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劍兒」王彥升
王彥升生於蜀地,是前蜀公民,後唐滅前蜀,王彥升移民中原。此人「性殘忍多力」,社會狠人,善於使劍,人送外號「王劍兒」。
移民中原後,投靠在當紅宦官孟漢瓊帳下。孟漢瓊把他推薦給明宗李嗣源。從明宗開始,一直到後晉末年的「晉遼大戰」期間,王彥升的人生履歷出現了一段空白。不過我們可以幫他補全:
王彥升是得到了宦官孟漢瓊的推薦,才進入中央禁軍序列,所以他的仕途跟孟漢瓊的命運緊密呼應。
在明宗李嗣源末期,發生了一次未遂的宮廷政變,即「李從榮謀反案」,孟漢瓊起初是侍奉李從榮的宦官,而在李從榮發動宮廷政變時,孟漢瓊果斷站隊李嗣源,率先起兵攻打李從榮,為平定叛亂立下首功。
緊接着,孟漢瓊就奉命迎請李從厚,輔佐李從厚即位。也就是,至李從厚即位時,孟漢瓊成為了皇帝身邊最寵信的心腹宦官,「閔帝嗣位,尤恃恩寵,期月之內,累加開府儀同三司、驃騎大將軍」。
然而好景不長,李從厚剛即位沒多久,潞王李從珂就在鳳翔扯旗造反。李從厚急忙派孟漢瓊去魏州打前站,準備暫避魏州,東山再起。想不到孟漢瓊故技重施,像拋棄李從榮一樣拋棄了李從厚,果斷潛歸李從珂。
正當孟漢瓊以為李從珂會對他感恩戴德,推他為開國元勛時,李從珂卻報以「呵呵」冷笑,隨後便將其就地處決。
李從珂入京後,下詔譴責「結黨興兵、離間君臣、幾乎亡國」的反革命集團,將兵變奪權的黑鍋甩給他們,而這個反革命集團的核心骨幹成員,就是朱弘昭、馮贇、孟漢瓊三人。
宦官孟漢瓊很會鑽營,李嗣源在位時,努力結交王德妃,並結交當朝權貴,力舔儲君李從榮,而當李從榮犯下致命錯誤時,又第一時間倒戈相向,改換門庭,力舔李從厚;隨後,又結交權傾朝野的朱弘昭、馮贇;而在李從厚失勢時,又果斷地拋棄李從厚,改舔李從珂……
這個八面玲瓏的宦官最終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回頭再看被孟漢瓊舉薦的王彥升,他在明宗時得到舉薦,在那短短的幾年內,也許真的是大樹底下好乘涼,日子過得還不錯,並且在明宗駕崩、閔帝登基的兩三個月內,隨着孟漢瓊的如日中,王彥升也步入了人生巔峰。
然而隨着孟漢瓊被新皇帝李從珂定性為反革命集團領袖,王彥升受他牽連也在所難免。所以直至石敬瑭建立後晉,王彥升這段時間內的履歷幾乎是空白。
應該慶幸的是李從珂為了獲取廣泛支持,在即位時表示「只誅首惡,余皆不問」,沒有將政治鬥爭擴大化,王彥升等「孟漢瓊黨羽」沒有遭到血腥清洗,但免職罷官、退居二線、靠邊兒站是不用懷疑的。
直到「晉遼大戰」時,石重貴御駕親征,抵達澶州,然後招募勇士去魏州傳遞消息,除了上文提到的急於立功的羅彥瑰之外,渴望翻身的王彥升同樣主動請纓,把此戰當做人生的一次豪賭。
他倆成功了,冒着生命危險,完成了這次逆襲。王彥升被提拔為護聖指揮使。
後周時,王彥升跟隨向訓攻打北漢,立功,升為都虞侯;在「三征淮南」和北定三關中累立功勳,升散員都指揮使。
經過簡單梳理,我們不難看出羅彥瑰、王彥升的相似之處:都曾當過向訓的部下;都有歷史污點,羅彥瑰坐「王峻同黨」,王彥升坐「孟漢瓊黨羽」。
「陳橋兵變」中,王彥升充當了開路先鋒,率先馳入汴州,幫趙匡胤幹了一件齷齪而艱巨的任務——清理路障。
當時,事先得到通知的石守信、王審琦做內應,打開城門,迎接變軍入城。據記載,有位禁軍高級將領聽聞前線部隊有變、回京奪權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組織反抗。而他還未等召喚部下,就迎頭撞見了疾馳而來的王彥升。情急之下,該高級將領扭頭就跑,跑回家中躲避,王彥升則死死咬住不放,率領騎兵沖入他家,二話不,屠滅滿門。
「王彥升策馬逐之,通馳入其第,未及闔門,為彥升所害,妻子皆死。」
趙匡胤在接受推戴的時候,曾與部將約法三章,明確了紀律,其中第二條就是不得殺害朝中的文武百官,違令者殺無赦!
所以對於王彥升違背軍令的「專殺」行為,趙匡胤非常憤怒,給予了王彥升最為嚴厲的懲罰,「下不為例!」
有人趙匡胤是因為開國之初,普同慶,所以沒有誅殺王彥升,也算是「大赦下」了,並且王彥升在宋朝始終沒有做到節度使這個位置,就因為趙匡胤怒其專殺……
乍一聽,還真像人話。
王彥升的確終其一生也沒能坐上節度使之位,但其原因絕對不是史書上的「怒其專殺」,這是他的功勞,不是過錯。關於他「終身不受節鉞」的法,我們還要來全面分析:
首先,聰明的史官偷換概念,「終身不受節鉞」與「終身不受寵」是兩個概念,史官故意混淆,「太祖以其奪殺韓通,終身不受節鉞」,在前面別有用心地加了一句「太祖以其奪殺韓通」,前有因,後有果,暗示「終身不受節鉞」是對他的懲罰,這才造成了我們的這層誤解。
大宋朝建立後,王彥升先拜恩州團練使、領鐵騎左廂都指揮使,之後又升為防禦使,與節度使只有一步之遙。他之前只是趙匡胤手下的一名沒有實權的禁軍中級將領、跟班,大宋開國後讓他成為封疆大吏,坐鎮帝國西陲,對於王彥升來,這已經是祖墳冒青煙的大好事了,還要啥自行車?
其次,趙匡胤後來確實對王彥升產生了一定的反感和厭惡,但不是因「奪殺」,而是「敲詐」。
開國之初,趙匡胤給劊子手王彥升安排了一個非常得心應手的工作——京城巡檢,負責首都的安保工作。
某日半夜時分,值夜班的王彥升忽然到訪宰相王溥家,王溥「驚悸而出」。當時的政治環境極為敏感,新王朝的忠實走狗、冷血劊子手王彥升突然半夜造訪前朝舊臣、刀架脖子才俯首稱臣的王溥家中,這讓王溥怎能不怕?
等把王彥升請到堂上,分賓主落了座,王溥那顆懸着的心才放了下來。只見王彥升解釋道:「相爺莫怕,今晚值班太過勞累,就想在您這兒蹭頓夜宵,歇歇腳而已。」
之後,王彥升多次給出暗示,意在索取賄賂,而王溥則揣着明白裝糊塗,愣是陪着他喝了一整晚的酒。亮之後,王彥升恨恨而退,王溥則向趙匡胤提交了一份密奏,將昨夜之事如實匯報。
趙匡胤在開國之初照例要做政治維穩工作,對非嫡系的文武百官,要儘量展示出新朝廷的寬大包容,撫慰各方勢力,特別是王溥這類前朝德高望重的老臣,更需得到安撫。
京城巡檢,保安大隊長的幹活,居然敢明目張胆地敲詐帝國宰相,簡直豈有此理,往裏,是王彥升本人品行惡劣、恃功自傲,目無王法,往大里,是趙匡胤集團對後周舊臣的蔑視和排擠,這是相當嚴肅的政治問題。如果不加以嚴懲,勢必會讓王溥等前朝勛貴人人自危。
所以,趙匡胤非常惱怒,當即將王彥升貶官外放,由恩州團練使貶為唐州刺史,貶出京城。
注意,王彥升不久之後又從刺史升到了防禦使。所以王彥升雖然沒有成為節度使,但趙匡胤對他真的是照顧有加,仁至義盡了。
最後,我們回頭來看王彥升「專殺」的作案細節,發現他的行為具有相當明確的目的性,目標非常精準,只殺這個人,絕不牽連無辜。
這個人犯了什麼罪?只不過是在路邊相遇,王彥升就要追到他家裏,殺他全家。
其他將領,除了石守信、王審琦等我方公開的地下工作者之外,朝中文武百官多了去了,王彥升怎麼不殺?宰相范質、王溥也非我方參演人員,王彥升為何不殺?
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王彥升在來汴州之前,就已經得到了一份秘密名單,上面寫着這位將領的名字,有更高層人士秘密授意王彥升,務必要第一時間誅殺此人。
那麼這位被殺的高級官員是誰,為什麼趙匡胤集團必須第一時間予以肉體消滅?
此人正是在「高平之戰」、「三征淮南」、「北定三關」中屢立戰功的悍將、郭威嫡系、禁軍體系中唯一能制衡趙匡胤的人——韓通。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3s 3.997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