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和服裝是一個大產業,實際上就算沒有周陽的介入,中國在四十年後依舊能成為全球第一大紡織品生產地和出口地。
但是中國的紡織產業和其他許多領域一樣,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在中高端領域基本沒有話語權。
以至於後世當無數網友想要抵制外國爛品牌的時候,竟然發現沒有國產替代品牌可以選擇。
服裝不比晶片,國外不會像限制光刻機一樣,對生產製造設備進行限制,問題的關鍵在於國內企業培養和保護品牌的意識。
而這方面恰恰是國內企業最為缺失的,隨着九十年代開始外資大舉進軍中國,大量國內品牌以合資的形式被外國競爭對手掌握,隨後基本都被打壓甚至雪藏。
快消品是其中的重災區,比如北冰洋汽水廠與百事可樂合資之後,北冰洋汽水一度在市面上消失了十幾年,同樣被雪藏的還有大寶、小護士等聞名全國的化妝品牌子。
像汽水、化妝品至少從一開始就有品牌意識,相比之下服裝產業更加難堪。在八十年代之前,國內主要還是以媽媽們自己買布料,親手給家人手工製作衣服為主。
就算百貨商店裏有成衣出售,大家關注的也只是面料、款式、價格。你也許聽說過牡丹牌收音機、大前門牌香煙,這些在七八十年代都是聞名全國的大牌子,但從沒聽說過xx牌的連衣裙。
品牌連鎖服裝店在全國大行其道,已經是2000年之後的事情了,早期唯一的例外可能只有飛躍和回力這兩種橡膠鞋。
飛躍作為近後世老樹開新花的國潮品牌,其實背後抓馬的破事也一大堆。
比如你可能在外國的時尚雜誌上,看到歐美明星腳上穿着一雙,類似中國七八十年代老款的橡膠鞋。
你不必震驚,那就是紅遍歐美時尚圈的飛躍鞋。不過這個「飛躍」從商標到品牌,都已經和中國人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了,甚至連設計和生產都是在法國本土完成的。
大約2005年的時候,一位旅居中國的法國人在一場武術表演中,看上了穿在武僧們腳上的飛躍牌橡膠鞋,於是決定把它帶回歐洲去推廣。
但是這位法國人不甘心只做一個國外代理商,後面的劇情很快就出現神轉折。法國人不但自己重新設計了飛躍商標,還迅速完成了飛躍商標的全球搶注工作。
最後為了避免被中國廠商找麻煩,法國人乾脆把飛躍的品牌定義、英文解釋全部改了,完全形成了一個全新的歐洲潮流品牌。
當初法國人上門來尋求合作時,飛躍的國內生產商根本不覺得,自家的「飛躍」品牌能有多少價值。
於是雙方連正式合同都沒有簽,只達成了一個口頭授權,更別說收取半毛錢的授權費了。
而當法國人開始搞小動作時,國內的廠商還完全沉迷於給匡威做代工無法自拔,完全沒去關注自家的飛躍鞋,出口歐洲後市場反饋如何。
而等到飛躍在歐美時尚圈爆紅時,法國人早就完成了移花接木的工作。這個時候中國廠家想要在海外使用「feiyue」或者「flying forward」等名稱,反倒立刻成了侵權方。
飛躍能紅遍歐美時尚圈,與法國人盡心盡力的推廣分不開關係,因此人家收割走大部分利益也沒什麼不妥。
但飛躍的母公司不但缺乏國際視野,而且市場反應遲鈍。在法國人大口吃肉時,他們竟然連一口湯都喝不上,最後只能繼續龜縮於國內市場,這就完全是自己的問題了。
周陽既然主動介入紡織服裝業,心裏裝着的計劃自然不會只局限於一兩家公司,而是希望能改變整個行業的發展方向。
不過他的雄心壯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許要等到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後,才能看出當初計劃的全貌。
也正因為這樣,楊旻德感覺自己看不懂周陽這個人。她對於周陽在香港投資界的名聲,其實早就有所耳聞。
楊旻德得到的資料,香港資本界對周陽的看法是眼光精準、出手果斷、作風兇狠,僅憑一己之力就把今年的港股攪得人心惶惶。
但是無論是推動益達集團與美國林氏集團合作,還是支持培養華人服裝設計師,楊旻德實在看不出周陽的利益點在哪裏。
根據她的觀察,無論是搞藝術的劉曉傑,還是在美國有不小產業的林建忠,對周陽似乎都有一種言聽計從的感覺。
但是周陽這個核心人物,如此大周章來撮合益達集團與林氏集團合併,總不可能僅僅是為了能在新公司認購一批可轉債。
周陽如果有這閒功夫,還不如把有限的精力多花一點在港股市場上。炒股票的收益難道不比可轉債更香嗎?
周陽並不知道楊旻德對自己的疑惑,實際上他對香港股市一直還是挺關注的。在經過長達幾個月的隱身之後,他最近終於再次接受了香港《信報》的採訪。
周陽對《信報》的記者表示,港股從前年開始的連續上漲潮,來的太快、太急,以至於積累了不少的泡沫。
之前美林銀行做空佳寧、置地等公司的股票,是因為看到了香港樓市存在虛火。做空其實是市場自我調節和修正的一種機制,可以提早降低市場的整體風險,從而減小泡沫破裂時的破壞動能。
在經過四個多月的回調之後,香港股市現在的基本面,已經差不多能反應本港目前的實際經濟狀況。
全球經濟從去年開始陷入低迷,但香港因為吃到了國內改革開放的紅利,通過與內地之間的轉口貿易,彌補了傳統出口下降造成的經濟萎縮。
對於國內的改革開放政策,周陽表達了積極樂觀的態度。他覺得香港受內地改革開放的利好影響,今年全年的經濟表現應該優於市場預期,股市接下來有重新上漲的空間。
在他的專訪刊發在《信報》頭版的當天,恒生股指收漲了3.2%。這並不是說周陽真的能一言決定港股的漲跌,而是因為香港股民歷來有追漲殺跌的心態。
之前因為美林銀行大規模唱空港股,又恰好爆出佳寧置業這隻黑天鵝,使得香港股民們驚慌失措,紛紛以為港股又要出現類似1973年的大股災了。
畢竟當年的暴跌是因為股票造假而起,這次則是更嚴重的財務造假,連滙豐旗下獲多利證券的總裁都被拖下水了。
以至於市場一度開始瘋傳說,近兩年在港股上市的那些新公司,有一部分其實盈利標準並未必達到上市要求。
這些公司的老闆是在買通了獲多利證券的總裁之後,通過滙豐和獲多利證券的擔保和掩飾,才通過了本港那幾家證券交易所的審查,從而得以去股市上圈投資者的血汗錢。
於是小股民們趕緊清空了自己手裏的股票,生怕甚至運氣不好買到下一個「佳寧」,業績暴雷後瞬間變得一文不值。
除了佳寧這隻黑天鵝之外,外埠市場從七月開始就壞消息不斷。先是同時期的美股同樣陷入危機,然後又有傳言說馬來國政府,準備對該國資本赴港投資設置更多的障礙。
於是在內外雙重打擊下,恆指從7月最高時的1800點,一路暴跌到10月底時只剩980點。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竟然腰斬了將近一半。
在恆指跌破1000點大關時,周陽團隊覺得港股已經處於了超跌狀態,於是開始悄悄吸籌建倉。
而等周陽手下的團隊,完成了把倉位從空頭轉移到多頭的工作之後,自然也就到了他出面去唱多港股的時候。
實際上早在周陽接受《信報》的專訪前,嗅覺靈敏的投資者就已經察覺到了市場的異動。
畢竟周陽旗下的美林香港資管部,在港股市場的本金高達4000萬美元,加上槓桿之後最多能調動的資金,可以超過1億美元。
這對剛剛經歷過暴跌,日成交額極其低迷的港股來說,已經是一筆海量的資金了。
只不過周陽的團隊建倉同樣經驗豐富,把空頭頭寸平倉後的資金,先抽到海外轉了一圈,再悄悄輸送回香港。
周陽的團隊在建立多頭頭寸時,市場只感覺近期來了一些海外資金抄底港股,並沒猜到這其實是美林香港資管部,這個港股最大的空頭正在悄悄叛變。
但就算是這樣,恒生指數依舊從980點的低位,被周陽團隊的大批多單拉回到了1050點。只不過恆指的走勢有漲有跌,時不時還有劇烈震盪,以至於給不少投資者一種不上不下的牛皮糖錯覺。
直到周陽重新站出來,公開看漲港股未來行情,市場才發覺周陽團隊已經把手裏的空頭頭寸全部平倉,轉而加入了看漲港股的多頭行列。
而這無疑給了普通投資者極大的信心,許多人開始重新入市抄底。於是1981年的最後兩個月,香港股市在節節上漲中迎來了收尾。
1981年12月30號,恆指年終的收盤價最後定格在了1385點,比年初開盤時僅僅下跌了6%。
投資者如果不了解港股全年的走勢,單看年初和年末的恆指數差,根本就不會覺得今年發生過一次閃崩似的股災。
就在港股重新快速上漲之時,周陽的團隊卻再次悄悄的由多轉空了,在恆指超過1200點之後,就不斷甩賣手裏的股票。
實際上周陽雖然主動向市場表示看好港股在年末的表現,但他手下的團隊在建立多頭頭寸時,出手的力度其實並不大。
等到市場情緒被調動起來後,周陽的團隊就立刻停止了買入操作,轉而不斷賣出股票。等到12月底時,美林香港資管部除了在明面上的賬戶,留了1000萬美元的頭寸來吸引市場的注意力之外,其餘資金都在全力做空港股,累計的空頭頭寸已經高達8000萬美元。
12月對於周陽來說,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截止到12月10號,資管計劃資金池的總規模為1.05億美元。
而6月底封閉資金池時,本金為2000萬美元,資金池內實際總資產為3200萬美元。畢竟像周陽自己和卡羅琳早在年初就已經把錢投了進去,到六月底時已經增值了不少。
根據美林銀行與投資者簽訂的協議,資金池封閉之前產生的收益,美林不進行利潤分紅。當資金池封閉之後,年回報率不超過20%時,美林銀行只收取2.5%的資產管理費,不額外收取業績分紅。
只有當年收益率超過20%時,美林銀行才會與投資者進行業績分紅。而整個分成比例分為三檔,年收益不高於50%時,美林銀行拿走總收益的2成,投資者拿走8成。
當年收益率超過50%,同時不超過100%時,超過50%的那部分收益,美林銀行拿走4成,投資者拿走6成。
而當年收益率超過100%時,超過100%的那部分,美林要拿走6成,投資者只拿走4成。
以底池3200萬美元來計算,資管計劃的半年收益率為228%,折算成年回報率約為976%。
而按照之前的協議來計算,美林銀行差不多可以拿走總收益的57%作為業績分成,投資者則可以拿走43%的收益。
但就算投資者只分得總收益的43%,卻依舊高達3655萬美元。以3200萬的底池資金來計算,半年收益率達到了驚人的115%。
當然,各個投資者根據投資的時間不同,實際收益率是有差別的。總的來說,入局越早的人收益越高。
比如卡羅琳作為最早加入資管計劃的初始投資者,自然也是收穫最豐厚的人。她當初投的200萬美元,現在已經翻了4倍,變成了1000萬美元。
其他人的收益率雖然沒有卡羅琳那麼高,但即使是6月底才入局的投資者,也收穫了1.15倍的利潤。
如果是按港元來計算的話,投資回報率還要更高一些。因為港幣與美元之間的匯率,從年初時的1美元兌5.1港幣,一路貶值到了年底的5.8港幣。
好在周陽知道這才是開始而已,等明後兩年中英交鋒達到最高潮時,英國乾脆用港元匯率當武器,威脅中國要在香港魚死網破。港幣兌美元一度貶到了9.6,港幣的匯率差點被港英政府給玩崩潰了。
所以周陽從一開始就有購買港元的匯率期貨,來規避港元貶值帶來的利潤損失。在疊加了港幣貶值的價差之後,香港投資者的最低半年回報率應該是130%,而非115%。
如此恐怖的投資收益,自然可以橫掃香港市面上任何其他的理財產品。所以除了原先的老投資者想要增資之外,大量新投資者也想要搭上這趟發財列車。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2s 3.853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