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宰相 第一百三十七章 稅收本質

    測試廣告1張居正死了,他的墳被刨了,他的兒子被餓死,全國上下被改革迫害的地主階級放心了,可是國家存在的問題卻沒有得到解決。茶壺小說網 m.chahu123.com朝廷每年還是收入銳減,福建的鹽稅在萬曆四十年竟然只收上來四兩銀子。

    這種窘境朝中一些有識之士也知道,從擅長和稀泥的首輔申時行退休後,歷代首輔都在致力於解決這個問題。可是這些首輔都是土地兼併政策的受益人,自己的刀根本削不了自己的把,所以每次嘗試都不了了之,大明王朝還是不緊不慢的往哪個深淵滑去。

    當然,這些首輔着急,還有一個更着急,這就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國家碰到這個難題,偏偏他統治的這四十多年事情特多,除了三大徵用了無數錢以外,全國上下到處都是饑荒與流民,這些問題萬曆皇帝都是知道的。

    這時候如果給萬曆皇帝一副後悔藥的話,他肯定選擇回到張居正死後,絕對不會擅自改變張居正的新法。但這時候說什麼都晚了,張居正死了,他的新法也廢了,萬曆皇帝還要錢解決國家面對的問題。那些文官陽奉陰違,就算重開新法也推行不下去。

    既然文官不可信,那就用自己的親信宦官,既然文官收不上來稅,那就用宦官下去收。就這樣全國各地充斥的無數的宦官,他們打着皇帝的名義,到處收刮地皮,填滿皇帝的內帑時,也將自己的小金庫填滿。

    遍佈全國各地的稅關、稅監、礦監、市舶司,這些稅收機關因為不是朝廷所立,所以根本不遵守法律,各個管事太監擅立稅率,今天可能十五稅一,明天就能變成十稅一。這樣下來皇帝的內帑沒收多少錢,可民間的積怨卻不少,全國上下不管文人商人農民,都對這幫沒卵子的宦官恨得要死。

    畢自嚴這人是明末着名的理財專家,後來崇禎能折騰十七年才上吊,大半的功勞都是這個畢自嚴,他東挪西借,勉力維持大明朝這個破敗的屋子。可是崇禎十一年畢自嚴死後,在無人能打理戶部,大明朝也在六年後滅亡了。

    萬曆四十四年的畢自嚴,還不是後來那個累吐血的戶部尚書,這時他只有四十七歲,還是一個年富力強的高級官員。

    楊漣與畢自嚴性子相近,所以關係一直不錯。所以楊漣在聽到趙和歪理邪說後,將這些都寫信告訴了畢自嚴。趙和這些話就像黑暗中的明燈,讓畢自嚴看到解決大明問題的一絲可能。

    正因為如此,畢自嚴才給楊漣寫信,想要見一見這個年輕人,問問他對朝政稅收到底有什麼看法。

    「谷豐,這是你老師為你取的字吧?谷豐谷豐,五穀豐登!今天你就從糧農談起,和本官說一說你對朝廷稅收的看法!」


    趙和聽畢自嚴這麼說,打起十二分精神,拿出當年自己碩士論文答辯的勁頭,開始站在畢自嚴面前侃侃而談,將當時望海樓上的言論又說了一遍。

    畢自嚴聽趙和說完,皺眉問道:「按照你這麼說,是不是完全放棄田賦,轉而收你說的商稅?」

    趙和搖頭道:「部堂大人,小人並不是這個意思!俗話說得好,無農不穩、無商不富!農業因為要解決天下百姓溫飽問題,一定是重中之重!只是現在大量土地集中在某些人手中,朝廷又內憂外患,根本不可能也不敢打這些土地的主意,所以小人認為應該先收取商稅解決目前的實際問題,等內外問題基本解決,在回頭解決土地問題!」

    趙和知道面前這個畢自嚴就是大地主,家中雖然沒有自己老師土地多,但在老家淄川也有近萬畝土地,所以趙和才沒說土地集中在士人手中,而是用某人代替。

    趙和的小動作那裏能瞞得了畢自嚴?老畢到今年當了二十四年的官,什麼人沒見過?什麼事沒幹過?趙和這些小手段可瞞不過老畢。

    不過畢自嚴並不準備斥責趙和,反而感覺趙和說的很對,無農不穩、無商不富,真是名言啊!

    畢自嚴拍了拍手,外面有僕人進來奉上茶水,然後畢自嚴指了指面前的椅子,示意趙和坐下說話。

    能在高官高官面前得到一個座位,趙和心中高興,趕緊坐了下來,然後說道:「部堂大人,小人在這次常熟推行收費制度,還是碰到了一些阻力,經過小人研究,如果想要拔更多的鵝毛而鵝不叫,只能在源頭徵稅!」

    趙和在這句話中知識點很多,第一個就是後世稅務制度中的本質,「拔更多的鵝毛而鵝不叫!」。畢自嚴雖然聽得新鮮,但這句話的基本意思就是當年管仲提出來的「取之於無形,使人不怒!」。

    但第二句話源頭徵稅可是開創了中國稅收制度的先河,因為在中國賦稅歷史上都是末端徵稅,也就是商品生產出來不徵稅,最後到了市場交換時才徵收不等的賦稅。

    末端徵稅就是後世歐美國家常使用的徵稅制度,這種制度好處很多,稅制透明、不易產生腐敗等等,但是這種徵稅制度有一個大弊端,那就是完全是自覺為主、國家稽查為輔。如果放在古代這種教育環境下,國家要想徵收上來足夠的稅收,就要使用極多的稅收人員,極大增加了徵稅的成本。

    為了解決這種矛盾,中國古代與歐洲一樣,同時使用了包稅制,這種稅收制度和後世承包製差不多,年初給你定一個限額,年底稅收多了歸你,少了你自己填補。這種包稅制雖然能降低徵稅成本,但地方稅吏為了自己撈好處,必定要利用國家權力壓榨農戶商戶。這樣稅收制度的完美境界,「拔更多的鵝毛而鵝不叫!」根本不會達到,同時國家也承受了所有徵稅產生的各種社會問題。

    元末就是碰到了這個難題,在國家出現各種天災人禍後,國家需要錢解決問題,可是蒙古人偏偏採用了民怨極大的包稅制,同時蒙古人對各地的漢族官員疏於管理,根本沒有什麼監管制度,所以國家廢了半天勁,收上來的大部分稅款都進了各級官員的腰包,朝廷只得到了很少一部分,卻承接了所有的民間怒火。測試廣告2



  
相關:  閹黨二世祖  明末錦繡  明末一家人    夢幻西遊之重返2005  抗戰之關山重重  九星神龍訣  為什麼它永無止境  逆天宰道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大宰相第一百三十七章 稅收本質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大宰相"
360搜"大宰相"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6s 3.899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