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親政
劉肇下旨讓竇憲回京,五月初竇憲已準備回京事宜。人馬浩浩蕩蕩,向京中出發,一路中路人側目,官員巴結者,數不勝數。
劉肇已接到了無數封彈劾竇憲的奏摺,書案上已擺滿了一封封的奏請。他每看一個,心中便沉重一分,只是這種沉重,卻不能在竇太后的面前表現出來。
他只是把這些奏章,一一放到竇太后的面前,不出一聲。
竇太后當然看到了,她卻置之不理,按她的話講,自己的兄長得了大功,難免有人眼紅心熱,恣意陷害,何必放在心上。
但是小皇帝初學治國之道,卻也不能一概不理,於是便拿了幾個貪贓枉法,毀壞朝綱,買官賣官的倒霉蛋,讓劉肇自己處理。
劉肇見太后放了權,自是十分高興,但是他還是去了劉慶府,將此事問了李郃。
李郃聽了劉肇細述了情狀,並未感到詫異,「事情並不撲朔迷離!」他清秀的面孔,在水光的映照下,閃着一圈圈的光影,讓人吉凶難辨。
他甩了一下釣竿,卻並沒有盯着水面看,沉思着,半晌才道:「陛下,太后此舉沒有試探之意!」
劉慶孤零零的站在一邊,耳邊聽得劉肇和李郃的對話,心中卻絞成一團,插話道:「先生,你這麼看嗎?我倒是覺得太后這樣不輕不重的處理,有着一層深意。」
劉肇轉頭看着他的側影,劉慶比他高了一頭,頎長的身影略顯得瘦弱,如意珍珠冠讓他更加清秀白晰。他的眼睛比自己略大些,總帶着一種哀怨之色,有時讓人不忍注視。
他曾聽過宮中一些似有似無的傳聞,劉慶的母親是被竇氏一族逼死的,如果是真的,哥哥的心中,該有多麼深的痛苦和無奈。這麼多年來,他們同吃同住,劉慶卻待他極是照顧,事事都讓着他。那時父王還在時,經常是左抱一個,右抱一個,如珍寶一般,疼愛他們的。可是如今父王也仙逝了,哥哥會是怎樣的傷感呢?
想到這裏,他忍不住走過去,拉了劉慶的手,輕聲道:「兄長,你我同在宮中,母后的心思,想必你也是略知一二的。」
「不錯!」劉慶的臉色更加蒼白,心裏積壓以久的痛苦似乎就要爆發,卻看到李郃盯着自己,冷冷的,如冰一般的刻薄。
他用力的年撫了一下自己的臉,將語氣緩和了一下,心中卻如被炭火燒着一般,灼得生疼。
「我這樣說,是說太后剛讓你學習治國之理,必會看你的表現如何。所以她不會真的讓你處理這些人的。」他將臉轉向劉肇,「陛下,你要小心!」
李郃看着這兄弟二人,突然笑道:「不必如此,陛下,你覺得這些人如何?」
劉肇深深嘆道:「先生不知,朕每天的案頭都是堆積如山的彈劾,每每看到痛處,朕的心頭便如燃着一團火,朝廷積弊若此,那是我大漢的江山,這些人吃着我大漢朝的奉祿,卻做着讓朕深惡痛決之事,朕心中恨啊!」
李郃默默地聽着,劉肇這樣的的推心置腹,連心中所想都講訴給自己聽,他心中已十分不平靜,許久才道:「陛下,任何朝廷,都會有弊端,就如同人都會生病一樣,而這個病可大可小,大了,會危及國體,小了,卻似蛀蟲一般,久而久之,也會讓人痛不欲生。」
他緩了口氣,看了看一臉悲憤之色的劉肇,又道:「竇家自先帝時就開始經營,上至三公,下至末祿小官,已經盤根錯節,形成了一棵參天大樹了。陛下想用鋸子鋸斷它,談何容易。所以我認為太后,並無試探陛下之意,只是看着這堆積如山的奏摺,若都置之不理,於陛下來講,實在說不過去,只得拿些可有可無的人,來給陛下練練手的。」
這話說完,劉肇和劉慶互相看了一眼,心中的訝異之甚,實難用言語來表達。起風了,池中的水泛起了層層地波浪,如他們的心,一疊疊,千重萬重。
「既如此,那麼朕明天便將這所有人,都罷官免職,這些蛀蟲,死不足惜!」劉肇咬牙說道。
李任搖了搖頭,「陛下,太后讓陛下處理,為什麼不告知陛下如何處理,這裏面她不是沒有深意啊!」
劉慶問道:「先生剛才不是還說,她這是讓陛下練練手的嗎?」
「不錯,是練練手,可是這個手該怎麼練,還是要花些功夫的。」李郃看着水中的魚線在波浪中擺動,語氣顯得有些沉重。
劉肇坐在他的身邊,清亮的眸子映着水光,變幻着迷一樣的色彩。「先生,你說吧,朕聽你的。」
李郃沒有看他,接着說:「陛下,如果是一個初入戰場的戰士,他會怎樣的表現?」
劉肇想了想,道:「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害怕,戰戰兢兢,不知所措,一種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敢打敢殺,不計後果,其實也是害怕的表現。」
李郃微笑着點點頭,暗贊幼帝聰明,「不錯,陛下,你現在就如同初入戰場的戰士,你不可以表現得太沉穩,急進猛殺才是上策。」
劉慶也走過來道:「先生的意思,是讓陛下出手狠辣些,該殺就殺嗎?」他的心遂咚咚地跳了起來,目光灼灼的看着李郃。
李郃點頭笑道:「陛下,你可明白?」
劉肇看着他的臉,許久才道:「先生,這些人,大都是竇憲舉薦升遷之人,若是朕太嚴苛,不會惹惱他們嗎?」
李郃見他亂了方寸,暗道他還是一個孩子,便道:「陛下,太后對陛下是敬三分,怕三分,又控三分,卻決不會有害陛下之意。朝內外皆知,陛下是太后的孩子,你早晚會親政,到時候,她就會退居後宮,不能過於干政。所以她實際上也是戰戰兢兢,不肯與陛下太過為難的。只是現在有竇憲在外,重兵在握,陛下又未到親政之時,所謂時間不成熟也,所以我們才要謹小慎微,不肯露了目的。」
劉肇聽他如此說才長長出了口氣,似是放下了心中的一塊石頭:「先生,若我放手去做,太后不會因些而生氣對嗎?」
「不會,不僅不會,還會感到驚懼,會對陛下更加尊敬,她本就是想看看陛下會如何做,如果陛下軟弱,只是小小的處置一下,她只會覺得陛下非可用之人,失望之餘,會更加不肯放權。而如果陛下大刀闊斧,殺伐決斷,毫不容情,反而會讓太后,心生餘悸,覺得一旦陛下掌權可能會讓她竇氏一族,岌岌可危,會千方百計討好陛下,讓陛下對她更加感激。女人是有私心的,她不會堅強到自己真的去做皇帝,她早晚還是希望依靠自己的兒子的,所以陛下若是強硬一下,太后反而會小心翼翼,或者說她會更快還政於陛下的。」李郃看着水面上的釣竿動了動,便將釣竿一提,一尾金色鯉魚從池中躍出,如一道霞光映過水麵,一時金光一片,映得池塘中流光溢彩起來。
劉肇站直了身子,挺起胸膛迎着料峭的春風,他相信李郃,也相信李郃說的話,即使面前的是狂風暴雨,他也要用自己的小小身體,去扛一扛。
翌日朝會,劉肇當堂下令,共處死罷官流放了四十餘名官員,一時官場大驚,在朝堂之上驚起了萬千波浪。以袁安任隗為首的官員,拍手稱快,太傅鄧彪告病不出,竇憲一黨,亂了陣腳。
出乎意料的是宮中反而出奇的平靜,幾天後竇太后頒下懿旨,於五月初九為陛下親政大典。
這對於正月十九就已舉辦過了加冠禮的劉肇來說,無異於是天大的好事。本來就應該是加冠禮與親政大典同時舉行的事,卻推後了許久,劉肇的心中激動無比。他當即下令,任用曹褒制定的新禮儀來舉行親政大典。
曹褒是禮儀大家,皇帝的加冠禮就是他來完成的,舉辦得莊嚴肅穆,本以為接着就是親政大典,卻不料一等又是幾個月,接到任用,他立即開始着手準備。
五月初九,在竇憲還未回宮前,劉肇終於如願以償的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願望。在祭過太廟後,校尉將金椅設於郊壇前之東,面南面立,設服冕案於金椅前。三公率諸大臣,百官望座椅而跪拜:「告祭禮成,請即皇帝位。」群臣扶擁劉肇坐於椅上,百官先排班,執事官劉武舉冕服案、寶案來到他的面前。
三公、諸大臣奉袞冕跪進,置於案上。袁安激動的哆嗦着雙手,親手取了袞冕為劉肇穿於身上。然後三公歸班,齊唱聲道:「排班。」
排班齊後,眾大臣鞠躬,奏樂。然後眾大臣三拜,平身,樂止。然後再三拜,平身,樂止。通贊再引三公到劉肇面前,唱道:「跪,搢笏。」三公搢笏,承傳唱眾皆跪。捧寶官開盒取出御寶,拿給太尉宋由。
宋由捧寶上言:「皇帝登大位,臣等謹上御寶。」然後尚寶卿受寶,收入盒內。通贊官接着再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搢笏、鞠躬、三舞蹈、跪左膝、三叩頭、山呼三歲、再三呼、跪右膝、出笏。」百官按通贊官所唱步驟做完之後,劉肇解嚴。每拜一次,袁安任隗都熱淚盈眶,幼帝終於親政了,自己兢兢業業的苦熬苦盼,終於見到了光亮,似乎每一下的跪拜,都讓他們沉重的心變輕了,又變輕了。
就聽通贊官又唱道:「卷班。」百官退下,自此禮畢。
劉肇又具鹵薄導從,詣太廟,奉上冊寶,追尊四代考、妣,告禮節性社稷。之後還朝。
先將袞冕御奉先殿,百官上表稱賀。然後三公帶領百官就位,劉肇穿着袞冕升御座,大樂鼓吹至樂止。
將軍捲簾,尚寶卿捧御寶置於案上,拱衛司鳴鞭,引班引文武百官入丹墀拜位中,向北立。樂作,百官在通贊官的指引下行三跪九拜大禮。至此,皇帝正式親政的禮成。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s 3.957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