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出現了一點微小的變化,艾倫威爾遜在當中起到了一點微不足道的作用,這個作用主要體現在幾年來無時不刻的打壓鐵娘子的積極性,不過他不認為這是錯誤的,隔着一個大西洋玩英美特殊關係,他確實是不能理解。大筆趣 m.dabiqu.com
希望撒切爾夫人和密特朗的溝通,能夠起到一個良好的作用,艾倫威爾遜認為應該沒問題,不同於英國有拎不清的勢力,法國大多數人還是很明白美國不可信,如果有民意的話,法國的民意肯定比英國高很多。
艾倫威爾遜願意繼續在背後堅定的支持首相,所以他就不用跟着去巴黎了,畢竟年齡在這擺着,又不像撒切爾夫人這樣把政治看的這麼重要,完全可以趁着這個時間,到處散散心。
費雯麗想要去一趟美國,艾倫威爾遜不明所以,等到對方解釋才知道,要去主持芭比娃娃的周年慶,現在,芭比娃娃面世很久了,但她依然年輕,她比曾經風行一時的椰菜娃娃、泰迪熊都要活得長。沒有人知道這是為什麼,費雯麗也不知道。
艾倫威爾遜當然更不知道,實在不行他把原創者找出來問問,但想一想還是算了,不管原創者是誰,都適合活在影子裏。
芭比已經遠遠超越了玩具的定義,成為一個不朽的文化符號。芭比幾乎天天生活在美國人的收音機中她是二十世紀生活的代表,是美國女性的一個象徵,是現代的蒙娜麗莎,就連以嚴肅自居的學院,也不得不屈尊研究「芭比現象」。
學生們在社會學課堂上要完成這樣的作業:針對芭比成為一種榜樣都有過怎樣的批評?你認為製造商是否應考慮這些批評?雖然這些問題可能永遠沒有「正確的」答桉。
無論引起了怎樣的討論和讚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芭比是玩偶設計業誕生的第一個活生生的女人,而不再是一個被動的小孩子。
芭比的成人化設計打開了小女孩們的視野,她們可以通過「芭比」感知到幼兒園以外的世界,與芭比一起體驗成人生活的各個層面。
從海灘女郎到政治家,芭比變化萬千的形象激發了孩子們的想像力,她們希望自己在長大後也能像芭比一樣。
到了現在,芭比已經統治了競爭激烈的玩具世界,它控制了美國二十億美元玩具市場五分之一份額,大英國寶創業經歷,也成為了一些女性津津樂道的話題。在旁邊捉刀的無上權威,認為這個成績和自己沒有關係。
最終費雯麗還是啟程出發,艾倫威爾遜則原地感嘆,「這一生光為別人發光發熱了,我簡直比太陽都要偉大。」
不過對於世界的另外一部分人,他肯定在角色上就沒有這么正面,在日本經濟膨脹的時期,把東南亞地區也作為重點攻略對象。
當地的原材料早在二戰時期,就被日本人所惦記,這一點艾倫威爾遜很清楚,之前他把馬來亞的錫礦打包賣給了日本企業。
現在日本房市和股市都已經崩盤,整個國家已經打斷腿,現在就不用客氣了,並不需要用原來出售價格的幾分之一收回來。
殖民政府做事有殖民政府的風範,考慮當前經濟形勢出現下滑態勢,不管是用什麼價格收回都是虧的,有更好的辦法。
鑑於錫礦的開採污染環境,殖民政府出於愛護臣民的考慮,決定關閉馬來亞境內的錫礦開採,為當地留下一個青山綠水,不是有句話說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都是為了長遠發展考慮。
聽着日本企業要威脅起訴的轉達,艾倫威爾遜面無表情的對米德爾頓道,「我們做事就是這樣,不服把聯合艦隊開過來啊。這都是在當地臣民的抗議下,不得已做出的決定,應該讓日本人問一問,當地人為什麼反感日本。」
原因當然是馬來亞當地華人是主要族群,而且這個殖民地的華人是最反感日本的,沒有之一。
當初要出售錫礦的時候,民意就不重要,現在要關閉錫礦了,民意又變得很重要了,歸根究底大英帝國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尤其不用對日本解釋什麼。
現在從賬面上日本還有一段時間能夠撐起來自己的盤子,這是因為日元還在不斷的升值,艾倫威爾遜記的最高會升到和美元八十比一。等到這個匯率到了之後,就又要開始跌跌不休了。
在他忙碌無關緊要事情的時候,撒切爾夫人已經開始了對法國的訪問,重提對重大事務大事務上,尤其是之前對德國統一的看法所凝結的友誼。
撒切爾夫人不愧是一名實用主義者和功利主義者。當然,這裏所說的「實用」和「功利」,並毫無通常的貶義在內,而只是表明「鐵娘子」善於以卓越的戰略眼光把握機會,蓄勢待發,將斑斕的事業從一個高峰推向另一個高峰。
不過從前,撒切爾夫人的功利主義在艾倫威爾遜看來,沒有用到正地方,完全符合路線不同,知識越多越反動的概括。
現在才算是在布殊幾次三番的敲打之下,把自己的才能用在應該用的地方了,既然定位為世界大國,就別想鼻屎大的國家一樣一邊倒,傳出去不讓人笑話麼?
躺在女首富腿上休息的內閣秘書長,對首相的出訪表達着感同身受的心,要不是年齡大了,自己也一定為國奔波。
「你這個為國奔波,還要挑國家麼?」帕梅拉蒙巴頓幫着自己的丈夫掏耳朵,忍不住調侃道,「你不是一直都很重視法國麼。」
「分什麼方面。二戰的法國要是沒有戴高樂,還真是沒發現有什麼作用,戴高樂拯救了法國。」
艾倫威爾遜撇嘴道,「我不是說法國的軍人不勇敢,但要分什麼方面,正面戰場上還可以,其他的麼?」
法國在二戰中的拉胯程度,並不是正面戰場不敢拼命,這絕對是一種誤解,法國在和德國交手的短短三十多天當中,並不落下風。交換比是很接近的,至於另外一個方面就一點都沒誤解了,法國戰敗之後,是真的沒怎麼反抗過。
就拿他的家鄉東北來說,從九一八開始到二戰結束,日軍損失十七萬,這個數字並不包括偽軍,這個數字零頭的零頭法國都沒有達到。
由此可見,法國是不存在什麼敵後戰場的,全靠戴高樂跑到非洲動員黑叔叔和和平教徒為法國博取一線生機。
自由法國最艱難的時期,黑人面孔佔據了法國軍事力量的三分之二,這也難怪戰後美國都瞧不起法國人,連一直抵抗的戴高樂都沒少被冷遇了。
戰後的法國還是值得尊重的,艾倫威爾遜還是希望撒切爾夫人能夠達到目的,現在的環境和從前不同,里根時期,撒切爾夫人刷存在感的國家是蘇聯、美國,現在布殊領導下美國不配合英國了,撒切爾夫人就只能找法國人做外交工作。
想想地圖頭剛上台的時候,撒切爾首相以其精明和膽識拓寬了英國的活動空間,尤其是以其直來直去、不屈不撓的外交風格,在歐、美、蘇三方關係中扮演了一名獨特的、不可取代的溝通與協調角色,發揮了新時代中不同凡響的影響。
一旦布殊不把英國當回事,撒切爾夫人就失去了這樣的舞台,不過只要能夠讓首相破滅對英美特殊關係的不切實際,這還是很值得的。
很快撒切爾夫人就返回倫敦,帶來了溝通良好的消息,密特朗也表示,英法兩國是歐洲和平穩定的基礎,顯然這個反饋是正面的。
「尊敬的首相,繞來繞去,英國竟然還是要和法國這個愛恨交織的國家站在一起。」
艾倫威爾遜知道撒切爾夫人心裏肯定不這麼想,因為這表明英美特殊關係,在戰後最為親美的首相這裏已經破產了,可這又有什麼辦法呢,難道英國自己和美國對抗?
自己轉向的滋味不好受,撒切爾夫人的臉色不好看,但也沒有反駁的意思,她雖然心裏不願意,可這確實也是唯一的辦法。
巴黎的首腦會議,美國總統老布殊再次出現,這一次老布殊並沒有像是在倫敦一樣藏着掖着,在強調了新時代的北約走向問題之後,重提冷戰已經結束的看法,法國不是北約的成員,之前在倫敦宣佈的話,法國總統並沒有出席北約首腦峰會,而這一次在巴黎就不同了。
歐安會各成員國首腦匯集巴黎締結了「新歐洲巴黎憲章」,冷戰正式宣告結束。它強調「歐洲對抗和分裂的時代已經結束」,各國今後的關係將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礎上。撒切爾夫人和法國總統密特朗眼神交匯,也隨着歐洲首腦一起,把掌聲送給美國總統布殊。
「冷戰結束是好事,你看看我們的首相,就好像有聯邦德國頂在前面,英國就安全了一樣。」
艾倫威爾遜對着電視中的撒切爾夫人調侃道,「美國又何嘗不是把英國推到頂住蘇聯的一線,現在問題都解決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1s 3.9004MB