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忍的不單單是熊沖一個,所有旁觀而漠然不出手的看客,皆與其是同一類人,哪怕是以佛系不爭而聞名四界的兗州皇子,也非良善之輩。
他們之所以淡定冷漠,是因為早已見慣了手足親族彼此殘殺的悲劇,從熊凌在擂台之上因取勝而洋洋得意的那一刻起,大家便預見到其命不久矣。
幾乎無人對熊凌有憐憫之心,生於皇族,便該知曉權利遊戲的規則,在羽翼未豐滿之時高調炫耀,即為自尋死路,熊凌的慘死正印證了那句老話——天要其亡,必縱其狂。
即便是尊崇正道的楚雲昊,也未揭露熊沖謀害庶弟的惡行,他只是叮囑妹妹,切不可插手其他州國之事,今日所見所聞,絕不能向外透露半句,以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煩,就當是夢一場,甦醒之後就將之拋諸腦後,莫再回想。
年歲雖是一日日地長,可是懂事很多時候只在一瞬間。
驚詫過後,幼小的楚靈犀漸漸開始領悟人心私念的真諦。
俗語有云,知人知面不知心,現實的確如此,見證慘劇的她不再有繼續打獵的興致,獨坐於圍場僻靜之處,遠遠望着一位位錦衣華服、英姿颯爽的皇室子弟,只覺既熟悉又陌生。
每每見面,大家都會熱情地寒暄暢聊,每每聚會,大家總是熱絡地推杯換盞,每每比武,大家不但會恭喜贏家,還會鼓勵輸家,一派其樂融融之象,似乎所有人均是知心換命的知己至交。
可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小小的楚靈犀看透表象,洞察本質,原來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帶着虛偽假面,原來每一個人的嘴中都罕有真心之言。
楚雲昊昔日醉酒之後無意中道出一句肺腑之言,楚靈犀初聽懵懂,此刻方解其中真意——
「哥哥最大的願望,就是好好保護你,讓你當一輩子無憂無慮的任性小公主,永遠不知世事艱難之味,今生不嘗人心險惡之苦。」
然而,天意總不遂人願,即便楚雲昊拼盡全力無微不至地關懷與保護,也無法讓妹妹完全遠離皇室的詭譎風雲。
當時的小小楚靈犀,生活在哥哥的耀眼光環之下,所有人都對她禮讓三分,尚未體會世事艱難,亦不知人心的狡詐真面目。
熊沖謀殺庶弟一事,使她真正張開了認識世界與人性的雙目,這成為她人生之中至為重要的轉折點。
熊沖帶着捕獲的獵物歸來,一隻六角花斑麋鹿,一隻碩大的白首獾猹,他與平日相同,未傷野獸的性命,盡顯仁善之德,吩咐隨行的大夫為兩獸上藥療傷,治癒之後妥善放生。
從前的楚靈犀,會傻傻跟着旁人一同讚嘆,將熊沖視為善良仁慈的絕世白蓮花,今日才知,那不是仁善,而是偽善。
虛偽的不止熊沖一個,厲國主與兗州的皇子們也似往常一般,客氣地恭維,既贊其劍術精湛,又夸其仁厚慈悲,每個人的神色都無異常,唇邊笑意儒雅矜持,又不失真誠熱情。
當熊凌慘死的消息傳來,眾人詫異萬分、一片譁然,熊沖扶着站都站不穩的父親,顯露出失去至親的悲慟之色,還掉下了幾滴傷心淚,影帝級演技大爆發,無論在誰看來,他都是痛失弟弟的敦厚兄長,絕非暗下殺手的幕後主謀。
楚靈犀冷眼旁觀,只覺陰冷可怖,她恍然明白,最仁厚的外表之下,可能隱藏有最歹毒的殺心,世間最不可信之物,便是人心。
目光所及之人,均有不止一副面孔,包括她的哥哥楚雲昊。
小小的她不禁聯想到了許多事,宮廷之中,不乏捧高踩低的妃嬪與刁奴,楚靈犀雖是身份尊貴的嫡公主,可因不得父寵,所以經常被後宮的惡妃和奴僕怠慢,更有甚者,受麗貴妃的指使,企圖用下毒與製造意外等方式對她痛下殺手。
幸好,她的身邊有哥哥親自挑選的忠心侍衛與奴婢,幫她躲過了一次又一次死劫,那些行事太過分的惡奴,往往不出一個月便會遭天譴,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橫死。
往昔的她,以為是老天爺有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而這時的她,猛然醒悟,懲惡的從不是蒼天,而是哥哥。
此般殺戮是罪惡嗎?
是,但為了很好地活下去,生於皇室的他們別無它路可走,只能反顧地選擇沉淪於罪惡。
熊凌小小年紀,便敢當眾讓兄長顏面掃地,可見其為狠角色,如果熊沖猶豫遲疑,未及早動手,說不定下一次圍獵,變成崖底屍首的,便是他自己。
王位僅有一個,皇族兄弟之爭,不是非勝即敗,而是非勝則死,一旦爭鬥開始,便不能容一絲絲仁慈,有時刀劍不止要指向手足兄弟,還要指向親生父母,四界皇室,皆有弒父弒母的實例。
相比較而言,楚雲昊顯然不夠狠,以他的本事與權勢,兩百年前便可除掉渣爹與渣弟,可他始終不願踏上背棄人倫的極端之路,至多只是設計取其左膀右臂的性命,以此作為警示,希望父親楚國主能夠早日渣海回頭。
一念之仁,換一世之悲,楚雲昊被囚於天牢之時,終於意識到,無論用何方法,都叫不醒裝睡的人,更喚不醒不存在的父愛,如果時間能夠倒轉,他必會硬起心腸,盡除阻礙,直登國主之位。
從目睹熊沖除殺至親的那日開始,楚靈犀便不再是天真爛漫的小公主,既領會了人心的險惡,也知曉了皇室的生存之道,她立誓要做強者,不當躲在哥哥羽翼之下的無能妹妹,而要做與哥哥並肩斬除魑魅魍魎的巾幗英雄。
幼年的她,常言此至,周圍人只當是玩笑,長大後的她,用實力亮瞎了四界仙魔妖人的眼。
都是陰謀場中的老手,柏老將與妖女戰神鬥法,常常落於下風,對於其中緣由,他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楚靈犀並非勝在智慧,而是勝在經歷,她的年齡雖然比老將小千餘歲,可是吃的鹽不比其吃過的米少,遭遇了比旁人更多的艱險與背叛,便會得到更多的教訓與智慧。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1404s 4.677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