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王朝更迭 第143章長平之戰一

    這一日,秦昭襄王為了顯示自己對於白起的重視,親自到了武安君府上,這讓武安君府上大大地忙亂了一把,因為秦王事前並沒有打任何的招呼。一到白起的書房,秦王便發現,白起竟然在長平之地的地圖上做着各種標註。這白起果然不出自己所料,在研究破敵之策。

    白起見秦王親自前來,自然需要感激涕零一番,進而詢問是否為了長平戰事而來。

    秦昭襄王嬴稷大笑道:「武安君果然快人快語,君臣知心,上下合力,何愁大事不成?寡人早已經知道,你想赴長平一戰,但你必須要明白,在寡人眼中,你是我秦國最為鋒利的寶劍,不用則已,出鞘則必要全勝,讓大秦足以一舉震懾天下。相國范雎也和我商議,覺得卿家此時不出,更待何時?還請你不要推辭。」

    白起歷來就是個軍人,講求快人快語,直來直去,從來不屑於玩弄權謀、倏忽進退,沒有任何猶豫,他便接受了秦王的請求。因為他知道,自己等了多年,就是為了這一戰。

    唯一的遺憾,就是這一次白起依然不能和自己生平最大的對手——廉頗一較高下。如果是他作為決策者,或許更願意選擇和廉頗一決生死,而不會去顧及什麼所謂的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因為在白起的眼中,能被自己引為對手的人,就是值得他尊敬的人。儘管戰場上會耍弄各種陰謀詭計,但卻不會用政治或者外交上的權謀,讓對手連和自己公平一戰的機會都沒有。

    恰如趙王在決定換將之時,要考校一番趙括那樣,秦王也認真仔細地向武安君白起詢問了一下他對於長平戰事的看法。

    白起認為,如今趙國幾乎是傾全國之兵力前去增援長平。秦軍已經和趙軍對峙在長平一線,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萬萬不能潰敗,一旦戰敗則國家必定滅亡。只有和趙國一樣全力增援,在兵力總數上不會弱於趙國,才能夠保證長平之戰不會有失。當然,白起還有最擔心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秦軍的糧草供給,一刻也不能少。以前是廉頗,趙王才會剋扣他。如今是趙括,在趙王眼中,就如同他自己一般,必定會全力支持。

    秦王聽完白起的分析,讚嘆了一番,同時馬上保證,趙軍增援多少,秦軍一個也不會少,糧草輜重更是不用發愁,秦王已經命人火速調集蜀中糧草,協同關中、河東地區的沃野一起籌集糧草,可保證在長平一線最後一個趙軍餓死之前,秦軍還有飯菜可吃。

    見白起依然愁眉不展,秦王遂問道:「武安君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地方?」

    白起遂說出了自己的最後一個憂慮之處:「趙國武靈王在位之時,曾經在雲中騎邑組建了一支精悍騎軍,據臣聽聞,其中個個都是從全國騎軍及外族武士中百里挑一而出,因而號稱『百金之士』。這支軍隊雖然只有區區兩萬人馬,但卻戰力驚人,個個以一當十,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據傳,他們的頭盔之上都插有兩支雁翎羽,因而在塞外也有一個名聲為『雁翎騎』。『雁翎騎』一直在趙國北地抵禦外族,從未與中原之國交過手,但是卻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招惹他們。如今趙國傾國之力增援長平,臣唯恐他們也暗自參與其中,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如果是一對一的戰鬥,我大秦的精兵強將自然不用懼怕他們,但是就怕他們如外族騎軍一般採取分散游擊之術騷擾我軍身後,截斷我軍糧草供給,他們長年與胡人交戰,借用外族的戰法也一定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這件事情大王應該重視起來。」

    秦王笑了笑,讓白起大可不必擔心,只需要全力應付長平的戰局就可以了。原來,在此之前,秦王和范雎就擔憂過這個問題,在范雎的建議下,秦國派遣了使者前往北方,說服匈奴單于出兵犯境,只要能夠拖住趙軍,勝負不論,秦國都會給予他們許多的好處。

    而在此之前,趙國也擔心匈奴會趁勢進兵,因而和匈奴簽訂了盟約。但是,在實在的利益面前,一切盟約都成了一紙空文。


    於是,白起順利地接替了王齕主帥的位置,和趙括不同的是,白起前往長平,只有有限的幾個人知道。因為即使趙括不可一世,在他的眼中依舊有一個懼怕的人——白起。若是大張旗鼓地讓趙括得知白起成為主帥參戰,自然會引起趙括的高度重視,而秦軍要的,恰恰是趙括的輕視。因為戰爭總是蘊涵着這樣一個真理——驕兵必敗。

    眼看決定趙國和秦國兩國命運的關鍵性一戰就要爆發了,這一戰,必將名留青史。在成就某些人的同時,也必定毀滅某些人。這個被成就的人會是白起,還是趙括?相信大家的心中已經有了答案。因為,雖然同時換將,同是名將,他們之間總是有那麼一些區別,而這些區別的集合,成了導致最終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

    趙括率領大軍從趙國都城邯鄲意氣風發地出發前往長平。或許他想着,有一天,他會踏着敵人的鮮血,手提敵人的頭顱凱旋,在萬丈榮光當中,成為一個傳奇,名留青史。只可惜,事實給了他一記當頭棒喝,而他的美夢也化為了泡影。

    就在他領着25萬大軍到達廉頗營壘之前,武安君白起早已悄悄地來到了王齕的中軍大帳,接過了王齕30萬大軍的兵符。而緊隨白起而來的,是秦國的25萬援兵。此時,趙軍在長平,有上黨馮亭的軍馬5萬人,廉頗率領的20萬人馬。加上趙括的25萬援軍,總數已經超過了50萬。而秦國也絲毫不甘示弱,加上後來的25萬援軍以及最後增援的10萬軍馬,總數達到了65萬。

    小小的一個長平,竟然集結了當時兩大軍事強國100多萬的兵力。長平註定了會成為歷史的寵兒,這一戰無論結果如何,都必將被後人所銘記。

    現在有必要對秦國和趙國參加長平之戰的軍力進行一番討論。

    現在有很多人說,《史記》中記載趙軍有45萬這個說法,不過是個誇大其辭的說法,他們普遍認為,戰國時代的總人口最多在1000萬左右,按照:一個國家所能較長時間承受的兵員壓力最極限不能超過國家總人口的五分之一的理論,戰國時代所有國家的總兵力也就是200萬左右,所以秦趙二國即使傾盡全國之力,也難以達到100萬之眾,更何況,在秦國和趙國對峙的同時,其他五國也是虎視眈眈,不管是用於防備敵軍還是用於守備國土,都需要大量的人馬。

    其實,這一切論述的歸結點,就是戰國時代的人口僅僅只有1000萬人。但是事實是怎樣的呢?縱觀當時的戰國,雖然兵禍連連,但是人口的再生產也並沒有停滯,各國反而注重人口的增長。到了西漢初年,對於人口就已經有了確切的統計,當時在案的人口有4000多萬,加上不被中央政府掌握的各種無籍人口,總數起碼達到了6000萬。除此以外,在秦國的統一戰爭期間以及後來秦末楚漢之間的戰爭中,還至少消耗了千萬人口。因此戰國末期的人口總數約合5000萬。秦國和趙國都是天下大國,尤其是秦國,人口起碼達到了1300萬左右。加上當時特殊的形勢,很有可能把徵兵要求放寬。兩國一共出動100多萬人馬參與戰爭,實在是再平常不過了。

    白起一到軍營,接收兵權之後,便着手進行了消息封鎖。秦軍上下聽聞武安君來了,一個個精神煥發,因為無數次的事實表明:有白起的地方,秦軍就是天下無敵的。

    另外一邊,滿懷沖天豪情的趙括也趕到了長平趙軍主營大糧山,和秦軍不同,趙王下令趙括替換廉頗,便意味着廉頗失去了一切權力。包括他以往所做的努力,在趙括的眼中也不值一哂。就在趙括接收了廉頗的兵權之後,第一件事情便是軍隊的紀律和號令,將廉頗的心腹將領全部撤換。如此,趙軍徹底地掌控在了趙括的手中。第二件事情,便是把廉頗佈置的呈列星狀的營壘改造合併,成了一座大營。按照趙括的想法,如此才可互相呼應,集中兵力以防備敵軍各個擊破。最後,趙括還給趙軍下了一道命令:如果遇到敵軍來犯,各部人馬都要奮勇爭先,全力攻擊,只要取得勝利,就一定要乘勝追擊,給秦軍來一個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可以想像,當時的廉頗是如何心有不甘,黯然神傷。但是沒有辦法,他要忠於自己的國家,更要忠於自己的君主。當然,廉頗三年以來的成就無疑是巨大的,他不僅成功地阻擊了秦軍東進的步伐,抵抗了強秦滅趙的圖謀,也在軍中樹立了更大的威望。以至於在趙括到來之時,廉頗的8位舊將因為和趙括的意見不合,而以死相諫。

    這八人被後人視為義士,此地也因此有了「八義山」與「八諫水」兩個地名,以及一塊「八義士諫趙處」石碑。陣前死將,可謂不祥,趙軍上下對這件事都諱莫如深,只有趙括依舊我行我素,向趙軍表示,大軍不日即將對秦軍進行致命一擊。

    其實,趙括此舉,雖然有一絲年輕氣盛的浮躁之氣,但是他卻有着自己的想法:趙軍和秦軍的決戰,已經是迫在眉睫。三年的時間下來,趙國的國力耗損之巨大,是任何人也難以想像的。秦、趙之間的博弈,不僅體現在軍事上,在政治上和外交上,趙國也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讓趙孝成王每天面臨亡國的憂思,何其殘忍?是故趙括需要一場大勝,來鼓舞整個趙國軍民的士氣,如此,才不辜負趙國在這三年時間中,所付出的努力。一筆閣 www.pinbige.com



第143章長平之戰一  
相關:    全民求生:開局百倍修煉速度  詭秘之囚徒序列  做局  荒古武神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歷代王朝更迭第143章長平之戰一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歷代王朝更迭"
360搜"歷代王朝更迭"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6s 4.025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