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第一太子 番外:人物解析——呂氏外戚(上)

    本章節為背景人物科普,請酌情訂閱。

    唉~

    這幾天身體出了點問題,腦袋一直昏昏沉沉的,本來不打算繼續寫人物解析了,但寫正文總是很慢。

    就拿這片人物解讀調整一下狀態,也算是再捋捋思路。

    ·····················

    對於上一篇人物解讀,即『周呂令武侯呂澤』一篇,很多讀者都有不同的看法。

    大致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如果呂澤真的有大功於社稷,甚至與韓信的功勞比肩,那為什麼沒有被封王?

    二、如果呂澤真的手握兵權,且個人軍事素養深厚,又怎麼會被劉邦輕而易舉弄死,又或是莫名其妙戰死北牆?

    三、為什麼就這麼這麼斷定呂澤是個功勳卓著的外戚大將軍,而不是一個平庸無比,只因血脈身份而被劉邦提拔的大舅子?

    經過上一篇人物解析章節,我也發現了大家的疑慮所在,所以在後續的人物解析,以及正文內容中,都會儘量以明確記載的歷史作為依據。

    而對這幾個問題,我也同樣有可以拿的出手的依據。

    首先,呂澤為什麼沒被封王?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劉漢,不是姬周。

    與周王室『有功就能封王』的標準不同,劉漢對於封王,尤其是封諸侯王這一件事,是抱有悲觀態度的。

    這一點,我們從劉邦統一天下的進程就可以看出。

    先是二世胡亥繼位,天下風雲變幻,劉邦、項羽等義軍首領反抗秦的壓迫,最終推翻了秦的『暴政』。

    而在這個『反秦聯盟』中,各方的追求是不同的。

    包括霸王項羽在內的故六國貴族,或者說『餘孽』,其目的是推翻秦王朝的統一政權,使統一的中原天下,重新回到戰國時期,諸侯紛爭的局面。

    這一點,從項羽入關,結束為劉邦私人訂製的鴻門宴,而後大行分封,將天下分為足足十八個諸侯國,以及之後弒義帝楚懷王這兩點,就能夠看出。

    也就是說,作為反秦義軍實際意義上的領導者(理論上的領導者為楚懷王),項羽並不想做皇帝,而是想做一個······

    嗯,楚霸王。

    從現代的角度來看,項羽,包括那些被項羽敕封的諸侯,其實都是在開歷史的倒車,將始皇嬴政好不容易統一的中原,再度四分五裂回了戰國plus時代。

    但換個角度,我們也不難看出:始皇嬴政統一天下,廢除分封制,雖然從歷史、民族的角度上而言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但也恰恰是因為這個理念太先進,所以在當時,或許還並沒有得到廣泛認同。

    那麼,我們回過頭:秦亡之後,天下格局真的是劉-項兩家的『楚漢爭霸』嗎?

    稍翻看一下史書,我們就不難發現:其實,並不是如此。

    在咸陽腰斬秦三世子嬰後,中原天下,便分成了包括漢王劉邦、楚王項羽在內的足足十八個獨立諸侯國。

    而這十八個諸侯國,最終也分成了兩個陣營。

    一邊,是身為『統領滅秦』的楚王項羽,另一邊,則是先入咸陽的漢王劉邦。

    自公元前208年秦滅亡,到公元前202年垓下一戰,霸王項羽烏江自刎,這六年的時間裏,實際上,並不是劉漢和項楚的1v1男人大戰,而是以這兩人為首的兩個敵對群體,在爭奪些什麼。

    ——劉邦要爭奪的,是天下,是皇位,是想效仿偶像嬴政,讓天下重新統一。

    而項羽想爭取的,是姬周那般,天子是個橡皮擦,大家都是諸侯王,各自在各自國土嗨皮,有事沒事出來爭個霸的寬鬆環境。

    準確的說:劉項、楚漢之爭,與其說爭的是天下,倒不如說,爭的是『分封制是否應當被廢除』這一歷史性的話題。

    再看鴻門宴之後,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也不難看出這一點。

    ——漢王劉邦自漢中『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重奪三秦之地,被稱為『還定三秦』。

    而霸王項羽因『不夠恭敬』攻打田氏齊國時,打出的旗幟則是『大懲小戒』。

    簡單來說就是:劉邦北出漢中,攻擊三秦,要的是統一,要的是領土;而項羽出征攻打其他諸侯國,要的是面子,要的是開心,要那個『西楚霸王』的虛名。

    而在漢王劉邦攻滅楚王項羽,底定天下一統之大勢的過程當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緩解。

    ——漢滅楚,並不是只靠着自己,而是整合了天下,那些被項羽封為諸侯的其餘勢力,一起圍攻項羽,才最終逼得霸王烏江自刎。

    從劉邦糾結諸侯聯軍五十六萬,意圖直搗楚都彭城的彭城一戰,我們也不難看出這一點。

    那麼,在項羽烏江自刎之後,天下真的統一了嗎?

    項羽是擋在劉邦面前的最後一個絆腳石,廢除分封制最後的一道關卡嗎?

    實際上,並不是。

    鴻門宴之後,天下一分為十八,去掉項羽所擁有的楚國、被韓信攻滅的田氏齊國,以及漢軍還定三秦過程中,攻滅的章邯、司馬欣等三位諸侯,到劉邦立漢社稷,承襲帝位之時,中原,依舊還有十數個諸侯王。

    而天子劉邦,說好聽一些,是被共舉為了周天子那樣的橡皮擦——起碼那些諸侯王應該是這麼想的。


    要是說的難聽一些,劉邦稱帝,也可以說是自娛自樂,除了早早低頭臣服劉漢的趙王張敖、九江王英布、淮南王吳芮等寥寥數人,其他的各路諸侯,其實並不承認劉邦的天子身份。

    可劉邦還是悍然稱帝,導致了什麼結果呢?

    ——從漢五年,劉邦承襲帝位開始,一直延續到漢十二年劉邦駕崩,都從未停歇的異姓諸侯王之亂!

    這樣說來,劉邦統一天下,得立漢祚的過程,也就很明顯了。

    一開始,大家都是諸侯王,只是由於理念不同、利益不一致,分成了兩個敵對陣營,說白了就是打群架。

    至於劉邦和項羽,頂多算是這兩方各自的老大。

    等項羽烏江自刎,這場群架也就算是結束了,劉邦這方陣營的小弟們,有的選擇給大哥個面子,讓大哥做皇帝,也有的小弟不服,希望恢復往常那般,大家都是諸侯王,平起平坐的情況。

    而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在利用這些小弟打敗了項羽之後,便開始了『兔死狗烹』的清洗。

    知道了這一點之後,再回過頭去看『呂澤為什麼沒被封王』這一點,答案也就很明顯了。

    ——劉邦稱帝後遍封異姓諸侯,本就是抱着『先穩住諸侯勢力,再逐個擊破』的想法;在被封為異姓諸侯王的那一天,韓王信、梁王彭越,包括淮陰侯韓信等人的命運,就已經註定是死亡了。

    因為從劉邦在歷史上的一舉一動來看,在『統一』和『分封』的抉擇中,劉邦毋庸置疑的選擇跟隨偶像的腳步。

    但比起始皇嬴政直來直去的直接廢分封,劉邦的處理手段顯然更為老道:想封王,我就封,然後等你犯錯,我再把你殺了,大家也都看到封王帶來的惡果,這樣,分封制就可以《徐徐圖之》《慢慢廢除》。

    如此說來,對於大舅哥呂澤,劉邦怎麼會做這種『給你封個王,然後殺了你』的操作?

    本就是自家親戚,呂澤又怎麼會愚蠢到去爭取將來必定死無葬身之地的異姓諸侯之位?

    比起自己做一個將來必死的諸侯王,顯然是將外甥劉盈扶上皇位,讓呂氏成為劉漢第一外戚來的更划算,也更安全一些。

    這,就是我給『呂澤為什麼沒封王』給出的答案:呂澤,或者說呂氏,沒那麼蠢。

    作為劉漢社稷的二股東,呂氏外戚清楚地知道,什麼東西是自己能爭取的,什麼是不能爭取的,爭取什麼東西利益最大,且最為安全。

    ·

    第二個問題,呂澤手上到底有沒有兵權,呂澤到底有沒有那麼大的本事?如果有,劉邦又是怎麼殺了他的?或者說,他怎麼會死的那麼莫名其妙?

    這個問題,我們能從太史公的《史記》當中,看到些許蛛絲馬跡。

    ——在楚漢彭城一戰,諸侯聯軍統領劉邦一戰敗光聯軍五十六萬人馬,被項羽三萬精銳殺的丟盔卸甲!

    如此令人匪夷所思的大敗,換了大多數人,恐怕都將一蹶不振。

    好比三國時期,官渡一敗,袁本初原地崩潰;赤壁一敗,曹操統一天下的腳步戛然而止;火燒連營,更是使得劉皇叔白帝城託孤。

    而在這個基本宣告劉漢陣營滿盤皆輸,再無東山再起可能性的情況下,周呂令武侯呂澤的身影,卻恰好出現在了支援、接應劉邦的地點。

    或許有人會說,這只不過是巧合。

    那麼,再來看一個有趣的現象,就不難看出在劉邦的心中,呂澤這個大舅哥,究竟是個什麼地位。

    ——彭城戰敗,逃亡路上拋妻棄子,最終得到大舅哥呂澤接應後,幾乎是在第一時間,劉邦便頒佈了冊封嫡長子劉盈為王太子的詔書!

    這,還是巧合嗎?

    是什麼逼得劉邦在逃亡路上撇開其他正事,去第一時間冊立繼承人?

    難道是老流氓劉邦,史無前例的因『拋妻棄子』而感到愧疚,所以拿冊立太子來彌補呂澤,以及呂氏外戚?

    很顯然,更大的可能性是:如果當時,不第一時間冊封劉盈為王太子,那呂澤手上的兵馬,劉邦很可能無法攥穩!

    只有冊封劉盈為王太子,讓呂氏、讓呂澤安心,劉邦才能徹底掌握這支堪稱最後家底,要用於日後東山再起的兵馬。

    這樣一來,第二個問題的答案,也就很明顯了。

    能讓厚黑學始祖劉邦,一個馬上皇帝,一個開國皇帝,為了得到兵權而不惜以冊封太子為酬,呂澤會是個沒有能力的人?

    能讓手下軍隊形成『沒有呂澤的命令,連劉邦都無法掌握兵權』的凝聚力,呂澤會是個一無是處,只憑大舅哥的身份,被劉邦提攜起來的草包?

    這,也就是我否認『呂澤是個草包外戚』這個說法的依據——能逼劉邦當場立儲,呂澤,絕對不可能是個草包。

    而呂澤之死,實際上也驗證了呂澤手上,是有兵權,且有艱巨任務的。

    根據《史記》的記載,呂澤大約死於漢八年,即公元前199年;死因是『戰歿代北』。

    代北是什麼地方?

    ——韓王信尚未反叛之時,所駐守的趙長城區域。

    漢匈平城一戰,以及被劉邦視為奇恥大辱的白登之圍,也正是因為韓王信在自己的都城:馬邑陷入重圍,旋即投降匈奴,與匈奴合兵南下才導致。

    這樣說來,呂澤,便應該是韓王信叛逃匈奴之後,劉邦用來接替代北地區防務,也就是韓王信原本負責防守區域的大將。

    這一點,也同樣印證了呂澤的能力。

    道理很簡單:代北如此重要,對北方防務具有戰略性意義,劉邦為啥不派樊噲、周勃、酈商這樣的名將,而是讓大舅哥呂澤去?

    誠然,『自家人可以信任』這一點,應該也是劉邦的重要考量之一,但如果呂澤真的是個草包,也不可能被任之以如此重任。

    至於呂澤之死,可謂眾說紛紛,沒有史料坐鎮,暫不予評價。



番外:人物解析——呂氏外戚(上)  
相關:  大元宰  少帝成長計劃    血與酒之歌  在海賊開DNF  天尊皇婿  神話起源  芍藥花開艷天下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大漢第一太子番外:人物解析——呂氏外戚(上)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大漢第一太子"
360搜"大漢第一太子"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1s 3.907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