於天津北上抵達北京。但這個設想被所有官員給駁回了。

楊士奇的態度很堅決,說遷都乃是國之大事,無數百姓沿運河兩岸翹首以盼,若改海路,百姓該當如何?

水師都督府更不答應,七月海上多風暴,雖說這些風暴多在東南沿海,可誰知道山東外海會不會冒出來一個風暴,萬一龍吸水過境傷了皇帝,那誰能擔得起這個責任?

無奈之下,朱允炆只好聽從官員的安排,走京杭大運河這條路。

宮門開,三千儀仗扈從開路,手持各種禮器之物。

日月旗當前,其後則是日旗、月旗、雲旗、雷旗、風旗、龍旗、鳳旗、虎旗等八十種旗幟。

各類各色幡、扇、傘、蓋,如龍頭幡、信幡……

儀刀、豹尾槍、戟、殳、弓箭。

還有手持拂塵、各類瓶子、各類盤子、壺類的……

大駕鹵薄!

這是朱允炆自登基以來,第一次在出行時使用最高規格、最齊備的大駕鹵薄。

雄壯強大的軍士,盡善盡美的禮儀,各色旗幟與禮器,龐大規模的緊密有序,盡顯皇室的威嚴。

朱允炆端坐於玉輦之上,抬玉輦之人足有三十六人。

車駕行走得很慢,外面傳來了喧雜之聲。

「皇上萬歲!」

喧鬧與嘈雜不見了,轉而化成了一個聲音。

朱允炆打開帷幔,看向道路兩旁,只見無數的百姓沿街戰着,揮舞着手告別,有些人哭泣着不舍,依舊在大喊着「皇上萬歲」。

金陵的百姓,來送朕了。

朱允炆看着這些百姓,微微點了點頭,並沒有下令停下,落下幔帳,長長嘆息。

「皇上,一路平安。」

一個老人拄着拐杖,滄桑地喊着。

年老了,聲音弱了,被其他人的聲音蓋住,可老人依舊在祝願。攙扶老人的十一二歲的孩童跟着喊「皇上,一路平安」,然後看向爺爺,問道:「皇上還會回金陵看我們嗎?」

老人抬手,拍了拍孩子的後腦勺,含着淚道:「孩子,這裏是他的家,如何會不回來。他會來的,你忘記了,他答應過水師將士,當水師出征與凱旋的時候,他會到金陵來。」

「那其他時候呢?」

「其他時候,呵呵,那要看皇上的心情嘍。山不來就我、我來就山,皇上去了北京,牙崽子,你長大了也可以去北京,去找皇上,到那時候告訴皇上,金陵的百姓想念着他呢……」

(看完記得收藏書籤方便下次閱讀!)



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大駕鹵薄,遷都開始  
相關:  巔峰仙道  大明:寒門輔臣  重生朱厚照,締造巔峰大明    燼塵錄  執掌風雲  特工傳奇之重明  屠龍之前就讀過龍族的路明非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大駕鹵薄,遷都開始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360搜"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4s 3.950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