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再後面的事情, 紀墨沒有具體問過,況遠也沒再提過,那些沉痛的過往, 被時間就此埋葬才是最好的事情。筆硯閣 www.biyange.com
師徒之間沒有就這個話題深入進去,紀墨只有一次問過那樂器房中的若干樂器,看起來,可不像是新置辦的,所以, 是原來就用過的嗎?
「都是我用過的,難為他能討來。」
這個「他」毫無疑問就是紀辰了。
紀墨無法形容況遠說到此事時臉上的表情是感動還是諷刺,總之那一笑看上去總有些怪異。
受過重大打擊的人, 指望他什麼變化都沒有, 實在是奢望。
能夠平淡處之的,也算是難得的豁達之人, 往常見況遠,紀墨就覺得他是那種人, 隱士風流,莫過於此, 看上去便是清風朗月相伴的修仙之人, 可唯有提到那些過往的時候, 才能發覺那言語之中隱藏的某種怨氣, 像是在暗中窺伺的毒蛇, 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發動閃電一擊, 讓人死於劇毒之下。
紀墨總有些擔憂,卻又覺得自己沒什麼好置喙的, 那些成年人的事情, 輪不到他一個孩子說嘴。
只不過, 自從知道這是紀辰給的宅子,紀墨總覺得住起來都彆扭了,連帶着每次討厭紀辰在遠處旁聽,因為這個內情,也不能討厭了,否則反而顯得自己有幾分霸道。
那是人家的宅子,憑什麼不讓人家來呢?
人家的宅子,人家想要站在哪裏就站在哪裏,又不是偷聽傳藝,況遠都沒說話,他有什麼理由趕人呢?
於是,紀墨就會在學習後,快速離開紀辰的視線範圍,不是躲到樂器房去熟悉那些樂器,就是自己找個他們平時不會去的地方,慢慢練習。
笛子、琴、瑟、笙、琵琶、竽、胡琴、塤、鍾、鼓、簫……
紀墨學到簫的時候,況遠不經意說起了紀辰的紫竹簫吹得極好,「在此前,我覺得我吹得還不如他好,那種清越之音,下次他來,讓他與你吹上一曲,你聽了便知。」
很多東西不是言語能夠形容的,況遠教紀墨的時候,總是會如第一次那般,自己先用這樣的樂器演奏一番,隨便什麼曲子,最好是凸顯這種樂器的,即換了旁的樂器,也能成曲,卻總是略遜一籌,不如此樂器更佳的曲子。
演奏完,他並不問紀墨要什麼聽後感,而是會讓他記住這種感覺,有些樂曲之中傳達的東西,並不是一定要樂曲之中才有,樂器之中同樣也寄託了一部分。
同一首樂曲,用琴聲奏來,也許是曠古之音,可傳天地至理,用笛聲奏來,就平添悠揚婉轉,若牧童騎牛,自有一番鄉野之趣。
這其中的差別,不是曲子帶來的,而是樂器帶來的。
同一個音,這個樂器奏來或許多出幾分低沉,換一個樂器,就飛揚得要到天上去了。
因這種樂器固有音色而形成的不同,便是那不得不寄托在樂器之中的情緒了。
所謂樂曲傳情,傳的情便在這幾種交融之中。
紀墨聽着,感悟着,也親自嘗試過,再後來紀辰來的時候,果然,況遠還記得,讓他專門為了紀墨吹了一曲。
簫聲清朗,似有濤濤海潮,此起彼伏,又似海面驕陽,照下粼粼碎金,天地同色。
那種凝於其中的氣魄,真的是「大丈夫當如是」,配上紀辰本就俊朗的樣貌,怎麼看都是翩翩君子,湛然若神。
若仙君凌波,可觀滄海。
哪怕是不認識的人,聽了這樣的簫聲,定也會以為吹簫之人是神仙人物,一技之絕,可見於此,忽略身份地位的差別,只想與之結交才好。
再想到紀辰的文人身份,對他便又會多了許多好感。
在這樣的聲音之中,連紀墨都忍不住自省,人家也沒做什麼討厭的事情啊,連況遠都不曾說他不好,自己哪裏來的資格代為嫌棄呢?
「多少年了,你的簫聲更好了。」
聽完,況遠感慨起來,對紀墨擺了擺手,沒跟他多說。
紀墨告辭退下,走遠了,回頭去看,那兩人,一站一坐,在那裏似乎說着什麼,又像是什麼都沒說,默契地欣賞着外面的景色變化。
簫聲的學習,紀墨也就聽了那一曲,他想再聽況遠的,況遠卻少有地拒絕了,「我的簫聲不如他,沒必要聽了,你只記得那種感覺就好,倒也不必完全像他……」
這話中複雜之處,讓紀墨似體味到了某種苦澀感覺。
連那笑容神色,也多出幾分苦來。
紀墨的學習速度一直很快,有了學笛子的經驗,學簫似乎有幾分事半功倍之感,拿捏准每一個音,再奏那些熟悉的曲子,順風順水一般,很容易就能掌握。
這有些像是「一理通,而百理明」,有的時候興致來了,悠然小調,信手拈來,多出幾分自在隨意。
那自在隨意落在樂聲之中,得了況遠的讚揚「便是如此,樂為心聲,本就不該有什麼束縛。」
世人眼中的身份地位,階級規矩,通通都不能成為樂聲的束縛,因為心始終都是自由的。
所有的曲調定式,不過是後學之人不敢棄前人之言,以為範本,方便求學,其實真正論起來,會了指法,又哪裏需要有一定的曲式呢?我所作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如此方為最,可稱雄。
況遠追求的便是那種「樂傳心聲」,什麼規矩,什麼定式,都不在他的思考範圍之內,若只能在規矩之內奏樂,那樂聲又能傳達多遠呢?
想要與天地相合,就要先有能夠傳達到天地間,自由廣闊的樂聲才可。
這種道理,樂師不是不明白的,只不過很多時候,人活世間,又怎能不受世間所累?
也就是況遠,拋棄了家族,沒了親故,什麼都沒有了,方才能夠奏出那等無拘無束的近乎升華的樂聲來。
若是現在有人聽了況遠的樂聲,再想起當年,恐怕也要感慨一句「不經挫折,無以為樂」吧。
有些技藝,便如那冬日梅花,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總要有一番變故挫折,方才能夠脫胎換骨,真正離了那凡俗。
這層感悟,況遠不曾提起,他自認挫折尚且不夠,只按部就班地教導紀墨,看他簫聲有所成,便沒再讓他繼續練習吹簫,而是換了樂器。
「鍾多為編鐘,可奏整樂,只編鐘為禮樂,非尋常可得,我以小編鐘教你,簡學宮廷禮樂。」
提到「宮廷」一詞,於如今的況遠來說,也是多有感慨。
他那時候辭了宮廷樂師一職,如今看來並不後悔,卻難免倉促,宮廷禮樂並不是不美的,帶着鐐銬跳舞尚且能夠舞出動人的舞蹈來,那種在規矩之內做出的樂,也有其可聽之處,可學習之處。
但他受不得其中的種種束縛,早早辭去,如今想來,難免也有幾分遺憾,不曾看得宮中樂典,熟悉那些大樂之音。
被況遠稱作「小編鐘」的那一套很是小巧玲瓏,像是等比例縮小的編鐘,小小的木錘長棒都像是孩子的玩具,看起來實在是袖珍玲瓏了些。
紀墨見了難免好奇,為何不是小時候就讓他學這個,比起按壓笛子和撥弄琴弦,使用木錘和長棒奏樂,既不傷手,又充斥着樂趣,恐怕學習起來,都多出幾分興致勃勃來。
正與孩子的好奇心相得益彰。
似是看出紀墨在想什麼,況遠一笑,為他作答「你只看這編鐘玲瓏可愛,卻不知道何為禮樂規矩森嚴,若早早讓你學這個,怕是學不出正雅來,只當好玩兒,偏了樂理。」
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寓教於樂的,不到一定的年齡,不能夠理解其中的道理,真的學了,也不過是「為賦新詞強說愁」,並沒有什麼益處,反而是了樂理的正雅,若走上了歧途一樣,將來想要糾正都難。
唯有先了解其中道理,再去學,才知道為何要這般,而不是那般,有些樂,是容不得奇思妙想的。
這套道理放在宮廷樂上,就最是合適了。
況遠慣例像是奏了一曲,鐘聲的清脆又不與旁的樂器相同,大大小小不同的編鐘,發出不一樣高低的聲音來,連清脆都分了若干曲調的樣子,明明是正雅端莊的宮廷樂,卻又似從中聽出些俏皮活潑來,並不是紀墨想像中的沉悶有餘,端肅過分。
可,若認真品味,其中卻又沒見多少活潑俏皮,反而規規矩矩,一板一眼,有條不紊。
這裏便要說,宮廷樂最講究的規矩,在編鐘這裏,便是次序,從某個音起,便從某個音終,整一套順序,是不能錯的,若有差池,就失了正雅。
而這種大樂伴奏也不獨編鐘可以撐起,所以況遠說明自己演奏的只是某個小段,真正的配樂,便是加上紀辰,也撐不起一個完整的宮廷樂。
那此起彼伏的樂聲交融,才是宏大浩然的宮廷樂該有的樣子,如今這般,單調是編鐘奏鳴,總是少了幾分意境,難以讓人融入理解。
為此,況遠不得不多做說明,生怕紀墨以為宮廷樂就是這樣的單薄,想像不到那種場面。紀墨的確不敢以自己的想像為真,卻總也知道真正的宮廷樂絕對不是叮叮咚咚就能完的。
。測試廣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s 4.023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