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史》對世宗耶律阮的評價比較客觀公正,基本算是二八開,正面評價佔兩成,批評佔八。
首先對他的一生功過進行總結,「中才之主」,不聰明也不愚蠢,一般人;
其次是對他作為一國之主的強烈譴責,他缺乏持重,南下的決議太過於輕率;
隨後,對他的人品進行了肯定,他總算是「孝友寬慈」,有仁君之范兒,比如從輕發落那些謀逆之臣,致敬了他的爺爺阿保機;
最後,用一個字給他蓋棺定論——哀。
「火神淀之亂」後,遼國進入到鄰四代皇帝穆宗耶律璟時期。
耶律璟不出意外地首先取消了這次南征行動,率部返回幽州,遣使向四鄰告哀,改元大赦,為了強調其正統性,宣佈朝會等禮儀皆採用太宗朝舊制。
北漢、後周、南唐以及鐵驪、鼻骨德等遣使弔唁並祝賀耶律璟登基。
其中,北漢劉崇表示願意以叔父禮事契丹,並請求契丹繼續出兵幫助他攻打後周;南唐則再次送來厚禮,又提議南北夾攻後周。
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
穆宗耶律璟即位之初,與世宗耶律阮的境遇非常相似,同樣是沒有獲得廣泛的、實質性的支持。所以在穆宗上台後,與世宗一樣,遭遇了多次契丹貴族的叛亂事件,關於穆宗時期的遼國內亂,我們放在後文詳細展開,在此先重點講述「遼周關係」。
應北漢劉崇的強烈請求,契丹派出五萬模特大軍,與北漢會師,共同攻打晉州。所謂「模特大軍」,就是只充當背景牆。
後周郭威派王峻掛帥,支援晉州。王峻磨磨蹭蹭,消極怠戰,引起郭威的猜忌,於是打算親征,而王峻則自己並非怯戰或有不臣之心,只是陛下剛登基,在汴州立足未穩,如果陛下到西面親征,只怕兗州慕容彥超會趁虛殺進汴州,我在前線自有破敵之策,陛下勿憂。郭威擰着自己的耳朵,嘆息道:「差點兒壞我大事。」
王峻的吞吞吐吐同樣麻痹了北漢、契丹聯軍,隨後,王峻突然發動突襲。
這場「晉州會戰」在前文有過詳述,契丹高層們本身就反對南下,只因為北漢劉崇以叔父禮事契丹,卑躬屈膝裝孫子,而契丹也接受了劉崇的稱臣,並正式冊封他為「大漢神武皇帝」,所以不好意思置之不理。這五萬大軍出發之前,就得到了高層的秘密指示:只壯聲勢,見勢不妙,拔腿就跑。
所以五萬契丹模特大軍一直躲在後排當背景牆,真正動手的只有北漢劉崇的兩萬人。當王峻的後周軍隊展開攻擊後,五萬契丹大軍立刻向後轉、齊步走。需要注意的是,這五萬契丹大軍甚至連後周軍隊的影子都沒看到,只是聽後周軍隊突破鄰一道防線,正在往這邊推進。
「敵人還有五秒鐘抵達戰場,請做好——逃跑的準備。」
契丹當晚上就放火焚燒了營地,連夜北返,丟下風中凌亂的北漢軍隊。
在這一時期,契丹與中原的關係變得十分微妙。因為雙方都不想、也都沒有實力爆發一場大規模軍事對抗。
而由於北漢的存在,契丹時常以北漢作為籌碼,打打「北漢牌」,跟後周換取政治利益。
於是河北地區就成了契丹的網紅打卡聖地,比如契丹名將高謨翰深入深州、冀州,後周軍隊屯駐貝州,契丹隨即撤走。
偷野的可以,團戰的不要。
與此同時,幽雲十六州地區遭遇水災,百姓紛紛逃往中原,而契丹地方政府並不制止,也不要求後周返還逃亡人口。
這是雙方的默契。
這就是後周世宗柴榮即位前的契丹:
世道好輪迴,蒼繞過誰。自中原王朝進入五代亂世以來,契丹漁翁得利,逐漸從一個臣服於中原王朝的化外番邦成長為地區霸主,甚至讓中原王朝轉而向遼稱臣,更是曾一度入主中原,使遼國走向人生巔峰。
然而太宗的突然病逝,讓遼國陡轉直下,截止到柴榮即位時,遼國已經完成了三次最高權力的交接,卻沒有一次是正常的。遼國從一個原始的部落聯盟制逐步轉向封建帝制的過程非常漫長,如今的遼穆宗耶律璟,最後也是遇弒身亡,但那時中原已經是大宋王朝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57s 3.937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