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陌仁有子十二,過及冠之年的已有六人,由於其生前一直遲遲未立世子,麻煩隨之而來。筆神閣 m.bishenge。com呼聲較高的有四個,嫡長子熙雲,眉目軒朗,性格淳厚,此前一直負責打理亢龍城的大小事務,封都百官最為愛戴;長子熙澤,庶出,年紀最大,常年駐守在外,統領東線軍務;嫡次子熙璣,與熙雲同為嫡出,但性格迥異,個性剛烈,掌管封都城防禁軍;第六子熙靈,庶出,為陌仁與宮女所生,憑藉自身卓越能力,獲得隆基侯認可,負責封都城外大營,衛戍亢龍城。
熙靈在出身在四人中最差,但思想綿密,對朝中局勢洞若觀火,穩重而不多言,權重而不選邊,與三位哥哥都保持了較好的關係。
隆基侯暴斃,且不說誰最可疑,但是目前誰繼位,是擺在眾人面前最棘手的問題。但是隆基侯的死因又是眾子誰能繼位的重要原因,一個弒親的人繼位,面子上總歸是不好看的,比如靖王和辰軒死因公開後斯諾的處境,一下就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此後亢龍城的勁爆消息便一個接一個地傳來。
涉及世子繼位這等重大的事,平時不見聲色的各種力量都積極行動了起來,動作不斷。
首先是一大群老臣跳出來,主張嫡長子熙雲登基的籌備,父王百年,嫡長子繼位,這是比較正常的。
然而按道理是你,但沒有隆基侯欽定,就是乾坤未定,任何人就都有可能,因此也少不了反對聲音。
至於理由,找找總是有的。
與此同時,陌仁是被熙雲殺害的謠言在坊間悄悄傳開,讓熙雲陷入了被動,不得不加快繼位的腳步。也就在同時,熙澤領兵向封都進發。
外臣無王旨擅自領兵回都,等同謀反,視為死罪,而熙澤依然這樣做了,奪取王位的決心可見一斑。
自古以來,王子奪權就不同於普通臣屬作亂,除了實力強勁之外,行動也更具合法性,尤其是先王死得不明不白、世子未定的情況下。
熙澤領兵回朝的消息震動了封都亢龍城,熙雲在百官的建議下,當即找到了自己的弟弟熙璣商量對策。一通溝通後,熙璣全面負責了城防,也就自然接管了封都幾乎所有重要的崗位。
隨後半個月,正當所有人為繼位大典夜以繼日籌備時,建元十年肇秋末,熙雲突然以罹患疾病、身體不適為由,宣佈禪讓世子之位,由自己的弟弟熙璣接替。而後者在幾番推辭下,勉為其難地接受了這一權利。
宣佈禪位後,熙雲便在雲龍宮中,裹足不出,守衛森嚴,未再露面,不再參與亢龍城任何政事。
熙璣接管了城內郎官縣兵,到處都是他的兵馬。而之前支持熙雲的老臣以及未成年的眾皇子也同時被「保護」了起來。
熙璣成為世子後的第二件事,就是宣自己的六弟熙靈入宮,商討應對熙澤之策。
故技重施,還來這一套?
我雖然小,但我不傻呀。
熙靈在朝中也有耳目,早就聽說了其中原委,幾番推託,皆未入城。
最後,為了成事,熙璣去世子之禮,以哥哥的口吻甚是恭維了熙靈一番,同時也微微提示一下熙靈自己的軍力,以示敲打,再次奉請熙靈入城,共議家常國是。
收到召箋的熙靈淡淡笑了笑,以軍務緊急、難以脫身為由,依舊婉拒了熙璣那似威脅似請求的詔令。
熙璣在來信里提到了軍力,熙靈也就故意在回信里做了回應,所謂「西北大營六萬將士若有王命,萬死不辭」。這也就相當於告訴熙璣,我遵王命,萬死不辭,但你現在的話還不是王命。
言外之意是誰的話是王命還不一定,花落誰家尤未可知。
即使再粗獷,字裏行間的意思熙璣也看懂了,收到回復後的氣急敗壞,可想而知。
但對於熙靈暗藏的挑釁,卻又無可奈何。
這就要從熙靈的西北大營說起。亢龍城外有兩座大營,一個是西北大營,一個是隆銳大營,負責封都亢龍城的衛戍和邊境作戰的預備支援。兩個營盤人數都在六萬上下,也叫隆基銳士,清一色的重甲騎兵,是隆基軍的精銳所在,也是隆基侯之前對抗鬲津、兵出楊城的倚仗所在。
隆銳大營由文家兄弟統領,此刻並不在城外營盤內,此刻一部分由文辰、文皓率領在南川,另一部分在文拓的帶領下,配合邊軍在西北皓月城駐防,防止經年麾下將領錦佑的東上。
城內禁軍、郎官和縣兵等全加起來也就八萬餘人,兵力旗鼓相當,這就是熙靈敢於忤逆熙璣的底氣。
熙璣強壓住心頭的怒火,即便如此,依舊派人送出十幾車綾羅綢緞至西北大營犒勞。即使爭取熙靈失敗了,也要確保熙靈不會倒向熙澤,不然自己的劣勢就太大了。反正是府庫的東西,就當投資了,登上王位才是最重要的。
熙璣想到的問題,熙澤也想到了,他同樣派出了說客趕往西北大營,並帶去了大量珍玩玉器。
與此同時,熙澤也得到了熙靈同樣的答覆,不參與,不站隊,謹遵王命。測試廣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1s 3.939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