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三十四章 洛陽行營

    正月二十五,邵樹德在親兵、侍衛親軍、鐵林軍的護衛下,通過黃河冰面,抵達了南岸。

    「大帥!」一身金甲的符存審上前拜見。

    「此番圍殲長直軍,你在關鍵時刻投入所有騎兵,再讓天雄軍南下,非常果斷。」邵樹德拍了拍符存審的肩膀,贊道。

    「此皆大王所定方略。若無此略,我等便是累死,怕也贏不了。」符存審答道。

    邵樹德大笑,符存審也會拍馬屁,關鍵是拍得一本正經,有理有據。

    戰術上的成功,掩蓋不了戰略上的失敗。這仗能打贏,主要是戰略定得好。

    會說話你就多說點!

    「霍存還不肯降嗎?」邵樹德看着被圍得水泄不通河陽南城,問道。

    城池外圍的羊馬牆已被攻破,壕溝業已填平。最近幾日,城內甚至不敢出城襲擾了。

    到了昨日,相隔不遠的倉城也在連番攻打之下,守將頂不住壓力,率五百人投降。

    「霍存大肆徵發城中百姓,發給器械,上城頭戍守。我遣人招降,使者都沒能進城,為霍存遠遠一箭射死。」符存審據實回答。

    其實對河陽南城的圍攻烈度一直比較低,因為其特殊的地勢,很難使得上全力,圍困是最好的策略。

    一般而言,大軍出外野戰,隨軍攜帶的糧草不足一月所需的情況下,是不建議攻入敵境作戰的。正常情況下,主將都會儘量籌備三月所需糧草,然後後方再不斷轉運,這就是一方軍敗,另外一方總能繳獲許多糧食的主要原因。

    守城作戰,只要不是太窮,食品儲備量肯定要超過三月所需,半年、一年都不在話下。但如果城內人口數量太多,而城池又不夠大的話,還需要在外修築倉城,儲備糧草、器械,與城市本身互為犄角之勢。

    河陽南城有多少糧食,現在差不多弄清楚了:倉城繳獲了五萬餘斛粟麥,還有一大批器械、傷藥、篷布、工具等物資,據俘虜交代,南城內存更多的箭矢、傷藥、器械,糧食相對少一些,可能只有四萬斛,考慮到官員、軍士、百姓加起來人數上萬,城中糧草應該只夠四個月正常所需。

    四個月,其實也不少了,堅持到大河化凍綽綽有餘,或許這便是霍存的底氣。

    「此城三面臨水,易守難攻,勿要硬來。」邵樹德說道:「便是土團鄉夫,死傷多了也很可惜。」

    河陽及邵州王屋、河南府河清共出了七萬鄉勇,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沒有太多軍事經驗,畢竟農閒時的訓練和真正的戰爭是有很大區別的。有人在農閒訓練時射箭賊准,結果上了陣緊張得不行,大失水準;有人平時自誇勇武,刀槍棍棒耍得有模有樣,結果上了陣尿褲子,這都是有可能的。

    這次大舉南下,是河陽百姓多年來第一次真刀真槍與敵人幹仗,提升非常巨大。如果再有幾次大規模、高強度的軍事行動,他們還會有進一步的提升,民間尚武風氣會更加濃郁,最終都會體現在戰鬥力上。

    不能讓他們在還沒成長起來之前就大面積掛掉,這不值得,也很影響農業生產。

    「那便繼續勸降?」符存審問道。

    「我聽聞符將軍足智多謀,喜談兵事……」邵樹德笑道。

    符存審有些慚愧,道:「年少時慕豪俠,喜兵書,好勇鬥狠,讓大王見笑了。」

    符存審年輕時在鄉里遊蕩,性格豪邁,悍不畏死,非常嚮往古時的豪俠。又酷愛讀兵書,幾杯酒下肚,就開始與人吹牛,各種兵法講得頭頭是道,唬得別人一愣一愣的,名氣漸漸傳了出去。

    其實吧,那時候他也就是軍事愛好者水平,沒有實際領兵的經驗。但在亂世,名氣是可以變現的,巢亂來臨的時候,豪強為自保,出錢出糧募兵,給符存審第一桶金,然後得以投靠光州刺史李罕之,征戰中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水平與日俱增。

    現在的符存審,指揮幾萬人打仗已經沒有太大的問題了,他證明了自己,後面就會得到更多出頭的機會。

    「無需自謙。」邵樹德擺了擺手,道:「喪亂之時,李光弼守河陽,可有借鑑之處?」

    符存審熟讀兵書,古代戰例都了解,別說本朝發生過的事了。他稍稍思索了一下,似乎抓住了什麼,問道:「大王之意,欲打退梁人水師援軍,令霍存絕望,再招降之?」

    相州之敗後,郭子儀被撤職,朝廷令李光弼守東都,抵禦史思明。李光弼到洛陽後,認為自己兵少,賊眾勢大,守不住洛陽,於是決定退往河陽三城,從側翼威脅東都。

    後來就發生了契丹人李光弼、粟特人李抱玉合力守河陽,先派大將、羌人荔非元禮,擊敗叛將、漢人周摯,然後再迫退突厥人史思明的離譜又精彩的戰事。

    「……光弼先貯百尺長竿數百枚,以巨木承其根,氈裹鐵叉置其首,以迎火船而叉之。船不得進,須臾自焚盡。又以叉拒戰船,於橋上發砲石擊之,中者皆沉沒,賊不勝而去。」

    簡而言之,李光弼提前準備了很多長杆,固定在浮橋一側,阻止賊船靠近,以防他們的縱火船順風飄過來,燒毀浮橋,然後又用砲車在中潬城及浮橋上拋射石彈,將敵船打沉了一部分,嚇退了賊軍。


    當然這也是欺負史思明沒有水師。不然的話,以投石機那可憐的射程,是干不過專業戰艦上的巨弩的。谷朿

    「李武穆之策,當活用之。賊人有戰艦,卻比史思明強多了。如何迫退梁人水師,至關重要。只有讓霍存感到後援已絕,他才會放棄抵抗,甘心投降。」邵樹德說道。

    「謹遵大王之命。」符存審應道,眼角餘光狀似無意地瞄到了邵樹德身後一人。

    親兵都副將符彥超,剛剛十七歲,符存審的長子。

    十七歲的少年郎,無論多麼驚才絕艷,除非在臨時組建的新部隊或缺乏軍事人才的農民軍里,不然很難在一個擁有成熟體系的歷史悠久的軍事集團中出頭。

    但如果有人超拔,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夏王的親兵,可不僅僅負責安全保衛工作。事實上這還是學堂,批量培養下級軍官,還與夏王親厚,很容易就能得到出頭之機。

    去歲夏王征申、光、壽三州,募了一萬蔡人新卒,一千親兵中的五百人就得到了機會,出任各級軍官。親兵十將鄭勇更是一躍而為鐵林軍右廂兵馬使,統領萬餘兵馬,兵權極重。

    這是什麼?這是恩典,是信任,符存審性格篤厚,當然感激了。

    「好好打,河陽不急。」邵樹德看着南城外挖掘的整整三道塹壕,道。

    符存審是穩重的,以裝備精良、士氣高昂的歸德軍為骨幹,輔以大量無甲土團鄉夫,死死圍困住了霍存的保勝軍。

    現在洛陽局勢已定,白司馬坂、平洛城也沒必要守了,保義軍右廂解賓部又解放了出來,兵力就更雄厚了。

    這個要塞,拿下是遲早的事情。

    第二日,邵樹德率大軍南下,抵達洛陽北郊,東都畿汝節度使高仁厚親自出迎,封渭、馬嗣勛、段凝等文武將佐相隨。

    「新安縣是個什麼情況?」行走在雜草深深、破敗腐朽的神都洛陽之內,邵樹德問道。

    「回大王,賊將徐懷玉縱放數千人出城,已為馬將軍遣人收攏。」高仁厚答道:「走了這麼多人,城中糧草應還能堅持半年左右。」

    「高都將是何方略?」邵樹德問道:「新安縣不克,總不是個事,如何拿下此城?」

    「攻城、勸降兩策並用。」高仁厚言簡意賅地答道。

    「這個方略是對的。」邵樹德鼓勵道:「素聞高都將擅攻心,於川中屢建奇功,今拭目以待。」

    洛陽戰事大體結束後,高仁厚出鎮洛陽,懷州行營解散,各軍的隸屬也重新進行了調整。

    邵樹德剛剛決定,組建洛陽行營。

    高仁厚已經當了節度使,不適合再擔任洛陽行營的主帥,故由李唐賓擔任洛陽行營都指揮使,高仁厚副之,原河洛經略使衙門解散。

    武威軍使盧懷忠擔任行營都虞候,歸德軍使符存審擔任行營排陣使,天雄軍使臧都保任行營先鋒斬斫使,飛龍軍使契苾璋任行營游奕討擊使,東都畿汝節度副使封渭任行營供軍使。

    這是幾個主要官職,下面還有一堆中下層職務,限三月之前堆滿人,衙門開始運轉,囤積錢糧、器械、役畜、車輛等各種戰爭所需物資。

    打了這麼多年仗,哪個人管理後勤井井有條,哪個人出謀劃策厲害,哪個人熟知山川地理,哪個人善於協調關係等等,基本上都清楚了,或者說每個方面大帥都有用得慣的一批心腹將佐團隊,行營運轉所需人才相信很快就能借調、招募完畢。

    軍事方面,洛陽行營暫轄天雄、赤水、歸德、武威、定遠、順義、護國這七支整建制的部隊,外加飛龍軍左廂、豹騎都、馬嗣勛部降兵等零散部隊,賬面上有約七萬人。

    鐵林軍、河源軍、玉門軍、保義軍暫不編入行營。其中,河源、保義、玉門三軍留守河陽,防備河東、魏博。

    關北蕃兵,出戰很長時間了,傷亡也不小,除了跟隨梁漢顒東奔濮州那部分外,餘眾罷遣,各歸各家。

    不過,甘州都部落使周易言已徵調了一萬回鶻、吐蕃、羌、嗢末、韃靼等雜七雜八的兵馬,連同其家人,一起東行。

    隴右節度使韋昭度募洮、階、成、岷等州羌種萬餘帳東行,前往洛陽。

    新上任的廓州刺史孫進德稟報,他與當地駐軍及諸部落頭人相商,募吐蕃一萬戶東行洛陽。據聞,青唐吐蕃聞贊普募兵,「載歌載舞,喜不自禁」——真是扯幾把蛋。

    不管怎樣,蕃兵,無上可汗真的太多了,完全沒必要逮着一隻羊薅。

    至於鐵林軍、侍衛親軍,邵樹德攥在手裏,打算親自微操。



第三十四章 洛陽行營  
相關:  晉末長劍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下八門  七世神盤  綠茶系統又在騙我攻略男神  織明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晚唐浮生第三十四章 洛陽行營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晚唐浮生"
360搜"晚唐浮生"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9s 3.784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