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用多說嗎?肯定是吳軍那邊有陰謀啊!
智瑤察覺到魏駒做苦思冥想的舉動,搞得納悶想道:「這麼簡單的事情,誰看不出來?魏駒這是在思考吳國那邊的陰謀是什麼嗎?」
不,魏駒很搞不懂吳軍為什麼會連敗三陣,沒有那麼確定吳國是不是有陰謀。
這個純粹就是禮要崩不崩樂要壞不壞時期的一種現象,搞得一些很聰明的人思想有點混亂,可能猜出某些人想干點什麼,沒有相關的事例,不夠妖孽根本想不出到底要搞什麼。
智瑤已經大概知道吳軍的套路,無非就是用連敗三陣讓齊軍有驕縱心理,使得齊軍的將領以為自己又行了而已。
這種套路在任何時代都有玩頭,只是同一個時代相同的套路不能常用。原因當然是上當的人太多,會搞得其餘人戒心十足。
「我要不要派人去警示齊軍主將?」智瑤稍微想想就自己放棄了。
倒不是智瑤認為齊將國書不會相信。
事實上,智瑤的戰績就擺在那裏,齊國上下對智瑤有多麼忌憚就代表會多麼相信智瑤的判斷。
再則,當前晉國與齊國在抵禦吳國北上方面算是同盟,再有智瑤表現出來的軍事能力,國書哪怕覺得智瑤有所意圖,還是會願意相信智瑤對吳軍有所陰謀的警示。
智瑤想看一看吳國那邊對一些計謀的使用方式,同時也想知道齊軍會有怎麼樣的應對。
畢竟,打生打死的會是吳人和齊人,作為晉人的智瑤着什麼急,是吧?
別說智氏接下來還會繼續圖謀齊國的半壁江山,智瑤在「艾陵之戰」期間沒有對齊軍使什麼絆子就算很不錯了。
這一戰,無論是吳軍還是齊軍獲勝,對晉國皆有好處。
智瑤已經派人去聯絡狐解和鍾全,同時派人前往「譚」地對智氏的部隊下達命令,不出意外兩支晉軍會在十天左右抵達「艾陵」附近了?
「走罷。」智瑤發現有兩支部隊在朝這個方向靠近。
那兩支部隊分別來自吳軍和齊軍,規模分別為兩千和三千。
齊軍將校知道沒有打出旗號的第四方是誰,他們是發現吳軍的舉動才出兵,為的是向智瑤和魏駒示好。
第四方?正在交戰的軍隊來自吳國、齊國和魯國,第四方說的就是智瑤和魏駒這一股人馬。
因為沒有能夠辨別的旗號,吳軍那邊倒是能夠從戰袍顏色辨認來自晉國,只是不知道這一支數量不多的晉軍由誰擔任主將。
智瑤和魏駒才不會留在原地等不明意圖的任何軍隊過來,他們利用人數不多優勢很快就消失在山林之間,倒是吳軍和齊軍又小小地打了一場,結果是吳軍主動撤退平息交戰。
吳軍這邊。
夫差已經得知有一股晉軍出現在交戰範圍之內,只是那一支晉軍沒有打出旗號,很難得知主將是誰。
「不足千人之數?」夫差有點無法理解這麼些晉軍出現在戰場有什麼用。
正在交戰的吳軍和齊軍各有十萬左右的人,除非那些都是晉地的超人,要不然不足千人還真不頂什麼用。
胥門巢問道:「大(dài)王,可要重兵追索?」
不止夫差,應該說現場有一個算一個,聽到胥門巢那句話都感到傻眼。
他們正在跟齊軍大戰,為了不足千的晉軍搞那麼大的動作,好笑的同時又會極大影響戰事的正常進展。
不過,胥門巢有緊張的理由,並且好些人是相同的心態。
那可是晉軍,不是其餘哪個國家的軍隊。
晉國啊!跟楚國打了百年爭霸戰爭,最終讓楚國認輸的霸主。
吳國雖然幾次干翻了楚國,隨後立志要掀翻晉國,提起晉國還是會讓他們無法信心十足,多多少少會有一種忌憚心理,尤其是吳人清楚沒有晉國對楚國的削弱,吳國壓根就無法打贏楚國這一點事實。
齊軍這邊。
齊軍又小勝了一場,導致氣勢越加上漲。
「晉下軍佐,智氏瑤,為何不至我處?」公孫夏問道。
這個公孫夏當然是齊國公孫,不是與子產同期的那個鄭穆公的公孫夏。同名這種事情很普遍,像是晉國每一個家族都有取名叫武、朔、嬰那般;表字一樣就更普遍,比如鄭國公孫夏字子西,跟當前的楚國令尹同表字。
公孫揮剛打贏一陣,恰是最為意氣風發的時刻,說道:「晉雖來援,援軍竟是遲遲不至,枉為伯也!」
這一支齊軍除了公孫夏和公孫揮之外,還有好些齊國的公族,並且充軍的人也是大多來自公族。
如果再仔細地研究,會發現齊軍之中異姓貴族的參戰人員很少,齊國正得勢的田氏有派人任用軍職,出兵少卻佔據着絕對的高位以及重要職位。
現階段田氏那麼風光,輪到爆發國戰卻是這麼個模樣,裏面的因素非常複雜。
簡單概括的話,大概就是齊國公族在對田氏已經無力反撲,難以阻止田氏有在疆場立功的機會,甚至要為之出兵聽命。
齊國公族的很多不順隨着一再獲勝似乎消弭了?本身就對晉國來救援卻拖拖拉拉意見很大,又有今天一再獲得勝利,心態怎麼會不飄呢?
翌日。
智瑤和魏駒天沒有完全亮就帶着人出發,靠近戰場卻是發現附近零零散散吳軍有點多。
「昨日發現你我,今日便有此舉。吳軍着實謹慎!」魏駒說道。
所以說,任何能夠崛起的勢力,哪怕存在一些僥倖,自己也要有那份能力。
智瑤說道:「我等先行後撤。」
擺明了就是吳軍想要逮住他們這一支小規模的隊伍,一些沒有必要的風險就別冒了。
至於說可能無法見證吳軍與齊軍今天的交戰?智瑤和魏駒不冒險,不代表無法派人躲起來觀看,事後再聽取匯報,或者等有新的機會再出來觀看也就是了。
在往後的半個月裏,齊軍和吳軍又連續有發生交戰,只是戰事的規模並不大,吳軍又接連吃了敗仗。
在某一天,吳軍和齊軍都是早早生火造飯,天亮就大批大批的部隊出營。
搶先有所動作的是吳軍……,或者說是魯軍?
出動的是魯軍沒錯,統率魯軍的卻是吳國將領胥門巢,士兵數量約在三千左右。
那是前一段時間叔孫州仇敗得太慘,藉機發作的夫差奪下了對魯軍的指揮權。
而本來一萬左右的魯軍,他們死傷了一些,走散了一部分,剩下的三千左右全落到吳國君臣手裏了。
這裏又現實出吳國跟其他列國的不同之處。比如說作為盟主的是晉國,無論是晉國的誰擔任指揮官,歷來不會讓小弟衝鋒陷陣,更干不出謀奪軍隊的事情。
說晉人驕傲也好,不信任小弟也罷,反正不會讓小弟承擔什麼重任,包括打頭陣和進行墊後。
夫差之前的歷任吳君,包括夫差這一代吳國君臣,他們讓小弟打頭陣或是送死的事情簡直太多了。
搶先有行動的胥門巢只是帶着三千魯軍?一再獲勝的齊軍將校驕縱心理發作了。
「不過手下敗將,理當由揮往而擊之!」公孫揮大聲說道。
一種齊軍將領開始爭起來,一個個看上去士氣飽滿的樣子。
國書心想:「吳將統率魯軍,事情明顯不對勁?不過公孫揮能擊敗率領吳軍士兵出戰的胥門巢,再次擊敗率領魯軍士兵出戰的胥門巢明顯沒有問題。我再好好地部署,命公孫夏掠陣,有問題也不會太大。」
在這般的情況下,公孫揮帶着本部出戰了。
隨後的事態發展再一次讓齊軍將校對「艾陵之戰」的獲勝堅信不疑。那是胥門巢率領魯軍與公孫揮所部交戰沒有多久便不敵,肯定讓齊軍這邊再次士氣大振。
胥門巢一邊招架一邊退向了友軍邊上。
公孫夏看到公孫揮處在優勢有點忘乎所以,有點怕公孫揮所部被兩面夾擊,只能是引兵上前,卻是一頭撞上了早有準備的吳將展如所部。
人在某個矮山綠茵處觀戰的智瑤雙眼看得迷了起來。
同樣躲在綠茵觀戰的魏駒看得有點眼暈。
正在交戰的吳軍、魯軍和齊軍,打得着實是太混亂,並且隨着越來越多的軍隊入場,混亂的態勢有在增大的趨勢,不了解雙方部署為前提,自身能力又不足夠,着實難以有什麼明確的判斷。
智瑤一邊看着,一邊心想:「對於這種戰況,吳國肯定會更加得心應手。倒是齊軍看似處處佔了優勢,兵力已經在被越拉越散,不趕緊收縮兵力……」
想到一半的智瑤被魏駒出聲打斷思緒。
魏駒說道:「齊上軍、下軍齊出!」
智瑤立刻看向戰場,的確看到了齊軍的兩個軍團正在推進。
他倆所處的地勢足夠高,還是能夠將大半個戰場盡收眼底,齊軍兩個軍團的推進引來了吳軍新的舉動,吳將展如所率的右軍頂了上去。
「那裏……」智瑤看向遠方的一個山頭,心想:「山上是夫差以及吳國的高層吧?」
智瑤看到的是夫差正在下山, 並且山下的吳軍看上去有開拔的動作。
魏駒同樣看到了那些情況,不那麼確定地說道:「吳軍誘使齊軍大兵向前,吳中軍乃有異動。如此齊軍頭尾難以相顧,或被吳中軍攔腰截斷。」
事實上,智瑤覺得魏駒完全可以對自己的判斷更加自信一些,吳軍昨天連續戰敗本身就有算計,擺明了就是使得齊軍將校驕縱,今天果然顯示出了成果,想要切斷齊軍的首尾,打出一場漂亮的殲滅戰。
智瑤想要說點什麼,耳朵里卻是聽到了鳴金之聲。
同樣聽到鳴金聲的魏駒辨識到聲音來自吳軍的方向。
兩人有點傻眼,搞不懂吳軍明明都要完成戰術意圖,鳴金撤兵是幾個意思。
聽到吳軍有鳴金之聲的齊軍卻是全體打了雞血,進軍的速度更快了。
看到狀況的智瑤立刻懂得了吳軍的操作,承認玩還是吳人會玩。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8s 4.049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