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信心的來源,很大一部分,就是明天將會到魚龍灣來的那個旅遊團。
所謂有一就會有二,有二就會有三,有三就會是魚龍灣的常態。
明天一早,宋興賢帶來魚龍灣的那個旅遊團,可是完全不依靠陳天姿跟王胖子他們,就帶過來的旅遊團。
想到這裏,頓時李軒也強硬起來。
「放心吧,王哥,資金什麼的其實根本不是問題,只要我們魚龍灣的濱海旅遊確實發展起來,我想外界想過來投資的老闆數量,是絕對不會少的,到時候就算陳總他們要撤資了,我也肯定王哥你現在投的這些能夠穩賺不賠。」李軒眯着雙眼微笑道。
王胖子眼皮挑了挑,仔細的打量着李軒,他覺得,今天的李軒,似乎跟以往有些不太一樣。
準確來說,王胖子是不知道,李軒的自信究竟來自於哪裏。
王胖子半響都沒有說話,在內心中權衡利弊了很久。
沉思半響後,王胖子突然哈哈一笑,「要是魚龍灣真能夠發展起來,陳總他們自然不會撤資,有錢賺的事情,傻子才會放着不要,往外撤資啊,所以你說的這種情況,根本就不會出現。」
「不說這事了,李老弟,你最近有什麼出海計劃嗎?別忘了遠洋捕撈可才是你的主業啊,最近我們火龍酒店急需要各種上檔次的珍稀食材,特別是那些深海奇珍,你可得快點出海給我拖一船回來。」王胖子直接轉移話題,臉上表情也變得笑呵呵起來。
李軒心底暗笑,果然,跟自己分析的情況一樣,現在這種情況,是王胖子更加不敢真跟自己翻臉。
「有準備出海了,就這幾天功夫就出去,不過最近王哥你就不用指望我了,我這次準備出遠海。」李軒道。
王胖子一愣,「多遠?」
李軒微微笑了笑,然後輕飄飄吐出三個字,「北大洋。」
王胖子再次一愣,緊接着就是一陣興奮,「你要去北極圈?」
北極圈,不知道的人以為那裏僅僅是冰雪覆蓋、未染纖塵的一片淨土。
然而真正懂的人,則都明白,北極圈的漁業資源十分豐富,是眾多北冰洋沿岸國以及泛北極地區眾多國家的漁業資源必爭之地。
特別是全球變暖之後,北冰洋的冰川開始融化,純淨野生海洋生物在溫暖的雪水裏數不勝數。
這點,從北極熊領地內,各種讓人垂涎欲滴的深海海產,價格遠遠比世界其它地方便宜許多就可見一斑。
我國其實也是次北極國家,北極圈的漁業資源,不可能不爭。
李軒點了點頭,說道:「北極海域的情況非常適合我們這些漁民,它除了各沿岸國兩百海里的專屬經濟區之外,就是屬於大家共有的國際公海,整個北冰洋的公海十分廣闊,是一片浩瀚的冰封海洋,總面積有將近三百萬萬平方公里的面積,整個公海面積差不多有我國面積的三分之一那麼大。」
王胖子點點頭,「你應該還沒去過北大洋吧?我雖然也沒去過,但我有那邊非常詳細的資料,可以跟你仔細的說一說。」
「哦?」這點倒輪到李軒驚訝了。
王胖子神秘一笑,然後道:「北極圈雖然大,但漁業密度是有詫異的,又的地方魚很多,有的地方,完全就是一片大海荒漠,這其中以巴倫支海的漁業分佈密度最大,漁業最發達!」
李軒笑了笑,「這應該是全世界每一個干遠洋捕撈的漁民都知道的消息吧,北極海域的商捕魚類種群數量以白令海、挪威海和巴倫支海最多,北極海域以及周邊鄰海商捕魚類的種群數量情況,也以白令海峽、挪威海和巴倫支海最為豐富,目前,整個北極圈的漁業捕撈現狀,也以巴倫支海的漁業潛力開發力度最大,挪威海和白令海峽的漁業潛力還有待進一步開發。」
王胖子連忙擺手,「我要說的不是這些,這些,確實是公開的,大家都知道的消息。」
北極漁業的海洋捕撈品種魚蝦蟹貝都很齊全。
魚類中鱈魚資源最為豐富,品種繁多,有大西洋狹鱈、北極黑線鱈、藍鱈魚等等。
其它的多春魚、鯡魚、格陵蘭比目魚、太平洋娃魚、鮃鰈魚以及其它一些底棲魚類也很豐富。
蝦蟹類的話,各種冷水蝦,雪蟹跟其它甲殼動物類更是數不勝數。
據統計,北極魚類總產量有七百三十萬噸,佔全球總捕撈產量的百分之十。
北極甲殼類總產量三十六萬噸,佔全球總捕撈量的百分之五。
王胖子身子往李軒方向傾了傾,「我要說的是,北極海域主要分為五大海域,東北大西洋海域、東白令海海域、西白令海海域、中北大西洋海域,以及紐芬蘭和拉布拉多海,不同的海域,不同的品種資源豐富程度不一樣,綜合說來,中北大西洋海域的漁業資源最為豐富,但是你去了北極圈,一定得要去紐芬蘭海域。」
李軒挑了挑眉,「王哥,你可別坑我,先不說紐芬蘭漁場在別人的領海內,我進不去,進去了要出來也沒那麼容易,而且曾經的世界級漁場紐芬蘭漁場,現在已經衰敗了那是世人皆知。」
紐芬蘭漁場的漁業資源曾經極其豐富。
十六世紀時期,航海家們在尋找西北航道時,意外發現了紐芬蘭漁場。
當時的紐芬蘭漁場有着踩着鱈魚群的嵴背就可上岸的美名,鱈魚群的密集程度簡直令人吃驚。
據記載,十六世紀去紐芬蘭捕魚的船員捕魚根本不用漁網,只要把一個籃子放上石塊,沉入水中然後提起,就可以撈到滿滿一籃子的鱈魚。
當時的歐洲食物短缺,紐芬蘭漁場產出了數量驚人的鱈魚,拉低了歐洲魚類的價格,不僅解決了很多人的溫飽問題,也提高了當地人的生活質量。
但到了二十世紀後期,紐芬蘭漁場就迅速衰落了。
隨着漁業需求量增大,在利益的驅使下,當地漁民們開始夜以繼日地捕魚,不管晴天雨天,也不管鱈魚是否處在繁殖時期。這種過度捕魚的方式,逐漸破壞了漁場的生態。
就這樣,在利益的驅使下,紐芬蘭漁民使用大型機械化拖網漁船瘋狂作業,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紐芬蘭漁場走向了衰落,鱈魚資源已經非常稀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