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松山村人口簡單,是方圓內外人口最少也最小的村子了。筆硯閣 www.biyange.net
百年前也沒有松山村,這地方茅草叢生的就是個山坳坳罷了。
遇百年前南邊那場水患,逃到這兒來的災民就地安置,才最終留下了二十五戶人在此形成了一個村落而已。
到如今,最多也不過發展了四代人,一眼望去,都理得清的人家。
而二十五戶人,遠走了一個李大錘,就只有二十四戶了。
其中,人口最多的一戶就是張老豆家,但他家常在村子裏住的,也不超過十人,算來就還是劉老猛家人口多些。
要說日子最富裕的,當然數村長家了。
村長的爺爺早先在族地就是殷實人家,水患逃難也機靈身上還帶了些銀錢,所以一安家就被選為了村長。
靠着這點家底以及村長奶奶傳下來的繡藝,一家人口簡單,所以日子當然也就殷實了。
除此之外,有養雞為生的梅福家,打獵為生的王獵戶家,專門給鎮上碼頭拉貨的周五斤家,打柴為生的雲貴家,篾匠手藝傳家的孫大鐵家,會些木匠手藝的劉才貴家,專門給人殺豬的王屠夫家,方圓村子最常請的辦席大勺的黃大勺家。
等等等等。
都沒有田地,都是靠山吃山。
經年陪伴的松山就是松山村村人最常去的地方,那山上,有他們每一個人的腳印。
要說熟悉,就沒有人比松山村人更熟悉松山的了。
他們自小長大的地方,閉着眼睛上山只會摔跤但絕不會迷路的地方。
這也是十里八村知道松山村的人都知道的事。
畢竟,這麼多村子,也沒有哪個村子像他們一樣都沒有田地,可日子也過得不比他們有些村子差。
所以,這也是很好打聽的事。
離松山村二十里路不到的白水鎮上,鎮東一處不起眼的宅子裏。
後院。
一人面朝老樹負手而立。
「可查出那幾個黑衣人的身份了?」
「沒有,他們身手不一致,應不是統一訓練出來的,屬下實在不確定究竟會是誰的人。」
「那東西呢?難不成就憑空消失了不成?」
「屬下們一路追的緊,他們絕對沒有機會也沒有時間去別的地方的。」
「那麼,東西一定就在那松山上了?」
「照理說是不錯的,偷走東西的就是他們,一路也沒有跟其他人接觸過,東西來不及轉移,就應該在他們某個人身上才對,可惜,屬下們當時就搜了身,都沒有,而田大幾個再次重回那山上,掘地三尺也沒有發現。」
那人回過身來,睨了身後的屬下一眼,嗤笑一聲,「這麼短的時間,難道那東西還能飛了?豈有掘地三尺都找不到的道理?莫不然還成了精了?」
「可笑!」
「山上找不到,那就給我找找人,聽說那松山底下的松山村,一村的人可是常往山上去的,說不得漏在哪塊被人順道給撿了?」
那屬下聽着,想着就那東西表面上看就是一塊廢銅,不值錢,誰沒事會去撿它?
但到底沒有反駁,應了下來。
「是,屬下這就親自帶人去查!」
………
宋秋後半下午砍了一捆柴拖回來,所以山菌只撿了半背簍,混着上午的,清洗出來,賣相可以的不過也就半背簍左右。
所以,也不必去鎮上了,就往平安大集去賣就行了。
老袁氏再撿了些嫩生的苦瓜胡瓜和絲瓜一起,這些個瓜結了一茬又一茬的,都快吃不過來了。
至於長豆,那是已經老了,賣不了錢了,老袁氏正準備摘了它們選出來曬成乾貨,後兒冬日裏吃。
一大早的,祖孫倆就背着背簍提着籃子拿着桿秤往大集去,路上遇見梅福嬸子和村裏的兩個婦人,都是要往大集去賣東西的。
劉才貴的媳婦黃菜花提着一籃子山菌,統共也就三四斤的樣子,見老袁氏背簍里的山菌,忍不住就笑,「還是阿秋這丫子勤快能幹,瞧我家木香,昨兒跟翠芳幾個滿山瘋玩的,就給我撿回這麼點來,現下還睡着呢,哪像阿秋,都知道跟着去賣菜。」
村里這些父母俱在,有些爺爺奶奶都在的,家裏日子也並不是太難過,很少有磋磨孩子的,重男輕女的也幾乎沒有。
興許祖上都是逃難來的,大家都明白人口的重要,真要遇着個什麼,十不存一的,還真是人活着比什麼都好。
更何況,劉才貴木匠手藝好,也不指着這一點山菌。
老袁氏聽着也笑,「菜花啊,你可別說笑,我們家什麼情況?阿秋要是不勤快點,那咱們怎麼活呀。」
黃菜花便道:「也是,也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我就是看着阿秋這麼能幹,總覺得我家那木香沒法瞧唄,都要說婆家了,懶了可不行,嬸子啊,你家阿秋是個有福氣的,你可別擔心。」
婦人總是愛說閒的,一路說說擺擺的,倒是不及防就已經到了大集上。
大集不用交攤位費,自個隨便找了空位置擺攤就是。
也沒有挨着一起的,所以幾個人也都散開了來。
山菌出來已經一個月了,早沒有最開始剛出來的熱俏,想吃的該吃的差不多也都吃過了。
零零散散的,守了將近半個時辰,也就賣出去兩三斤山菌,和幾根絲瓜。
老袁氏看着還很多人的大集,忍不住跟宋秋小聲道:「看來今年山菌這勢頭也要過去了。」
宋秋想着山上的山菌且還有兩個月好撿呢,這就不好賣了,白少掙不少錢啊。
不過,也是沒辦法的事。
「趕明兒再撿了,往鎮上再去去看,要是鎮上也不好賣了,我也就不天天往山上去了,咱再找個別的營生吧。」
老袁氏聽着,往年阿秋撿山菌沒這麼厲害,賣山菌也沒能賣幾個錢,其實今年她已經知足了。
做別的營生,能做什麼呢?
往年也不是一樣?
老袁氏不想孫女壓着自己,便笑道:「沒事,我且要忙着了呢,每年年中前後的人生娃子的婦人多。」
這話可沒錯,一年到頭的,還真就是夏日裏生娃子的多。
明明夏日裏坐月子難捱,但控制不住的總有那麼好些人就攤在夏日裏生娃呢。
也是沒辦法。
宋秋聽着,忽然就捂嘴笑了起來。
老袁氏看得奇怪,「這有什麼好笑的,每年這兩個月生娃子的多了,我也沒說假啊,就說去年,我連着幾天都在幾家跑的都沒能着家,你忘了?」
「這也不必笑,我還等着你將來出了門子,將這手藝傳給你呢。」
雖說是傳媳不傳女,她也是從婆婆那裏接過來的,可誰叫這一代,宋家就只有一個阿秋呢。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想來婆婆在底下也不會怪罪。測試廣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s 3.963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