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讓周邊文明略鬆一口氣的是,這個艦隊並沒有什麼太過於敵對、惡意的表現,對周邊的文明很大程度上都釋放了善意,並沒有找到那個文明玩一把殺雞駭猴的意思。
但是饒是如此,絕大多數的文明,還是瞬間就展現出了拉攏和孝敬的姿態,自覺主動的對地球艦隊開始了上供,以此尋求庇護和善意。
對這些文明來說,地球文明艦隊畢竟是一個非常專業、非常強大的星際戰艦編隊啊,這樣的力量,既然人家來了,你不自覺自動地提供給養、經費,這麼不上道,你是想要人家主動動手啊?想死啊你!
不過地球文明的艦隊終究是作戰艦隊,物品上船都有着嚴格的控制措施,為了避免被某些別有用心的文明鑽了空子,所以除了接收了當地文明奉上的一些高純度的飛船航行燃料、一些檢查比較方便的高能寶石、特種合金、稀有元素材料之外,最終被收入到飛船貨艙之中的東西,就只有一些有特殊價值的植物種子、動物胚胎、受精卵等被嚴格密封起來的物品。
除了這些實物物產之外,地球艦隊就只接收技術材料和地球本土所需的各種隕石星海內幕格局信息了。
為了更好的融入到這片文明生態之中,地球文明也是很好的適應了本地的規則,一邊完成自己收集情報的任務,一邊也根據從各個文明之中接收到的禮物輕重的情況,偶爾替某個文明站站台,表示一些支持的態度,除此之外,更多的態度就完全沒有了。
至於提某個文明火中取粟,給人家打仗什麼的,地球艦隊只有一個表示:你們真的是想多了!
地球文明現階段,根本就沒有在隕石星海之中大動干戈的計劃。
畢竟,在地球本土周邊的環境之中,現階段地球文明依舊還有着相當廣闊的發展空間,既然戰略大後方還有着深入挖掘的潛力,還有着廣闊的發展前景,地球文明暫時間就還不想過快的介入到隕石星海的文明競爭生態之中。
對於地球這樣的,有着自身的全產業體系的,可以近乎無限量的發展自己的勢力的文明來說,它每成長壯大一天的時間,整個文明的實力就會獲得一點增長,文明的整體力量就會隨之而壯大一分,在有着足夠的發展空間的時候,地球文明完全沒有到隕石星海之中趟渾水的意思,更不要說是為別的文明蹚渾水了。
地球文明之所以在隕石星海之中安插一支作戰力量,不過是要在隕石星海之中保持自己的存在,以做到隨時了解這裏的格局罷了,除此之外,並不會將過多的精力投入到這片時空之中。
而在地球的本土之上,地球文明全力經營的文明基本盤,其發展的勢頭也可謂是如火如荼,無比的興旺,無論是從人口數量、文明控制疆域、還是超光速飛船的生產建造速度來說,都有了長足的進展。
2360年,地球文明在以太陽係為核心,方圓三十光年的六個恆星系中,已經掌握了十個之多的外星移民星球,地球各星球人口總數,已經有了2500億左右的規模。
在已經成功建成的大規模的,擁有多達上百艘超光速移民飛船,並且每年其飛船數量都還在持續增長之中的龐大星際移民飛船船隊的傾力支持之下,地球本土星球,每年都在以着超過七八億人口的數量,朝着外太空進行大規模的星際移民。
如此龐大數量的移民人口,使得各個移民星上,每年光是外來移民人口數量的增長速度,就多達上億的人口,再加上本土人口的不斷繁衍,十多年的時間之中,每一個移民星球上的人口數量都已經達到了七八十億的人口規模。
在星際文明時代,如此數量的人口規模,已經足以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分工體系了,所以在逐步的發展之中,這些移民星球除了依舊在完成一定規模的智力外包分工任務之外,也各自逐步打造出了各自的產業分工體系,在往來於各個星球之間的超光速貨運飛船的鏈接之下,已經足以為整個地球文明的全套產業體系形成新的支撐,進一步的細化整個文明的產業分工體系了。
至少在地球文明本部的支撐之下,這十個移民星球都已經完全具備了滿足自身人口的各項基礎生存資源的生產之外,還各自涉足到了一定程度的超光速飛船製造體系的工業化生產,在完成了在本土進行超光速飛船的全面檢修、維修基地的建設之後,還都各自具備了一部分的飛船生產建造產業的建設,足以為本土飛船建造體系承擔一部分實體物資的建造任務了。
經過數百年時間的持續發展,現如今地球文明的科技水平可謂是有了長足的進展,隨着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多,文明疆域的不斷拓展,分支生產基地的不斷開拓,還有各種智能機械的不斷投入使用,外加上隨着地球文明修行生態的不斷健全和完善,地球文明的整體生產力,可謂是已經邁入了一個新的台階。
地球本部太陽系核心區域,雖然因為這些年來,一直持續不斷地對外大規模輸出移民人口,整體人口數量持續呈下降趨勢,但是一方面是因為人均生產力水平有了長足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外包了相當一部分的腦力勞動的任務分工,以至於地球文明核心圈的生產力不單單沒有隨着人口數量的不斷降低而降低,反倒是逆勢增長,大大的增長了一大截。
在2365年,經過一再更改設計,規模擴大了好幾倍,整體超光速飛船生產製造能力相較於最初計劃已經提升了3倍之多的超光速飛船生產線,也終於是在以月球為核心的太陽系工業生產集群之中誕生了出來。
毫無疑問,這雖然是地球文明有史以來的第一條超光速飛船生產流水線,但它卻絕對不是最後的一條。
事實上地球文明在完成這第一條飛船流水線的生產安裝之後,隨即就已經展開了對第二條飛船流水線的研發生產計劃的擬定工作,進度可謂是發展的飛快。
且不說這第二條未來建成之後的超光速飛船生產線,未來在建成之後會有着何等龐大的飛船生產能力,即便是現有的已經建成的這條生產線的生產水平,就已經足以讓地球文明的整體飛船生產規模有了數倍之上的翻番。
現如今在這條成型的飛船生產線的支撐之下,地球的全套生產體系全力支持之下,每十年之中可以竣工的超光速飛船的數量,就已經達到了五十條之多的生產規模,而且這些飛船的種類還是可以調整的,最多可以生產五種型號的超光速飛船,用於平衡整個地球文明對不同飛船類型的供應需求。
可以說,隨着地球文明傾力打造了上百年之久的這第一條超光速飛船流水生產線的正式投入運營,地球文明生產超光速飛船的能力,可謂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十年五十艘不同類型的超光速飛船的生產能力,即便是對於地球文明這樣的奢侈無比的文明來說,也已經是足足夠用了,這些不同型號的飛船,或是超高光速客運、或是大規模星際移民,或是作為進攻抑或防守之用的軍用飛船,或是超大規模的貨運需求,飛船體量從數百米直到數千米,每一艘的存在都能極大地發揮出促進文明生產力的作用。
而各種不同型號、不同類型的超光速飛船的大規模投入運用,對於整個地球文明而言,卻不啻於是將整個地球文明的不同星球完全連接在了一起,讓各個星球之間形成了一個快速流動的有機整體,各種人力物力有機配置,使得2500億之多的地球文明人口,可以形成更加完美協作的生產分工,最大化的優化了地球文明的生產力水平。
這樣的效果絕對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而是一種可謂是改天換地的變化,整個地球十多顆星球的生產力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有了便利無比的各種超光速飛船在中間進行有效的串聯,幾乎就相當於是存在於同一顆星球之上了,雖說因為飛船的飛行速度達不到數十倍以上的超光速飛行狀態,讓各種物資在星球之間的流動有着數年時間的延遲狀態,但是,這對於星際文明的發展來說,卻已經是一種近乎於完美的狀態了。
在這種近乎於完全一體化格局的文明狀態之下,各星球之間的人力物力,可以說已經是最大的話的形成流通,各星球之間的生產力近乎於完全連接在了一起,這對於一個星際時代的文明來說意味着什麼,那完全是不言而喻的。
這意味着一個文明不單單是具備了近乎有無限的生存空間,而且還有效的規避了生存空間過大所造成的種種文明弊病。
就像是在之前地球文明不具備如此強大的超光速生產能力之前,一方面地球文明受制於飛船數量,不敢過於奔放的拓展文明空間,在將地球文明的拓展範圍擴張到了30光年的極限狀態之後,就停止了向外部進行更進一步拓展的步伐。
這是因為,受限於地球文明出產的超光速飛船的飛行速度,還有地球文明所擁有的飛船數量,30光年的星際空間距離,就已經是地球文明所能夠掌握的最大限度距離了,移民距離一旦超過了30光年,地球文明新開拓的移民星,其與地球文明之間的物質聯繫,就將會受到時空隔離的巨大影響,不單單新的移民星球未來難以融入到地球文明整體產業分工格局之中,而且久而久之,還有可能會產生分離趨向,這對於地球文明的未來發展,無疑是非常有負面影響的。
事實上不只是移民星距離受到限制,這些年中,新的移民行的產業移植的速度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多年的移民和移民人口數量的增長,讓每一個移民星上的人口數量都有了極大程度的豐富,按照理論上來說,如此規模的人口,完全可以支撐起一大批高端產業的成長和壯大,從而在新的移民星上創造出巨大的財富出來。
但是在這些移民星上,這樣的現實並沒有誕生,而是數十億的人口,始終都是處於在產業鏈的低端徘徊的狀態,除了解決了各星球上的衣食住行的初步問題之外,更高端的涉及到飛船生產的各種產業環節,都是被限制發展的,富餘的人口資源,也只是被用於地球本部各種智能外包任務的開發工作之上,新的實體化的發展速度,始終是受到了人為的限制。
之所以如此,究其根本,也是因為受到了地球文明所擁有的飛船數量,以及飛船的飛行效率的雙重影響的緣故。
飛船數量不多,飛船的飛行效率不高,這自然導致了眾多移民星球和地球之間的聯繫困難,除了一趟趟的移民人口之外,地球與移民星之間的物質交流問題始終是一個大障礙,並不能滿足實際的需求,從星球的角度上來說,這種量級的物質交流,和沒有的區別也並不是很大。
這樣的情況短時間內或許不是個問題,但是一旦時間拉長到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尺度之後,種種影響文明凝聚力的問題必然將層出不窮的冒出來。
正是為了避免文明之間的撕裂,所以地球政府在向新的移民星上進行產業移植的問題上,始終都是保持着極大的克制和約束的,這樣一來,即便是新的移民星想要保持相對獨立的狀態,但是受限於產業缺陷的問題,也將註定無功而返,成不了什麼氣候。
(未完待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5s 3.963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