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流歌 第六十九章 茶道傳承(六)

    測試廣告1    ( )        這一年的茶季,正如孫師傅先前預料的那樣,從一開始就亂套了。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熟練的採茶工成了搶手貨,穀雨前後的採茶旺季一人難求。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每年的茶季都會有一批批的山外人蜂擁而來,加入採茶工人的行列。

    主家提供食宿,每天收采的茶草按量計酬,就像關中的麥客一樣。

    最好的年景,一位熟練的茶工每天到手的收入,可以達到一兩百塊錢。

    那時候除了成規模的國有茶場外,民間培育的人工茶園才剛剛起步。

    所以除了採茶工的短缺,茶草源頭的爭奪也是愈演愈烈。各家村辦社辦的茶坊,都以行政區域為界,劃定了各自的勢力範圍。

    區域外的茶商如果敢跨界收購,就像是挖了對方的祖墳一樣,一場爭鬥也就在所難免了。

    激烈競爭的結果,是各家制茶作坊爭相加價,不計成本收購茶草。

    這種米比肉貴的行業現象,也使得本土的綠茶市場提前進入到微利時代。一些新入行的茶商負債纍纍,很多年後都沒有緩過勁來。

    上河沿區綠茶市場的先行者,紅石灣茶廠目前正面臨着這樣的困境。

    去年穀雨前後,每天幾萬斤的茶草入庫,幾十個殺青的工人同時晝夜操作都忙不過來。

    如今的情況完全變了,只有合作社的茶農前來交易,一天下來收購的茶草還不足千斤。

    價格提高一倍後,才有一些去年的老客偷偷摸摸的送貨過來,好像他們的交易見不得光似的。

    「師傅,你又猜對了。照這麼下去,我們茶廠今年不好干啊!」

    眼看今春的採茶季已近尾聲,庫房裏的新茶還是空空如也,王世川心急如焚有點坐不住了。

    「世川,不要害怕,這些人鬧不長久。家家都開茶行,家家都會沒飯吃。我們只要把這個茶園經營好,將來高檔野生綠茶的名頭一炮打響,還怕收不到茶貨?這些個小茶坊借你家的名號找你賣茶的日子還在後頭。」

    師徒二人正在給茶草殺青,這麼一點茶貨,如今已不要僱傭外手了。

    孫師傅嫻熟的操控着竹炒把,一邊回頭信心滿滿的對王世川道。

    老茶師通俗的說教里,其實包含了兩層很高深的管理學思想。

    一個是關於重複投資的問題,某個行業賺錢,社會資本蜂擁而入,其結果可能就是大量低水平的重複建設。

    不僅會推高供給端的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也會加速需求端的過度飽和,最終使得大多數投資者慘澹收場。

    就像今天的農產品市場一樣,豬肉價格高了都去養豬,水果有賺頭都去承包土地種果樹。

    動輒幾百萬畝的規模,「水果之鄉」光鮮亮麗的背後,「果賤傷農」的情況時有發生。

    振興鄉村經濟的過程中,除了頭部產業基地的扶持和宣傳外,配套產業的建設同樣不可或缺。

    沒有物流、冷鏈、倉儲、包裝、信息、融資、深加工、銷售平台、品牌推廣等完整產業鏈的打造和配套項目的引入,攤子鋪的越大,投資人的損失可能會越重。

    君不見如今農村的很多地方,成片成片的果園都撂荒了。

    白菜價的芒果、桂園賣不出去,連老母豬都不吃。成熟的水蜜桃掛在枝頭任人免費採摘,消費者都嫌麻煩。所有這些,都是低水平的重複投資所帶來的惡果。

    老茶師的另外一個觀點所涉及的,其實是關於企業的品牌戰略和價格策略的問題。

    打響名頭,就是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企業的高端產品實行高端定價,來帶動低端產品的銷售和利潤。

    就好像普通的螺螄粉作坊,如果掛靠某個網紅品牌,通過其直播平台對外銷售,一秒鐘的出單量,可能會遠遠超過作坊本身很多年的營業額。

    這就是品牌效應,也是新零售的意義所在。

    而王世川的這個野茶園,也正是紅石灣茶廠目前正在精心培育的拳頭產品。


    按照孫師傅的觀點,王世川已經有了一隻會下蛋的金雞,還有啥可擔心的呢?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只要有了核心競爭力,眼下這些鬧騰正歡的大小茶坊,將來說不定都成紅石灣茶廠的分車間了。

    半個月後茶季結束,紅石灣茶廠收炒的新茶只有兩千來斤,今年生意的慘澹已成定局。省城各地老主顧和零售商的貨源保證,看來只能靠高價採購其他茶廠的綠茶來補充了。

    「世川,你抓緊時間給茶園的巴扎子做起來,我要進雞苗了。這麼大一片地,每年還要給大隊租金,不能老這麼空着。」

    衛蘭是個對於養殖業很是痴迷的農婦,王世川去年在茶樹下面配套搞家庭養殖的提議正合她的心意。

    兩千隻老母雞平均每天下五百個雞蛋,每個雞蛋供銷社的收購價是五分錢,一天就是兩百五十塊的毛收入,差不多把茶廠流失的利潤全補了回來。

    她所說的巴扎子,在大別山區的方言當中,是菜園柵欄、圍欄的意思,通常用竹片紮成。

    和新疆地區少數民族所說的大巴扎有何淵源?就不得而知了。

    接下來半個多月的時間裏,王世川和孫師傅每天都會去前山砍來毛竹,刨成一根根長長的竹片。然後在茶園周圍,每間隔一丈多遠的距離,就釘下一根兩米高的木樁,對於柵欄來說起到了固定和支撐的作用。

    王世川又到區裏的供銷社,買回了幾大捆細鐵絲,,把所有竹片再一根根的捆綁在木樁上,一條循着山坡地勢環繞而成的半橢圓型圍欄也就大功告成了。

    既不影響茶樹園的通風通霧,又可阻擋外物的入侵,院內散養的家禽牲口無需任何的看管,也不能到處亂跑了。

    衛蘭的這個樹下養殖業,當年就見到了收益。

    在紅石灣茶廠生意不景氣的那兩年,甚至一度成為了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

    王世川閒暇的時間,每天還在跟着孫師傅學習制茶的技術。如今已經學到了拉老火,這也是綠茶裝桶封存前的最後一步了。

    孫師傅判斷綠茶是否上乘,總是先放在鼻子下面聞聞味道,再把玩一番葉片的形狀和顏色。

    經他拉火炒制的綠茶,都是狀如蜂翅,寶石綠的茶片上透着一層淡白色的茶霜,散發着一股淡淡的板栗香味。

    沒有茶霜的綠茶,肯定不是上乘的好茶,這是一般的小白評價綠茶品質最直觀的方式。

    但市面上的茶霜,手工作假的也很多。

    隨着採茶、制茶工藝機械化時代的到來,從顏色到香味,廠家都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人工調配,外山茶拉到內山茶廠銷售的情況也很常見。所以單純憑藉色、香、型這些外在的特質,來判斷一種綠茶的優劣,對於一般的品茶人來說,上當受騙的不在少數。

    好在各地綠茶基地的種植面積都在擴張,只要不過度追求綠茶的品相和包裝,尋常的價格買到貨真價實的口糧茶,在當下的茶市,已經是常態了。

    王世川先前做過跑長途的白鵝生意,在禽蛋類的農產品銷售這塊,比一般的養殖戶也有了更多的路子。去省城縣城的市場和單位食堂轉上一圈,他家茶園裏出產的這些原生態老母雞和土雞蛋,也就不愁賣了。

    這種茶樹+養殖的立體農業模式,古已有之。

    但在紅石灣大隊,把這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通過資本的投入、規模化經營,變成了一門可以發家致富的大生意,王世川、衛蘭夫婦算是第一個吃螃蟹的。

    周圍的山民都會隔三差五的過來取經,委託王世川代為銷售一些家產的禽蛋,他也從來沒有推脫過。紅石灣茶廠能有今天,離不開周圍父老鄉親的熱心支持,該到自己為他們盡點薄力的時候了。

    但王世川已經把制茶和經營茶園當做了餘生的事業,無意在養殖業這一塊投入更多的精力。

    他於是找來了老車支書和紅石灣大隊班子的所有成員,建議由大隊出面,組織村民們成立養殖合作社。

    日常運營管理的模式與茶葉合作社一樣,各家各戶分散飼養,由合作社統一收購和對外銷售。

    紅石灣半封閉的山場環境,除了適合種茶外,也特別適合家禽養殖這樣的樹下經濟。

    包產到戶已經三四年了,廣大社員們基本上沒有發家致富的好路子,身為父母官的老車支書正在為這事發愁呢。

    所以王世川關於養殖合作社的提議,和他算是想到一塊去了。親自兼任合作社的主任,挨家挨戶的動員山民們加入進來。

    王世川先後在自家的茶園裏,給合作社的社員們上了幾次現場課,手把手的傳授養殖經。還領着大夥去了趟縣城和省城,兩個地方的所有熟客,從此也成了合作社的共享資源。

    去年老車書記找他商量籌建窯廠解決社員就業的事情,雖然因為財力不夠未能成行,但這件事始終放在了王世川的心裏。

    所以大隊養殖合作社的建成,也算是把這份人情給還上了。測試廣告2



  
相關:  佛系商途  商與佛    通天劍帝  白骨無極  武逆九千界  混沌天帝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歲月流歌第六十九章 茶道傳承(六)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歲月流歌"
360搜"歲月流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2098s 4.123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