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評中國語文教學及其改革張廣照
內容提要: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美麗最簡潔最豐富最成熟最優秀最特殊的一種語言,但又成了舉世公認最難學的語言。這是中國漢語教學的失敗,也不利於漢語的學習推廣和走向世界,這更昭示着漢語教學巨大變革的必要和可能。而這完全是不了解漢字的規律,學習方法不當造成的。
這種方法的根本錯誤在於兩條:一是分散識字,二是讀寫用完全同步。鑑於此實行集中識字讀寫分開的新式識字法,使幼兒能在一個學期內認識2500多個常用漢字,相當於小學六年的識字量,識字甚至同說話一樣,使孩子在學前(最多一年級時)就可以完成。漢語成為世界上最好學的語言,其意義不可估量。
識字教學存在根本性失誤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美麗最簡潔最豐富最成熟最優秀最特殊的一種語言,但又成了舉世公認最難學的語言最難寫的文字(不少大學生研究生字都很難看),這是漢語教學的失敗,必須進行革命。而這是古代某些御用文人和官僚刻意為之(一切壟斷者都有此偏好),是傳統教育官方文化特權主義霸權主義專制主義神秘主義偽精英主義貴族氣息的本質表現——文化一被壟斷,它就成了特權文化官僚文化神秘文化貴族文化愚民文化——是為其脫離實踐,統治、欺騙和愚弄群眾服務的。
祖先創造漢字近乎完美,其智慧之高超、奧秘之深邃、原則之科學、構思之巧妙、內涵之豐富、前景之遠大是我們遠未認識的。它一字一音字不變形(不像外語變格變位),字多是詞字再造詞,字有限而詞無窮。用不着多大聰明和過多比較,就能看出漢語的優勢來。然而千百年來統治者政治愚民文化壟斷,終於造成了這種局面。幸虧聲音像空氣一樣無人能夠壟斷,不然群眾會連說話的能力都被他們剝奪。
他們故意對漢語學習加上四把鎖而愚人自愚:口頭語言變成書面語言加一把鎖——中國人的言文分離、書面語言之異於和難於口語世所罕見(比如我們讀一千三百多年前李白寫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點也不覺得深奧,就像聽今天的六歲小孩說話一樣,可見當時的人說話也是很通俗的;而一看書面文字卻是什麼「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就是韓愈寫文章也是「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之乎者也,雅多了,也難多了。這根本不是當時人們語言的記錄),他們利用權力把俗言變成文言使文字變得難學難解,再用語言霸權維護他們的權力,言文一致經過近代「五四」白話文運動才基本實現,然而至今仍有人以語言和文章晦澀難懂為榮為高;從寫字到成文又加一把鎖——漢字筆畫從左到右符合人的生理習慣和運動規律而行文印刷卻從右往左,這除了弄髒衣袖累痛手腕之外,沒有任何必要,簡直是違背常識逆天行事,但是千百年來毛病當成傳統,這種改變更是現代才開始的,是解放以後近幾十年的事情,而且不少華人至今未變;文章寫出又加一把鎖:不加標點符號使得許多語句歧義連連甚至不知所云,以致後人不得不做但又做不好的加標點「句讀」成為一種「學問」(中國很多學問就是這種有不如無沒事找事的學問,而真正的學問即創新發展卻極少),所謂「一年識字三年斷句」。
更為奇怪和荒唐的是,人都知道說話要喘氣,文要加點句要斷開並且辛辛苦苦地為別人為前人的章句加點,但自己卻又文不加點再讓後人斷句,誤人誤己令人匪夷所思。有標點符號也就是近代的事情!中國的文人和官府怎麼了?為何總是與人與己過不去,幾千年就是產生不出個標點符號來?千年百年千人萬人都在做着這種過河搭橋後立即拆橋的事情,客氣地說這是保守愚蠢,不客氣地說是故意誤國害民!他們從來都是把個人利益置於國家和民族利益之上,實際上是愚民誤國的偽精英,對國家和人民有一點點責任心中國的「教育」就不會弄到這步田地!
我對傳統教育官方文化深惡痛絕,至今有人還是這種心態!打破前三把鎖這看似簡單的事情,非要經歷五四運動那樣劇烈的革命才得以實現!傳統教育官方文化之頑劣於此可見一斑!從說話(字)到識字寫字又一把鎖——漢字極簡極美字為本位,中國人認識兩三千個常用字就很有學問了(任何外語總要有上萬數千單詞才算有學問吧),但是有人就是不讓孩子早識字,識字也只能用他們的笨方法,兩三千漢字非要放在十幾萬字的文章中、非要學習五六年甚至更多不可,而且多數人還學不好;方塊字本來有難寫的一面,他們非要孩子識字就要寫字,寫錯一個罰一百遍而折磨孩子。
其實兒童時期是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應該大量地閱讀文章接受信息而不是咬文嚼字地解字寫字。這本來不是問題但讓初學者就徹底解決這就是問題!如同孩子初學說話總是不准初學走路總是不穩但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一樣。然而教者什麼辦法笨用什麼,什麼辦法好反對什麼。這到今天也沒有根本改變,把包括識字在內的一切學習搞得極其繁瑣昂貴玄虛無用。千方百計地愚人愚己。
初步研究使我感到,漢字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富礦,其優勢和價值遠遠沒有為我們認識一二,千百年來被文化專制主義者這些不肖子孫無情地埋藏着破壞着歪曲着誣衊着,他們「不善操舟而惡河之曲」,無意有意地做着誤國害民的事情。我們必須推dao強加在漢字身上的一切誣衊不實之詞,破除文化專制主義。他們這樣做是根本不懂漢語的優勢和特點,也非常不利於漢語的學習推廣和走向世界,阻礙民族進步和國家發展,更不適應家長需要和時代要求,漢語教學必須改革,必須還文化於人民,讓中國人儘快地聰明起來,讓國家儘快地富強起來!「真傳一張紙,假傳萬卷書」。
真理是樸素的,漢語是最特殊最好學的一種優勢語言,孩子多識字早識字就等於掌握了一把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語言豐富則知識豐富則智力發展,其意義不可估量。我們要責無旁貸地擔當起這一變革使命,對漢語教學進行徹底的改革,不要用任何理由來辯解和逃避。語言是人類最自然的東西,學習語言也能夠和應當成為一件不難的事情。古老美麗的漢語就更是如此,現在漢語之所以讓人難學,這完全是不了解漢字的規律,學習方法不當造成的。
中國學校現在的語文教學方式,是讓孩子通過課文學習識字的,根據現在隨課文識字的教學計劃,將2500個生字分散在六年的小學裏去學,小學階段平均每天識字僅一個多一點,效率極低。這種方法的根本錯誤在於兩條:一是分散識字,二是讀寫用完全同步。所謂分散識字,就是將漢字放在選擇的課文中學習,通過大量的課文識字,這用的是外國人學習單詞的方法。我們知道,漢語中沒有與外語「字母」對應的事物,但外語中也沒有與漢字中的「字」對應的形式。
「字」是我們祖先的偉大發明,現在世界上的一切(至少是主要)語言中都沒有和字對應的這種形式,他們只能有無數(以十萬百萬計)的「單詞」,「字」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而「字」絕大多數都可以獨立存在(除了葡萄、鴛鴦等字外),有獨立意義,差不多相當於外語中的「單詞」了。
所有漢字一字一音,字不變形,一字幾乎就是一詞,許多名詞動詞形容詞一字一音就可表達,這是外語中的單詞無法比擬的。漢字至少有這樣三個特點:可理解性(象形文字,字總數少),可拆分性(漢字幾乎都由一個以上的字組成,只要它有一橫我們就可以這樣說。漢字中不可拆成字的字並不多,想找個不能拆成字的漢字非常困難。
漢字是字中有字,字又成字。連「子」也是「一」和「了」構成的呢!),可組詞性。字已是詞,再由字成詞,因而字有限而詞無窮。漢語是以單字為基礎的二次構詞法為主,字可以組詞,為數不多的「單字」可以組成無窮無盡的「單詞」,這是漢字的無比優越性所在,這就決定了我們的學習要以識字而不是學詞為本,能夠在短期內集中突擊完成。如果能在較短時間內用較好的方法認識了常用漢字,中國人就過了語言這一關。
外語的單詞量極大,就總量而言幾乎是天文數字,隨時產生,出一個新事物就要造一個新詞來稱呼它,英語據說詞彙總量已有百萬左右,莎士比亞掌握的詞彙在兩萬左右,一般的人大概也都要掌握一萬左右才行,現代社會外國人要有一兩萬個單詞才算有學問吧!中國研究生以上的人英語詞彙量都在上萬左右。相信任何拼音文字都不會擁有三兩千個單詞就算有學問的情況。而漢字總數就五六萬個,常用的就兩三千字(使用概率在95以上,再多認幾千提高三兩個百分點,多認幾萬提高零點幾個百分點),中國人認識兩三千個字就算是很有學問的了,足以應付自如,偶有不識自學極其簡單,不要再跟別人學習了。說句笑話,他遇到不認識的字,認真一點查查字典,不查字典連猜加蒙也理解個八九不離十(誰沒遇到過這種情況呢?),它所組成的詞足夠用的了。
識三兩千漢字的人至少相當於英語中掌握兩萬單詞!這種比較優勢是明顯的巨大的。這就相當於在中國,建築最美的房屋需要三兩千種材料,而在外國則要兩萬種材料(這裏還沒有說漢語語法的優勢,漢語沒有什麼語法,不要用語法來難為孩子嚇唬外國人)。這是漢語優勢之一,數量比較。而漢語更大的優勢還在後面,就是這兩三千個字可以集中學習,這是從質上比較的。漢字可以集中認識誠然,中外語言都不是通過背誦字典而是放在文章中識字的,但是漢語這三兩千字(或任意幾百幾千字)可以用很少重複的形式編成押韻合轍琅琅上口且有意義的一篇文章一本教材來學習,而外語那麼多的詞彙,那麼複雜的語法現象,很難編出這樣的教材來(比如英語三句話不過就要the,the,of,of地重複起來,離開介詞冠詞等幾乎寸步難行)。
而漢語這樣的教材在南北朝時就有,千字文就是幾乎一字不重的古代識字讀本,1000個字中包含了993個生字,幾乎包括了當時的常用漢字而成為兒童課本。近年國內也有人進行了這樣的嘗試,我在借鑑古人和別人的基礎上,新編了一本更加簡潔更加通順的2800多字的識字教材,包括了2570多個(含小學六年級規定掌握的2500個常用漢字)生字。
經實驗證明,一年級學生(他們剛入學其實相當於幼兒園大班孩子,並不識字,)有組織地每天學習二三十分鐘,在三個月之內可以毫無困難地認識它而過了識字關,就算一個學期學完也是很快的!世界上大概除了漢語,沒有任何語言能做到這一點:讓五六歲六七歲的孩子一學期就能掌握母語。而現在這2500個漢字卻在小學六年間十幾萬字左右的教材(不包含100多萬字的課外閱讀教材)中包含,碰來碰去才認識這些字,效率自然和這不可同日而語。這是說現在分散識字的方法沒有掌握漢字的特點。這裏我要強調指出,漢字的這種特點已為某些外國人所掌握和運用。據講美國中央情報局就用過這種方法訓練它的對華工作人員。
漢語不就是兩三千個常用字嗎,它讓招募的大學生進行一年的集中識字學習,這些人就能自由閱讀中文資料過了文字關,如果再送到華人區實習半年,他們就能和中國人說話對答如流過了口語關,就是他們的寫作能力稍差些。不過中國人學英語也只是把它作為一個交際工具而不是為了當英語文學家,去超過莎士比亞啊!可見漢字的規律是一種客觀存在,我們過去做的是違背其規律的事情。三四個月最多半年可以做成的事做了五六年!我們已經吃了虧不要再貽誤孩子貽誤後人了!再不改變,可能就要由外國人來教中國人學習漢字了!
現在語文教學效率低下的第二個原因是要求學生對字要達到「音形字義」全面掌握,讀寫用完全同步,這個要求似是而非極不合理,大大放慢了識字速度。所謂「音」,就是要會發音能說出來,而這是每一個有說話能力的中國人都掌握的。據研究,學齡前兒童所說的話中包含的漢字在一千以上二千以下,三歲小孩叫爸爸媽媽,說「我要看電視」,「我打你」,「不跟你玩了」,更不用說指認東西等,話中已經包括了很多漢字,能夠組織出來的詞彙就更多。
至於成人文盲就更不用說,有的文盲很聰明很幽默,很會說話很會辦事,就是不認字。他會誇獎別人聰明,但你真寫出「聰明」二字他卻傻眼了。他很想甚至也會投資賺大錢,但你給他一本「投資指南」,「賺錢秘訣」,他卻不認識了。幼兒和文盲的困難和限制在於只能藉助聲音學習,只能藉助聲音體態等與人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需要聽人家講以後他才能知道,才能思考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否則就是不可能的甚至是搞反了的。他只能以自己活生生的血肉之軀和同樣活生生的人打交道,以他的親身接觸為限度,只能進行即時交流,用哲學的話說就是「聲音和人是直接同一」不能分割的,人的聲音與人的肉體共存亡。想交流就要和真人見面,人見面才能交流,人分開了交流也就停止了,再要交流只能再見一次面。一個只會說話的文盲所能利用的信息載體也只有聲音圖形體態等形式,他主要用聲音和現實的人打交道。而聲音是流動的思想,他學習和活動的時間和空間都受到了他作為血肉之軀的自然人的局限,是一個局部的不完全的「社會人」。
人類創造的成果主要是以文字的形式體現、保存和傳承的,我們的世界在相當程度上是一個文字的世界數字的世界,文盲和兒童最大的不便就是不能享受和接受這種成果,他不知道形形色色的文字說的是什麼,和現實中的人的交往只有說話這樣一種片面的形式(複雜一點抽象一點他還聽不懂,超出了他的理解能力)。文盲所看到的世界一定和我們不同,如同盲人與我們感知的世界不同一樣。文盲眼中的世界是一個殘缺的世界,當然這可以通過識字來解決。
學習要把快速識字放在第一位所謂「形」,就是要能認識漢字,你寫出來他能夠認識。漢字是象形文字,每一個字都像一幅圖畫,是音形義的統一體。會說的不一定能認識,但認識的就一定能說能用了。馬克思指出「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如果不用語言表達出來,我們無法知道一個人在想什麼)。聲音是思想的「外化」,是流動的思想,聲音使一個人的思想能夠為他人所了解,能在一定範圍內傳播,那麼文字則是思想的「物化」,是凝固的思想。思想用文字表達出來以後就有了更廣闊更長遠的存在甚至永恆,其意義也更加重大。文字和人不是直接同一而是可以分開的。它使人的思想成果並不隨着人的活動停止而停止,並不隨着人的消失而消失,可以長期存在甚至永恆。孔子死去兩千多年了,但他的思想還存在還在影響着我們,而孔子的爹,孔子的許多同代人到底想、說、做了什麼我們實在無從得知而成為萬古之謎。歷史上一定有無數偉大的思想沒有流傳下來!多麼可惜啊!文字使思想存在的時間和空間大大擴展了。文字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這種信息載體是人類獨有的。
文字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標誌和原因,識字則是一個人有文化和大大發展自己智力的標誌和途徑,因而絕對應當把識字放在學習的第一位。識字的偉大意義就在於使人擺脫了作為自然人必不可免的局限性,可以在廣闊乃至全世界全人類的範圍內接受信息,向古今中外的人學習和與之交流而不必親身親見。他面前打開了一個無限的天地,可以與現實和歷史的人打交道。
識字的意義無論如何估計都不過分。識字是一個人最重要的事情,過了這一關使得一個人獲得了打開智慧之門的金鑰匙,因而學習也就應該把這作為第一位的任務而抓緊抓好不能以任何理由耽誤,更何況它並不是最難而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現在的學校卻忽視了這個任務。本來孩子說話已經包括了一兩千字,學習應該考慮儘快讓他達到和超越這個水平,學習應當有適當的超越性。但是進了學校以後卻把他當作一個不會說中國話的外國人似的,從比如說「人手口刀馬牛」學起,一年下來學了三五百字,六年也才兩千多字,扼殺了人的興趣愛好和創造性。現在語文教學在第一步也是在根本的問題上出了錯。
識字和寫字不必完全同步所謂「字」,就是要會寫,認識了的字要同時能夠寫出來。這個要求使得識字的速度大大放慢了,而且看似合理其實不然。說話先於和易於識字,識字也要先於和重於寫字,不應該也不可能要求它們齊頭並進同時完成。識和寫本來就是兩個階段兩種水平,可以而且應該把它們適當分開,這既是承認現實,也是加快學習的方法。在外語學習中,會認和會寫是可以分開的,一個單詞我可能寫不出寫不對,但是你寫出來我能認識,這也是一個階段一種能力。許多人不就是這樣的嗎?可以斷定: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認識的字詞要比寫出的字詞為多。
拼音文字是能說就差不多能寫所以他們要求讀寫同步有道理,也不難做到。他們能說就能寫,看到就能讀,但是他們能讀出來卻可能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如同我們可以把一篇古文加上拼音一年級的學生也能念出來但卻不知所云一樣),他們難的是如何掌握這麼多的單詞量。而漢字則是要認識的字量比較少,但認識後就不難了解這些字所組成的詞和文的意義,其特殊性決定了讀寫適當分開是科學的。非要孩子學一個就會寫一個,說好聽一點是不懂漢字特點,說不好聽一點是故作高深刁難孩子向孩子賣弄自己的那點才能。
書中的許多學問不過是「回字的四種寫法」式的玩意而已,並不是真正的學問,而真正的學問他們卻不去教也不會教!中國「教育」本來就有神秘主義貴族化而與學生為敵的一面,語文教學表現尤甚,醒來吧,「教育家」們,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就會發現你們過去做了多少蠢事!我們應該理解和順應漢字這種相對難寫的特點,把難題適當推後一點才是揚長避短什麼問題都好解決了。識字是學習的開始,漢字就這麼三兩千字,會寫本是絕對不成問題的事情,但兒童由於識字少和手的協調能力差等,一開始會認而寫不出或者缺胳膊短腿地寫錯幾個字沒有什麼了不起,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罪過」,繼續學下去把認識了的字寫出來不成問題。要求會認就要會寫只能以犧牲識字速度為代價而誤入歧途。
打個比方,如果我們要求孩子在第一課就要把「人手口」寫得橫平豎直方方正正(這個要求也很「合理」啊),不寫好不往下學,那麼沒有三二年的時間,大概很難把這幾個字寫得像模像樣,可是如果這樣要求誰都會覺得這是無理的可笑的!寫得不正不好看有什麼了不起?孩子初學寫字只能寫出那種東倒西歪稚態可愛的「娃娃體」,一開始所有的字都寫不好,而到了比如說小學畢業時所有的字都寫好了。
那麼現在要求學生認了一個字就要會寫這個字不也是這樣荒唐過分嗎?只要不是上了兩天學就退學,識字多了把認識了的字寫正確一點也不難。誰在兒時沒有寫錯過幾個字呢?寫錯一次並不意味着終生改不過來了。只要求他會寫簡單的就行了。不要因此耽誤了識字的速度。學得慢不一定學得好,學得好的辦法恰恰在於多認字快認字而不是少認字慢認字。這是使識字速度慢下來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們要改革和改變的主要方面。學校強調「會寫」,已經到了殘酷無情的地步,孩子寫錯一字要罰他重寫數十遍數百遍,簡直是虐待狂心理!說起這些來可能人人都感同身受深惡痛絕!有的教育行政部門檢查教學質量荒唐到就到學校檢查學生寫「壯」字時的底下一橫是不是短的,這同孔乙己炫耀「回」字的四種寫法有什麼不同?無聊!字寫出來是讓人認識的,你知道他初寫錯了就說明你認識他寫的這個字,他又不是「頑固不化不肯改悔」,為什麼要懲罰他?
再說,讓兒童來看成人更不用說書法家的字,沒有幾個字是對的,龍飛鳳舞橫歪豎斜,但我們卻都能認識而且還說好,為什麼對孩子這樣苛刻?這既是語文教學的異化,也是教育制度的異化!我這不是鼓勵學生寫錯字不寫字,而是說現在對孩子寫字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小學生不必過多咬文嚼字至於說到「義」,要求孩子學一個字就要理解一個字的「義」,就更是自相矛盾強詞奪理了。要說理解一點,可以說他對所學的這三兩千字中的常用字絕大多數都有基本的理解(孩子永遠都比大人想像的聰明,現在的孩子更是非常聰明,漢字也具有很強的可理解性),對於較難的也都有或多或少的理解(比如說「尷尬」二字很冷僻,你告訴孩子就是顯得「不自然」「不好意思」他差不多就懂了,這就行了。他認識了後可能印象更深更會套用!真地不好理解只能說明這個字沒有現實生命力了),不要把漢字字義看得那麼高深莫測神秘至極。識字多和快不等於不能理解其字義,相反,識得越快讀得越多,孩子對字的理解就越深越多,越是可以用一個字詞來解釋另一個字詞,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漢字的字義誰又能解釋准解釋全呢?慢了就行嗎?漢字一字多義,一字可以組成多詞,要求在第一次學習時理解其(全部)含義是根本不可能的。
第一次學習只能知其一或其基本含意,如何能講清其全部含意?字意不是在停止學習而是在繼續學習中才能理解和加深理解!任何字詞都給人留下了理解的無限空間!如果一個字的含義為人們全部了解了,這個字也就死亡了。任何詞彙都根據時代的變更時世的需要而常釋常新,正所謂「《詩》無達詁,《易》無達占,《春秋》無達詞」(董仲舒《春秋繁露精華》)。
初學理解其一或基本含義就可以了(甚至沒有理解也沒有什麼了不起,能認識這個字就是偉大勝利,就是主要目的),再說誰又能說清一個字的所有含義?就說「大」吧:長度長是大(大個子小個子),面積多是大(大塊地小塊地),體積大重量多是大(龐然大物與小巧玲瓏),年紀長是大(大伯和叔叔),排行前是大(大叔大弟),地位重要是大(大人物),至於大事之大,偉大之大………千年萬年千人萬人都永遠不能窮盡甚至不能說清它的意義,為什麼要讓孩子都知其「義」?「人」字更是這樣,從古自今世界上所有的學問都沒有解釋清楚「人」,你小學一年級第一課就解釋清楚了?這樣看,以理解字「義」來延緩識字速度就更加沒有道理,又是賣弄,蠻不講理胡說八道欺負小孩!實際上這是官學霸道和文人迂腐的又一典型。
這裏還有一個觀念需要說明:一個人理解的不一定就能說出來,更不一定能夠按照別人的表達出來。嬰兒幾個月就能夠知道哪一個人是媽媽,起初他只能用眼神來尋找來表示,後來他會用手指來表示,最後他才能用語言表示出來。你只要求用成人的語言來表示不是語言霸權毫無道理嗎?破除了他們的霸權和對他們的迷信人們處處都有創新:「字」是符號體系是有限的,而一個或幾個字組成的「詞」更不用說句子文章則是邏輯體系是無限的,以無限來要求有限更不用說第一次時來要求無限是愚蠢可笑無理的,這是要求認識一個字後就要理解所有由這些字所組成的詞甚至句子、文章!而這是全世界的人全世界的知識也永遠不能解決的,這是他們自己沒有也不可能做到的!
如果教者要求孩子學一個字就理解這個字的意思是合理的,那麼我們要求教者認識一個詞就理解這個詞的意思也應該是合理的,他見了「相對論」這個詞就應當最少相當於愛因斯坦,他認識「哥德巴赫猜想」這個詞至少要超過陳景潤,認字最多的人就應該是古今中外所有人所有知識的總和。我們這樣要求他難道不應該嗎?你既然深刻地理解了字的意義為什麼不能做到這一點!換個角度思考就知道先前的做法問題何在了!現在的教學理論中太多類似的「理論」統治着國人折磨着學生!只因為學生是孩子他們無法辨別和辯爭就是了!識字就是識字,它是解決其他問題的前提和手段,但它不可能也不需要解決一切問題!
早過識字關事半功倍回顧上面的分析,現行的語文教學目標並不明確或者說沒有目標,如果有一些互相矛盾的不切實際不合理的目標等於沒目標,只會導致任何目標都不能實現。它要求孩子學一個字就要會寫一個字要知其偏旁結構,似乎在培養文字專家;它要求孩子學習每個字都要掌握其含意,似乎是在培養修辭學家。它所選的課文內容,又承負着高尚然而卻是假大空的教化作用;至於讀經背詩詞,更是對以上要求的綜合和超越。不能說這些要求都沒有一點道理,但相互矛盾鬍子眉毛一把抓,就算它們是合理的達到這些要求的根本途徑也在於快速識字。
這一點要明確: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漢字就是他們的一個工具而不是他們的職業,工具就是工具,人是工具的主人而不是相反,學習要以人能很好地使用這個工具為標準而不是要成為語言專家修辭學家大文豪,即使讓他們成為「大家」也應當講究方法,先把最主要最簡單的學到手。誠然,識字不是學習的最終的唯一的目的,識字是為了應用語言,但識字對於識字學習來說又是第一的最高的目的,一切有利於更快更好識字的方法應當大力推廣,反之都應當破除,現在的識字效果極不理想而又極難破除。
學校、教師和主管部門並沒有把如何讓人們儘快地掌握知識和文化放在第一位,不自覺地保有傳統觀念沿襲過往做法,研究現有各種漢字識字方法,我概括出普遍存在着這樣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知己不知彼不敬彼,以己度彼使彼服己,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學生。
現在識字的種種內容、方法、理論都是成人強人們的意見,強加於學生的,比如認為孩子不應早識字,識字必先學拼音,要圖文並茂,要有大量童話兒歌等等,這是官員、專家、教師的意見而不是學生的真實情況,實踐已經證明並不正確。
二是以教師而不是學生為主體。不是學生學識字而是教師教字,講的是從字出發的東西而不是學字者最需要的東西,就像一個麵包師見人就要講麵包的分子式一樣,教師總有不厭其煩興致勃勃情不自禁向學生賣弄自己知識的職業病,大講字的來源、構造、意義、筆畫等等,而這是造字者的思維不是用字者的思維,學生不知或者少知這些毫無影響。相反知道的越多,認識的字就越少運用效果就越不好。三是教師對書本內容講得過多過細,在他們那裏,一個字講一天兩天也不為多,因而授人更多的是「魚」而不是「漁」。
對一個字的理解深刻不是靠初遇時的多講細講而是在其後的多次境遇中接觸達到的,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也不是靠閱讀書上有限的文章而是通過課內外大量閱讀實現的。多識字才能多閱讀,多閱讀就能有大提高。造成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難寫的語言原因不在漢語不在學生而在教者不得其人不得其法。孩子識字多了他就可以閱讀更多的東西,語言豐富思想就豐富思維就發展智力就發展。
這是不證自明的道理。少年時期是大量輸入信息的好時候,識記是他們的強項,書寫和理解是其弱項,而漢字恰恰是好學難寫,因此我們要順應雙方特點,讓孩子多學多讀,不要把功夫過多地放在咬文嚼字上。過了識字關後的閱讀既是有效地記憶和理解生字的最佳方法,更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現在語文教學的目標和要求不明確,內容高深,方法不當,正好搞反了。
每樣東西都有無限的學問,都有比如說應用者研究者製造者的區別,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要掌握這些學問。比如:開汽車修汽車造汽車就是三個層次三種人物,一般人的汽車只是其工具,他們的職業與汽車關係不大,而修汽車的人就是以汽車為飯碗的,造汽車的就更進一步了。
電腦與此類似。當然漢語的常識和國文功底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而且它本身也並不複雜,是方法和內容不當才使它成為問題的。總之,現在的要求看似科學而實無道理,需要從根本上加以改變。識字是學習中的頭等大事,是解決深化「字」和「義」要求、實現語文教學要求的根本手段,萬萬不可耽誤!以快速識字為前導,有可能對現行語文教學的內容和方式來一個根本性的變革。
分散識字的方法要改變有的人反對新方法特別有勁,他們說,現行方式使用多年,必有其「科學性」,其實未必,只要不允許試驗別的方法,錯誤的東西就無法證明其錯誤!中世紀醫生見了病人就放血,把人放死他還會說放晚了呢!人們認為現在的方法好,不過是因為它從來沒有被替代過罷了。不管怎麼說,把漢字搞成世界上最難學的文字就是失敗的錯誤的!決不能認為實行了的方法就是最好的,不需和不能改變的。更何況有一些古已有之的有效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語文教學也在改變過去的識字方法,看到和開始解決這些問題,比如《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就批評了「在閱讀教學中一味偏重技術分析,放棄了語文作品對學生的薰陶感染作用」,「把大學中文專業有關語法、修辭、邏輯、文學的知識系統,壓縮以後放進中小學語文課程」等等現象。新的語文課程適當降低了漢語拼音的教學要求,特別是提出了識寫分開,指出「認識」和「會寫」是兩種目標。要求一二年級兩年內「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認為「兩年要求認1600——1800個常用漢字,這是建國以來歷次教學大綱所不多見的」。
指出「兒童有蘊藏着極大的學習潛能,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識字、寫字的面貌就會大為改觀。」(p52)不過他們採用的還是分散識字方法。而用集中識字方法一年級學生一學期就能認識2500多字,效率是《標準》的五六倍。集中識字與分散識字的關係就像任何集中與分散的關係一樣道理很簡單效果很好比,是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關係。
炒一盤肉菜是一塊肉一塊肉地炒快呢還是合在一起炒快呢?這是不言而喻的。現在教材墨守成規拒絕變革說明他們無能保守和霸道就是了。集中識字其實既是古代《千字文》就已採用過的方法,也是一切教材編寫者們在某種程度上採用的方法,他們通過課文而不是字典讓孩子學習就說明他們知道絕對分散地進行識字是不可能的。
常用漢字可以有多種編排方法,我們從不認為自己的編寫是最好最終的,肯定能編寫出更好的教材來。不要求非用這本集中識字教材的內容,但集中識字的方法是對於分散識字的革命,是漢語學習的必由之路。我編寫的教材固然不能說比古代〈千字文〉高明多少,但至少還可以作為識字教材的基礎。而且誰能說現在小學課本里那麼多童話那麼多「大灰狼說」「小白兔說」「小溪說」就是適應五六歲的孩子呢?現在的孩子聰明得很,智齡比過去提高了不少,過多的童話和兒歌未必適合他們,孩子如果問你哪個小白兔會說話你如何解釋?這種教材又有什麼高明之處,只能主要用來哄三兩歲的孩子吧!
我們要大聲疾呼改變傳統觀念放棄語言霸權對現行識字方法進行革命!任何抗拒這種變革的理由和方法都是沒有道理的!
幼兒能過識字關我以讓漢語成為中國絕大多數人的工具而不是研究對象為目的,適應漢字特點以字為本,革教育的命以學生為本,綜合各家特點,依據四個原則,實現了識字革命:一是集中識字減少重複,(有《千字文》的成功經驗,這大概只有漢語能夠這樣),二是讀寫分開識字第一(《千字文》即是如此,新教材課標也承認識寫不必完全同步),三是陰文描紅寫練同一(方塊字有其獨特之處,描紅幾百字的課文中的字,就解決了孩子和外國人初寫方塊字的困難)四是即學即用熟字組詞(讓學生完全用所學過的字組詞組句來鞏固識字和加深理解。既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又反過來以詞認字不斷強化,核心是以字為本以快速識字為本。見附二),再加上快速閱讀(在學習本書不久就可酌情選讀各種文章,字不認識可以跳過。)對漢字我做了沒有人進行過的獨特研究分析,發現漢語以字為本以字組詞是特別美特別科學的。研究的具體成果就是《愛我中華識字歌》,琅琅上口,內容集中而突出。以愛我中華為主線,內容包括大好河山、名勝古蹟、悠久歷史、家庭關係、文明禮貌、道德建設、文化體育、生產生活、風俗習慣、對外交往、自然現象、醫藥衛生等方面。
在幾所學校試驗獲得了成功,學前班孩子更不用說一二年級的孩子一學期就能認識小學六年才能學完的字。幼兒早識字既有必要又有可能,並沒有成人設想的那種困難。實際上,孩子的識字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也是成人強加給他們的!識字革命學習革命只能由成人來發動和促進。實驗證明,孩子學這看似抽象實際上是他們熟悉的押韻合轍連貫性很強的東西興致勃勃很有成就感,並沒有多大困難,沒有學過拼音的孩子甚至學得更好。以快速識字為突破口,就變過去的少慢差費為多快好省,不僅更好地實現了過去的種種要求,而且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負擔,提高學生的國文水平。
識字應該成為語文教學關鍵和首要的任務,不要聽什麼「專家」說孩子識字不必要的結論。中國文化中國教育本來就缺乏平民色彩和普及意識而充滿神秘主義和貴族氣息,有點文化有點權力的人常想壟斷文化傲視民眾,很多人故意「設租」來維護其神秘性而求保其威權和飯碗,對文化神秘化神聖化是為了神聖化他們自己,為難別人才是真有學問真有權力!這才是中國「教育」的癥結所在,這才是中國教育包括識字少慢差費的根本原因!必須從哲學上批判現行教育和識字理論才能實現方法的變革!識字這個最重要最基本的看似不是問題的問題實際上成了一個被人忽視的問題:不識字的人沒有能力解決它,識了字的人認為沒有必要解決它,甚至情願維護它的神秘性複雜性!像一切只有權力而無責任的人從來不會考慮而只會傷害對象的利益一樣,把漢語變成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最符合某些「專家」、官員和教育部門的人的利益(我們知道某些醫院為了多賺錢,會讓病人多檢查多治療多用藥用好藥,看個感冒要花三五百元已不稀奇)。
中國人學漢字為什麼這麼苦,中國人上學為什麼這麼累?都是這些死知識笨方法造成的!一種輕視、敵視、傲視、脫離、為難而高踞於群眾之上的文化決不是先進文化而是先進文化要破除的對象,而只有尊重、適應、聯繫、服務、方便群眾的文化才是先進文化,甚至只有它才是真正的文化。現在家長都希望孩子早識字,也有無數家長通過摸索讓孩子五六歲過了識字關而為人羨慕,但是「大綱」、「有關部門」就是不讓孩子識字,就是只准幼兒園大班孩子傻瘋傻玩(只讓孩子學習或者只讓孩子玩都不利於孩子)。
識字也只准用他們那種一年識幾百字的方法!不准幼兒學識字的這種規定明顯不適應時代需要和家長要求,但是這種規定只有人頒發而無人取消,成了反對探索酷愛保守的一些人的尚方寶劍。固然把小學六年的課程提前搬到幼兒園沒有必要,但是如果能讓孩子毫無困難地過了識字這一關,有什麼不好?如果兒童就過了識字這一關,對於我們的中小學語文教學和中國文化的發展,對於掃除文盲(許多貧困地區的孩子只能上三兩年學認不了幾個字而幾年後就成為了純文盲,人識字越少忘記得越快,識字較多則較能經得遺忘),其意義不可估量無法想像,效率提高了不知多少倍。傳統分散識字的方法一會學李白一會學老舍,一會學魯迅一會學莎士比亞,五六年碰來碰去才學了兩三千字,而現在三個月就能完成識字任務!這就像過去買一把鎖只告訴你密碼是八位數而讓你自己回去解密碼,現在買鎖時就告訴了你密碼!又類似門捷列夫發明了元素周期表!
讓漢語成為世界上最好學的語言如果說傳統教育官方文化對知識和學習故弄玄虛上鎖加密,那我這就相當於開鎖解碼還學於民,使漢語成為世界上最好學也不難寫的語言,識字(甚至寫字)像說話一樣幾乎成為中國人的本能,在學前(至多一年級)就能解決,漢語的優越性將很容易地使我們做到文盲率為零。漢語難學難寫難理解的問題不復存在,實現了學習的多快好省,大大開發了中國人的智力,提高了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創造力。
漢語如此簡單如此美妙,這樣學下去想不學好都困難,想不寫好字都困難——如同只要不是啞巴想不說話都困難一樣。漢語有着獨特的美,這是一種人性的美智慧的美從容大度的美,學習漢語的過程和方法更美更獨特,漢語和如何學習漢語的美和獨特共同構成漢語文化漢語文明美和獨特的一部分,這種美和獨特本身就是燦爛輝煌的漢語魅力和優勢的表現,識字革命是對傳統學習方法和內容的變革,並以此革教育的命推動學習的全面變革。
變漢字學習的少慢差費為多快好省,這既是學習內容和方法的根本變革,更是立場和態度的根本變革,教者對自己對學生對漢字立場和態度的根本變革,過去的問題也正出在這裏。一切節省歸根結底都是時間的節省!變革的時代需要革命性的方法,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漢語文明也必定有着最有特色的學習方法。漢語是我們引為自豪值得向全世界推介的無價之寶,實現學習革命人人早成才成大才成實才更是我們應對世界挑戰,使中華民族居於世界民族之林最前列的最光彩最正常最可行的唯一道路!任何一個民族的精神、靈魂、基礎都存在於文化、學習、學生之中,魂有多高人就能走多遠。
改革開放(甚至千百年來)最大的失誤在於「教育」,中華民族復興振興崛起的出路也在於革教育的命,具備和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以識字變革以起點的學習革命也許會成為我們提高民族素質、壯大中國實力、改造國民性格、建設現代文明特別是政治文明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我們很好地解決了識字問題,就使漢語成為世界上最美最優最好學的語言,就等於給孩子和文盲打開了一扇通向外界通向歷史的大門,就等於為世界人民獻上了一份最好的禮物(我們不怕和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用漢字),為漢語這種優勢語言強勢語言走向世界提供了最好的方法。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優勝劣汰強者生存,我們對漢語走向世界充滿信心。文化(而不是政治經濟軍事等)首先和主要的是文字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總根源,魅力四射的漢語是祖先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是世界上最好學的優勢語言;而隨着中華民族的振興,綜合國力急劇上升的中國有着巨大的市場與國際影響力,漢語已經成為世界上僅次於英語的最新強勢語言(見2003年1月10日《參考消息》)。
優勢加強勢,漢語學習將在本土實現革命,在海外急劇擴張,漢語將在全球化過程中以人們意想不到的速度和規模發展(我們教中國人學漢語尚且如此,教外國人學漢字就更加荒唐了,方法也是把削足適履揚短避長而把漢語外語化:教人家學習漢語中並不存在的「詞」和「句型」,把漢字單詞化兩千多個字變成上萬個詞,再一句一句地教人家說話,半年認識不到一千字,語法講得不勝其繁,連中國人都很難通過這種考試。這真說不上是害了人家還是害了我們!我們這種教學方法,可能也適用於外國人學漢語。),將成為我們最大最好的出口「商品」和中國最有力的「軟權力」。對此我們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和充分的準備,必須迅速糾正和改進!祖先的英靈在召喚在啟發着我們,我們為漢字的精美深邃而驕傲,為祖先的聰穎睿智而無比自豪,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無上榮光,更願意為我祖國贏威望,為重振中華雄風弘揚中國文化而竭盡全力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87s 3.802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