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

    老朱到目前為止,兒女數量超過了二十,其中最大的朱標,已經和常遇春的女兒成親,距離當爹也不遠了。

    而其他兄弟姐妹,最小的還在襁褓之中哇哇大哭呢!

    所以說朱標就是他們第二個爹,長兄如父,不是開玩笑的。

    自從張希孟離京之後,朱標也事實上承擔起內相的職責,外面的政務李善長負責,但是送給朱元璋的東西,他都要提前過目,分門別類整理妥當。

    那些文臣的各種建議,調查報告,軍情司的情報,也都要匯集到朱標的手裏。家事國事,都落在他一個人身上。

    還不到二十的朱標,總是皺着眉頭,眉宇之間,漸漸形成兩條難以舒展的深溝,給老朱當兒子,可不容易。

    更何況現在政務複雜,國事如麻。

    幸好在張希孟的影響下,老朱改了不少毛病,朱標總算能喘口氣。

    皇家上下,湊在一起,愉快地吃了一頓晚飯,趁着這個機會,把那些小皇子,小公主,挨個抱到了老朱面前,讓這個當爹的瞧瞧。

    看着這一大幫孩子,老朱也是心花怒放,別的不說,他是替老朱家開枝散葉了,哪怕面對祖輩,也能驕傲自豪了。

    只是家雖然興旺了,但是國卻是未必。

    吃過了飯,老朱把朱標留下來,又讓馬皇后也過來,一家三口湊在一起,打算算算賬。

    「最近幾天,中書省那邊雖然沒有動靜,但是咱聽說了,吏部拖欠了一個月的俸祿,好些人都在鬧騰,說是國庫虧空,都怪咱好大喜功,這國庫的賬,到底是怎麼回事,朱標,你清楚嗎?」

    朱標忙道:「父皇,孩兒也確實聽說了,而且孩兒還去請教了宋學士和劉學士。」

    宋濂和劉基,不光是張希孟的手下,也算是朱標的師父,人品學識,都是朝中公認的。

    老朱道:「他們怎麼說?」

    朱標道:「歸根到底,還是支出一下子增加太多。自從天下一統之後,咱們的田賦這一塊,增長就慢下來了,其中只在河南等地,略有些提升,但速度也不快。」

    這一點誰都沒有辦法……像當初朱元璋從淮西打到了金陵,一下子多了許多膏腴之地,均田之後,收入立刻暴增,吞併了江西,實力更是成倍增加。

    但是隨着整個天下納入版圖,這種情況就少了太多。

    雖然北方經濟恢復,人口增加,開墾荒地越來越多,可以提升田賦……但是這些地方根基薄弱,沒法一下子增加太多,不然又會出事。

    而且還有黃河要治理,更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田賦的水平,也就這樣了,根本指望不上,這就是一筆死錢。

    剩下的就是商稅,這部分倒是很可觀。

    其中鹽稅足有八百多萬貫寶鈔,關稅也突破了兩百萬兩!

    注意啊,關稅是收金銀的,折合成二百萬兩白銀,這些都會成為大明國庫的儲備,二百萬兩白銀,至少能發行一千萬貫寶鈔。

    另外贛江水道,長江航運,大運河等處,再有各大城市,茶葉、絲綢、瓷器貿易、北方的騾馬、木材販運……這些也能提供兩千萬貫以上的歲入。

    坦白講,在張希孟的安排之下,大明的財政結構,可比歷史上要健康多了。由於徹底的均田,田賦這一塊比歷史上多了不少,鹽稅雖然沒有增加,但是食鹽價格非常低,老百姓得到了實惠。

    進而消費能力上去了,直接結果就是商稅快速增加,民間恢復元氣的速度,相當驚人。

    應天、蘇州、杭州、揚州,這些地方,甚至要比元朝的時候,還要興旺許多。

    但凡事都有兩面,張希孟搞得這一套體系,需要大量的官員負責政務,又需要充裕的人才隊伍……說白了就是興學和改革官制。

    最近這些年,先是增加了外務部、稅務部,商業部,隨後又分出了學部和教化部,然後為了清掃三姑六婆,老朱又自己鼓搗出了緝事部。


    這還不算度支局一類的衙門。

    全都算下來,大明的俸祿支出,就是個天文數字。

    現在又是推行義務教育,各項開支,比預計的多了至少五成。

    「朱標,這裏面有沒有弊端?」老朱皺着眉頭,他手裏的刀,又忍不住了。

    「父皇,貪墨的情況,孩兒不敢說沒有。但是有些開支確實是以前沒有考慮過的。比如有些村鎮,道路不通,學童想要上學,就要走很遠的路,來回要兩個時辰還多。沒有辦法,就只能想辦法修橋補路。還有些更偏遠的學生,需要住在學校,也要興建校舍,解決吃喝的問題。再有一些地方,財政缺口太大,朝廷還要拿錢,補貼教材。另外學童還有衣帽鞋襪,筆墨紙硯……總而言之,想要讓孩子們上學,需要付出的代價,比我們想的大多了。」

    這時候馬皇后開口了,「標兒,朝廷有朝廷的賬,咱們也該有咱們的賬……你爹是苦出身,坐上了龍椅,往前數,咱們朱家都是窮苦人。是苦得沒法更苦了,才不得已拿起了刀劍,打下了這麼大的江山。現在輪到咱們做主了,讓孩子們上學讀書,日後過上好日子,這是咱們該做的。總不能老朱家開枝散葉,興旺發達,別人就要渾渾噩噩,生生世世受窮!這麼幹,良心上有虧欠不說,更是會敗壞大明根基,總之,咱們不能跟元朝學。」

    馬皇后的這番話,頗有道理,尤其是在全家人其樂融融,吃了晚飯之後,更顯得切中要害。

    總不能你們大吃大喝,普通百姓連窩窩頭都沒有吧!

    朱元璋用力頷首,「妹子說得有理,咱既然是天下人的君父,就該替天下蒼生想個辦法,這是咱的職責所在。」他又扭頭,「朱標,現在的缺口有多少,能想辦法補上嗎?」

    朱標道:「父皇,現在的缺口大約是一千三百萬貫……這裏面的問題是福建等地遭逢暴雨,山洪爆發,茶葉運不出來,茶稅這部份有五百貫。本來李相公是想發債的,結果一下子多了這麼大的缺口,只怕發債也不行,就造成了部分京官的俸祿發不出來。」

    朱元璋點了點頭,感嘆道:「官吏拿不到俸祿,一時還好,可日子久了,他們就會想辦法,畢竟他們不是老百姓,不會眼睜睜讓自己挨餓的。這事情絕對馬虎不得,要儘快想出對策才行。」

    朱標忙道:「父皇,眼下李相公已經準備帶頭削減些俸祿,優先給下面的官吏發。其次是拍賣一批倉庫的舊貨變現。不過這也都是杯水車薪,真正能解決問題的,一是從雲南運來銅,二是琉球那邊的收入,再有就是北平四弟那邊了。」

    聽到朱標這話,朱元璋和馬皇后都頗為驚訝,因為這事不符合常識。

    朱棣有錢嗎?

    一直以來,他都在哭窮,每次寫信,都是窮的吃不上飯那種……久而久之,雖然不全信朱棣的鬼話,但是打個對摺,朱老四的日子也不會好過。

    又是打仗,又是修長城,又是辦學。

    花錢如流水一般,朱棣也沒有聚寶盆。

    怎麼看都不像是有錢的樣子!

    管朱棣要錢,搞不好他一陣哭訴,反而要朝廷補貼他呢!

    「父皇,四弟那邊日子是不好過,但他絕對不是沒錢,恰恰相反,他手上應該有不少的錢……這也是孩兒最近才想明白的。」

    老朱沉吟道:「此話怎講?」

    「父皇請想,這些年一直是在北方用兵,遼東諸部,朵顏等部,相繼歸附大明,另外還有高麗。孩兒剛剛聽說,四弟在前些時候,設立了一個銀行,似乎其中有高麗貴人的存款。」

    「等會兒!」老朱打斷了朱標的話,「你什麼意思?高麗那邊,居然往北平存錢,他們是什麼意思?給老四送錢,讓老四派兵打他們嗎?這人也未免太下賤了吧?」

    朱標撓了撓頭,「我也弄不大明白,不過據關鐸的意思,似乎是藍玉攛掇四弟乾的,說是只要存了錢,就不用怕辛旽抄家了。」

    朱元璋愕然良久,他突然道:「朱標,你說給老四出主意的人,會不會是藍玉?」朱元璋講的出主意,自然是辦學的主意。

    不過隨即老朱就搖頭了,「那個主意太過精妙,環環相扣,算計精深,不是藍玉能想出來的。對了……藍玉明明是你妻舅,他怎麼跟老四走得那麼近?」

    朱標無奈了,「他也是四弟的師父啊!而且他們脾氣相投,關係好也是應該的。」

    老朱哼了一聲,勃然大怒,「什麼脾氣相投?分明是臭味相投!你現在就去給朱棣寫信,告訴他,至少給咱出三百萬貫,越多越好!要是填補不了國庫的窟窿,咱就把他扔到窟窿裏頭!這個兔崽子,竟然把張先生的手稿給騙走了,他倒是好算計,本來咱還想收到皇宮裏面,現在好了,成了學堂的了,真是可惡!」

    好傢夥,老朱也記仇呢!

    朱標連忙答應,他去寫信了,不過朱標想了想之後,沒有直接告訴朱棣出三百萬貫……而是告訴他,朝廷有一千多萬貫的窟窿,父皇讓他想辦法,替朝廷排憂解難。

    然後朱標給張希孟寫了封信,在信中朱標如實講了老朱的底限,三百萬貫,如果少點,二百萬貫也成……至於北平能出多少錢,還請先生權衡。

    朱標把信寫完,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這下子先生能出氣了吧!



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  
相關:  奉系江山  大宋將門  奮鬥在洪武末年  宋成祖  我的鄰居是皇帝  遼東釘子戶  重生之洪武末年    我的戀愛畫風有些不正常  美漫之手術果實  都市極品醫神葉辰  催淚系導演  武之極:執掌輪迴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大明第一臣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大明第一臣"
360搜"大明第一臣"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8s 3.906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