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哲現在很有錢,可以說富可敵國。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闌
但是,他有這麼多錢有什麼用?睡不過三尺,吃飯也最多一次三碗。
所以,現在對於他來說,還是朋友最重要。
他發達了,自然想要照顧一下親朋好友。
當然,照顧歸照顧,他可不會白送。
再說,像是曹慶春這些他的同學,也不需要他白送,因為人家真的有本事。
「那我就不客氣了,這一次我可真是給你準備了不少好東西,你看這件刻瓷,這還是大海市的特產呢!」
看着曹慶春得意的樣子,陳文哲感覺更加滿意。闌
要不說曹慶春就應該發財呢,他交代的一些事情,人家是真給他辦!
他之前做鼻煙壺,用到了內刻技術,也通過一件鼻煙壺,學到了頂級的內刻技術。
可是,相比刻瓷,鼻煙壺內刻就太過注重技巧,而不是真正的技術。
刻瓷就不同了,刻瓷又名瓷刻。
是用特種刀具和色彩在出窯成型的瓷上「繡花」,故被稱之為「瓷上錦繡」,這種技術屬陶瓷裝飾的一種。
瓷刻創作包含書法、繪畫、篆刻等我國傳統文化元素。
我國瓷刻歷史悠久,流傳於大海市,始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中期。闌
現代的刻瓷技術,不僅繼承了前輩們的技藝和風格,又在工藝手法、創作風格和題材上進行了大膽創新。
其藝術特點為鏨、刻、鐫的刀法,得心應手;
皴、擦、染、點的賦色,生動質樸。
他們在傳統的瓷刻藝術風格中,揉入了江南吳越文化所特有的秀美與阿娜。
突出了刀法、色彩層次的對比,使之表現出剛柔相濟的特點,別具一格。
曹慶春也不知道端了哪一家的收藏,他居然弄了一個系列。
此時擺放在他眼前的瓷刻作品倒是不複雜,只是一整套大盤。闌
只不過這些盤子從明代開始,到清代、民國,再到現在,居然都有。
瓷刻藝術始於明代,盛行於清末。
只是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曹慶春為了收這些東西,絕對是用心了。
陳文哲眼前的這些盤子,是在上釉燒成的素色瓷器上,用刀具鏤刻書、畫作品的一種工藝美術製品。
凋刻內容有人物、花鳥、山水等。
作品構圖清新,線條流暢。
刻畫的人物神態生動、栩栩如生,每一件都有較高觀賞和收藏價值。闌
這種刻瓷作品製作起來也不算複雜,製作過程是,先用刀尖刻出點線,再塗墨上蠟。
即在瓷面上出現山水、花鳥等畫面或各種書體的字跡。
既保持了傳統的書、畫風格,又發揮了晶瑩光潔的瓷面特色,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且經久不泯。
瓷刻最早源於民間,明末清初已有了專門從事陶瓷凋刻的行當。
但大多以平刻為主,點線構圖,藝術表現力顯得單調、平實,當時並沒引起世人的關注。
一直到了乾隆後期,由於統治者御用的需要,朝廷特意設置了「造辦處」,製作了很多優秀的瓷刻作品。
清末時造辦處解散,部分瓷刻藝人寓居大海市,該技藝得以在上海傳承。闌
瓷刻基本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沖刻,另一種是手刻。
前者容易表現金石味,後者容易表現線條的流動飄逸。
但兩者均需作者有較深厚的書畫功底,而且更需要作者吸取金石篆刻的用刀方法,有握刀鏨刻、以刀代筆的技巧。
看到最後,陳文哲發現曹慶春還有後手,那是一件大型屏風。
他知道,這應該是現代的作品。
但是,不要以為現代作品就一定不如古代。
就比如這種屏風刻瓷,就是現代手藝人結合古代工藝,達到的最為巔峰的刻瓷作品。闌
可以說,這種作品是經過多年不斷挖掘、探索、反覆試驗之後得到的成果。
這是大海市瓷刻藝人,將獨特的凋、刻、磨、皴、擦、染等方法,開創性地運用到大型插屏之類的作品中,才能得到的成果。
再配以紅木鏡框,使之既有藝術欣賞性,又有一定的實用性,從而一展瓷刻新風。
刻瓷的巔峰境界,就是在方寸之間,築大千世界。
而要達到這種境界,很顯然也是不容易的,所以眼前的刻瓷作品,都是精品。
以刀代筆,以瓷為紙,這簡單嗎?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闌
刻瓷,因其創作失誤不可逆轉,被視為我國傳統手工藝里的一項絕技。
在已上好釉的瓷器上進行再刻畫,在瓷盤光亮的映襯下,刻刀鑿下的細碎刻點,拼繪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
或是高山流水,或是國色天香,或是百鳥朝鳳。
一毫米的厚度里,就有大千世界。
這樣的技術,其實並不是在明清時期憑空產生了。
任何技藝,都有其出處,或者說是最初的起源。
最早的刻瓷,可追朔至秦漢時期,當時出現剝鑿瓷釉的方法,稱為「剝玉」。闌
魏晉時期,文風濃郁而興盛,帝王官宦、文人墨客在玩賞瓷器之餘,會將繪畫詩詞刻留其上,以便永久保存。
宋代定窯瓷器的裝飾,就是在瓷坯上刻出花紋後,施釉燒制的典型代表。
當然,真正在瓷釉上凋刻的刻瓷是從清初開始的。
當時刻瓷藝術已十分興盛,尤以着名篆刻家、書法家鄧石如和着名刻瓷藝術家華法為代表的刻瓷作品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乾隆後期,宮廷內設置「故宮造辦處」,刻瓷才真正發展成為了一門新的瓷器裝飾藝術。
也是從此,匠人們硬生生將人為的手工藝品,打造成為了仿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新華夏成立後,刻瓷藝術發展到了新階段。闌
這時的刻瓷藝人帶徒傳藝,專業人員對刻瓷進行研究創新,改進刻瓷工具,使刻瓷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煥發出奪目的光彩。
打造獨具特色的刻瓷禮品,從而將刻瓷藝術推廣開來,這是工匠精神,也是藝術家們的使命所在。
胸中錦繡手中瓷,千凋萬刻終成意。
這種作品在製作過程當中,稍一不留神,就會將脆弱的薄壁穿破。
所以,每一件成品的誕生,都來之不易!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s 3.820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