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 第667、668節 石心終不改

    等到張三丰坐下,李洛說道:「一別數年,張真人還是風采如昔啊。」

    張三丰用道禮稽首:「貧道游離四方,頗經風霜,如何比的陛下華年英銳。陛下年未而立,便一統南國,太平將現,盛世微明,此乃天意,豈人力哉。」

    一上來便送上高帽子。

    他此時見到李洛,感嘆對方氣度已然於數年前大為不同,當真是高山仰止,深如淵海,帝王風采昭昭如日月,不怒自威,令人不敢逼視。

    這就是天子位居九重,口含天憲的威儀。

    李洛命人去請皇后,對張三丰說道:「聽說真人早不在大都,不知去了何方仙山寶地清修?」

    張三丰口綻一句道偈:「不在洞福地,乃是煙火中。陛下,所謂大道,人間無處不在,何必遠求哉?貧道,只在武當山也。」

    李洛笑道:「朕看真人的道心,果然更加精益了。嗯,真人認為道不遠求,難道道就在身邊麼?」

    「貧道慚愧。」張三丰道,「貧道原本以為,道乃內修,見微知著於己身。可自從看了《大道論》,方知悟錯了方向。道不在修身修心,而在知也,知道知道,便是修道!」

    知道是什麼意思?就是知而後道也。你要先知道緣由真意,才能成道。

    比如,要知水火雷電的真意,才能掌握水火雷電的道。

    探索「知」的過程,就是修道的過程,也是無限接近天道,尊奉老君的過程,這就是《大道論》提倡的。

    傳統道家講究的是修持,就算研究煉丹,本意還是為了服下仙丹修持,重修不重知,這就違背了華夏大道的本意。

    道家的產生其實遠超東漢,根本就是華夏上古宗教。道家的產生緣由,其實就是華夏先民的求知慾。他們不知道雷電雨雪,四季變化的真實原因,只能籠統的歸於天道和鬼神。

    道,就是道理,法則。這才是道的最初意思?而不是什麼修煉。

    「《大道論》,才是真正悟了《道德真經》的詮釋之言?貧道受教了。」張三丰由衷感謝的說道。

    他是真的慶幸讀到《大道論》。

    能不慶幸麼?《大道論》可是來自後世的哲學真理?是李洛講述給鄭思肖,鄭思肖結合道家思想之後整理出來的。

    《大道論》作為哲學著作?領先當今世界數百年。天分越高的人,就越能接受《大道論》。

    李洛肅然道:「張真人?道法自然?這自然便是天道之表。求道?就是由天道之表,及於天道之里,這難道不正是莊子認為的至人麼?」

    「自然萬物,為何夏天會熱?冬天會冷?為何樹木人畜能繁衍,為何月亮會陰晴圓缺?莊子說,大象希形,大音希聲?天地之間,還有哪些是我們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見的大道至理。「」佛家也說,一葉一世界。這滴水之中,沙塵之內,又有哪些是我們看不見的道理?這就是道啊。這不就老子《道德經》要說的本意麼?」

    「張真人精通煉丹之術,熟知藥石之性。然則成丹之道有何真意?木炭燃燒,為何可生『毒氣』?鐵為何會長鏽?」

    張三丰再次稽首道:「善哉,陛下天縱奇才,道心天成,聖燭獨照,以微言見大道,提綱挈領,真乃平地驚雷,發人深省也!」

    「古來聖君,於道家真意,未有如陛下者。陛下以道化天下,啟迪民智,凝聚華夏人心,真乃道祖皇帝也!」

    道祖皇帝!

    對於道家來說,這真的是很高的讚譽了。

    但李洛今日寥寥數語,卻猶如撥雲見日,讓本就智慧的張三丰大受啟發,為他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這個稱呼,李洛也不是當不起。

    崔秀寧剛剛進來,就聽張三丰說李洛是「道祖皇帝」,忍不住有些好笑。

    「張真人別來無恙?」崔秀寧笑道。

    張三丰趕緊向崔秀寧行禮,「貧道見過皇后陛下。數年不見,皇后陛下已然母儀天下,可喜可賀,真乃大唐子民之福也。」心道,崔氏做了皇后,當真猶如鳳翔九天,凝輝麗日,明月懸空也。

    皇后雖然也能用陛下尊稱,但並不常見,宋代只有少數德望高的皇后太后稱為陛下。一般外臣多用「大人」和「聖人」,近臣多用「娘娘殿下」。

    不過元朝皇后都稱陛下,張三丰是北人,用陛下稱呼崔秀寧很正常。

    很顯然,張真人是個很會說話的人。而且他曾位居元廷二品道官,集賢院大學士,當然也不會在李洛夫婦面前拘謹。

    「真人客氣了。」崔秀寧客套的點頭致意,正坐在李洛一側。

    帝後兩人同時接待張三丰,固然是因為張三丰是故人,卻也是對張三丰的重視。

    這個禮遇,天下也沒有幾人能得到了。無他,因為張三丰是元明之時著名的煉丹家,而且智商很高,又很長壽,正是小兩口要用的大才。

    李洛對崔秀寧道:「梓童來的正好,朕與張真人正在探討大道真意。」

    張三丰赧然道:「貧道慚愧,哪裏敢和陛下探討大道真意?是貧道得陛下真言,獲益匪淺。」

    崔秀寧笑道:「哦?那真是機緣巧合。陛下不是正要開設真道宮,發愁無人主持麼?張真人可是來得巧了。」

    李洛微微一笑。夫妻兩人早就心有靈犀,默契無比。

    道家講究陰陽。大唐道家也分陰陽兩極,以真意道(自然科學)為陽,以理教道(人文科學)為陰。

    在兩人的新規劃中,真意道規範的是丹道(化學)和物道(物理),以及醫道,匠道。理教道規範的是武道,官道,民道等。

    不過,醫道有專門的醫道學宮,匠道有工部負責研究。所以準備設置的真道學宮,只負責丹道(化學)和物道(物理)的研究。

    西方現代化學怎麼來的?就從西方鍊金術發展而來。既然鍊金術能發展出現代化學,為何華夏煉丹術不能?

    兩人只會啟發引導這個時代,而不是憑空突兀的把後世的知識拿出來。因為,誰相信你說的話?

    你說東西往下落,是因為萬有引力?地球是圓的,圍着太陽轉?那不是扯淡麼?臣民一定以為皇帝皇后瘋了,或者不正常。也不會相信。

    如此顛覆性的認知變化,不是皇帝能扭轉的。那需要真意道(科學)的漸入人心和發展,持續數代人,才能讓天下人認識到這些。

    李洛道:「不錯。張真人善於煉丹之道,學究天人,這真道宮大天師之職,還請真人不要推辭。」

    張三丰知道,這真道宮,絕對不是煉丹那麼簡單。

    「敢問陛下,這真道學宮,究竟有何說道?」

    李洛解釋了一邊,又啟發道:「朕以為,丹道不止是煉丹,而是要研究其所以然。道家五行,金木水火土,囊括萬物。可是,金之下,有金銀銅鐵鉛等,朕稱之為元素。那還有其他元素麼?所謂聚沙成塔,那麼沙子又是何物聚成…為何用蓋子蓋住燭光,燭光就會熄滅?為何水一熱會化成氣,一冷就會化為冰雪?」


    張三丰腦子閃現過無數念頭,卻忽然問道:「敢問陛下,倘若究根溯源之下,明白了其中真道,可有用處?」

    兩人知道,這就是為何中國古代技術發達,而科學難以進步的原因了。

    人類的求知慾,是建立在功利性的運用基礎上的。看似無用的事物,極少有人願意窮極一生的研究。

    牛頓為何要研究當時虛無縹緲,毫無用處的三大定律,搞各種實驗?是因為他想證明上帝和神學的存在,要發現冥冥之中的「神的法則」。你看,還是出於功利性,他是虔誠的教徒嘛,維護「神」就是他的利益所在。

    現在張三丰問道了,到底有何用。

    李洛道:「為何很多人不相信道的存在?就是因為,人們沒有發現道的神奇之處,大道法則就在身邊,卻懵然不知,這難道不可悲麼?」

    「只要發現道的法則,就能為國為民所用。火藥之術就是煉丹的道人無意間發現的一個法則,現在作用很大。那麼,就一定有更多的好東西,能通過發現道則而出現。」

    「倘若發現飛鳥上天的道則,那麼人也不是不能上天。只有研究真道之理,才能利用真道之術,也就是道術。道術如此神奇,我等卻知之甚少,不能用之,豈非可惜?」

    張三丰明白了,很是激動的說道:「貧道明白了。所謂道法自然,萬物萬象皆蘊含道理,只要究根溯源,明其之理,便是真道所在,就必有所用!」

    他很有天分,很快就明白了李洛的意思,只覺得猶如醐醍灌頂,真言過耳,直有大悟之感。

    古往今來,很多人產生過這種大悟之感,可惜的是沒有付諸鑽研,或者沒有財力物力鑽研。

    崔秀寧提醒道:「凡事要問為何如此,為何之後,還有為何。若干為何之後,便見真道。」

    張三丰稽首道:「無量天尊,陛下,貧道願接受真道宮大天師之職。」

    「好。有張真人坐鎮真道宮,朕就放心了。」李洛肅然道,「真道,事關華夏千年偉業,事關神靈法則奧妙,十分緊要。朕設真道宮為一品衙門,每年撥款三十萬銀元!」

    三十萬銀元,如今已經很多了!

    李洛繼續道:「真道宮的道士,同時授予理士出身。相應人等,真人可任意任用。此事急不得,慢慢來,這是幾十年上百年的水磨工夫。」

    張三丰道:「貧道,謝陛下!」

    第二天,設立真道宮的旨意頒發下來。皇帝將蕭焱修建的養心觀,直接改成真道宮,成為大唐第五個一品衙門。

    聖旨,真道宮大天師位居一品道官,位同宰執。

    後世影響極其深遠的真道宮,成立了。

    …………

    「臣鄭和,拜別陛下,拜別皇后!」

    鄭和在江陵城外的江邊,對親自送行的李洛和崔秀寧隆重下拜。

    經過將近一個月的準備,派到遙遠的美洲尋找新作物的鄭和,鄭重的向李洛夫婦拜別。

    歡送出師的號角鼓樂聲中,一起來送行的官員,都是目中含淚。

    陛下得到老君託夢,說大海極東之地,有幾種作物,能活民數百萬,令陛下派船遠航尋歸。

    陛下就下旨封大海之名為華夏洋,封鄭和為華夏洋東巡都督,率領以洛陽號為首的七艘戰艦,水師千人,火槍陸戰隊五百人,共一千五百人遠航。

    船上攜帶了大量的清水,肉乾,糧食,黃豆(用來發豆芽),乾菜,火藥等物。

    詳細的航海圖,已經幾種作物得圖畫,全部準備好了。

    今日,就是鄭和受詔出發的日子。

    按照計劃,大唐水師抽調兩萬人的大艦隊護送鄭和到呂宋,震懾海宋水師,在呂宋完成修整補給之後,東巡艦隊再往東繼續出發。

    三萬多里的海路,將分為五段,每到一處都有群島用來修整補充。

    可是,如此遙遠的海路,這一去安知能否平安歸來啊!

    李洛也眼睛濕潤,親自扶起鄭和,「卿此去萬萬保重啊,大洋迢迢數萬里,若有不順,即刻班師,不要勉強。你們的性命,比那些作物更重要!」

    鄭和更咽道:「臣此去,不知是否還能再見到陛下和娘娘。惟願陛下娘娘保重,萬歲,萬歲,萬萬歲!當年張騫通西域,一去十九年,九死一生。臣安能讓張騫專美於前,必要替陛下跋涉遠洋,布大唐國威於萬里波濤!」

    「好好!好志向!」李洛握住鄭和的手,「等你回來,朕封你為國公,將士無論存歿,皆有重賞!」

    「謝陛下!」鄭和等將領再次下拜。

    「來人!賜酒!」李洛下令。

    一碗碗美酒斟滿,李洛和崔秀寧親自遞到眾將手中。

    眾人一飲而盡,下拜道:「謝陛下賜酒!」

    鄭和道:「陛下,娘娘,臣等這就去了!」說完站起來,率領眾將登船。

    「保重啊鄭和!」

    文武大臣一起揮手作別。

    「轟轟!」兩聲火炮轟響之後,鄭和下令揚帆,帶着眾將順江東下。

    華夏3983年,洪武元年十月初八,鄭和率領船隊出發,準備穿越浩瀚的華夏洋,尋找新作物。

    直到船看不見了,李洛和崔秀寧才收回目光。

    兩人都是非常不舍。

    可是,有些事必須要去做啊。

    「陛下,江邊風大,請回宮吧。」文天祥等大臣勸道。

    李洛望着浩蕩的長江,看着江岸青山下的夕陽,不禁開口吟道:

    「茫茫大江東逝海,橫絕滄流何在,長帆秋風斜陽外。黯淡前朝史,大筆驚空來。」

    「漫漫青書功罪我,榮辱英雄成敗,千古大業誰人開。浪花滔滔去,石心終不改。」

    新



第667、668節 石心終不改  
相關:  演天  大夏伶仙  長夜國  神洲藥主    荒古武神  葬天神帝  天尊皇婿  武逆九千界  巡天妖捕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葬元第667、668節 石心終不改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葬元"
360搜"葬元"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6s 3.837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