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瑤的想法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所以,不止韓氏打自己的老巢保衛戰,狐氏被調去針對大河中上游的魏氏封地,鍾氏的主要負責目標是「令狐」那一片,智氏則是徑直向「魏」地逼近。
這個絕不是智瑤想玩「圍魏救韓」的那一套,他並沒有那麼偉大。
大約五千智氏騎兵作為先導,他們最先進入「魏」地區域,遭到了魏氏個地方的激烈抵抗。
這一批智氏的騎兵不是為了攻城掠地而去,程武得到的命令是搞清楚「魏」地大致上有多少敵軍,再轉向北面切斷正在攻打「韓」地魏軍的補給線。
「此時魏氏惶恐不安,見我軍來攻,勢必疑神疑鬼。」孫武是這一戰的參謀,也是提議出動騎兵切斷攻『韓』魏軍後勤線的人。
孫武知道智瑤有點瞧不起韓氏,然而韓氏的存在還是有它的作用,智氏需要給韓氏一些幫助,增強韓氏的信心。
到現在,智瑤還是覺得魏斯……,或者出主意先攻打韓氏的魏氏某人,起到的威脅很大。
怎麼說呢?沒有任何一次軍事行動不存在風險,尋找到最有利做法是作為統帥應該有的清醒認知。
魏氏鞏固「魏」地?其實就是一種慢性死亡,一旦其餘封地全部淪陷,哪怕有諸侯出兵干涉,一樣無法扭轉魏氏敗亡的結局。
這種說法建立在各個諸侯國不一定組建干涉聯軍之下,他們即便是會組成聯軍進行干涉,有腦子的人都應該明白不會是短期之內。
越國的勾踐只會趁晉國內亂吞掉吳國更多的地盤,盡最大的努力在短時間內儘可能地壯大越國,便於應對接下來的亂局。
不要忘記之前楚國內部出現叛亂,直至「黃池會盟」舉行之前,楚國還是沒有能夠完全平叛,別說楚國還需要收復被吳國奪去的疆域。
天曉得楚國需要花費多少時間才有餘力出兵北上?失去楚國帶頭,諸侯有沒有那個膽子干涉晉國內亂,真的需要畫上一個比較大的問號。
以前,諸侯干涉晉國內亂,也就是趙氏將范氏和中行氏定義為叛逆的那次,一來是范氏和中行氏的聯合看上去很強大,再來就是有一個智氏可能站在范氏和中行氏這一邊,另一個原因則是有齊國帶頭。
當時的齊國並不弱,他們還有齊桓公留下的遺澤,能夠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諸侯。
幾個原因的影響之下,諸侯只是花費半年左右的時間,組成了一支看上去實力不差的干涉聯軍。
在原版歷史上,諸侯對晉國的內亂干涉,着實是將趙鞅逼得十足狼狽,乃至於連解放奴隸的事情都幹了出來。
被智瑤所改變的這個歷史版本?諸侯被智氏暴揍了嘛。
智瑤問道:「攻打『韓』地乃是魏斯力主?」
對於這點,不得不說智瑤感到挺意外,真心覺得要是給魏斯更多的時間,說不得魏氏會在魏斯的領導下徹底崛起。
孫武說道:「如主所言,魏氏不可不為,若固守原地,期盼諸侯出兵,魏氏必成冢中枯骨。急攻韓氏,以戰促和,乃至結成城下之盟,方有魏氏生機。」
那些消息是怎麼傳到智氏這邊來的?不要忘記智瑤身邊有一個豫讓啊。
豫讓即便從畢氏變成了豫氏,再怎麼身上都是流着畢氏的血,不會因為變了一個氏就徹底割捨掉。
平時的話,魏氏比較強大,可以無視掉豫讓這麼一個人。
輪到陷入巨大的危機當中,他們肯定會想起流着相同血的豫讓,不論豫讓願不願意,一定會有某些人接近,乃至於進行投靠。
所以了,分頭下注這種操作,真不是到了東漢末年才被世家搞出來,東漢年間那些世家的操作會暴露,主要是太多家族那麼干,想藏都藏不住了。
豫讓現在很困擾,勐然間發現自己竟然有那麼多的血親,搞得在智氏內部的處境變得有些尷尬。
那些前來投靠的族人,他們為豫讓提供了一些消息,再詛咒發誓不會讓豫讓干出背叛智氏的行為,相反會極力輔左豫讓在智氏這邊建功立業。
哪怕是那樣,豫讓還是自覺地辭去了護衛頭子的身份,交出了所有的符、節。
智瑤知道豫讓現在很困擾,答應了豫讓前往部隊帶兵的請求,並且給予了非常高的起點,下去部隊就是擔任一「師」之「帥」的職位。
那個起點對豫讓來說真的很高了,哪怕是被委以重用的程武等智氏一輩,他們哪個不是從一「卒」之長慢慢提拔上來的?
所以說,智瑤還是顧及自己的名聲,不想有什麼刻薄寡恩的壞名頭,再來也是相信豫讓不會背叛。
當然,智瑤還是會做相應的準備,也就是豫讓一旦反叛會有應急措施。
上位者再顧及情面,一些該防的事項,不可能不做的呀。
根據程武傳回的情報,魏氏在「魏」地各處的兵力遠比之前偵查到的要多。
他們抽出四個「師」去攻打韓氏之後,「魏」城裏面至少還有四個「師」的兵力駐守,同時各處城邑與鄉間都是被武裝起來的魏人。
那麼一看,形勢好像變得挺明朗?魏斯做了智瑤曾經做過的事情,召集青壯並進行武裝,打算用那些臨時武裝起來的青壯抵抗智氏的入侵,哪怕無法真正擋住也能拖慢智氏的進軍速度,或是造成智氏更多的麻煩?
智瑤必須承認一點,也就是魏斯着實幹得漂亮,能夠真正認清局勢,擺出完全不過日子的架勢,哪怕嚇不住智氏,韓氏、狐氏和鍾氏或多或少會被影響。
魏斯那樣做之後,一下子令人判斷不出魏氏到底有多少兵力,肯定也加強了魏氏未淪陷各地方的防禦力量,產生的後續影響更是太多了。
比如,智瑤率軍來到「安邑」,本來是能夠不用攻打直接繞過去,看到「安邑」上了城牆的守軍不少,輪到需要顧慮一旦繞開不打的話,後勤線會不會遭到威脅了。
「攻!」
智瑤必須看一看臨時被武裝起來的魏氏青壯戰鬥力怎麼樣,有多強的戰鬥意志之類,攻打「安邑」也就成了一個需要實施的軍事行動。
他們從「邯鄲」出發時有帶上攻城器械。
那是一些早就打造好的投石車、臨沖、攻城塔之類的大型器械,本來是要用於投入對「魏」城的攻打,用在「安邑」可以說是一種大材小用了。
攻城的命令被下達,首先發威的便是一字排開的投石車,它們早就經過了校射,傳達命令後在一陣木頭的「嘎吱」聲中投出石彈。
智氏的投石車是回回炮的款式,看上去體積十分巨大的同時,射程也比諸夏傳統的投石車遠得多,投擲的石頭肯定也會更大。
它們拋出去了一顆顆被打磨成圓形的石彈,一部分命中城牆,傳出了很大的碰撞之聲。
石彈命中城牆並沒有一下砸得塌方,造成凹陷則是一種必然,只是凹陷的程度對城牆並不致命。
那些越過城牆砸到城內的石彈,城牆之上的守軍凡是挨一下不死也殘,隨後就是城內一陣急促又短暫的慘叫聲,引發了一聲聲驚恐的喊叫。
也就是城外的智氏眾人看不到,要是看到觸地之後還帶着極大慣性繼續向前滾動的石彈,它們碾過一個個魏氏的士兵,留下一地的肉渣,一樣會被嚇壞的。
投石車幾輪的齊射之後,其餘的攻城器械在人力或畜力的幫助下緩緩向前。
一陣鼓聲被敲響,原本靜立不動的士兵踏步向前,隨後他們超過了正在前進的攻城器械,距離城牆約一百五十米,攜帶勁弩的智氏士兵停在原地開始齊射覆蓋城頭,靠近七十米之內輪到攜帶弓箭的士兵加入對城頭的覆蓋,剩下手持近戰武器的士兵則是加速奔跑起來。
扛着梯子的士兵來到城牆下方,與其餘袍澤合力將梯子架起來,過程中只是遭到守城士兵少許箭失的攻擊。
這是魏氏的守軍被一輪輪騎射的投石車給嚇懵了,同時遭到了智氏弓弩手的壓制,否則魏氏的守軍絕對會居高臨下對智氏不斷箭雨覆蓋的。
智瑤看到僅是使用普通梯子都能成功登城,上去的先登還能牢牢控制住城牆,心裏大概對魏氏留守各城邑的兵力構成有點譜了。
「除卻攻城將士,留下一『師』,余者開拔。」智瑤臉上沒有了之前的嚴肅。
講實話,傳來到處都有魏氏重兵的那會,得說智瑤是有些擔心的。
現在嘛?事實證明臨時拼湊起來的武裝,事先沒有經過充分的訓練,起碼應該教導接收指令,要不然就是一幫烏合之眾。
智瑤對這一套挺熟悉,魏氏集結起來的青壯連守城都堪憂,更不用說拉出來打野戰了。
所以,智氏只要調來騎兵巡視,一次兩次將敢於出來浪蕩的魏氏武裝消滅,其餘各城邑或鄉間的魏氏主事人就不敢再出來浪了。
而騎兵這玩意?智瑤現階段至少能調來兩萬。
事先沒有徵召那麼多騎兵,無外乎是對攻城的作用不大,再來就是騎兵的消耗遠比步兵更大而已。
有需要會讓事情變得不一樣,總比智氏一個又一個城邑打過去要好,不是嗎?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4s 3.950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