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 第三十章箭雨

    島津久成在長崎剛送走日本豪商,忽然又有朝鮮豪商求見。

    對此他雖然疑惑,但到底還是迎入。

    「冒昧前來,還請叫見諒。」商人倒是挺有禮貌的。

    相較於日本商人,朝鮮商人衣着特殊,與明人相差仿佛,但衣領較窄,貼身了些。

    在朝鮮、日本被迫同意通商後,長崎不僅是明人商賈們雲集的地方,也是朝鮮商人喜歡來的地方。

    朝鮮的人參,紙,書,漆器,布匹等,在日本的銷路也很不錯,而且的話,朝鮮銀貴金賤,而日本盛產白銀,對於朝鮮來說是很大的補充。

    當然了,相較於明、朝之間的貿易,長崎的金錢交易不及其十分之一。

    但最近兩年則又為不同。

    台灣府的白糖遠近聞名,而長崎、琉球都是接近台灣府港口,在長崎還能兼顧日本的買賣,所以朝鮮商人日趨多了。

    「哪裏。」島津久成滿肚子的疑惑,他耐着性子送上茶:「來的都是客,您有什麼吩咐,請儘管言語。」

    「那我就不客氣了。」朝鮮商人這時卻突然笑道:

    「我聽人說,您這一趟,從台灣府進了許多白糖,可有此事?」

    「這倒是不假。」

    「可出售了?」「已然售出了——」

    商人啞然,無奈道:「不知價格可否告知?」

    「每石十五塊。」島津久成想了想,直接道。

    「下次您來長崎,白糖我收了,每石十八塊。」朝鮮商人滿臉的認真。

    島津久成猶豫了。

    生意這玩意,做熟不做生。

    在島津家的地盤,日本商人即使勢力大,但絕對不敢欺騙他,而朝鮮人則不同了,一走了之,根本就顧及不到。

    見此,商人只能陳述道:

    「在以往,我國與大明上國之間,買賣最多的乃是書籍,而如今自國君以下,皆嗜甜食,尤其是白砂糖,人人愛之,已然求之甚大……」

    說白了,朝鮮跟日本一樣,對於白糖的喜愛已經風靡全國,但白糖的多出口於西夷,剩下的也都是售往國內。

    因為白糖是預售的,一年的貨在年初就預定完畢,再加上預售需要大規模的訂金,所以日、朝兩國的商人很難搶到白糖。

    而島津久成能弄到白糖,可以說是極大的異數了。

    見此,島津久成只能微微點頭:「我雖然關係不錯,但也弄不到多少,只能舍你二三十石左右。」

    「不過每石的價格,需要達到二十塊。」

    每石高達二十兩白銀,這個價格簡直是瘋狂,也就是說每六斤白糖價值一兩白銀。

    「可——」咬着牙,朝鮮商人應下了。

    待到貨物一甩而空,島津久成購置了些東西後,迫不及待地去往台灣府。

    待他來到台灣府時,就見碼頭人頭涌動,到處是商船,他這艘小船顯得很是不起眼。

    一路上,各種的西夷讓人目不暇接,產教室大有大擺的戴着十字架,口中念着上帝,極其虔誠。

    而日本,早就開始排斥天主教徒,甚至進行了幾十年的禁教令,視傳教士為洪水勐獸,並對所有的信徒大加排擠。

    另外,德川幕府進行閉關鎖國,要求海外經商的百姓必須一定時限內歸鄉,不然就不得入境。

    所以在台灣府,大量無國可歸的日本商人、百姓,信徒們,紛紛在此居住,促進了台灣府的多元化發展。

    這時,鞭炮聲忽然大起,各種熱鬧的舞龍場面此起彼伏,街面上一片歡騰。

    島津久成忙問緣由。

    被拉住了行人也不嫌棄,直接道:「朝廷割出大員縣一部分,設立了台南縣,就是那一片甘蔗地那裏……」

    聽到這,他才恍然。

    規模遼闊的大員縣一分為二,多出了個台南縣,這的確是值得慶祝的事情。

    不過,接下來對他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了。

    「抱歉,島津先生,並非我們不給你面子,實在是白糖都被預定走了,前些日子給您的白糖,都是硬擠出來了……」

    糖寮的管事無奈地攤手道。

    島津久成立馬就沒了笑容。

    見此,他只能掏出幾張銀票,進行一番賄賂。

    管事這才松下臉:「台灣府的糖寮雖然不多,但我聽說在呂宋,卻有許多的白糖。」

    「我家也派人去了呂宋,收購了不少的糖寮,甘蔗地,您可以去瞅瞅,定然能買些回來——」

    說着,開出了書信,也算是門路了。

    島津久成又去了一趟呂宋。

    呂宋總督府設立下,來往的商賈明顯增多,雖然台灣府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呂宋的功能,但呂宋的價值確實難以估量。

    忙活了一通後,走完這一趟船,島津久成再次賺了一千塊,名聲在長崎流傳開來。

    而這時候,他在琉球府落籍的消息,立馬在親朋好友之間流傳開來。

    大量的落魄武士們,懷才不遇者,紛紛表示羨慕,然後千方百計地去往琉球府定居落籍。

    短時間內,琉球府驟增三百餘戶,一時間喜不自勝。

    這些人要麼飽讀漢學,要麼有一技之長,對於琉球府來說是極大的好處。

    要知道在琉球,攏共都沒萬戶,增了上千人,這絕對是政績了。

    至於島津久成,則改名為島久成,帶着跑船賺到了錢,去往福州求學,準備來年考取秀才。

    顯然,琉球府這一漏洞,已然被日本武士們抓住,成為改變命運的最佳途徑。

    科舉,不論家庭血脈,只論學問的做官方法,對於日本武士們來說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就連許多在長崎做生意的朝鮮商人也慕名而來,他們紛紛將戶籍落在琉球府,以期改變子女的命運。

    畢竟眾所周知,朝鮮雖然也有科舉,但只有兩班貴族們才有權利去應考,是大貴族的遊戲,商人們根本就沒資格。

    此時的琉球島,對於日、朝兩國來說,就像是後世的免稅島國,擁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朱誼汐當然不知道自己曾經埋下的伏筆,已經開始起作用,並且是超乎尋常的作用。

    中秋後,小麥漸漸成熟,整個北中國陷入到了麥黃之中。

    一切都要為秋收讓步。

    幸運的是,在紹武十年,北方各省中罕有災害,即使是在陝西,也是個平年,這對於多災多難的北方百姓來說,是莫大的幸運。


    同時,一份數據也到了皇帝手中:

    「陝西、陝西、綏遠、河北四省,種植番薯的面積,已經超過了十萬頃……」

    尤其是在缺水缺地的陝北地區,太行山區,番薯受到了廣大的歡迎,百姓們樂於在一些坡地、荒地種下番薯。

    這些在以往一無所獲的土地上,能夠獲得數百斤的糧食果腹,這對於百姓們來說是無法想像的。

    同時,番薯的吃法,也大為普及。

    番薯粉,薯干,烤番薯,番薯片等,受到了百姓們的歡迎。

    當然了,對於百姓們來說,讓他們具有積極性的原因,還是朝廷稅收政策的傾斜:

    十斤薯粉,抵一斤糧。

    這也是他們種植番薯的初衷。

    能夠抵稅,這已經是極大的動力了。

    如此一來,短短數年時間,番薯就風靡整個北方,甚至蔓延到整個中原,南方。

    與此同時,在這些貧瘠的省份,隨着番薯的普及,造反暴動的亂民也越來越少了。

    陝西省呈報,在紹武十年,百人以上的暴亂,已經降到了十起以下,相較於往年,這是極大的進步。

    從這也可以在側面證明番薯的作用。

    百姓們填飽了肚子,自然就沒多少人造反。

    這時就有人說了,不是輕徭薄賦嗎?怎麼還會有人造反?

    說到這,這不得不提到民間許多百姓的愚昧,以及迫不得已了。

    朝廷大政方針沒問題,但架不住百姓們容易被忽悠,迷信等措施讓他們造反。

    而且,官場上有一項政策,無論百姓們是何原因起了暴亂,都算作是造反。

    如,某些官員貪贓枉法,逼得一些村民殺了其家,這是造反;某些士紳過分剝削,欺壓百姓,引起了暴動,這也是造反。

    而官僚嘛,一向都喜歡欺上瞞下,選擇性的報道。

    某些事情被壓下,某些又被上報。

    起義這種事情,根本就算不過來。

    陝西這一次的上報,某種意義上來說,朱誼汐是只信了一半,根本就不會安全相信。

    所以看一個王朝是否太平,起義的多少並不重要,因為這是會被選擇性的記載的。

    哪個官員都不想治下大亂,影響了自己的官途,然後小災釀成大災,王朝就一朝傾覆了。

    【推薦下,真的好用,這裏下載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太平天國不就是如此嗎?

    前方連戰連勝,結果人家直接從廣西飛到了南京。

    所以,看一個王朝的富庶與否,直接看其吏治水平怎麼樣就行了。

    因為理論上官方賦稅都是較輕的,足以讓百姓苟活下來,而到了地方,則會被層層加碼,而吏治好壞,則是可是賦稅加倍大小的區別。

    「遼東的玉米種植面積也很喜人。」

    皇帝笑了起來。

    相對於北方各省的貧瘠,適合種番薯,而遼東則喜愛玉米。

    玉米的盛行,很快就積壓了小麥的生存的空間,在遼東流行開來。

    遼東布政使直言:「今之遼東,較三年前,民未增太多而糧谷倍增,斗糧不過二十文,民皆大悅——」

    當然了,由於遼東河流眾多,各種水磨大肆發展,玉米不斷地被碾壓成粉,自然就促進了市場上糧食的增多。

    財部則匯報,今秋遼東預計能收秋糧三百萬石,太倉收進二百萬石。

    這能夠很好的補充京畿糧食,從而減少南糧北運的壓力。

    某種意義上來說,由於距離的優勢,此時的遼東,才算是真正的成為了北京糧倉。

    如今遼東民不過百萬,如果持續的從山東移民,那麼其糧食將會不斷地增多。

    內閣甚至樂觀的估計,等到遼東的人口突破三百萬時,其年收糧稅六百萬石,足以供應整個北京城。

    畢竟在渤海運輸,其危險程度進一步降低,成本也極低,是最為方便了。

    到時候南糧北運將成為歷史。

    朱誼汐喜不自勝:「東北開發,今日才算是真正的開始了。」

    秋天是個收穫的季節,內閣上下倒是上了票擬,為了加快遼東的開發,準備將遼西府併入遼東省,從而促進其發展。

    「遼西走廊嘛——」

    滴咕了一句,朱誼汐直接給否了。

    雖然海運的暢通,讓山海關的重要性不斷降低,但誰也無法否認遼西走廊的重要性。

    所以,遼西雖然處境尷尬,但絕對不能讓遼東掌握。

    想到這,他直接提筆一揮:議廢永平府,併入順天府之事。

    然後又寫道:「議遼西府併入河北省之事——」

    永平府,就是山海關以東的關內地區,這是薊鎮所在。

    如今隨着草原地區的太平,永平府的也就不太重要了,併入順天府是很合適的,畢竟離北京近。

    遼西,就是後世的錦州地區,讓河北長臂管轄,也是一種犬牙交錯的政策。

    田福立馬讓人呈送給內閣,然後在一旁服侍着,繼續念了起來:

    「吉林將軍呈報,近幾年來,各部落歸順者眾多,大小部落超過三百,生民二十萬萬,唯獨吉林城漢民甚少,不過數萬……」

    「兵馬猶少,難以御蒙古諸部,科爾沁左翼左右搖擺,不足為信,請朝廷廣發百姓戍邊,為吉林都司……」

    「缺人啊!」朱誼汐嘆了口氣:「還得讓山東加大力度才行,遼東百姓不足,吉林何時能足?」

    說着,他問道:「黑龍江行都司可有消息?」

    田福立馬翻找了起來,好一會兒了才從底部找出,道:

    「黑龍江將軍直言,如今黑龍江城已建好,將軍府駐地已經從寧古塔遷往,其地半年為雪覆蓋,頗為艱難,只求百姓駐墾……」

    「又是缺人啊!」朱誼汐擺擺手:「讓內閣去做……」

    人口的問題,除了遷徙並沒有別的辦法,這事難辦。

    而此時的內閣中,皇帝的諭旨已經抵達。

    「廢黜永平?」王應熊一驚,差點咬了舌頭。

    呂大器則沉聲道:「這對於順天府,是否太大了些?其本就有十餘縣了,管的過來嗎?」



  
相關:  逆流啟明    我的酒壺能修仙  巡天妖捕  荒古武神  逆天宰道  戰爭領主:從厄運之地開始崛起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大明世祖第三十章箭雨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大明世祖"
360搜"大明世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3s 3.863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