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第二百一十二章:禮和法

    吉水縣杜家的所作所為,免不得要被一些百姓給告上衙門,而因為涉及的吃虧百姓較多,吉水縣的縣令便把這事上報到了府衙,而府衙又上報到了布政使司衙門。

    老百姓們不懂法,他們想的也很簡單,這些地明明就是我家的地,我只是把屬於我自己的東西要回來,怎麼就違法了?

    杜槐水對這些老百姓的恐嚇,這些老百姓壓根就不信!

    協議簽字畫押,這些地本來就是我們的地,你竟然說我要回去還要殺頭?

    沒什麼好扯的,那就官府上見唄。

    要都按照大明律來判,這可是幾百顆腦袋啊!

    丁是丁卯是卯,這個法怎麼執得好?

    省里這下也拿不定主意了,給他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真批個手信讓地方拿人,法不責眾這句話的根本癥結就在於:地方真要全按照法律來砍了這幾百個百姓,人家就敢抱團造反!

    江西左布政使連想都不用想,事情真要鬧到那一步,他會是第一個被抄家滅門的!

    還是上報中樞,讓皇帝老子拿主意吧。

    就這般,一件小小的田產歸屬爭執的事,硬生生從縣裏踢到了朱允炆的大案之上!

    「都是廢物!」

    甭管江西本地到底有沒有能力處理好,單說這個態度就讓朱允炆很是生氣。

    什麼事拿不定主意都要找他這個皇帝來親自處理,全大明一千多個縣,他朱允炆就算是累死也不可能處理的過來。

    氣歸氣,到底是涉及到法律這個國家的根本所在,朱允炆也不能真箇粗暴處理,幫百姓伸冤就是藐法,維護法律那更是扯淡,朱允炆寧願今天把大明律廢了也不可能砍這些百姓的腦袋。

    「讓楊士奇來一趟。」

    內事不決問楊寓,朱允炆現在還真就養成了這個習慣。

    待等到楊士奇前腳邁進謹身殿,後腳朱允炆就迫不及待的問道:「江西的事,卿知否?」

    看座,上茶。

    楊士奇施施然落座,面上倒是一點都沒有急色。

    「臣知道。」

    他是內閣首輔啊,凡是過了通政司的地方政事,就不可能有瞞得住他的。

    朱允炆蹙着眉頭,糾結道:「朕現在懸而未決,暫時不知道該怎麼處理,你有什麼建議?」

    「杜家欺壓鄉里、橫行不法,殺頭抄家!」

    楊士奇淡然吐口道:「吉水縣令第一時間處置不利,導致民怨沸騰,殺!」

    連續兩個殺字讓朱允炆更加糾結。

    站在為民伸冤的位置上楊士奇的建議卻是沒錯,這杜家委實該死,吉水縣縣令這個廢物連這種民生大事都拖,弄得地方老百姓怨聲載道,也確實該死,但從法治的觀點來看,這兩方也都沒錯。

    「百姓貪戀便宜,以避稅為目的而轉換田契,百姓也有錯。」

    朱允炆嘆了口氣:「有法不依,那還要法律做什麼?」

    「什麼是法律?」

    這個時候,楊士奇突然笑了起來。

    「陛下可知為什麼會有法律?」

    朱允炆被這個問題問住了,沉吟了半晌才開口道:「卿就別跟朕藏着掖着了,朕知你聰穎,有什麼想說的直說無妨。」

    看到朱允炆有些不耐煩,楊士奇也就不敢再賣關子,張口講述起來。

    「有法家誕生之前的夏商周時期,國家沒有法律,君王以道德約束百姓。

    即使是在沒有法律的時候,百姓也知道什麼是對錯。

    知道盜竊、暴虐、通姦都是錯,錯就是不能做的事。

    知道孝悌、忠誠、友恭都是對,對就是要奉行的事。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典故陛下應該是知道的。

    周公旦定禮,禮就是法的前身。

    禮的誕生使人民奉行對的事,而牴觸錯的事。

    周公旦的人格操守很高尚,不貪戀權利,盡心盡職的輔佐少君而不敢篡位,並訓斥了那些意圖不軌的子嗣、屬官,於是天下人都很敬仰他,以他的德行來約束自己,以周公旦制定的禮來教化百姓,於是才有文明昌盛。

    但是人數上百、形形色色,有好自然有壞。


    禮本身只是告訴了人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但對於對錯的獎懲並沒有明確的硬性標準,全憑君王、官員的喜好來定。

    而民間田野之間的事,廟堂不知,則無人知曉如何懲處,以至於走歪門邪道之人輕易的獲得了利益,侵犯了守序良善之人的利益。

    荀子說性惡論,即人之初、性本惡。提出了當人們沒有約束的時候,他們往往會順從與自己的欲望而做出很多禮所不能容忍的事情來。

    淫、貪、妄、虐都是人民最容易犯下的錯事,所以為了不使好人也變成壞人,那就需要對犯錯的人進行懲處,法因此而誕生。

    禮在前,法在後,才有所謂的禮法。」

    飲口茶,楊士奇繼續說道。

    「所以說法律誕生之初的核心是為了保護百姓的利益不受到侵害,如果守法反而是在幫助壞人去侵害百姓的利益,那天下就沒有好人而都是壞人了。」

    楊士奇說道這裏,朱允炆便明白過來。

    杜家的行為屬於貪,他們利用大明律的法律漏洞來貪佔百姓的田產,如果一味的去守法,那就是幫助杜家來欺壓百姓,天下有多少掛靠田?有多少這樣的百姓?

    那最後的結果就是百姓吃了大虧,看似是法治社會,但卻反而違背了法律的本質。

    明知道是錯的事還要去做,維護了法卻踐踏了禮。

    到底是禮大還是法大?

    後世是因為有了基本法、地方法、細則法、補充法、法律條文解釋等方方面面都完善的法律體系,才可以大力提倡法治社會,不允許特權階級凌駕在法律之上,那麼維護法律的威嚴才可以保障天下絕大部分民眾的利益。

    而眼下的大明有什麼?

    《大誥》和《大明律》的漏洞太多了,這種情況下一味的提倡法治社會不是在保護百姓,而是在欺凌百姓!

    因為百姓沒有文化,他們本身並不懂法。那些擁有文化的人鑽法律的空子可以輕易的欺負老百姓,在這個背景下拿現代那種法治觀來套這個時代,唯一的結果就是搞得一塌糊塗,亂七八糟!

    「朕明白你的意思了。」

    朱允炆頷首:「杜家做的事,一目了然就是錯,哪怕是百姓違法也是杜家的錯!錯的事就要受到懲處,懲處之後再去完善法律,而不是先饒過他們的罪行再去亡羊補牢的預防下一次犯錯。」

    哪裏還有下一回啊。

    天下均稅,將來都不會有掛靠田了。

    要是因為現在杜家沒有違反法律而饒過他們,那全天下的老百姓就真的要揭竿而起了。

    楊士奇躬身應聲道。

    「陛下聖明。」

    此時的大明,不需要法治,需要帝治!

    皇帝大於法律才能保證國家的發展不出現偏差,才能保證對錯是非保護佔據天下九成九百姓的利益。

    法律規定這些地是杜家的又如何?

    只要朱允炆這個皇帝不同意,那這個法律就不存在任何的法律效益!

    「那朕現在就下詔。」

    話到這個份上,朱允炆便打算讓御前司擬詔,卻被楊士奇出言攔住。

    「陛下不妨再拖一段時間,讓江西也別急着給此事定個是非對錯。」

    看到朱允炆向自己投來疑惑的眼神,楊士奇笑道。

    「江西一隅之地才多少鬧事的掛靠田?全天下又有多少?

    現在殺了杜家,全天下這些企圖佔地不還的貪心之徒就會聞風喪膽,從而把地退給百姓。

    不妨拖一段時間,讓地方百姓都為此事鬧起來,這個時候陛下再下詔,把這些跳出來的貪心之輩全數殺掉,把地還給百姓。」

    杜家一死,那些貪心之輩自然會被嚇住而老實退還田地,那些百姓也會覺得要回自己的土地是理所當然,哪裏會對皇帝感恩戴德?

    等他們鬧起來,民怨沸騰起來的時候,這個時候皇帝出面,把那些百姓心中的『壞人』全砍咯,讓百姓一抒心中憤懣,到時候,可就是萬家香火,立祠通祀了。

    拖一拖,讓那些觀望的內心蠢蠢欲動的貪心之徒蹦出來。

    如此一來不僅剷除了那些地方的不法門閥,還順手收割了一大片百姓的赤誠之心,一舉兩得,多好。

    「定下田產丈量的幾個省都是交通方便的距離中樞比較近的,等到鬧起來那一天,派人八百里加急通傳地方,最多也不過三天的光景。」

    楊士奇呵呵一笑:「更別說江西、福建、浙江、山東、河南這般的省了,八百里加急快馬都不過一天就能趕到,只要監管得力,就不會出現大的民禍,完全可以把控的住,而且現今以陛下在民間的聲望,百姓即使再如何焦灼也不會真箇貿然鬧事,他們還是會觀望的。」

    朱允炆的名聲放在這,老百姓不到萬不得已,哪裏真敢聚眾衝擊官衙造反?或者殺進那些地主家裏自發組織一出打土豪分田地?

    他們會等,等朝廷或者說等皇帝老子給他們一個說法。

    時間越久老百姓就越焦急,而越是焦急便越是期待。

    萬民所望!



第二百一十二章:禮和法  
相關:  大明太師  楚書,太祖皇帝本紀  首輔    救世秦皇  泥落畫梁空  修源錄  武逆九千界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日月永在第二百一十二章:禮和法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日月永在"
360搜"日月永在"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4s 3.930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