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和孫元化等人一通試射,決定火炮射程的幾個關鍵因素是被他們給摸透了。
炮管長度和火炮口徑的比例這是最為關鍵的一個因素,可以說,這個比值或者說倍數越大火炮的射程就越遠。
膛線則能一定程度的增加火炮射程,這個增加的射程雖然不是無限的,但是現有條件下,刻制膛線卻是最佳的選擇。
因為這會兒還做不出太長的炮管,而火炮的口徑又不能太小了,火炮的口徑小了,炮彈就會隨之變小,在這個炮彈殺傷力基本靠自重去砸的年代,將炮彈變小顯然有點捨本逐末了。
也就是說,光用增加炮管長度或者減小火炮口徑的方法來增加火炮射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至少在這年頭是不可取的。
因為這年頭炮彈不能做太小,而想要增加火炮的射程就必須把炮管加長,而炮管越長加工難度就越大,炮管長度超過一丈基本就沒法量產了。
所以,泰昌選擇的是以刻制膛線為主的方法來增加火炮射程。
這個刻制膛線相對來說的確簡單的多。
不過,這會兒刻制膛線也不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因為他們試製樣品的時候是用人力來拉動鉸刀刻制膛線的。
這種方法做個一兩門出來試試還可以,要是批量生產的話肯定不行。
畢竟人力輸出不是均衡的,甚至一個人拉動鉸刀的速度都不可能一成不變。
也就是說,如果用人力拉動鉸刀來刻制膛線,很有可能每門火炮的膛線都不一樣。
這樣批量生產可不行,膛線可是影響射程的,膛線不一樣,射程肯定會有一定的出入。
也就是說,如果用人力拉動鉸刀來刻制膛線,很有可能一千門五百斤的雷神炮便會有一千種射程,射程差距最大可能會達到幾丈甚至幾十丈。
這樣做出來的火炮還有什麼準頭可言?
操控火炮的炮手遇到這種批量生產的火炮估計都要神經了!
所以,拉動鉸刀刻制膛線這個工序還必須用蒸汽機來執行,這樣才能保證刻制出來的膛線一模一樣。
這就存在一個問題了,如果用蒸汽機來拉動刻制膛線的鉸刀,蒸汽機就必須跟着刻制膛線的鉸刀一起移動。
蒸汽機一動,輸送蒸汽的管路也必須跟着一起動。
問題,這會兒輸送蒸汽的官道全是銅管,蒸汽機一動,這些銅管不直接裂開了?
這個問題倒不是沒辦法解決。
辦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做厚一點的橡膠軟管來連接。
只要用那種做密封圈的耐高溫橡膠做一根軟管連接到蒸汽機上,那麼這台蒸汽機工作的時候也能在一定範圍內移動。
這方法雖然簡單,卻需要消耗很多珍貴的橡膠。
要知道,一個密封圈根本就用不到多少橡膠,而一根幾尺長甚至是一丈長的橡膠軟管消耗的橡膠就比較的恐怖了。
這會兒瓊州府那邊還沒辦法產出橡膠呢,他們唯一的橡膠來源就是西班牙人每年從美洲運來的一萬桶生橡膠。
一萬桶橡膠聽起來好像很多,如果用來做這種橡膠軟管那就不多了,因為一桶生橡膠也做不了幾根這樣的橡膠軟管啊!
好在這種拉膛床並不需要做太多台,有個兩台也就差不多了。
因為拉膛線的效率相當高,一台床子一天拉一百根炮管的膛線都沒問題,而這會兒鑄炮廠那邊一天是不可能產出兩百門火炮的。
畢懋康和王徵等人聽聞泰昌要把珍貴的橡膠這麼用,着實肉疼的不行了。
不過,他們還是按泰昌的要求把橡膠軟管給做出來了。
而且,他們還根據泰昌的要求的拉膛床改進了一下。
這天,畢懋康和王徵等人又把泰昌請到了蒸汽機廠。
拉膛床他們已經做好了,而且做的相當的漂亮,泰昌要求改進的地方他們也改好了。
比如,固定炮管的方式。
原來炮管是一端固定的,因為車床也就能夾住炮管的一端。
這樣固定的話,炮管轉起來的時候其實有點甩動,拉出來的膛線效果肯定不是很好。
他們直接在另一端加了幾個軸承作為支撐,撐住了炮管的另一端。
這樣炮管就不會甩動了,而且軸承也不會阻礙炮管的轉動。
還有就是拉膛線的鉸刀,原本也是一端固定的,拉膛線的時候難免會有晃動,這樣刻制出來的膛線肯定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他們也改成了兩端固定。
這個就比較的複雜了,因為鉸刀的另一端是帶動炮管轉動的大轉盤。
他們選擇的方法是直接在大轉盤中間開了個洞,在另一端增加了一個滑座和一根固定得相當牢靠的粗銅管。
這樣一來做出來的拉膛床就有點長了。
那一台給五尺長的炮管拉膛線的床子就長達一丈多。
那一台給一丈長的炮管拉膛線的床子更是長達兩丈多。
泰昌一看這兩台漂亮的大傢伙,不由連連點頭讚賞道:「嗯,做的好,就應該大膽一點,不要怕把機床做大了,只要能實現功能,做再大的機床都沒關係。」
畢懋康和王徵等人聞言卻是沒有任何興奮之色。
因為他們心疼啊,光是那根一丈多長的橡膠軟管就廢了他們大半桶橡膠!
他們還沒有這麼奢侈過呢。
不過拉膛床經過改進之後效果的確好多了,操作起來也沒那麼費事了,只需把炮管夾上去,把鉸刀固定好,然後把兩個氣閥依次打開就行了。
反正這會兒五百斤的雷神炮數量多的很,而且都需要拉膛線,泰昌直接就命人拉來了幾十根這樣的炮管測試這新做的拉膛床。
這新造的拉膛床效率也比原來用車床胡亂改造出來的床子高多了,拉起膛線來那是呲溜就是一下一根炮管就拉好了,呲溜一下又一根炮管拉好了。
泰昌看得正起勁呢,劉時有卻是突然跑過來急匆匆的道:「皇上,皇貴妃娘娘要生了!」
啊!
泰昌聞言,那是立馬撇下一切,匆匆往乾清宮奔去。
還好,這會兒皇貴妃吳婉兒才開始腹痛,離分娩最少還有一兩個時辰。
泰昌一看平時都天真活潑的吳婉兒這會兒疼得躺床上直哼哼,心裏着實焦急的不行了。
問題,這生孩子的事情他也沒辦法幫忙啊!
他正想上前安慰幾句呢,丈母娘陳氏卻是迎上來欠身道:「皇上,臣妾想跟您商量點事。」
這個時候商量什麼事?
泰昌雖然心中焦急,還是跟着丈母娘來到了門外。
陳氏猶豫了一下,還是咬了咬牙,小心的道:「皇上,不是臣妾信不過宮裏的女官啊,不過,臣妾還是覺得,請幾個民間的穩婆來更好一點,畢竟,民間的穩婆接生的次數比宮裏的女官多得多,什麼場面都見過。」
這個!
泰昌聞言,不由想起了皇子公主可怕的夭折率。
要知道,他原本是有七個兒子十個女兒的,但是,活下來的卻只有兩個兒子和三個女兒。
這夭折率也太可怕了。
那麼,皇子和公主這麼容易夭折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後世有傳聞說什麼皇宮裏面有什麼輻射,對人身體不好,這就是屁話!
有明一朝當皇帝的雖然命長的不多,但還是有的,就好比嘉靖和萬曆,那都當了四十多年的皇帝。
如果皇宮裏面真有致命的輻射,當皇帝的能活到四十歲都不容易,更何況當四十多年的皇帝。
皇子和公主之所以這麼容易夭折估計就是因為宮裏的女官經驗不足。
因為他們也就能給宮裏的嬪妃接生啊。
當皇帝的再能生,最多也就能生幾十個啊。
也就是說,這些女官一輩子最多也就有幾十次的接生經驗。
民間的穩婆就不一樣了,人家一年接生的小孩估計都不止幾十個。
至於帶小孩,那就更不用說了。
宮裏的女官那裏能有什麼帶小孩的經驗!
至於嬪妃,那也是一樣的,因為她們進宮之後基本就沒什麼機會跟外面接觸了。
這或許就是皇子和公主容易夭折的根本原因,因為大家都沒經驗啊!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8s 3.854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