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郊。
香山行宮御苑。
臘月初八,皇帝御勤政殿,定明年歸政,改為泰安元年,頒泰安元年時憲書皇曆。
普免明年地丁錢糧。
自那天開始,皇帝便搬離了紫禁宮,直接居住在了這座以山為基的香山行宮,不過直到此時,朝野上下仍然還有很多人並不相信皇帝真的會退位,認為退位為太上皇,也依然還是會大權在握。
可事實上,自朱以海頒詔宣下明年歸政後,便主動搬來行宮,還把自己的妃嬪子女等也都搬出來,直接把紫禁宮騰出來給太子了。
雖然太子請求皇帝就在紫禁宮頤養,可朱以海還是出來了,不僅搬出來,還直接把朝廷軍政都交給太子,他直接不再處置批覆題本奏章。
朱以海一股腦交出了權後,倒也是難得的清閒了起來。
就連身體都有些好轉。
香山行宮丘壑起伏,林木繁茂,是北京西山山系一部份,主峰香爐峰俗稱鬼見愁,景界開闊,可以俯瞰東面的京津大平原。
內垣接近山麓,是行營御苑主要建築薈萃之地,這幾年皇家內帑花了不少錢,修建了各種類型的建築物,諸如宮殿、廳堂、軒榭、園林庭院等,都是依山就勢,成為天然風景的點綴。
而行宮外城佔地極廣,建築物少,以山林景觀為主調,為靜宜園苑區,這裏地勢開闊而高峻,可對園內外景色一覽無遺。
朱以海最喜歡這裏的西山晴雪,雪後初晴,景色獨好。
內外垣之外還有別垣,以嘉靖年間修建的見心齋為主,庭院以曲廊環抱半圓形水池,是一處園中之園。齋後山石嶙峋,廳堂依山而建,松柏交翠,環境幽雅。
放下肩上重擔,把政務交出,朱以海也很少再見外臣,每天登山、太極,偶爾也射射箭,騎騎馬,背着鳥銃去打幾槍,有更多的時間去陪陪兒子女兒們。
七八歲的寧王他們現在天天跟着朱以海,父親能給他們講那些平時聽不到的精彩故事,還能帶他們去騎馬打鳥,甚至登山燒烤。
輕鬆的時間總是過的快。
轉眼間就已經是新年,朱以海的年三十除夕夜就在香山行宮過的,太子也早早帶着東宮一家子來了,連分封在外的漢王也從青海封地趕了回來。
沒有外人,就朱以海一家子,連皇叔唐王朱聿鍵他都沒請,他跟大家吩咐的是,除夕團圓夜,就都在家團聚,過個熱鬧年。
團圓飯吃的很熱鬧。
他要求每人做道菜。
年幼的皇子公主們,則由他們的母親協助完成,他還帶着兒孫們一起包了餃子。
從中午就開始張羅忙活着,等到快天黑時,這很特別的年夜飯也終於完成。
朱以海四十八個兒子,三十四個女兒,然後還有義女五公主,都到齊了。兒女中,皇太子、漢王,還有大公主以及五公主都已經結婚成親,太子和漢王兒女都也已經各自能坐滿一桌了。
長公主嫁給閩安侯、龍牙門總督周衍昌,是在剛入冬時大婚,現在也已經有了,五公主嫁的是誠國公劉孔昭的次子誠意侯、呂宋林加延總督劉向錫,也是在今冬完婚。
皇子公主們就坐了好幾桌,除了太子漢王以及長公主五公主外,其餘人大的不過八九歲小的才兩三歲。好在這兩年沒有嬪妃再能懷孕生育,否則可能都破百了。
妃嬪們太多,今天也只有擁有皇貴妃,以及九妃、九嬪、九婕妤的這些高級嬪妃們才能在殿中有席位,其餘低級的美人貴人才人常在答應等,除非生有皇子公主的才有一席之位,否則也只能安排在殿中門口那邊的流水席,甚至不少蒙古女真等蠻夷胡女,甚至都只能站在殿內外伺候着,只能輪流去吃流水席了。
「人怎麼這麼多?」
朱以海看着這有如千美宴的場面,都有幾分愣住,這八十多個兒女就夠多的了,結果他的嬪妃美人等更多。
開席之前,排着隊上來請安。
除了被廢掉的張皇后,現仍居東京的宮觀里修行外,其餘的都在這,還都是有名有份,最起碼也是常在答應,沒算那些宮人什麼的。
看着請安個不停排起長隊的這些宮裝女子,一個個青春正好,他也不覺得有幾分不好意思了。
這些年為了穩固權勢,團結各方勢力,甚至後來安撫蒙古女真,以及西南諸土司,再後來又要拉攏朝鮮琉求等等,結果就是和親聯姻不斷,再加上戰爭,許多亂臣賊子叛將,以及被攻滅的建虜、女真、蒙古等,也有許多女子最後被送進了宮。
這使的皇帝的內廷隊伍越來越龐大,只是他時常在外,平時也沒機會搞今天這種一家團圓的大場面,還真沒注意到有這麼多人了。
現在這擠滿一殿,排隊請安的場面,確實有幾分驚人了。
他甚至發現好多根本沒有印象,得皇貴妃陳氏和貴妃阮氏,以及黃妃等這些妃嬪們幫着介紹。
有些經她們一說,還能有些印象,但多數真的是自從進宮後,都根本沒得到臨幸,甚至有些只是跟皇帝請過安,連話都沒真正說過的。
其中最慘的就是那些因為國家部落家族戰敗,以俘虜身份獻進宮的,因為長的漂亮又或是原本地位較高,出於種種原因最後得到個低級的封號,然後就困在宮裏了。
而那些聯姻來的女子一般情況要稍好點,起碼剛來的時候,總能得到短暫的臨幸,這也算是皇帝對和親聯姻的基本禮貌,但接下來能不有還得到寵幸,卻很難。
也只有如和碩特的阿奴等極少數蒙古、女真女子,才能得到皇帝的經常寵幸,其它外藩女子中,也只有朝鮮琉求安南來的公主,因為也是中華文化圈的,交通也沒障礙,且她們性格方面比較溫柔,贏得皇帝的一些青睞。
「真超過千人了?」
陳皇貴妃對皇帝點了點頭,早超過千人了,光是蒙古諸部的女子都好幾百,要知道大明這些年,光是冊封的蒙古汗王就接近了二十個,然後還有副汗,每個汗兼任都護,其下都還有少則六個多則十幾個的都督府,冊封諾顏或琿台吉統領。
這些高級的汗王、濟農、諾顏、琿台吉,擔任着都護、副都護、都督、副都督,還有着大明的公侯伯等爵位,為表誠意,大明直接要求雙方聯姻和親,這些高級蒙古王公首領們,都爭着往皇帝宮裏送女子。
現在每年蒙古往大明要送幾千女子來聯姻,部份進了皇帝宮中,更多則是賜婚給大臣勛貴將領等,同樣大量大明女子也遠嫁蒙古各部,這些女子多是皇家孤兒院等收養的戰爭、饑荒孤兒,撫養長大教育,部份進宮中成為宮女,服務五六年後再賜婚功勳將士,或是賜婚和親外藩等。
這種和親的效果還是很強的,極大接近了宗藩關係。
可皇帝畢竟就一個,那些汗王們都希望自己女兒能進宮服侍皇帝,這樣自己也成了皇帝老丈人嘛,而且別的汗王女兒嫁給了皇帝,自己的女兒難道差人一等,自己部落就差人一等?
朱以海原來也不想接納那麼多進宮,太多了他認都認不全,而且好多蒙古王公的女兒、孫女,說實在話,並不是有多漂亮,草原部落,就算是首領女兒,可文化習俗等都不一樣,好些首領送來和親的女子,自以為是長的很漂亮,但不符合朱以海的審美,不是太壯就是其它啥的,草原也不是沒長的好符合他審美的,可王公的女兒才多少,其中能得朱以海喜歡的又多少
可朱以海的拒絕,會讓他們覺得非常沒面子,會向皇帝鬧騰,沒奈何,只能接受,要不厚此薄彼。
可問題是好些部落王公,送了一個還不滿足,隔兩年又張羅着再送個來。
反正現在皇帝宮中,蒙古女子佔了三分之一,好在他們有的來知漠北有的來自漠南有的來自漠西,還有的是最後才歸附的科爾沁等,也有原是蒙古聯姻女真,然後又被送進了大明皇帝宮中,這些蒙古女人也不是鐵板一塊,甚至相互之間很多矛盾。
哪怕同是漠西衛拉特聯盟的,可準噶爾的可能跟土爾扈特的不和,輝特的可能又與杜爾伯特不和,甚至就算同是和碩特的,也可能因為現在和碩特的內訌,而這些什麼堂妹妹、姑侄女等有矛盾。
好在朱以海平時也不用怎麼面對她們,這些宮斗戲碼,平時都是由陳皇貴妃、阮貴妃她們倆帶着九妃九嬪負責管治。
如今的皇帝,已經對美人沒什麼興致,看到這麼多年輕的女子,覺得有幾分負罪感。
張嘴想說讓那些沒生過孩子的離開,可話到嘴邊還是咽下去了,這種時代,這種話不可能說出來,否則驚世駭俗。
皇帝就算年輕駕崩,這些年輕的皇帝女人,也不可能再嫁什麼的,能夠不殉葬,就算是皇家最大的恩寵了。
一般都是找個地方,打着出家修行的名頭,就在那裏孤獨終老的。
確實很不人性。
他也只能給自己提個醒,明天就通知新帝,讓以後不要再往他宮裏送人了,外藩和親了不要送。甚至以後皇帝的宮裏,也不能這樣進太多人,哪怕和親,也得限制數量,真弄幾千人,太不道德也太浪費資源了。
後宮女子,一旦獲得了封號,哪怕是最低級的常在答應這些,那也是皇帝女人,絕無可能再賞賜給臣子的,除非是沒有名份的宮女才有可能。
因為發現了這個事情,朱以海的這頓除夕團圓飯,甚至吃的有幾分不是那麼的開心。
飯後,他特意召來內侍監,讓他安排人給東京的廢后靜安仙師送去新年禮物,還讓寧王也給生母寫封信,並準備一份新年禮,「若是她願意來京,朕便安排人去接她過來,她與寧王也能母子團聚。」
明天新皇就要即位,曾經的是是非非也都成過眼雲眼,雖然兩人沒什麼感情,但他心裏也知道自己是於他有些虧欠的。
交待這些的時候,太子始終就站在皇帝一側。
「弘甲,明天你就即位登基貴為天子了,朕把整個江山社稷也都徹底交給你了,我退位為太上皇,這天下以後都由你說了算,朕不會幹涉你的朝政。
寧王這幾年是由你親自帶在身邊跟着你長大的,很孝順,更難得的是書讀的好,書法繪畫方面很有天賦,以後就往這方面學習發展,不用在其它方面浪費時間。
不過你即位後,會更加忙碌,寧王也一天天大了,不便再留在大內,便還是跟朕一起在香山行宮居住吧,如果他母親能回來更好,等到十六歲,便送他正式去永寧就藩,封地朕也劃好了,和漢王一樣,也是一個縣為封,然後監管一個府·····」
太子對寧王這個九弟,這幾年還是很不錯的,親自帶在身邊教導,但太子也是聰明的,雖然寧王年幼,但他卻有意只教太子書畫音樂等文藝的東西,其它的不教,連經史都教的少,更別說兵法權謀這些。
到如今,寧王確實被激發引導出了不錯的文藝天賦,這些朱以海其實也早看在眼裏,但沒有制止,反而是給予過讚賞的。
寧王如果成為一個宋徽宗或南唐後主那樣有藝術成就的人其實很好,這樣他就不會威脅到新皇帝,沒有威脅也自然就更安全。
朱以海雖然當初選擇了長子繼承,但也不希望他們兄弟之間因此相殘,所以他之前也是做了選擇後,馬上下了狠手,把小張後廢了,把張氏的兄長、舅舅等外戚給藉機處置,貶去雲貴,還把九皇子封為寧王,早早就定下長大封到極北永寧的旨意。
這一切,都是以絕後患。
一個皇子想要奪儲,甚至爭位,他就需要有一個強大的勢力集團,而他一出生就被斷絕了所有外援,那麼誰還會再去投機他。
「若是寧王母親願回來,你以後要善待優養她們。」
太子點頭,向父親承諾一定會孝敬靜安仙師,友愛兄弟寧王等。
「好了,天色不早,你也趕緊回宮去吧,明天是你的大日子,還得早起呢。」
「兒臣明早親自來迎接父皇。」
「用不着你來迎接,你哪有這功夫,到時朕自己過去便是,放心吧,朕退位了,但明天你的登基大典,朕肯定是要前去參加的。」
他拍了拍兒子肩膀,「朕膺昊天之卷命,臨危受任,恢復江山社稷,朕的任務完成了,屬於朕的時代也結束了,以後便是你繼承大統,中興大明,你年號泰安,便是取國泰民安之意,朕也希望你接掌大明,能夠真正做到國泰民安。」
「朕最後再說幾句吧,要想國家強盛,首先還得百姓安穩富裕。你治理國家,做任何大決策前,要先問一問自己,這個決策能不能讓國家富足而強盛,而國家富足而強盛的前提,是能不能讓百姓安穩、富裕。
一個帝國能不能國運長久,不是取決於將士有多少,戰艦多先進,銃炮多犀利,而是這個帝國最底層的人過的如何,他們能不能得到保障,他們才是帝國這個大水桶的短板,否則帝國帶甲百萬,巨艦大炮,可如果底層無數百姓食不果腹,那這帝國也就要到頭了。」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我們的根基在百姓,而不僅僅是王公勛戚高官士紳,如果你治國決策,只傾向他們,那麼這江山就走不遠了。」
「你明天就是皇帝了,皇帝要調配好各個階層的利益,士農工商,王公貴族官僚士民百姓,都是照顧好,分配好,最底層的百姓雖然看似最沒有發言權,但他們會用手用腳來表態的,崇禎以來的這國難,並沒有過去多久。」
太子深受教導。
「兒臣年輕,今後還要請父皇繼續執掌朝廷方向。」
朱以海擺手,「既然即位歸政,那就退個乾淨,朕要是留戀權力,又何必退位呢,沒經驗就多學習,做事前多三思而後行,現如今朝堂中樞內閣、總理處這些大臣,也都很能幹,你多聽聽他們的建議。
明年他們才滿一任,你可以讓他們再連任一屆,六年後,你也能積攢出一些經驗了,那個時候,你可以選擇你更賞識有才的大臣入閣、入值總理處,甚至是總督、巡撫地方等。
「別急,你還年輕,先多聽多看多學習,最後一個忠告,記得多鍛煉身體,身體是本錢,朕三十六,可身體卻徹底垮了,就算再有雄心壯志,也晚了。」
「朕希望你能夠活到七八十歲,如果你能在位五六十年,朕相信這天下能夠真正國泰民安。」
如果沒有戰爭和災荒的侵擾,連年豐收,人們勞作三年,能夠積攢下一年的餘糧。當豐收了九個年頭,就能積攢下三年餘糧,這稱之為登,意味五穀豐登。
如果好年景能夠維持十八個年頭,就能有六年餘糧,這稱之為平,意味着和平穩定。
如果能夠豐收二十七年,就能積攢九年餘糧,那便是泰平。
想要泰平,必須得有二十七個安穩且豐收的年頭,這在中國古代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歷史上的盛世很少,多是治世。
有名的也就是文景之治,昭宣盛世,明章盛世,開皇之治和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仁宗盛治,永樂仁宣之治·····
多是治世,而不是盛世,治世是國家安穩,吏治清明等但國家百姓都還不富裕,只有盛世才是真正的國盛民富的時代,但歷史上少之又少。
朱以海希望他重建大明,弘甲繼位後,能夠真正開啟大明盛世。
他留給太子的是四海一統,是兩億多人口,還有三個億的國庫盈餘,以及兩個億的皇家內帑。
這些都是大明騰飛邁向盛世的基礎,只要太子能夠安穩發展,盛世終將到來!
「朕看不到盛世泰平的那天了,但希望你將來傳位給振燁的時候,是個更好的盛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3s 3.940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