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問鼎 後記

    拙作終於完稿,感慨之餘,回顧創作經歷,不得不說點什麼:我們平常人要完成一件事情,都必須要經歷一些痛苦,更何況是要完成一件出乎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燃字閣 http://m.ranzige.com當然,沒有痛苦就沒有深刻的感受。且不說孔子遭厄寫《春秋》,屈原放逐賦《離騷》。作為一個平凡人,也不會遭受那樣的痛苦,因為不可能碰到大起大落的事情。我只是想寫一部小說,一部比較好的歷史小說,於是我行動了,也寫出來了。塞萬提斯曾經把自己的作品比作是自己的孩子,這個比喻非常的恰當。當然孩子有聰明的,有愚笨的,但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幹出豐功偉績來,對於正常的人來說這個美好的願望都是會有的。那麼我誕出來的這個孩子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但願不是個畸形兒就行。因為寫書確實不是鬧着玩的,再加上我本來就沒有什麼天賦,根本不像傳說中的那些天才寫手,一兩年就能寫出一部傳世的名作,而且還能位列銷量榜首,我可不能,堅決不能,因為我確實沒有那個天賦。

    記得我小時候寫作文時,總喜歡先寫文章,然後賦詩一首。總覺得這樣才能詩文並茂,而且這個嗜好始終存在在我的寫作欲望當中。我的寫作之夢,源於父親的潛移默化和言傳身教。父親任立國,是六十年代蘭州大學中文系的畢業生,他當了一輩子的語文教師。我小時候,父親放寒暑假回到家裏,就會在一些廢舊的報紙上練習毛筆字,當時他也許沒有刻意地讓我學習或者是練習書法什麼的,可就在他的不經意間,卻對我產生了啟蒙的影響。當父親開學離開家後,我就翻閱他寫過的東西,什麼:「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烏鵲南飛無魏地,大江東去有周郎。」「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等等,我看到這些詩句就震撼到了,總覺得這些絕美的詩句確實把中華大地上的英雄人物描繪得令人心馳神往,於是就對英雄產生了無限的遐想。

    後來我參加工作後,才有時間干我喜歡的事情。記得在一個舒適的暑假裏,我獨自在學校花了幾天的時間,讀完了《三國演義》,當時掩卷沉思:書中所湧現出來的英雄人物真是可歌可泣,令人心馳神往啊!開篇詩寫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於是我也情不自禁地沉吟道:「英雄肯使等閒過,榮辱興亡感慨多;高舉酒杯澆塊壘,仰觀星斗轉陀螺;功如日月垂寰宇,人似江河逐逝波。」當時就一門心思地想:自己做不了英雄,那就去寫英雄,把自己心中所要表達的思想寫出來,借古人美酒澆自己塊壘,假前賢偉業抒自己情懷,也只能如此。

    縱觀中華古今史,除了三國時期英雄輩出之外,近百年來所湧現出來的英雄也是非常多的,尤其是抗日戰爭時期,更是英雄迭現,層出不窮,並且可歌可泣。可是這段歷史的英雄人物還不好把握,有些人物的褒貶還不好下結論,細思之後就放棄了,於是就想到了秦漢。因為這個時期湧現出來的英雄人物也是中國古代最多的,更重要的是秦始皇所創建的大秦帝國和稍後漢高祖所創建的大漢王朝,是整個封建社會第一次出現了中華帝國的輝煌時期和中國國體基本架構成型的關鍵時期。雖然以後每個朝代的政治模式都有不同,具有各自的特點,但是漢朝較多地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思想上摒棄了秦政與社會發展的不適應部分,繼承了後來歷代中國封建皇朝所遵循的基本模式,所以漢代與秦代同等重要,因為它們相隔的時間極短,所以互為一體。人們習慣上都知道秦代和漢代是兩個朝代,秦始皇和漢高祖是不同時期的兩個皇帝,可是劉邦比嬴政只小了三歲,屬於同時代的人。嬴政去世後的第三年,四十七歲的劉邦便從基層任上起兵,此後便開啟了劉邦時代,時代也將他推上了歷史的前沿舞台。

    春秋戰國之時,秦國用商鞅,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而最後領導秦國削平群雄,一統六合的就是我國歷史上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此人具有超群絕倫的帝王才智和雄才大略的英雄氣概,最後完成了帝國的統一。可是他只活了五十歲,執政近三十年,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卻是相當高的。怎麼說呢?他上承千年,下啟千年。因為他結束了春秋戰國五百年的混戰局面,完成了六國的統一,所以他是前秦歷史的終結者。但是他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確立了封建專zh主義的中央集權制,也是家天下制度的開創者,所以他開啟了兩千年的封建帝制,又是新歷史時期的起點。雖然說真正的封建專zh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的鞏固者是漢高祖,但是秦始皇的開山之功是不可磨滅的。秦國的統一就是把分裂了五百年的華邑各族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整合,但是整合得不夠徹底,帝國很快就又分裂了,諸侯再次出現了混戰,直到劉邦稱帝,真正意義上的中華帝國才形成了,所以歷史學家李開元教授稱秦漢之際是後戰國時代。這個叫法非常有道理,經過漢高祖重新整合的大漢王朝才開始出現了國家的鞏固、安定和後來的崛起與強盛。

    後戰國時代所湧現出來的領袖、謀臣、將相更是層出不窮,他們或運籌帷幄、或波譎雲詭、或縱橫開闔,其能量之大也堪稱是波瀾壯闊。況且諸侯國之間紛亂的程度和紛繁的事件幾乎不亞於春秋戰國時期。《大秦帝國》的作家孫皓暉也說:「春秋戰國的時代精神是大爭,是強勢生存。」那麼後戰國時代也同樣是大爭和強勢生存。各路英雄同樣也是爭得徹底,爭得全面,爭得驚天動地。那個時期各個國家也是人才輩出,名將如雲,謀臣如雨。於是各路英雄紛紛出現,他們復仇的烈焰迅速地燃遍了全國,以至於在三年時間裏,大秦帝國在倏忽間,就灰飛煙滅。因此中華民族的前聖先賢們和先民們再一次被時代的浪潮捲入了一場無情且又規模巨大的爭霸戰爭中,從而使洪波洶湧,大浪淘沙,昏聵的庸主被無情地淘汰,真正的英雄則跨海而來,脫穎而出,從而繪製出了後戰國時代整個社會群英薈萃的歷史長卷,也為中華文明的歷史輝煌再一次譜寫了絢麗的篇章。

    後戰國時代,劉邦最為傑出,可謂是那個時代最為耀眼的啟明星。他起初以一介亭長,斬蛇起義,而後義無反顧地投入了起義者的潮流,後來與項羽聯手,兩路出擊,展開了對秦國的大規模戰爭,最後首先進入了關中,成功地摘取了關中王的桂冠,這為他後來打敗項羽,創建延續四百年之久的大漢王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在那個時期的英雄身後就留下了一連串家喻戶曉的傳奇故事和聚訟紛紜的千古之謎。正是由於以上諸多因素,才真正激發了我要完成這部歷史小說的初衷所在。那麼要將如此震鑠古今的歷史傳奇要用小說的形式展現出來,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這一時期的史料又太過簡短,所以給創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前賢胡適也說:「楚漢與隋唐太短了,若不靠想像力來添加材料,也不能做成熱鬧的故事。」言下之意,就是要靠添加材料來完成創作。

    添加材料就要靠想像,即虛構情節。作品和歷史典籍不同,歷史典籍是前賢已經撰定的著作,是不容篡改的,研究歷史是歷史學家的事情,而作品則是創作者的事情。只要它合乎科學的邏輯思維和創作的藝術規律,作品中根據作者的個人情感與認知來虛構情節也是十分重要的。傅騰霄所著《小說技巧》,第六章第二節,第一段最後一句說:「文藝家的藝術想像力,可以看成是其藝術才能高低的試金石。」寫這部作品,怎樣來添加材料?有些材料能不能添加?如果碰到歷史學家考證怎麼辦?他們會說這個故事不存在,那個事情根本就沒有,遇到這樣的事情確實很尷尬。不要說這部作品,就是名著《三國演義》,也有人說:「拘泥歷史的故事太嚴,而想像力太少,創造力太單薄。」當然這個話今天看來還是不夠確切的。

    歷史小說不同於其他的小說,它是以真實的歷史事件為基礎,再結合故事情節,發揮想像,拓展添加內容,力求做到一切要符合創作的要求和規律,而不是想當然的胡編亂造。一部有價值的歷史小說不光是作者對這段歷史的情感再現,更是情感的升華。歷史小說中最難寫的就是對歷史人物的把握和評價,既不能歪曲歷史人物,也不能老套式地照抄照搬原型人物形象,而是對原型形象有新的創造,即作者新的獨到的見解。做到這些確實是難上加難,尤其是對人物「度」的把握。再加上這一時期的歷史資料又非常少,除了《史記》《漢書》傳記之外,就很難找到其他的史料了,所以創作起來非常困難。

    這裏舉一例,就是我在創作之初,有一個人物曾與父親發生過爭執,這個人物就是孟姜女。中國人都知道這個人物:她是勞動人民的代表,是與強大的統治階級誓死抗爭的渺小人物,但她聲名顯赫,鐵骨錚錚。她的事跡就是哭倒長城,對統治階級暴力磨民的無情控訴和鞭撻。長城(gretll)是中國人的傑作,它位於中國北方地區,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自人類文明以來最巨大的單一建築物。它凝固、堅強、團結、沉穩、自衛,中國人曾經依靠它抵禦過無數次外敵的入侵,因此長城又是愛國的象徵,也是中華民族堅決抵禦外來入侵的精神象徵。

    在今天看來控訴它確實是不合時宜,但它的確是有秦一代最偉大的工程,其目的和作用就是為了抵禦外族入侵。這就不能只把秦始皇當作磨民的暴君這麼簡單來看待,不是他統一六國,建立強大的大秦帝國,從而使中華民族在黃河和長江流域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下來,就不會有今天偉大的中國。剛開始創作時,我就已經把孟姜女寫進了作品,可是父親看到後就不同意有這個人物的出現,況且孟姜女也不是秦代的人。我認為:孟姜女的故事早已深深地紮根於中國人的腦海中了,它就是秦始皇磨民的產物,這個人物一定要出現在作品當中。這就要求如何把握這個度,既要表現故事的強烈愛憎,又要表現出二人的狹隘和偉大:偉大的始皇帝眼中只有偉大的功勳,但他看不到下層勞動人民的付出和犧牲,而美麗剛烈的孟姜女眼中只有對個人愛情的忠貞不渝和誓死捍衛,而看不到偉大的秦始皇創建一個偉大國家的意義何在。平心而論,他們都是英雄,都是我心目中真正要歌頌的人物,所以我還是堅持把她寫了進去。而秦國的滅亡幾乎與偉大的秦始皇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這個我已經在作品中詳細地加以展現,請讀者朋友閱讀時慢慢體會。

    其餘作品中主要的人物,都是真實存在的。作品中作者虛構的情節就是為了小說的需要而出現,我也汲取了《三國演義》的創作經驗,在大的歷史前提之下,又發揮個人的想像力,虛構出了一些合乎邏輯的情節,這些情節雖然沒有記載,但也許在歷史上發生過。我雖然沒有「精騖八極,心游萬仞。」「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的奇思妙想,但也能像愛倫坡構思《瑪麗?羅熱的怪事》靈感的十分之一,也就算是萬幸了。其餘的章節,也大多帶有真假參半,虛實結合,以假亂真的撰述。但事事有出入,絕不作無稽之談和胡扯之文,也希望不要將那些真正學習歷史的人引入歧途為盼。

    前賢胡適從的角度分析《三國演義》,說這部書仍舊只可算是一部很有實力的通俗歷史講義,不能算是一部有價值的書。其原因有二:一、《三國演義》拘泥歷史的故事太嚴,而想像力太少,創造力太單薄;二、《三國演義》的作者,修改者,最後的寫定者,都是平凡的陋儒,不是有天才的家,也不是高超的思想家。可是他最後卻說:「話雖如此,然而《三國演義》確實是一部絕好的通俗歷史,在幾千年的通俗教育史上,沒有一部書能比得上他的魔力。」言下之意,就是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它就是唯一,可見肯定之鏗鏘。不過老先生還是把這部小說說成了歷史。如果按西方人的小說觀點,《三國演義》就是一部歷史著作,算不上是小說。既然這樣的一部名著,都會有這樣大的爭論,更何況我連一個平凡的「陋儒」都算不上的一個小學美術老師寫的作品呢?所以我們一定要給作品留下創作的空間,沒有虛構就沒有藝術,就請大家原諒我的「胡編亂造」吧。


    也就是說歷史小說有它遵循的創作規律,所以書中的大的事件及故事主線都是按照編年體的順序,把這個單一簡短的歷史故事按照小說的創作規律編寫出了許多繁雜激烈的歷史衝突故事,把它們串聯在了一起。當然寫書的目的也不僅是為了編故事,也是為了塑造英雄,呼喚英雄。我懇切地希望,讓我們從書中感受到:兩千年前的那個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鐵血剛性時代,是一個戰天鬥地的英雄樂觀主義時代。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當下,中國依然需要的是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中國依然需要的是那個時代鐵骨錚錚的仁人志士和積極進取的抗爭精神。因此迫切地呼喚有新的英雄能夠再次出現,從而完成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迎接台灣的回歸,這也是我的心愿了。

    我的具體創作過程是這樣的:從一九九七年開始構思本作品,得到了父親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從qu購文獻資料:《史記》《漢書》《楚漢春秋》《西漢演義》《秦漢演義》《秦始皇傳》《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漢高帝大傳》《漢代長安詞典》《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中國名勝詞典》《中國歷史地圖集》等書開始就花了四五年的時間,正式動筆是從二零零一年開始,二零零八年完成手寫書稿。為了便於修改,又讓胞姐任曉娥女士將幾十萬字的手稿全部敲在電腦上,然後數易其稿,直至2017年全書創作完成,當初的書名叫《百二秦關》。在此期間,父母都已經生病了,本來是想要父親的老朋友為我的書寫序,可是此時的他們都已經病入膏肓,並且一個個駕鶴西去,這個遺憾是我始料未及的。

    父親是一九六五年畢業於蘭州大學中文系,他和劉滿、王家達、王森、雷達學是同班同學。劉滿老師著有《河隴歷史地理研究》一書。王家達是甘肅的老作家,他的小說集《清凌凌的黃河水》是父親經常翻閱並讚美的作品。王森著有《語言散論》一書。雷達是我國著名的評論家、作家。我聽說這些人都是父親的同窗好友,他們還經常聯繫,心裏很高興,總想有他們在,我就不怕不成功。那是二零一六年的五一,我放假回到家裏,把整理的一部分書稿讓父親拿給王家達老師看。可是後來一直沒有消息,大概到了「六?一」前後,我催父親向王老打個電話,問一下情況。父親就打了電話。王老從電話中用很濃的蘭州方言說:「老任,我看了任宏的書稿,他可是得到了你的家傳啊,文筆不錯,頗有三國之風,戰爭的場面寫得很有特色,傳統與真實相結合。讓他好好寫,我看了他的目錄,篇目很長,這樣大部頭作品現在也很少見的!你一定要多加鼓勵和支持,讓他完成創作。將來若要出版,再找個內行人寫個序會更好些。」父親就趁機說:「你是大作家,任宏的意思就是要你寫序呢!」王老笑着說:「我對歷史小說是外行啊!老雷是專門搞評論的,你還是讓他寫吧?他的威力可大着呢!」隨後二人又說了一些別的事情。他們的這次談話對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後來我回去上班,可時間不長,父親就從電話中說王老已經去世了,好像是六月十日的事情。當時我很震驚,心想他老人家好好的,怎麼就突然去世了,父親也惋惜了很長一段時間。王老前面提到了老雷,就是雷達學,又名雷達,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員,中國小說學會會長、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論批評委員會副主任、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多屆茅盾獎、魯迅獎評委,兼任蘭州大學院中國現當代專業博士生導師。我曾經讓父親將我的書稿給雷達老師看。父親說:「他比王家達的名氣還要大,怎麼會看上你的作品呢?」可是我非要父親聯繫雷達老師。父親拗不過我,就答應了。

    在此期間,父親的另一位好友劉滿老師經常來我家,他們一見面就談天說地,討論文章,回憶從前,也討論《河隴歷史地理研究》一書。有一次劉老師來我家時,拿着兩本《南渡北歸》的「南渡」上下冊,因為他已經生病,書多了拿不動,所以只拿了兩本,說另外兩本「北歸」上下冊下次拿上,還說書寫得很好,要讓我父親看。我就趁此機會,從手機里找到了我的書稿就讓劉老師過目。劉老師大概看了半個多小時,就很驚訝地說:「你真了得,寫這樣大部頭的作品,讓我很佩服!我現在寫歷史方面的東西,小說方面不如你和你爸,你還是讓你老爸看吧?」我說:「他已經看過了,現在就輪着您看了。」劉老師就真誠地說:「我不會玩手機,眼睛也不行。」我說:「我給你下載個微信,用起來挺方便的。」就試着給劉老師下載了一個微信,然後又發了書稿。他說他慢慢看。這時我和他還討論了「蕭關」的事情。

    他在《河隴歷史地理研究》一書中,說秦國的蕭關在固原東南。我說:「不對,秦國的蕭關應該在慶陽環縣!」他的理由是有史料能證明最早的蕭關就在固原東南。我出於禮貌,再沒有反駁,表面上也同意了他的看法。因為我的作品中也寫了蕭關。先秦和秦國統一前,秦國的長城根本沒有經過固原東南,而是從固原西北徑直向東北通向慶陽的環縣。秦築長城就是為了守邊,試想長城都沒有經過的內地,秦國人為什麼要設一道關口?這有什麼意義?打個比方,一戶人家為了防盜,就會把大門安裝得十分結實,這是合情合理的,如果遠離了大門,在院子中間設一道防線,這對防盜能有什麼意義?秦國統一後,隨着蒙恬將軍的北伐,秦國的邊界線大大地北移,一直延伸到黃河「幾」字形外側的大陰山下,又築起了新的長城,著名的高闕關就建在了那裏,真正是拓地千里。而固原東南的蕭關就是在後來楚漢相爭時,中國人無力關注到北方,匈奴人才對關內步步緊逼,北方的許多土地因此再次失去,匈奴人就打破了秦帝國時候的北部長城防線,還越過了先秦時秦國的老長城防線。後來漢朝為了抵禦異族人入侵,才在即今固原東南建立了關口,是為漢蕭關,還有後來宋朝建立的宋蕭關。而打破秦國北部局面的,就是在西漢全盛時,漢朝的疆域再次向外擴張:它西至大宛,西北到新西北利亞,東北到庫頁島,領土又擴大了秦帝國時的兩倍,那時的關口也失去了作用,所以關口是隨着國家版圖的大小而改變的。劉老研究這些很不容易,從學術上講我是非常尊重他的看法的。

    後來萬萬沒有想到:就在二零一七年的春節前夕,我回家過年時,老爸卻突然說:「劉滿老師已經病逝了。」我當是很感意外,怎麼好好的一個人,說沒就沒了?父親這才說是劉老師的病很重。此後他常埋怨說:「老劉應該用保守治療的,不應該動手術、做化療,如果吃吃中藥,也許現在還好着呢……唉!」

    此後父親就向雷達老師打電話說了我的事,雷老師聽說我在寫歷史小說,也很驚奇,就讓父親發書稿給他。我得到此消息,大喜過望,就把全部的書稿用電子版的形式發給了父親,父親又轉發給了雷老師。那是2018年的春節放假期間,我信心滿滿,同時也忐忑不安。心想:雷老師可不是一般的人,若是他看不上眼怎麼辦?快要開學的時候,雷老師給父親打來了電話,那天我也在家裏。因為父母都生病,我一個假期都守在家裏。雷老師在電話上說:「我讀了一部分,感到非常意外啊,兩千年前的故事,浩如煙海的史料,不是認真的研究和對待,怎麼能夠再現歷史的尊容?近百萬言著述,不是經年累月的書寫和煎熬,如何能成此書?老任,我問你,第二百零六章中的三首《彩雲閣》詩,是任宏寫的還是他引用古人的詩作?」父親說:「是任宏寫的。」雷老師說:「我以為是引用的古人詩作,在網上搜了老半天也搜不到,看不出是出自任宏之手啊!這三首詩寫得十分典雅,且意境恢宏雄奇(後來我在書中特意說明了)。還有開篇和結尾的那兩首,都寫得不錯,讓我很感震驚啊!另外,我記憶很深刻的第八十八章,『反沛縣曹參奪關』,這章語言乾脆利落,文風酷似讀三國中『關雲長千里走單騎』。如此奇文,令人大感意外啊!老任,這本小說完全可以出版的,我願意寫一篇推薦文,但不是序,因為我不是專門研究秦漢歷史的專家。」父親趕緊在電話上表示了感謝的話。我聽到了雷老師說的這些肯定的話語,頓時感到十分的欣慰。此後就抓緊時間修改,爭取早日完成。可是非常不幸的是,我們開學後才一個月時間,大概是4月初,雷達老師突然在首都去世了,這個消息對父親的打擊很大,因為他的老友此時一個一個地離開了,這時再加上我母親也生病住院,父親的心臟病也不時地發作,並且多次住進了醫院。

    在那段時間裏,我也是心力憔悴,似乎整天都在醫院裏待着。我在焦慮之餘,思前想後,沒有了前輩的指引,不知該怎麼辦?後來我就將作品先發表在了縱橫中文網上,這樣小說就算是面世了,從此就一章章地整理出來連續發表。後來還有朋友告訴我,說我的作品太傳統了,應該改成穿越文,還出主意說:作品完全可以將「我」設為主人翁,然後在一次偶然的「事故」中讓腦死亡,或者得了某種精神疾病,讓他穿越到秦代,變成大名鼎鼎的張子房,將秦始皇刺殺了,然後輔佐有為民思想的劉邦建功立業。還可以穿越到現代,變成某位刺殺國王的蜘蛛俠,行俠仗義,最後輔佐某一位未來的中國領袖統一了地球。這樣古今交錯地寫,才能發人深省,又能博得眼球。我就此事考慮了三天三夜,總覺得荒唐可笑,心想雖然現在的傳統處處受到打壓,甚至被無情地否定,一切都要變得離奇古怪,荒誕無稽,才能引起關注。但歷史文是不允許篡改的,那種怪誕搞笑的歷史敘事,大多數人是不能接受的,中國人對歷史的敘事情懷是滲透在骨子裏的,我相信未來的中國一定會有大批的民族精英會把我們好的東西繼續發揚光大下去,所以我的作品還是很傳統的歷史敘事文。

    就在父母親最後的一段時間裏,記得有一次,父親的另一位老友王森老師來醫院看望父親,說他的新書已經出版了,還特意給父親拿了一本,就是《語言散論》。我準備讓王老師再看看我的書稿,可是此時隨着父母的病情在加重,我就沒有機會再去找王森老師了,而是整天在醫院裏。沒有想到,就在那個暑假,我的母親因為病重,醫治無效,先於父親離開了我們。二十三天後,父親也走了。在那段時間裏,我似乎感到眼前的燈全部熄滅了,心裏頓時充滿了失望和遺憾。父親知道我的心事,擔心我今後找不到「門路」,在臨終的前幾天,在病床上對我說:「甘肅有個叫楊光祖的評論家,這個人很厲害的,你一定要找他寫個序文!」我雖然記住了父親的話,但茫茫人海中,不知從哪裏去找他,此事就永遠地擱置了起來。

    後來我又聯繫到了華夏長鴻集團的出書策劃人,他看了我的書稿,力主出版,並且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和支持。我說還得找個名人寫序。他說找名人得花錢,沒有必要,讀者讀的是小說,並不是序文,我們出版社的編輯也可以寫序文。我覺得他說的非常有道理,後來經過仔細的琢磨,就答應他出版,然後就簽了合同,委託新加坡的環球出版社出版。為此,我在這裏非常感謝華夏長鴻集團和具體負責出版的編輯,他們也是我人生路上的重要貴人。我的話也說完了,就算是此書的後記吧,到此為止。書成有感:

    問鼎英雄事縱橫,悲歡生死淚澆成。

    銷鋒鑄鐻號皇帝,開北屯南失錦城。

    野草荒沙埋戰骨,英雄幽女忍哭聲。

    書生有感興亡事,故作斯文隱甲兵。



後記  
相關:    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獵場  我怎麼還活着?  巴塞麗莎的復國日記  奧術征程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英雄問鼎後記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英雄問鼎"
360搜"英雄問鼎"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7s 3.96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