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章 燕為友邦,女真家奴,寧與友邦,不予家奴
「南朝趙宋亡了?皇帝還被金人弒殺?」
捺缽行宮內,耶律延禧看着使臣,臉上的表情似笑非笑,似哭似哭,複雜非常。
他很看不上南朝趙宋,覺得那是一群孬種。
更看不上弒母無能的趙佶,認為對方做壞事都能被發現,簡直愚不可及。
可趙宋和趙佶真的沒了,耶律延禧又感到一股寒意。
畢竟雙方先是打了五十年的仗,再締結澶淵之盟,成為兄弟之國,和平百年,恩怨糾葛極深。
現在趙宋沒了,下一個是不是就輪到……
眼見遼帝半天不見回應,使臣無奈,只能低聲道:「陛下,燕境群情激奮,燕王再三通牒……」
耶律延禧回過神來,冷笑道:「燕軍莫不是要借道?還是要迫使我大遼與金人開戰,好坐收漁翁之利?」
使臣低聲道:「燕王並未明示,卻有言不允與女直人交易,否則將關閉互市……」
想到貿易互市的脖子被燕國卡住,耶律延禧眉宇間露出煩躁之色:「告訴燕王,女直人今已立國,非我臣屬,我遼不會與金互市,國內受災,也難以出兵征討,若還有其他事情……拖着吧!」
「是!」
使臣聽得那聲音里蘊含的怒意,不敢再言,垂首領命,只是心中暗嘆。
遼國夾在兩頭中間已經夠難受的了,遼帝如此作為,豈不是兩邊都得罪?
等到使臣退出,耶律延禧又處理起了政務。
自從蕭兀納死後,這位天祚帝倒是有了奮發圖強之勢。
可惜國內的事務已經堆積如山,蕭奉先等一批親信任職樞密院要職後,效率比起蕭兀納時代又慢了太多,耶律延禧看着各地傳來的受災消息,眉頭緊鎖,怒火越來越盛。
恰好就在這時,斡魯朵傳來通報:「稟陛下,奚王求見!」
耶律延禧大怒:「他又來討糧,不是說過沒有了麼,怎的這般不知趣!不見!不見!!」
這道吼聲遙遙傳出行帳之外,奚王回離保雖然沒有完全聽清,臉色也陰沉下來。
「奚王,陛下……」
等到斡魯朵帶着尷尬的表情出來,想要解釋時,這位竟是冷哼一聲,掉頭就走。
在遼國,如果將各個民族的地位排個名,最高的無疑是契丹,其次就是奚族。
奚族其實與契丹是同種異族,起於漢末,曾稱庫莫奚,後來遼太祖稱帝,奚各部歸附,王族世與契丹貴族通婚,轄下十三部、二十八落、一百一帳、三百六十二族,到了如今,早已是遼國內僅次於契丹的第二大族。
所以作為奚族六部共推的奚王,回離寶在遼國內的地位亦是舉足輕重,他有這個資格甩臉給遼帝看。
便是耶律延禧這般剛愎自用之人,聽到回離保連半點禮節都不遵守,就憤然離去,都沒有想過下令責罰,而是頭疼地道:「各族無糧,朕難道不知麼?他們難,朕也難!你們說說,該怎麼讓上下勉為其難,將日子過下去?」
帳內以蕭奉先為首的一眾親信,面面相覷,沉默不言。
局勢其實很明了,今年遼境受災,再加上沒了燕雲供應的糧食,各族都陷入饑荒窘境。
而最大的矛盾點,實際上不是大家都沒吃的,恰恰是其他各族沒吃的,唯獨契丹貴族依舊故我,甚至花天酒地,完全不顧災民死活,揮霍儲備的糧食。
耶律延禧其實也想改變這點,但阻力相當之大,好不容易從契丹貴族手中摳出一些糧草來,都是杯水車薪,根本不夠分配,所以才不願見奚王,見了也是無話可說。
眼見氣氛太過凝重,擔心這位喜怒無常的陛下爆發,有親信建言道:「陛下不妨效仿先帝,令流民自賣,有償改嫁,一旦有了錢財,就可以買米買糧,還可以用吃不掉的米換錢,繼續做買賣……」
蕭奉先以前也會說這種不是人話的話,但想到蕭兀納最後的囑託,終究還是道:「陛下,蘭陵王臨終前有言,此番大災,萬萬不可讓良人自鬻,還是要出錢栗,振貧民,免稅賦啊!」
耶律延禧聽到蘭陵王之名,不禁嘆了口氣,對着蕭奉先道:「既如此,此事就交予蕭樞密,振貧民、免稅賦、赦役徒、減常貢,不要讓朕失望!」
蕭奉先咬了咬牙:「臣遵旨!」
耶律延禧點了點頭,頓時覺得解決了一個大難題,看了看御案上的奏本,往邊上推了推,起身道:「走!打獵去!」
……
「我奚族人不是大遼的子民麼?陛下竟和先帝一般不公!」
奚王回到帳內,忍了又忍,終究還是忿忿不平地痛罵出聲。
大災來臨,各族受苦,唯有契丹作威作福的局面,不止發生在今朝,早在耶律洪基時期就是如此。
從遼太祖到遼興宗,其實一直在效仿前唐的民族漢化制度,以契丹為首,團結各族,形成了一個多民族共治的包容國度,使得遼國成為東北亞最大的霸主,影響深遠。
直到耶律洪基上台,開始過於抬升契丹貴族的身份,那麼自然而然的,就要剝削壓榨其他民族。
女真人貢獻與收穫極不平衡的矛盾是在那時期埋下,漢民官員也遭到打壓,甚至一度出現不許漢民打獵的歧視規定。
這用後世的眼光來看,其實就走民粹主義,搞契丹至上,而這位昏君在位整整四十六年,一系列打壓其他族群的政策,從官員的任選,到科舉,最後到基層的災民,可謂全方位影響。
長期的分裂行為,罔顧先祖民族融合的百年努力,使得遼國在耶律洪基去世二十多年後,四分五裂,轟然崩塌。
要知道歷史上,金亡國時,統治區域內的漢人在面對蒙古軍隊壓境時,表現出的抵抗程度,甚至到了毀家紓難的地步,也即是捐獻出所有的家產,幫助國家減輕困難。
反觀遼亡國時,各族成為遼金戰爭的看客,漢民不幫遼國倒也罷了,奚族和其他邊地部族也很快倒戈,單就這方面,耶律洪基的統治政策要背大鍋。
奚王忿忿不平的關鍵,正在於此。
如果只是一代倒也罷了,連續兩代遼帝都是如此,就證明這樣的待遇會長久執行下去,不滿的情緒逐漸堆積,已經到了爆發的邊緣。
倘若說以前遼帝還有威嚴,那麼經歷過南征失敗,燕雲丟失,女真獨立,就已是威嚴喪盡。
女真獨立尤其關鍵,這個曾經的奴族,如今在東邊建立起了自己的國家,威風凜凜,讓其他族群看了,也萌生出了新的想法。
奚王此時轉了轉,招來親信:「現在還能聯繫上那位燕人糧商麼?」
親信精神一振:「能,數日前他還在中京出現過,此人言明只要大王出面,我族就有足夠的糧食!」
奚王並不高興:「南朝富饒,我們等着救命的米糧,在他們眼中不算什麼……可惜以前趙宋弱小,我等可以兵力壓制,掠奪邊境,現在燕軍強勢,只能老實買賣了……」
親信低聲道:「大王,有了米糧,度過難關,等到以後再說吧!」
奚王搖了搖頭:「不是如你想的這般簡單,一旦依附於燕王麾下,想要脫離怕是難了……耶律得重還在東京道麼?」
親信怔了怔道:「南院大王近來一直奉命鎮守邊境……」
想到那位曾經佔據中京道的御弟大王,奚王有些嘆息:「可惜了,他當年若是再狠一狠心,如今遼帝的寶座,或許就是這位飽受排擠的御弟大王坐上了!」
……
「對於那時的選擇,本王並不後悔!」
遼陽府城牆上,耶律得重遠眺渤海,淡淡地道:「如果真的割據中京道,大遼四分五裂,本王才是契丹的罪人!」
站在他身邊的男子,一襲道袍,面容剛毅,正是公孫昭:「遼國有大王這般皇族,有蘭陵王那般能臣,貧道佩服!」
耶律得重側頭:「燕廷刑部尚書一直空缺,公孫道長本可回去官居一品,卻一直在苦寒之地停留,是在下感佩才對!」
公孫昭道:「我亦願歸刑部,然女真為心腹大患,不平此族前,暫不歸國!」
耶律得重道:「昔日趙宋積弱,如今燕廷強大,女真不過偏居高麗之地,也值得如此忌憚麼?」
公孫昭道:「貧道有位兄長曾言,獅象搏兔,皆用全力,永遠不可小覷對手,尤其是女真這般在白山黑水的苦寒條件下,磨礪成長起來的族群!」
耶律得重眉頭揚起:「不知此人是?」
公孫昭道:「正是燕王殿下了。」
耶律得重恍然,倒也更加敬佩,作為燕王的親信,這位卻能忘卻自身私利,一心為公,實在太過難得,而那位燕王有此魅力,也是合該為開國君王:「燕王殿下要什麼?」
公孫昭道:「南院大王亦是能人,我等不會隱瞞,天祚帝昏聵膽怯,放任女真坐大,我等助閣下上位,正是為了剿滅女真,至於是否有兩敗俱傷,燕廷得利的可能,這點確實無法否認……」
耶律得重沉默下去,片刻後道:「燕為友邦,女真乃家奴,於我大遼而言,自是寧與友邦,不予家奴!」
公孫昭豎掌行禮:「大王高見!」
耶律得重下定決心,也迫切地詢問起來:「不知燕廷要如何助本王?女真人一直虎視眈眈,也在遊說邊境各部,燕軍直接出動的話,並非良策啊!」
公孫昭微微一笑,目光望向他的背後。
耶律得重心頭一驚,飛速轉身,才發現不知何時,一襲寬袍大袖的身影,站在遼陽府城頭,負手而立,俯瞰四方。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6s 3.928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